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三代齋

    文學作品立足於國,立足於民。如魯迅的作品始終立足在這兩個方面。“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牛”,不僅是魯迅偉大人格的寫照,也是魯迅文學思想的集中體現。文學作品的最終體現就是喚起民眾,推功社會進步。使讀者激發思考,啟發心靈,陶冶情操,吸收各種智慧,營養精神。獲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提高人文素質。

  • 2 # 五美軒十三紅

    文學作品的最終意或許很難概括,到底是一種寄託,還是啟迪?我想每部文學作品都有它不同的意思。就如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來講,紅樓的最終意思是教育我們如何處世?三國的最終意思是教育我們如何謀事?可能各人站的角度不同,又有不一樣的理解,估計就是作者自己也很難說得清。

    在當今時代,科技不能發揮融合作用恰恰因為知識的無限豐富性和知識發展的高速度,這已經造成知識的晦澀難解和專業化。但只要文學存在,文學就一直是人類經驗的共同特徵,人們透過文學能夠辨認出自己並進行相互之間的對話,無論其職業、生活計劃、地理位置、文化傳統以及個人境況多麼不同。

    文學能夠讓生活背景完全不同的個人超越歷史:作為塞萬提斯、莎士比亞、但丁、托爾斯泰的讀者,我們能夠在超越時空的情況下相互理解,能夠感受到自己是同一物種的成員,因為在這些作家的作品中,我們瞭解到共同的人性,看到我們種種差異背後的共性。

    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比偉大文學作品中明確表現出來的這個真理更好地保護人類擺脫偏見、種族主義、宗教和政治宗派以及排他性的民族主義等種種愚蠢思想或行動了。所有國家和地區的人從根本上說都是平等的,不公不義才會在人們心裡播下歧視、恐懼、壓迫、剝削的種子。

    沒有什麼比文學更好地教導我們認識到在民族和文化差異之中人類遺產的豐富性,認識到差異是人類多樣創造性的表現。閱讀好的文學作品當然是愉快的享受,但它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它幫助認識到我們的身份和經驗,我們的美德和缺陷,我們的行為和夢想,我們的幽靈和自我,我們和他人的關係,我們的公共形象以及我們最隱蔽的內心世界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藥品的利潤到底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