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逆風飛行丶

    1 地震的破壞程度不止取決於震級,還取決於持續時間,汶川大地震是里氏8.0級,持續時間大約2分鐘。

    2 地震之後往往會出現連鎖災害,比如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所以帳篷搭建應遠離山,河,建築物等,儘量選在空曠地帶。

    3 地震之後,通訊會中斷,導致受災人群難以獲取外界資訊,這時候就會有一些心懷鬼胎之人趁亂造謠,比如瘟疫、大壩垮塌、搶奪物資等,如果聽到這些謠言,請放平心態,努力自救,等待救援。

    4 地震後,一些處於地震邊緣的地區往往受災很輕,但會得到跟重災區一樣的救援跟救災物質,這時候就會有一些人趁機發災難財,但是不要擔心你捐的錢會到達這些人的手裡,你捐了就是你的心意,有可能你捐的50塊錢,成為了一卷紗布,一劑破傷風藥,一塊壓縮餅乾,東西雖少,但能救人一命

  • 2 # 創意風向標

    提起地震,除了“大陸漂移”、“板塊斷層”,你還知道哪些別人並不知道的冷知識?讀讀下面這些,立即高人一等。

      1、月球上也有“月震”

      你該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月球上,在1969年和1977年之間,地震儀在月球上每年可以捕捉到3000起月震。大多數月震是由撞向月球的巨大隕石造成的。

      2、每年地球上至少發生百萬起地震

      據統計,大約每30秒就有一場地震發生,全年大約有至少百萬次地震襲擊地球。但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地震都是很弱的,連桌上的杯子都無法撼動。只有少量數百起地震能夠引發震動。

      3、震源淺的地震危害更大

      地震烈度劃分為12個等級,數字越大,烈度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烈度不止一個,離震中近的烈度高、破壞大。震源淺的地震因為不用長途跋涉,減少能量消耗,對震中影響大,輻射面小。

      4、地震波的速度與火箭相仿

      地震的波形有多種,其中,P波傳播速度較快,大約6千米/秒,與火箭速度相仿,可一分鐘從倫敦到巴黎。地震波的速度會受到所穿過的不同型別介質影響,在水中速度大幅降低。

      5、地震波速度快並非破壞力大

      從震源傳來兩種波形,P波和S波,P波震動相對較小,破壞性也小;S波(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攜帶能量大,是地震發生時造成破壞的主要元兇。

      6、地震波也有“潛伏期”

      一場破壞極性極大的地震的地震波能沿著地球表面執行,地震學家們研究了2010年智利地震和1960年襲擊智利的那場最大的9.5級大地震的地震儀記錄後總結出:一些面波在引發微震數小時前都曾在地球表面環繞了數圈!

      7、地震自救的黃金12秒

      在大地震發生前的瞬間,往往有地聲、地光和地面微動,先於強震動12秒鐘左右出現於地表,作為大震即將來臨的預警訊號。這些臨震異常現象為人們提供了最後一次自救機會。78%的地聲出現在震前10分鐘內,到臨震十幾秒時聲響最大。據經驗,臨震時往往先聽到“呼呼”聲,接著是“轟轟”聲,繼而為“咚咚”悶雷聲,之後地面開始振動。地光是地殼內噴溢位的氣體,強化了低空靜電場所致,其開頭有帶狀、片狀、球狀、柱狀等到,顏色以蘭、黃、白居多。歷次大震的倖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觀察到這些臨震異常現象判斷有大震來臨,迅速採取措施避險而保全了生命。

  • 3 # 綠盎然

    記得汶川大地震時,我們這裡剛好動了兩三下,可能是還未達到大地震條件,有點微動。但感覺那瞬間就是那種很快,穩,很奇特,它這種穩是非常穩當但快,像光速很快,要超出一般速度很多,不是那種慢騰騰的。我是這樣認為的。今天我去爬山,看到路邊和山上被水沖刷的痕跡,我在想,地震究竟是火山似的爆發,還是履蓋物(山體或房子)下無力承受(或因種種原因或大雨沖刷偏移或支撐不住而無力塌陷或轟然塌陷?或地地下多少米存在空缺,時間長後無力承受重而龐大的覆蓋物,兩次震前天氣極其相似,可以問問震中經歷地震的人。這是個平臺,大家可以討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油如何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