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
2 # 止於終老147614829
生前所有輝煌的一切都將在死去的一瞬間消失!生的人還要將日子繼續過下去何必再去計較死人的歸所!再偉大的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都內心深處恐懼過!不必計較他們最終的歸宿!昨天依然翻篇而你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再以後這個空白歷史舞臺寫上自己應有的一筆!
-
3 # 無心歷史課代表
對於這個問題,說點自己的見解。
劉備終其一生,在我看來可謂是一代明君。但現代人瞭解劉備多受《三國演義》影響,導致大家對劉備的固有印象變成,虛偽,軟弱,愛哭,才疏無能,並且凡事都被諸葛亮壓制,一直活在他的陰影之下。《三國志》記載的劉備則是另外一番模樣,他文武雙全,知人善用,親力親為,寬厚仁義,堅韌不拔,還是曹操的評價最為準確:“論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之死還要提一嘴白帝託孤。劉備兵敗退居白帝城,次年劉備患痢疾病重後又出現了其他併發症,病入膏肓之際找到諸葛亮做最後的囑託。首先否定馬謖,說此人才能有限難以重用(後來也讓諸葛亮吃到了苦頭),其次儘量輔佐劉禪,要是能扶呢就扶一把,不能扶你就自己幹,諸葛亮聽聞後大為感動,立刻表忠心會盡力輔佐。
《三國志》記載:“先主陷於永安宮 ”。那麼這永安宮在哪呢?一直有兩個說法,一是白帝城,二是奉節古城。
一、說白帝城的理由是《三國演義》寫到:“先主奔白帝城,趙雲引兵據守......遂傳旨白帝城駐紮,將館驛更名永安宮”。《三國志》也有寫到,孫權得知劉備住在白帝城,挺害怕的,就派使者過來請和。
二、奉節古城的理由是陳壽在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備退回到秭歸,沿路收編一些被打散計程車兵,拋棄了水路,步行至魚復縣,把魚復縣更名為永安縣。
我的觀點偏向於奉節古城,首先三國演義中描述的演的成分更多,可信度不高,而且孫權想在千里之外確定劉備的位置難度也是極大的,可信度也不高。 其次史學家陳壽描述的相當明確,而且在奉節古城還發現過一塊明代石碑,上面刻有五個大字:永安宮故址。而且這樣的碑文不只一塊,這麼多證據表明此處為永安宮,一定是有所依據的。
其實劉備葬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麼多地方想要成為劉備安葬的故地表明大家對劉備的認可,在人民心中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凡人,而是一種仁義象徵。永安宮也不僅僅是一個地方,更是大家對一代明君的思念寄託。
-
4 # 一笑畫江湖
劉備是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時期蜀漢政權的創始人,一心想要興復漢室,可惜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公元223年在白帝城病逝,關於劉備被葬在了哪裡,眾所紛紜。
民間流傳一個神奇傳說:在唐代有夥盜墓賊,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來到了劉備的墓,打洞進入了墓室,眼前的景象令他們目瞪口呆:墓室內燈火輝煌,劉備和 關羽 在下棋, 張飛 在旁觀戰,十名武士侍立在一邊,盜墓賊嚇得魂不附體,紛紛下跪求饒,劉備揮手示意武士賜給他們瓊漿和玉帶。盜墓賊喝下瓊漿,繫上玉帶,逃出了洞,他們剛出洞,洞口就被封住了。再看玉帶變成了毒蛇纏住了腰,嘴裡的瓊漿也變成了膠粘住了嘴。這樣,這個故事 一傳十,十傳百 ,從此就再沒人敢向劉備墓動手了。
第一種說法:劉備墓在成都武侯祠。《三國志》作者陳壽是蜀漢的觀閣令史,也就是管理檔案工作,在蜀漢生活了30年,必定知道劉備的葬處,劉備死後屍體由奉節運回成都後與吳夫人合葬於惠陵,今武侯祠內確實還有劉備墓的建築。武侯祠博物館的人在一次植樹時,意外地在劉備墓的封土邊緣挖掘的樹坑中發現了許多蜀漢時期的磚。這從側面證明了《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關於惠陵與劉備墓在成都的記載的可靠性。
第二種說法:劉備墓在四川彭山蓮花壩。有專家指出,成都的武侯祠只是劉備的“衣冠冢”。劉備死於炎熱的夏天,在當時的交通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從白帝城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嶇的山路,僅單行就需要30多天時間。如果花這麼長的時間把劉備的屍體運到成都,屍體肯定會腐爛。因此,蜀軍根本不可能拉著臭氣熏天的劉備屍體,經過長達三個多月的跋涉,把劉備安葬在成都。而是以就近原則,把其安葬在了彭山腳下的蓮花村。據,《彭山縣誌》記載:“治北四十里蓮花壩有皇陵,並傳蓮花壩有皇莊。墓依山勢,封土呈覆鬥形,傳此為劉備墳。民國時期,有自稱劉備後裔的劉鼕鼕在此結廬守墓,言留有劉氏族譜,此人已死,族譜難覓…”從歷史遺蹟來看,在蓮花村有一座神秘的大山丘,這座山丘朝向東南,正對、黃龍溪,佔地100多畝,被當地人稱為九片蓮花花瓣的小山丘將皇墓環抱其府河中。古代風水先生還把這一帶叫做“九龍回頭望”。下面極有可能是巨大古墓。
-
5 # 紅玉講文史
劉備死後埋在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惠陵的所在地。
惠陵陵寢由多個建築組成,陵墓的四周還建有圍牆,上面還刻有劉備的諡號。
-
6 # 鐵嶺雄關
劉備的墓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史稱惠陵。據記載,章武三年四月,劉備病死永安宮,既今四川奉節縣城,五月梓宮還成都,八月葬惠陵。後主先後將甘、吳二夫人合葬於此。劉備墓拔地而起,呈圓錐形,墓高12米,周長180米,佔地3畝,形如小丘。
回覆列表
公元223年,三國蜀國的開創者劉備病逝於重慶奉節永安宮。而關於劉備死後的埋葬地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葬於惠陵之說。
據史書記載,劉備於舊曆四月病逝於奉節,一個月後,也就是五月靈柩就運到了成都,八月葬在了成都武侯祠內正殿的西側,史稱惠陵。後來,繼位的後主劉禪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先後將甘夫人、吳夫人合葬於惠陵。惠陵也就成了劉備死後的葬身地。
二是葬於奉節之說。
也有史書記載,說劉備死後本著就地原則,就地將劉備安葬在了奉節。這個說法得到了近待很多考古學家和學者的認可和支援。比如說,1961年,郭沫若在奉節考察時,就提出了驚人的推斷。他認為,劉備當年突然病逝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溫度很高,而以當時的運輸條件來分析,從奉節逆水而上到成都至少需要30天時間,到達目的地時,屍體肯定會腐壞。為了保全好劉備屍體,因此,劉備死後不可能會大肆折騰,而是直接葬在奉節的可能性很大。
三是葬於蓮花壩之說。
這是人們基於風水的角度提出的一種猜測。在古代,人們都會傾向於選擇一個風水好的地方來安葬逝者,而帝王陵的建設更是要求風水絕佳。而一直以來,在四川彭山牧馬鄉蓮花村有一個傳說:這裡有9座小山丘,形似蓮花的9片花瓣。花瓣的正中心名為蓮心,蓮心上就有一座皇墳。追溯思源,考慮到劉備生前的身份,這座皇墳很可就是劉備的。而這一說法近年來,也得了進一步證實。
以上三種說法,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呢?目前各執己見,並沒有形成統一。
然而,1982年,人們在夔州賓館的地下發現了一個極大的空洞,並且還探測到空洞中有金屬的發應。根據空洞的位置及結構等,有考古家認為這應該就是劉備真正的墓穴,而成都的惠陵只是一個弓箭墓。只是目前這個墓穴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挖掘,因此,其真相究竟如何有待考古家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