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有梧桐
-
2 # 創史人
秦的滅亡
秦始皇滅六國,完成中原統一的大業,建立了秦朝,開創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時代。然而令人非常遺憾的是,秦朝卻在二世之後逐步走向滅亡了。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秦朝兩任皇帝的暴政統治。
秦始皇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君主國家,可以說是必然的結果,因為當時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需要國家實行統一集權。在位期間,秦始皇頒佈了不少有利於國家穩定發展的措施,例如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創立郡縣制等等。但是在作出不少貢獻的同時,秦始皇也犯了不少過失。他大肆花費人力物力修築宮殿陵園、長城以及尋找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藥,實行嚴酷的刑罰,焚書坑儒等,做了不少錯事,而在他的暴政下,全國百姓長期生活痛苦。
而到了秦二世胡亥時期,一開始就為了皇位殺害了不少兄弟姐妹,設計逼死長兄公子扶蘇。即位後,胡亥又錯信奸臣趙高,聽信趙高的讒言,殺害朝廷忠臣,只顧享樂之事,不顧朝廷政事,使得趙高在秦朝朝廷呼風喚雨,為非作歹,加重了秦王朝統治的殘暴程度,甚至比之秦始皇時期,更為殘酷,使天下百姓日夜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全國上下民不聊生,哀聲遍地,促使全國各地為求生存的起義戰爭的爆發。這些現象都加快了秦王朝滅亡的速度。
-
3 # 凝雨說物
秦始皇贏政在位37年,終一統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建立“中央集權”、始開“封建帝制”,“千古一帝”當之無愧。不過秦朝僅傳三世、國祚十四年而沒,是因急政暴政,四海雖定、民心未服。到了秦二世,民怨四起終致暴亂,陳勝吳廣、項羽劉邦層出不窮,不亡才怪!《史記》裡說,彼時秦二世只有王翦之孫王離可用(白起早自殺於秦昭王,王翦王賁蒙恬在秦始皇后均已死去),“夫為將者三世必敗”,亦是獨木難支、被項羽所殺。歸根結底,打下江山後,無賢才明主,無治國之能,“焚書坑儒”又過於激進,未能做到天下思想一統,反而埋下隱患,失敗意料之中。應向滿清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前期鐵血、後期綏靖,或可持久(不過秦才是鼻祖,沒有參照,情有可原)。
-
4 # 漢東省沙瑞金大大
最主要有這麼幾個致命問題沒有處理好所致。
第一,權利交接出現了嚴重問題,閹黨和殲相篡權矯召害功臣,民眾呼聲很高的扶蘇被殺,名將蒙恬被害蒙氏家族被驅離權利中心,贏氏族人被迫害,政治上嚴重混亂。
第二,始皇帝沒有對六國貴族剪草除根。
第三,始皇帝腳步太快,將需要兩三代人完成的歷史重任,全部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導致民眾負擔過重。積勞成怨。
第三,軍隊分散,30萬在北,50萬在南,其餘分散,導致關中無兵源可用。
-
5 # 前行者160181615
秦始皇死後趙高弄權把能征善戰的大將殺的殺,坑的坑,以至於後來才無大將可用,最後的名將章邯也被趙高弄的寒了心,這是秦朝氣數已盡的根本原因吧!物極必反!
-
6 # 江東去
秦朝集權專制的確立,開啟)潘多拉的盒子.集權專制這個魔鬼殘害華人三千年.陳勝吳廣反抗秦帝國,六國舊貴族紛紛加入,但最終還是集權專制,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如此.一直到宣統.
-
7 # 被你牽著左手
二世無能暴虐,普法不力,趙高趙佗奸臣當道,六國尤其是楚國內力沒有消耗,不應該徵南嶺,關中不能移民到外或者六國到內,趙佗軍隊不能讓其屯墾自給自足,章邯(無法保證北軍糧草和,尤其是箭支--北軍多是弓弩)退守函谷。等等即使是暴政上面一個錯誤被糾正大秦都不會亡,問題還是在好大喜功,交接出問題了。(不能忽視六國,匈奴,南嶺的仇恨,以及內部不和、空虛的事實),具體全面的分析需要考古資料的支援,秦亡於暴政僅僅只是一個託詞,未必真實。(關於內部社會經濟問題記錄太少,後世和儒家的就不用看了,必須是秦自己的文獻,再完美的人都有被人攻擊的點(當做缺點),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樣,基於一點誇大其詞在古代儒家和歷史上太常見了)
-
8 # 丶會心一笑
秦是西邊的少數民族,人們稱讚的是屈原這樣的愛國英雄。就和元是少數民族一樣,人們稱讚的是岳飛和文天祥一樣的愛國英雄。元也短命,不得人心。
-
9 # 靜說歷史
秦始皇在位將近四十年,集畢生的力量做一件大事——大一統。“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加強君主專制,削弱舊貴族勢力,廢除分封制,統一六國。
秦始皇最大的貢獻是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制和官僚制,這套官僚制度很好用,後代每一個皇帝都覺得好用。
也就是說秦始皇不但是封建帝制真正的創始人,還是官僚制的創始人,他是一位老師,教給後代如何做皇帝,怎麼把所有的權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這是當時任何教科書都沒有的)。
封建帝王的教科書一般都是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教給他們帝王之“德”,可他們真正想學的是帝王之權術,帝王之“心術”,帝王之“詐術”……
秦始皇也算是個知人善任的皇帝,手下有一些厲害的大將,比如李信(李陵的祖先)、王翦、蒙恬、蒙驁……
在治國方面,他任用尉繚和李斯,推行大一統事業,說明秦始皇還是會用人的。
當時想讓秦始皇死的人很多,老百姓並不佔主流,主流是利益最大的損失者——貴族。
他用封建制代替了貴族的世襲制,又將六國貴族以“遷虜”的方式遷到西南邊遠地區開礦、做鹽井,讓曾經掌控國家政治、經濟大權的貴族,突然間成了流民,這些人能不恨他?六國貴族殘存的勢力做夢都想滅了秦家天下。
秦始皇積攥了足夠的仇恨後,被一個小人終結了性命,趙高為了其政治前途,威脅了李斯,扶持了胡亥,結果一個仁德之君扶蘇死了。
胡亥一上位就殘殺手足,在殘殺手足之後殺了幾個大將,其中一個就是蒙恬。
胡亥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碾死,刑場慘不忍睹。
將閭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性格沉穩,胡亥找不出過錯,結果也讓他們自殺。他們哭泣著說:“宮廷中的禮節,我們沒有任何過錯,朝廷規定的禮制,我們也沒有違背,我們沒有任何過錯,怎麼說我們不是國家的忠臣,為何讓我們自裁?”
來人道:“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只是奉命行事”。
幾個人相對而泣,只能自殺。
蒙氏兄弟曾經組織過秦始皇立胡亥為帝,結果也被胡亥殺了,胡亥就是一陰毒的小人,他沒有帝王的胸襟和格局,他即位後做了兩件事:第一,殺光所有對他有威脅的人,管他是不是對國家很重要的將領;第二,實行暴政,壓迫人民。
胡亥聽不進一點反面意見,只愛聽好話,所以他只重新趙高一個人,而趙高也是個蛇鼠之輩,他沒任何能力,只會諂媚討好,勾結陷害正直的大臣。
胡亥當然無將可用,他都殺了還有什麼將領能用?他這麼殘暴,即使能幹的人,哪個願意為他賣命?
他臨死前,還質問宦官:“天下已經這樣子,你怎麼不早告訴我?”
宦官說:“除非我嫌命太長”
胡亥又哀求敵人說:“我願跟妻兒做普通百姓,別殺我。”
閻樂說:“我是奉丞相之命,為天下人來誅殺你。”
胡亥自殺,結束了他悲慘而不光彩的一生。
-
10 # 看點兒歷史
首先回答題主觀點:秦二世並不是說無將可用,而是有良將卻棄之不用,反而任由權臣趙高執掌國家公器大權。
秦末,章邯、王離、司馬欣等等都可以說是名將。但是卻能得到應有的重用,反而受到的是懷疑和責備。所以咸陽城破之時,秦國無將可用,無人能救。
秦亡,亡於本。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導致與原有的生產關係產生了極大的衝突和矛盾。不可調和之下,革命就成了最簡單的解決手段。
-
11 # 山林騰勝
從《秦始皇本記》二世和趙高的對話可以看出,由於始皇帝突然駕崩,二世由趙高李斯倉促合謀上位,大臣是不服的,最後趙高饞言誅殺了大臣。。二世問趙高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強及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奈何”。高曰“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貴人也,積功勞世以相傳久矣。今高素小賤,陛下稱舉,令在上位,管事,大臣鞅鞅,貌從臣,其心不服。不如此時案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以振威天下……陛下明主收舉餘民,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則上下集而國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後來趙高為了進一步控制朝政,把二世與大臣隔絕開,又對二世說“先帝監製天下久,故群臣不敢為非,而陛下年少眾人不服,應深居簡出少與眾臣接觸,才不會出錯,以樹立威信”,二世聽信了趙高的建議,深居簡出與其他眾臣接觸很少。二世倉促上位,沒有政治經驗,太依靠趙高,不懂制衡,被趙高把持朝政造成的。
秦王政時期群將薈萃,但在秦國統一12年後,秦國卻面臨無將可用的地步,只有一個章邯可稱名將,但他並不是軍隊出身,而是少府出身。
那麼秦統一時期的名將去哪了?李信呢?內史騰呢?楊端和呢?羌瘣呢?
還是說兔死狗烹?秦始皇統一後悄悄處理了統一的名將?由於焚書坑儒的原因導致史料不全,造成秦始皇沒有殺功臣的印象?
回覆列表
原因一,秦朝退化了,原因二,朝中無人了,原因三,精兵在邊疆,原因四,天下已經土崩瓦解,農民起義勢不可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