回覆列表
-
1 # 冰橙飛燕
-
2 # 琵琶山小王子
你後來才知道的震撼的概念有哪些?
如果說震撼的話,我覺得就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西方所宣揚倡導的所謂“群體免疫”這個概念了。
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全人類本應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抗疫情。然而,西方所謂發達國家的一系列神操作,讓人大跌眼鏡,歎為觀止,簡直是顛覆三觀。
群體免疫本來是指人群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透過群體中提高有抵抗力的比例,來達到阻止大規模爆發的行為,屬於一種被動式的防禦。這一行為,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屬於不得已而為之舉。交通的不變,限制了病毒的傳播速度,使得整個群體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自我抵抗完善,且不會造成大規模的傳染。然而反觀當今時代,地球已經是個大村莊,時間空間都已融為一體,這種傳染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已經呈幾何爆發,而且到底能否免疫尚可未知。
時不我待,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方世界的代表,英國卻宣佈進入抗疫第二階段——“拖延”階段。據媒體報道,其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發文稱,英國政府抗疫政策的核心理念是“群體免疫”,即放棄積極抗疫,致力於“減慢而非阻止流行病的傳播”,最後透過“讓6成人染病”獲得免疫力,阻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簡直是貽笑大方,這是在拿個人的生命作賭注。
剛聽說“階層固化”這個概念的時候,我甚為震撼,又不禁拍案叫絕。這個概念將“寒門難再出貴子”的意境表達得太準確了,它深刻形象地傳遞出了不同階層難以逾越的鴻溝。
清華大學李強教授曾說“一個社會的活力,來自它的流動性。”但是,近年來許多社會學家關於“階層固化”的研究卻讓人越來越憂慮。中國自古以來流動率並不低,隋朝就創造了一種“科舉取士”的晉升渠道,至盛唐發展完善走向成熟。這種“科舉取士”制度,是可以讓底層人透過自身不斷努力,流動到上流社會的。這在歐洲小統社會里卻是很難發生的一項了不起的曠世之舉。
而當今社會階層固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雖然有高考制度,但上流社會獲得的資源非窮苦底層學子所能比的,寒門透過高考改變階層的機率越來越小。平均每年全國近700萬考生,能考入本科大學的人不足一半,這不足一半的人數中,雙一流大學的人更是鳳毛麟角。而透過教育渠道改變階層的人,很多寒門子弟從小學、初中和高中,就分流出一大批,上幾天學就打工去的寒門比比皆是,這個比率是遠高於上流社會的。寒門孩子需要透過自己的努力賺錢儘快回報原始家庭,而上流社會家庭出身的孩子卻享受著家庭和階層帶來的資源和便利,本身就不再同一起跑線上。所以,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寒門透過自身改變階層的願望越來越渺茫。社會隱形的最大不公正,便是教育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