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utocarweekly
-
2 # 你需要更多的高能瓦斯
通常我們的理解是,在開車的時候感覺汽車的行駛方向飄忽不定、難以控制。
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裡也確實會發生。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應該正確的查詢汽車行駛中發飄的原因,才可以有的放矢的去解決問題。
第一種原因就是車輛自身的故障造成的這種情況更準確的說法應該叫做“跑偏”。
汽車跑偏會導致車輛的方向控制出現問題,造成汽車不按照駕駛者內心意圖去行駛,也就是說在開車的時候總感覺車子往一個方向偏,因此就需要不斷的矯正方向,開久了感覺特別累。
跑偏的原因有很多種:
有輪胎問題,比如左右輪胎花紋磨損程度不一,左右輪胎胎壓不同等;
還有就是懸架支撐或減震等部件出現問題,比如一些託底或撞擊導致的懸架變形等;
另外就是轉向機的問題了,也就是方向盤有故障,裡面的軸承碎裂或鬆弛,造成虛位過大,方向難以控制。
通常這些汽車的“硬故障”都可以在修理廠檢測的到,處理完了,故障也就排除了,跑偏的問題也就能解決了。
第二種原因就是遇到側向風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遇到側向風,這時候就會感覺到汽車行駛的方向有朝著一邊偏離的趨勢,這是因為汽車在速度較快的時候就會對側向風特別敏感。
也是有幾種情況容易遇到側向風:
當與大型貨車交匯時,由於大貨車四周的空氣擾流比較多,因此會感到自己被吸過去。一旦超過了大貨車,還有被推了一下的感覺;
還有遇到一些特殊路段時,比如橋樑上、出山洞口和一些隘口等位置,都容易遇到比較強的側向風。
遇到側向風的時候,不同的汽車感受到的發飄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橫向面積較大、車身較輕、減震懸架較軟的汽車相對感受到的發飄就會更明顯一些。
比如那種五菱小微面肯定是比一般家用轎車更不禁吹的。
除了以上兩種原因,一般常見的家用轎車所謂的發飄都是一些人自己主觀臆想出來的!我們先用家用轎車通常的設計特點來蓋以說明:
一般的家用轎車都會把懸架減震設計的兼顧支撐性與舒適度,即便稍有差別,也不可能出現稍開快一點就要飄了的極端情況。
家用轎車的所謂“攻彎”極限確實略有差異,但就跑高速公路來說,也不會存在極限攻彎的路況,畢竟高速不是賽道,因此探討家用車的操控極限並沒有什麼意義。
另外,家用轎車都會有設計比較完善的氣體導流車身,也就是說隨著速度越來越快,汽車會利用氣流增加下壓力而不是讓你飛起來。
就這些特點而言,通常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家用汽車都可以保證你在高速公路上安全且穩定的行駛,而不會讓你四處亂飄,即便是一輛1噸左右的小型車如Swift,也不會比一輛1噸半的中級車如Magotan更飄!
因為我們無論是從車身重量、車輛外形、結構設計等各方面的物理指標去判斷,德美系車跟日韓系車都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那麼,那些老司機們說的所謂“發飄”到底是什麼呢?實際上,他們所謂的那種“飄”和“穩”的感覺,完全是出於他們自己主觀上對“轉向手感”的感受不同!
說道“轉向手感”,這個東西確實每個廠家做出來的感覺會有細微差別,轉向時的阻尼力不同,轉向後的回正力也不同。
尤其是現在的汽車通常都配備了“動力隨速轉向”的功能。
這項功能就是讓駕駛者在低速時轉向角度變大,轉向力變輕,這樣在低速行駛時轉向操作更靈活更輕鬆,減少了操作的負擔。
在高速時則反之,方向的轉向角度變小、阻力變大,這樣更有利於高速行駛的穩定與安全,減少了誤操作。
如此複雜的一套系統,每個汽車生產廠家的設定都會有差異,在開車的時候就會讓人感覺到不同。
總之就是,這種感覺完全是汽車廠的工程師們人為的做出來的。
如果把這種差別就稱為“某系的車飄"或“某系的車穩”那就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這就幾乎相當於說,把更沉的方向盤稱之為穩,把更輕的方向盤稱之為飄,可想而之是否很荒謬?
雖說如此,但把這種手感的差異稱之為某系車就發飄的說法卻廣為流傳,就有很多“不知其所以然”的老司機們喜歡對新手司機“傳授”經驗,然後過幾年新手司機成為老司機後又向下一個新手傳授,似乎有點代代相傳的味道。
總之,當我們再次聽到某些人提出“德系美系的汽車開高速穩當不飄,日系韓系車就發飄”的言論,淡然一笑也就是了。
-
3 # 修真自悟1
樓主的這個問題很顯然指的是量產車中的車型。上面的回覆都很好,但是過於專業,都是賽級的。對於國內高速可以忽略計了。高速時車重不會發漂,這句話多出現在歐美車上。而日韓車型車身輕容易髮漂。其實一個比較關鍵因素就是輪胎。 大都忽略了輪胎的大小寬度這個關鍵的因素。輪胎規Grand SantaFe大越寬在高速時的表現越穩定,著地力就越好就越不會漂。 輪胎細而窄或花紋磨光快了,直接就影響到高速時車輛的穩定性,就會感覺發漂。 一般同品牌車型中,越是高配的車型,輪胎直徑會越大越寬。不是每個品牌同級車的輪胎都一樣的規格的。去看看配置,日韓,德,美系車,一般美系車在同級中用的輪胎規格最高大而寬,美系車也相對重一點,車身也大一圈,所以讓人以為車重高速不會發飄。其實是輪胎起了很大的因素。 。。。 說白了也就是成本。錢。 利潤。 自己拿日韓,德,美系車的B級同級車型對比一下輪胎規格就有數了。
當然還有調教,擺臂,避震器,綜合底盤素質的因素。
-
4 # 東吳易潔
穩不穩不是看車重量,首先是看底盤功夫!
其次,許多人傻傻分不清方向盤的回饋,感覺很沉那種就覺得穩!
-
5 # 半個網蟲2
都是扯淡,車速上120後和車重沒啥關係。風阻,抓地力等等才是漂的問題。F1賽車才幾百公斤,200過彎,平路能跑300,也沒聽說發飄。
-
6 # xgp595388
我是開出租車的,1.6排量的東南菱帥穩不飄,06年早期的現代伊蘭特很穩不飄,可惜現在沒有了,老款的現在有,我還會買伊蘭特來做出租車的。
回覆列表
很多車主在開高速時會有一種略微的“飄浮”的感覺,雖說不至於下一秒就要飛起來,但是會感覺到方向不穩,有時候側方吹陣猛風車頭就會偏離直道。路稍有不平,車身就略有飄忽感,在輕微地偏離行駛的直線方向。如果速度再高一些,感覺後輪已經飄起來了,整個車屁股有明顯的扭擺感,車就只有兩個前輪還抓著地,拼命往前跑。大部分人簡單的理解為車太輕了,不夠重,其實不完全是這個原因。
我們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理性分析一波。根據轎車的結構,車頂是曲線,車底基本是平的,因此在行駛過程中,車頂空氣流速比車底快,故車底壓強會將車身拖起。在高速行駛時這種效應更加明顯,因此飄浮感的根源便是這種空氣升力了。
那問題又來了,那怎麼飛不起來呢?速度不夠快?車太重了?遠遠不止這兩個原因。現代汽車的設計原則就是增大空氣下壓力,具體措施有降低汽車底盤以便使下方流速加快而減小上下表面的負壓,適當減小前擋風玻璃的傾斜,儘量在不顯著提升空氣阻力系數的情況下,增加汽車的下壓力,某些高速車還會增加擾流板,也是為了加大尾部的空氣壓力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賽車都長這樣。
所以如果你的車在高速上行駛時覺得有點飄,並不是把後備箱放滿就可以解決的,最好去4S 店做一下相關維護和檢修。
PS. 有些車的飄完全是因為設計有問題,比如早期的New Beetle,它們把發動機放在後面,就很容易出現側風漂移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