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能先A
-
2 # 巴黎八卦資訊
馬克龍從上臺後的“魅力小旋風”到後面日益下降的民調支援率,他到底經歷了些什麼呢?
馬克龍在國際和歐洲的表現總體上是值得讚賞的,他的外政策核心就是力圖恢復法國在世界舞臺上的核心地位,而且還堅定地致力於推動歐洲一體化,支援歐盟,再加上個人魅力和傳奇的愛情,在很多人心中擁有不可否認的魅力。
但是在法國,一直以來,人民都非常注重維護勞動法賦予自己的權利,法華人的福利保障制度是世界聞名的,其日益頻繁的罷工運動是保障法國勞動人民權益的金字招牌,但企業抱怨說,這阻礙了投資與就業,也就進一步阻礙了法國的經濟發展。目前,法國的失業率已經有十年左右穩定在9%的水平以上。法國民眾遊行抗議政府勞動法改革,主要是馬克龍的一系列具體措施觸及了眾多法華人的利益,特別是凍結公務員工資上漲指數、對退休人員收入開徵對其他收入都徵收的普遍化社會捐金等,此外還包括設定解僱賠償費用的上限以及賦予公司更大的招聘與解聘的權力。法國民眾對此當然是不滿的。
馬克龍計劃實施財政整頓但不緊縮的政策,財政削減但不觸及福利和社會服務,減少法國的公共赤字和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由此造成了馬克龍執政百日的支援率暴跌,但是對此政界反應不一。
儘管馬克龍給法國帶了巨大的機遇,此前還在英國的某調查中助力法國軟實力躍居全球第一,但鑑於所需改革的範圍和規模,馬克龍的政治蜜月是短暫的,歷屆政府都在想要進行勞動法改革後遭到人民的強烈抗議而放棄,所以馬克龍必須迅速取得成果,否則他的魅力很快消逝,法國選民則會讓他從政壇消失。
如果馬克龍真的成功進行了勞動法改革,那真是運氣好;如果他失敗了,那再正常不過了。馬克龍,以你對愛情的執著,堅強地繼續下去吧!
-
3 # 菁城子
先搶答:不是馬克龍在做錯什麼,而是因為他在做對什麼。
接下來才是正式詳談:
9月2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c-Elysee宮簽署《勞動法改革法案》政令。這標誌著,法國的勞動法改革進入實質性階段。在此之前,工會對改革的抗議已經持續了相當長時間。9月份以來,法國工會組織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民調顯示馬克龍的支援率也在下降——然而,馬克龍還是頂住壓力,簽署法案,讓人刮目相看。
法國的勞動法改革由來已久,最近幾屆政府都在推動改革。要改革的勞動法內容,乃是過去幾十年層層累積,形成對勞動者過度保護、對企業過苛刻的內容。勞動法在解僱職工限制、工時長短、加班費、勞動時間安排,都嚴重傾向保護勞動者利益。企業不敢僱人,僱人後不敢裁人,員工低效工作也能輕易地保住飯碗。這些都是法國“養懶漢”的溫床。法國經濟競爭力下降,勞動法束縛企業,縱容對勞動者,乃是相當關鍵的因素。
2007年,意氣風發的右翼黨派總統薩科奇上臺,很快推行一系列改革。修改稅制,減輕企業負擔,這些很快就能推行,唯獨勞動法改革一事,遲遲不能推進。2009年,全法爆發規模巨大的抗議活動。工人抗議修改勞動法,老人抗議削減福利,學生和教師抗議削減對教育的補貼。一時之間,薩科奇成為法國曆史上最不受歡迎的總統,只當一屆總統,黯然下臺。
應該說,薩科奇是二戰後法國數得著的靠譜總統。他的改革決心也讓人欽佩。只可惜,時運不濟,出師未捷身先死。此後幾次總統選舉,薩科奇都躍躍欲試。時乎運乎,沒機會上臺。
2012年,奧朗德總統上臺。這是一位出身社會黨的左派總統,以祭出“富人稅”出名。這項稅收將對法國年收入百萬歐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徵收高達75%的稅收。一時之間,人神共憤,很多企業家紛紛移民。當時,英國政府對法華人的愚蠢政策冷嘲熱諷,卡梅倫甚至公開表示,要準備“鋪開紅地毯”來歡迎那些因為“富人稅”而受損的法國企業。
話說回來,奧朗德雖左,他在勞工方面的政策卻是改革派。競選時,他把薩科奇罵得個體無完膚,聲稱要廢除薩科奇的改革政策。一朝上臺,很快就食言,出臺的政策與前任薩科奇並無二致,也是致力於削減勞工福利,給企業鬆綁這一套。大概是法國的勞工政策之壞,就連奧朗德也實在看不下去。推動改革之際,奧朗德說過一句很響亮的口號:要麼改革,要麼去死。天哪!你能想出來,這句話是出自社會黨人奧朗德之口嗎?
奧朗德也不是喊口號,而是推出一項改革法案。這項法案給所謂的“勞資賠償”(企業解僱員工的補償),上蓋一個封頂;並給予企業決定工時和加班費的權利。這些都是讓企業有更多自主權。這項改革法案出臺之際,考慮到勞工勢力的抗議,害怕前任悲劇重演,奧朗德動用憲法特別條款,不經國民議會表決,強行透過法案——不得不說,勞工領域的改革,奧朗德是比薩科奇更為強硬。
奧朗德賭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他希望改革透過,法華人安然接受,接下來就是經濟復甦,就業率增長。為此,奧朗德發誓:如果就業率不好轉,他將不參加選舉。勞工團體根本沒給他這個機會。奧朗德堪稱法國史上最悲催的總統。由於他是資深的社會黨總統,企業家和右翼選民根本不喜歡他;由於他上臺就食言,對勞工階層開刀,被視為社會黨叛徒,因此也被無情鄙視。加上他執政後期,法國的恐怖襲擊隔三差五,安全域性勢堪憂。法華人對奧朗德的失望,真是失望到了頂點。最後一次民調的時候,居然只有3%支援率,重新整理了薩科奇的紀錄,成為新科“法國曆史上最不受歡迎的總統”。
馬克龍競選成功時,我對他很不看好,認定他是很不靠譜的傢伙。理由有幾個。
馬克龍的私生活不尋常。他娶了足以當媽媽的老師作妻子,可想而知,他是不畏流言,心理素質強大,生活觀念特立獨行。對於這樣的政治人物,我一般不喜歡。我喜歡由商從政,一步一個腳印,履歷紮實,人品可鑑的政治人物,那樣風險會更小。
馬克龍在奧朗德的政府中,當過經濟部長。雖說奧朗德有勞工改革這一項亮眼的措施,可那畢竟是勞工部長在推動。馬克龍作為經濟部長,都幹些什麼呢?不會是跑去徵“富人稅”吧?
競選過程中,馬克龍政綱模糊,對任何政策都是中間派,語焉不詳。這樣模稜兩可的中間政客,最是圓滑討厭,無論如何都喜歡不起來。當時我比較看好法國共和黨的菲永,也是右翼政客。至於其他政客,什麼勒龐、馬克龍、梅朗雄,都是面目可憎。
馬克龍上臺,這令我失望。幾個月時間裡,這傢伙沒什麼大動作。最近要改革勞工政策?並且經過堅韌推動,居然已經向前走了很遠。看來,馬克龍還算是明白人,願意碰勞工這個棘手的問題。我以前對他,還是有誤解啊。
馬克龍在c-Elysee宮簽署了《勞動法改革法案》的政令,窗子外罷工和抗議的聲音正在衰竭。看起來,這屆法國政府改革勞動法的勝算,還是蠻大。畢竟,越來越多法華人意識到,再這樣沒完沒了地抗議下去,何時是個頭?還不如改革陣痛一下。馬克龍比他幾位前任運氣好,也希望他能更有恆心,在改革路上繼續推進。法國面臨的問題太多了,希望這個國家好運。
-
4 # 洋楊大觀
衡量一件事情“對與錯”,有很多標準。
林則徐曾寫過這麼一首千古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以禍福避趨之“。有的事情做了,對國家有好處,對個人沒有好處,甚至還有害處。那麼,這件事,於國就是”對“的,於已就是”錯“的。
9月2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c-Elysee宮簽署《勞動法改革法案》政令,一定意義上說,他所做的,就是這麼一件事。
由於馬克龍強力推進勞工改革,削減對勞動者的過度保護,引起激烈反彈,工會組織紛紛組織抗議遊行。但是,馬克龍如果不推行此項改革,會出現什麼情形呢?由於法國現有現有勞工法對勞動者過度保護,在解僱職工限制、工時長短、加班費、勞動時間安排等方面設定了嚴苛的條件,使得法國企業主苦不堪言,企業競爭力下降,所以,無論是此前的右派總統薩爾科奇,還是左派總統奧朗得,都想推動這項改革。
但是,法國畢竟是經過大革命和巴黎公社洗禮的國家,勞工保護意識是根深蒂固的,作為普通勞動者而言,他們不關心全球化以後的競爭格局,也不關心歐盟統一後東歐廉價勞動力的湧入,要動他們的乳酪,工會不答應。
這個時候,馬克龍橫空出世,以很高的民意支援率當選法國新一屆總統,並且在上臺不到半年,就推出此項改革,那麼,馬克龍是否會延續前兩任總統的悲劇,最後斷送自己的政治生命呢?大觀君認為,可以稍微樂觀一些:
1、馬克龍上臺以後,在加強歐盟的作用方面迅速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達成一致,法德同盟空前穩固,這樣,可以讓他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理內政問題,推出一些重大改革;
2、馬克龍剛剛上任,任期還有四年半的時間,在上任初期就迅速推動此項改革,有利於在餘下的任期內進行細化、最佳化,贏得更多的時間消化政策。
3、馬克龍剛剛39歲,年輕有衝勁,精力旺盛,更重要的是,年紀輕,反而想得長遠,也有摔跟頭的資本,大不了沉寂一段時間後,再出山,所以,少了一些瞻前顧後。
4、前期,薩爾科奇、奧朗德已經衝殺過一陣了,馬克龍此番推動改革,也是有了一定的基礎,很多改革的成本,已經由他的兩位前任給買單了。
最後,再說說勞工改革的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德國的例子。如今德國的經濟在歐盟一枝獨秀,但十多年前,施羅德任期之內,失業率一度高達500萬人,而身為左派的施羅德也正是因為強力推行勞動改革,得罪了其大批的支持者,最後也是黯然下臺,但其改革的成果卻保留下來了。實施證明,削減了勞動保護,德國的就業率不降反升,如今的失業人口只有250萬,只有當年的一半。
關於這個問題,也許有人會說,沒有施羅德的改革,後續如果默克爾上臺,一樣可以改革的。說這話的人,顯然對西方的政治運作模式很不熟悉。關於勞工改革的事情,左派黨做比右派黨做更有效果,因為右派黨是代表資方的,所以推行勞動改革很容易引發社會尖銳對立和衝突,反而是代表勞工的左派黨,推行此項政策,更像是"人民內部矛盾”。但代價,往往是政治家可能會搭上自己的前途。
而馬克龍,既在左派的奧朗德政府擔任過部長,如今其創立的黨派又是中間偏右的,可謂左右通吃,在此,我們也祝願他好運氣,能在經歷過這段困難時期以後,做到“左右逢源”
-
5 # 百年孤獨的邋遢道士
馬克龍什麼都沒做錯,是戴高樂錯了!
戴高樂創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時,確立了三權分立原則,這就導敵了行政官不能插手立法和司法!
因為立法獨立,導致改革的所有內容都要在正式提案前向議會、媒體吹風,以爭取更多議員支援。反對者未必是多數,但都是改革利益受損者,也會透過一系列方式和方法干擾甚至誤導輿情,以達到改革中沮的目的。同時,新聞自由這一原則推波助瀾,使得各種聲音都能出現,甚至反對聲音蓋過政府的聲音。
因為司法獨立,當反對者以媒體方式反對無果時,就有了遊行反對的訴求。政府不能透過行政方式阻止遊行,因為是否允許集會由司法部門說了算!司法部門為了不成為眾矢之的,只會放行!從而釀成搔亂!並且,只要集會過程中沒有出現大面積的犯罪行為,膽小怕事的軍警也不會出面停止集會!
由此回想中國,自1982年以來,30多年來的改革,有成功的,有曲折的,也有區域性失敗的,但都堅持了下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雖不盡如人意,但仍不失為偉大的改革!沒有民主集中制保駕護航,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不明就裡者欲用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只會喪失這一改革利器,也只會中斷改革程序!
據法媒報道,法國多個城市9月12日發動遊行,反對總統馬克龍推行的勞工法改革。多家工會組織參與遊行,遊行期間發生騷亂。據警方統計,巴黎有2.4萬人參加遊行。這場遊行是懶人的任性要求還是民眾對其正當權利的伸張?如果是後者,馬克龍的哪項措施觸犯了他們的權利?
回覆列表
馬克龍想拿這批懶人開刀,受到的阻力肯定很大。
正因為馬克龍看到了法國政府存在的問題,實際這批懶人也沒錯,這是整個歐洲都存在的問題,只有北歐還好點,這就是高福利制度惹的禍。
歐洲高福利支出高的嚇人,幾乎壓的歐洲經濟喘不過氣來,使產品跟其他國家同類產品相比根本沒有競爭力,這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如果不改變這種狀態,將用巨大的財政來填補這個空缺。
當然不幹活拿高福利更有優越感,天天讚美偉大的祖國,髒活累活都讓難民和外來移民來幹,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只有死路一條,希臘就是例子,搞得國家破產,誰聽了都心寒,但都不敢動這一刀,馬克龍就是歐洲的救世主,歷史將證明他是對的。
當然,改革必須付出代價,當時我們忍痛甩掉國企這個大包襖的時候,那有我們今天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