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兒真探

    分享,不是強迫孩子拿出來,更不能用冷嘲熱諷的話逼孩子。

    分享,是自願與他人一同分享,從而給孩子帶來快樂,下一次他才會主動地分享。

    最重要的是自願,只有自願才會主動分享!

    如何讓手中緊握食物、玩具的孩子,願意開啟心胸分享給他人,這需要爸媽用一定的方法加以引導:

    不說責備的話

    「你真小氣、不分享的話,沒有人愛和你玩!」

    實際我們是希望孩子分享的,可是你卻說「沒人跟你玩、你真小氣」這種責備的話,孩子最後乾脆真的不分享了,即便是分享了,也不是發自內心的。

    同理孩子

    兒童的生理需求是,先讓自己獲得滿足,才會考慮別人。所以,告訴孩子分享之前,我們先問問孩子,想不想和別人分享?

    讓孩子想想,分享後小夥伴會不會和他一樣高興,漸漸地孩子才會更樂於分享!

    大人也有不想分享的東西,更何況是孩子。

    因此,當孩子不想分享時,你可以和孩子說,我知道你可能不想分享,那就等你想分享的時候再說。

    勾起分享的意願

    「寶貝,我的玩具給你,你的玩具借給我,咱們交換著玩兒好不好?」

    「如果你的玩具一起拿來參與的話,一定很好玩。」

    採用這種比賽、交換玩具的方式吸引孩子,來勾起孩子分享的意願。

    給孩子保證

    學齡前的孩子主權意識特別強,如果孩子有點想分享,卻又猶豫的話,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等會兒你不想給我玩兒了,我一定會還給你的。

    由於孩子得到了保證,自己的這個玩具還會回到身邊,這樣就能消除孩子不安的心,所以會更加放心地分享。

    鼓勵和稱讚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有了分享的行為,一定要大聲地說出讚美的話,孩子你真的很大方!

    不要把分享的舉動視為理所應當,而要用鼓勵的方式告訴孩子,你的行為真的很棒!

    用鼓勵和稱讚加以引導,才會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確實是支援和肯定他的行為,而非不斷說責備的話,來逼迫孩子分享。

  • 2 # 溫柔一輝

    沒有誰生來就會什麼,孩子會不會,在於有沒有人教,在於教育的方式,言傳身教很重要,又不能讓孩子感覺到刻意。發現孩子不會分享,這問題也是很尷尬。

  • 3 # Sunroadtan

    其實很簡答,孩子是父母的表率,所謂言傳身教就是如此。讓孩子觀摩分享,體驗分享,進而享受分享是此類習性養成的步驟。第一,無論你多愛孩子,不要讓他成為家庭的中心,只能成為家庭的一份子;第二,自己也要杜絕自己想要獨霸的念頭,哪怕那真的是你的最愛,適當的時候,父母可以扮演自己的最愛和家庭成員某個人的最愛重疊時,分享比獨霸更滿足的樣子;第三,如果發現孩子真的非常喜歡某類食物,玩具或者事物,要有一個角色和他爭一爭,總是不能讓他有獨霸的機會,讓他明白,能夠獨霸的條件是非常苛刻的,大部分情況下,分享是多贏的結果,獨霸可能會雞飛蛋打一場空。

    長久以往,習慣成自然。

  • 4 # 育學園

    孩子不懂分享就是不是好孩子!這是誰下的定義,過來,我保證不打你!

    “寶寶,把XX給小朋友玩一下吧!”“不要!”“哎呀,這麼小氣幹什麼,要懂得分享!大方一點!”“不要!”“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哇……!”

    BUT!

    每天,這段虛擬對話,卻以驚人的高頻率、高相似、無限迴圈的姿態,霸氣的出現在各種環境下的不同孩子身上!

    學會分享當然很重要!

    這對於孩子順利融入“社交”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也可以防止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

    然而根據上面這段對話不難看出,家長的目的顯然沒實現。

    為什麼會這樣?

    01

    “分享”的基礎是什麼?

    我們總說“分享”,但大多數家長並不瞭解一個事實,對於孩子來說“分享”這個概念並不存在,也無法理解!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才剛發展起“自我意識”,學著理解所有權的概念,感受“我的”所帶來的掌控權。

    結果名詞都還沒捂熱呢,轉臉就告訴他“嘿,寶貝兒,把東西分給別人!”

    孩子的佔有慾,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須的!

    當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拿什麼來分享?

    先學會擁有,然後才能分享,不是嗎?

    只有讓孩子充分體會擁有所帶來的安全感,才能幫助他去面對因分享而“失去”時的焦慮!

    所以家長不能一味的鼓勵孩子分享,而應該讓孩子先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感受“擁有”,確定自己的支配權!

    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再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

    02

    接受“分享”需要時間

    別指望羅馬一天就建成了!

    沒有誰說過,只要你教孩子,他就一定馬上能學會,特別是這種心理層面上的成長!

    心智發展和技能發展不同,頻繁的鍛鍊不一定可以達到迅速的效果。

    這往往需要足夠的時間,甚至會出現進步與退步交替出現的情況!

    家長在引導的同時,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

    每個孩子的心理發育都會差異性,有的略早,有的略遲。

    不能因為別的小朋友已經會分享了,就覺得自己孩子現在還不會是有問題的,他有權利按照自己的規律來成長。

    03

    分享中缺失的樂趣

    通常模仿本能、好奇心、探索欲、愉悅感,都可能是促使孩子做一件事的原因。

    但如果只能體會到失落、焦慮和被強迫的話,誰還會高高興興的去做?

    道理誰都懂,可往往做起來就總是會“踩雷”

    情景一:當你不顧孩子的反對,堅持要把屬於他的東西分給其他小朋友的時候!

    情景二:當你因孩子不肯分享而不停數落他的時候!

    情景三:當你一邊誇獎別的小朋友懂事,一邊沒完沒了鼓勵孩子分享的時候!

    ......

    有沒有想過,正是這些做法讓孩子把“分享”和“不快”連線在了一起。

    除了被否定,失去心愛的東西,孩子得不到其他的感受。

    這麼一件毫無樂趣可言的事情,還要孩子輕鬆愉快的做個不亦樂乎?能做到才是奇怪好嗎!

    04

    應該怎樣引導孩子接納“分享”呢?

    先從家裡開始!

    很明顯,如果孩子在家裡一直是“唯我獨尊”,什麼都是自己獨享。

    那你怎麼能指望一出門,他就自動切換模式,變得的慷慨大方了?

    平時就要有意識的讓孩子慢慢適應“大家一起”的概念。

    比如你可以這樣做:

    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從大盤子裡拿水果吃,也可以引導孩子把吃的放在媽媽嘴裡,然後媽媽再放進孩子嘴裡一個!

    和孩子一起玩兒積木,每人撘一個,而不是全堆在孩子面前!

    輪流玩遊戲,媽媽和孩子各拿一個鼓棒,輪流敲鼓等等。

    這些可以幫助孩子增加對“分享”的適應性!

    別分享孩子的最愛

    不要一開始就試圖讓孩子去“分享”自己最喜歡的東西。

    不管是誰對於自己非常喜愛的東西,都會有更強烈的佔有慾。

    他本來就搞不懂為啥要“分享”,你還要讓他放棄自己的心頭好,這不是強人所難是什麼?

    當你打算引導孩子分享的時候,應該多準備一些玩具或零食,讓他保留最喜歡的,把其他的分享給別人,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一些。

    尊重孩子的決定

    沒錯!

    孩子也需要尊重,他有權決定怎麼處理自己的東西。

    家長可以引導,但不能強迫或替孩子做決定。

    當孩子明確表示不同意分享的時候,家長最明智的態度就是接受,

    告訴他“如果你真的不願意,當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然而經常會有家長因為覺得孩子太小氣,面子上掛不住,而強迫孩子分享。

    勉強只會讓孩子因為感覺失去掌控權,變得更加逆反而焦慮。

    只有讓孩子確定“我的東西我可以掌控”,才意味著給了別人也能隨時要回來,自然也就更容答應意分享了!

    其實讓孩子學會分享並沒有那麼困難,只要掌握好引導方法和尺度!

    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同時甩掉怕丟面子的傳統家長身段兒,相信孩子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噠!

  • 5 # echo小茵茵

    根據兒童心理學家對兒童心理發展研究得出的結論來看,孩子到了小學以後才會真的理解我們認為的分享這個概念,上了幼兒園以後的小朋友會出於利益交換的目的進行分享。

    先對照一下,自己孩子如果還不到三歲,我們所謂的分享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我爸媽強迫我把我的東西無條件的送給別人。換誰誰不生氣呢?

    即使是對於大孩子,或者說是成年人,如果沒有什麼原因就讓你把你心愛的包包或者口紅借給別人,就因為別人喜歡,你大概也會覺得這個人有病吧,那麼到了孩子這裡我們怎麼就能理直氣壯的說為了培養孩子樂於分享的品質就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呢?

    分享的前提一定是孩子對對方特別喜愛,出於喜歡才會願意主動分享,而不是因為對方想要孩子就要分享。試想一下,如果按照對方想要你就要給,不給就是不懂分享,就是品性不好,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如果繼續保持這個“品質”,別人要什麼他就給什麼,那怕是沒辦法在現今社會離活下去吧。

  • 6 # 崑崙老師

    不懂分享有幾種情況,不可以一概而論。比如說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比較自私。這和家庭教育有關係,換句話說,過分的溺愛會造成孩子只知有我,不知有人。第二就是孩子的內心很懵懂。他認為自己認為是好的,別人自然也認為是好的。你不向我要就說明你不喜歡他,如果你向我要我就會與你分享。這種不分享是不主動去分享。第三,就是在孩子的意識裡認為這樣東西既不好也不壞,只不過自己需要他。既然他並不是很好,為什麼要跟大家分享呢?弄明白這些背景因素之後,我們就可以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去解決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開一家冰激凌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