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馬體育
-
2 # 於老師運動康復
高原訓練是一種在低壓、缺氧環境下的強化訓練,這種訓練方法可以比在平原地面訓練調動更多的身體機能潛力,因為在訓練過程中出來運動性缺氧負荷以外,還要受到高原條件本身的缺氧負荷。
其實很多運動專案的運動隊都會讓運動員到高原訓練一段時間,比如中國比較著名的高原訓練基地——雲南海埂訓練基地就是提供給各專案國家隊運動員做高原訓練使用的。長期的高原訓練主要能夠使身體達到兩方面的調節適應,即肺通氣量的增加和體內酸鹼平衡的調節;紅細胞生成增加以及區域性迴圈和細胞代謝的變化。尤其是後者血液與區域性迴圈方面的調節將明顯有利於氧的運輸和利用。這是能夠讓來到高原訓練的運動員收穫最大的方面。
最大攝氧量是反應運動員有氧耐力的生理指標,而高原訓練對運動人體的有氧代謝能力和最大攝氧量具有顯著提高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心臟機能、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從而提高血液運輸氧氣的能力;另一方面,有氧能力也受慢肌纖維中線粒體氧化酶的影響,氧化酶能力也可以透過高原訓練得到提高,從而增強身體對氧的利用能力和代謝能力。
另外,高原訓練對長跑運動員免疫功能也會有影響,經過4周以上2700米的訓練後,長跑運動員的白細胞免疫水平顯著升高,因此這也提示我們高原訓練對運動員細胞免疫功能的重大作用。畢竟,運動員生病無論大小影響是多方面的。
不僅僅是中長跑運動員,高原訓練法,運動訓練方法之一。自1968年第19屆奧運會賽址設在海拔高度為2240米的墨西哥城之後。高原訓練法引起世界體育界的重視。足球、籃球、游泳等專案都開始注重對運動員進行高原訓練。
中度高原空氣密度只有海拔平面的77%.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3/4左右,氧分壓大於平原地區的20—25%、當運動員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訓練時、由於"調節適應期"產生應激,呼吸頻率和心率加快、溶解在血管裡的部分氧氣受低氣壓的影響不易被身體吸收、使血管體積增大、血管擴張,血管壁增厚,血管變粗,透過的血量增多,從而更好地鍛鍊了運動員的心血管系統,提高了最大攝氧量和血色素濃度,增強了耐受乳酸的能力,產生了高原馴化(高原習服)。在返回平原時,失去了獲得性適應性條件,運動員會產生新條件的應激,即晚馴化——脫服習。在大賽前進行高原訓練.對運動成績的提高效果員為顯著。
一些國家在中度高原(1500米—2400米)建立了高原訓練基地,並把高原訓練作為大賽前的重要訓練手段,取得了顯著的訓練效果。
青海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部,距省會西寧市22公里。是中國乃至亞洲海拔最高、面積最大、最適合耐力性專案訓練的國家高原體育基地。
1974年甘肅榆中被確定為腳踏車訓練點,後來有經過幾次變遷,經過長期的建設現在因為其較為完備的供給設施和較好的高原環節成為享譽國內外的高原訓練聖地。
雲南作為中國高原訓練基地最多的省份,地處低緯度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6740米,獨特的地理及氣候環境賦予了雲南得天獨厚的高原體育訓練資源。因此,這裡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高原體育訓練基地之一。海拔高度約1900米且氣候宜人的昆明擁有田徑、腳踏車、游泳、足球等一流的訓練基地,是運動員在一年之初進行體能儲備及基礎訓練的理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