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M育兒雜談

    遭遇霸凌後心理創傷的修復時間,這個因人而異,因霸凌程度不同而異,因外部是否心理介入而異。

    第一,與個人的性格有關

    校園霸凌的受害者有很多,對性格比較外向開朗的孩子,遇到事情能從正面看,容易開解自己,霸凌後的創傷修復就較好。如果孩子的性格內向、敏感,這種修復就會來的慢些,甚至終生都會受到影響。

    第二,與霸凌程度有關

    遭受比較輕的霸凌,比如被同學打哭了,或者不太嚴重的言辭侮辱,孩子就容易修復。反過來,如果身體受到嚴重傷害或者尊嚴被嚴重踐踏,傷害就很難完全修復。

    第三,與外部是否介入有關

    如果父母和老師及早介入霸凌事件,在公正的處理同時,對孩子的心理進行干預,孩子心理創傷可以得到較好的修復。如果孩子的創傷無人過問,冷漠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社會的溫暖乃至產生仇恨社會的心理,創傷可能影響終生。

  • 2 # baby的童年足跡

    我小學與初中都曾被同學欺負過,當時自己的個性還是比較內向,不自信,還有不懂得爭取自己的利益,不會向老師告狀與家裡人說。但是很幸運,有次還是被爸爸知道了,然後老爸就挺身而出幫我做主,當時的感動今天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後來經過各種環境刺激與磨合,我自己的性格也慢慢被打磨,變得外向與潑辣,至少如今的我與當初已經完全不一樣。但是一路走來,與自己所受的教育和內心不斷內省也是分不開的,我覺得自己是已經完全不受當時被欺負的影響,當然我所受的欺負也不是特別嚴重的,至少沒有造成身體的創傷,就是疼痛和言語攻擊。

  • 3 # 育兒育己共成長

    如果小時候受到過霸凌,多久才會修復心理創傷,這樣從多角度來看。

    首先,所受到的霸凌的嚴重程度。如果事態不是很嚴重,那麼對心理的創傷就不會很嚴重,如果事態嚴重且引起的社會輿論,那麼遭受霸凌的孩子可能會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在霸凌所帶來的額陰影中。

    其次,發生霸凌事件後,各方的處理態度,尤其是父母的態度。父母要從內心裡接受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因為霸凌所引起的恐懼、害怕的情緒,及時安撫孩子,才可以讓孩子更快的走出陰影;校方的做法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校方能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以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為前提,可以讓孩子敞開心扉,不在排斥校園生活是最好的結果。

    最後,與孩子自己的性格氣質有關。如果平時孩子的性格比較開朗,積極向上,那麼遇到一些問題可能就會自我消化解決,或者也會尋求合適的外界幫助,而不會自己將痛苦憋在心裡,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 4 # 冉冉媽媽

    雖然說時間是修復創傷的良藥,可是小時候受到霸凜,需要多久修復,這是無法估計的!畢竟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孩子,成長的環境也會不一樣,還有最重要的孩子所承受的霸凜事件也會不一樣!

    記得小時候的我性格內向,不多言,甚至有時候我可以一天也不說一句話,真的!我記得那時候我們的班主任只要是學生把會做的題粗心做錯了,就會體罰學生,有時甚至會用棍子打學生,我也受到過這樣的待遇,真的當時我是真真的受不了!我也擔心同學們異樣的眼光,老師這樣的方式,而對於其他同學來講,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這件事一直影響著我,雖然我沒有因為這件事抑鬱,但是現在為止回憶起來都是心口的烙印

  • 5 # 聽說吧心理諮詢

    世界各地每天總會發生一些校園欺凌的事件,經常聽到校園學生暴力案件的報道,其中一些屬於性質相當惡劣的案件。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變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每年有許多學生自殺。校園欺凌不僅給“受傷者”造成傷害,還會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廣州心理諮詢為您解讀。

    汪暢(化名),女,15歲,初二。父母反映孩子最近兩週精神萎靡,神情一反常態,不願意說話,悶悶不樂,且不願意上學。

    焦急的父母不斷勸說,孩子卻一步都不願再踏進學校,甚至對父母大吼大叫。父母很無奈,只好求助青少年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據瞭解,因為個頭大,有點男孩子氣,桀驁不馴,汪暢成為學校裡的“大姐大”,經常欺負看不順眼的同學,加上拉幫結派,幾年下來手下也跟隨了多個好姐妹兒。此次為替同班好姐妹出氣,這個人高馬大的初二女孩子在廁所裡掌摑了隔壁班女生,並將這名女生的褲子扯了下來作為笑料。這事情讓被欺負者的堂哥知曉,為了“教訓”汪暢,堂哥對她拳打腳踢一番,又扯掉她的外套,拿洗髮水往她身上亂倒。

    事後汪暢放學回家,父母並未察覺到異常。幾日之後聽同學說起,才知曉此事。因女兒經常在學校打架,父母已經習慣了。母親像往常一樣把女兒訓斥了一頓,希望女兒從此長教訓。孩子當時情緒比較沮喪,不願意聽,嫌母親煩,將母親關在門外。父親也就沒有再提這件事情,更未深思這件事情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汪暢父母關係不好,經常為小事兒吵架打架。對女兒的教育屬於簡單粗暴型,媽媽不是哭就是責備,爸爸則經常打她,嫌她太調皮。自幼兒園時,汪暢開始經常打人,老師曾教育過,也找過家長,父母雖然呵斥教訓了,但無太大的改善。多次之後,父母也很無奈,又無更好的改善方法,心中便有些放棄了,常常嘆息“管不了”。

    父母諮詢目標:讓孩子正常回到學校上學。

    汪暢雖曾是“校園欺凌”的施暴者,但同時也是這次事件的受害者。在校園欺凌事件中,欺凌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霸道稱王的感覺令其內心得到極大滿足,越發自我膨脹,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欺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被欺凌者的傷害更不可小覷,他們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難以平復。

    現在汪暢處於創傷應激反應期:內心產生恐懼、恥辱等情緒,自己感覺威信掃地、顏面盡失,難以面對以往跟著她的一班姐妹兒,所以不敢也不想回到學校。

    1、支援性傾聽

    一個孩子突然不願意去上學,在這之前必然經歷了一些事情。

    對於突發事件的衝擊,雖然家長非常急切,希望孩子一見到諮詢師就能敞開心扉,但我並沒有馬上探尋造成來訪者目前心理狀態的原因,而是默默地注視著她,靜靜地聽著,聽她說自己的家庭情況、成長史、學習情況、社交情況等等。來訪者非常需要一個讓她比較信任、能夠接納她、不對她有評判的人去聽她的述說,包容她的無助、恐懼、羞愧、傷心、流淚,在長長的傾訴中她得到一些釋放。

    在第一次諮詢中給予支援性傾聽,給來訪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傾訴環境,使她信任、有安全感、解除阻抗,這非常重要。

    2、恢復自我價值感

    在接下來的訪談中,我瞭解到造成她目前心理狀況的原因——從小到大父母總是打罵自己,不曾給予自己需要的關愛和肯定,好不容易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大姐大”,在同學面前有成就感、價值感,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現在卻被一個男生那般侮辱,旁人一定都會覺得自己活該,看自己笑話。她說:“這個世界怎麼這樣,做人還有什麼意思!”

    被一個比自己強大暴力的男生這樣羞辱,對於一個孤立無援的女孩子來說,不亞於一件災難性的事件,其打擊程度可想而知。而放大這種感受的是一些不良的認知:打贏才能解決問題——父母沒有樹立好的榜樣,在耳濡目染中,孩子只學到暴力解決問題這一途徑。

    根據她與朋友的交往細節,在共同探討中,她看到了:身邊的朋友之所以願意與她交往,是因為她願意為她們付出,關心她們,有一些共同的話題,面對分歧和矛盾時她也做了一些理解和讓步。在人際交往中她也會使用包容的態度及和平溝通協商的方式跟同學互動,而不單單靠逞強、打架。她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個人魅力和閃光點,而非只有武力讓他人震懾、崇拜。 這些是她自己及她的父母都不曾關注到的,而透過諮詢師這面鏡子,讓她更加看清認識自己,改變她及其父母對她的看法,提升她的自我認同度,同時學會良好的人際交往模式。

    我給她佈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讓她回去試著聯絡自己最好的朋友,看看對方是怎樣的反應。如果對方問及自己不想回答或不知道怎麼回答的事情時,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可以不回覆或回覆“過兩天再說吧”。經過嘗試之後,她發現多數朋友還是很關心她的,希望早日見到她,根本沒有取笑她的意圖。她內心輕鬆了不少,對回學校也沒有那麼恐懼了。

    3、化解內心積壓的憤怒與無助

    在汪暢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及周圍人對她的評價:“沒有女孩樣兒”、“假小子”。這影響了汪暢的性別自我認同,導致她雖知自己是個女孩子,但又不屑做個“女孩兒”。“別人怕我,我就不會被欺負。我才不要做被人欺負就哭鼻子的乖乖女。”

    在汪暢的感覺和記憶中不曾被父母愛與關心,常被打,越哭被打得越慘;也常常被小朋友欺負,覺得很無助,後來就反擊,發現打贏了就不會再被欺負,後來就一直用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

    在諮詢中我用“內在小孩”療法引導汪暢去關愛她內在的小孩,回到當時的情境,引導她將當時的委屈、憤怒在諮詢室裡表達出來。同時引導她去關愛那個小女孩,給予她理解與呵護。在諮詢中她哭著與內心的那個小女孩對話,面對那個可憐無助弱小的小女孩,她感到很心疼很心酸,現在的她特能理解小女孩那時出手打人是多麼無奈多麼無助也是多麼恐懼。她不再責備小女孩以這種粗暴的方式保護自己。

    在意象中我引導她去安慰、擁抱小女孩,告訴小女孩“不用害怕,現在我已經長大了,我來保護你,你再也不用使用拳頭了,我有更好的方法來保護我們。”她們就如何保護自己討論了很多很多方法(有可行的也有不是那麼靠譜的),但這種與內在對話的方式讓汪暢的內心變得溫暖、有力量,不再那麼孤獨、混沌、無助;思維變得開闊,看到了更多的解決方法。

    我讓她回去後也多與內在小孩對話,遇到困擾、難受的事情沒人能理解或幫助的時候就與內在的小孩對話,然後再做反應。經過幾次的訓練,汪暢面對事情的時候變得平和了一些,不再像之前那般衝動、急躁。

    4、家庭治療,改善親子關係

    我也將諮詢的部分情況反饋給父母,與他們探討孩子身上好的方面,讓父母學會欣賞孩子、肯定孩子,改善親子關係。

    母親小學便輟學打工以支援困頓的家庭,對於婚姻經營、孩子教育無太多的意識和良好的方式,遇到矛盾衝突,不善於溝通、理解、包容,多抱怨、責罵。對於汪暢,母親更是一肚子苦水,抱怨孩子與她敵對,經常跟她對吵。父親比較粗獷,不善於情感的表達,又被生活所累,因此對妻子和孩子也無法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關心,諮詢的目標也是強烈希望孩子儘快上學,彷彿孩子一回到學校,事情就結束了。

    鑑於父母自身的侷限、家庭經濟狀況、孩子學業的問題,我將諮詢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與孩子諮詢較多,家庭諮詢部分所佔的比例較小,因此,對父母的引導也會少一些、淺一些。

    針對父親的性格特質,我跟他們分析了孩子現在回到學校會面對的情況——如何面對朋友,如何面對那些對自己有敵意的同學,如何面對老師校長的盤問,尤其是如何面對打自己的那個男生。我把問題拋給了父母,讓父母給予一些解決方案。看得出,父母從未想過孩子回到學校會遇到哪些事情,自然也一直搞不清楚孩子為何不願意去學校。面對回學校的各種情況,父親一籌莫展,低頭連連嘆息,母親焦慮不安,又準備抱怨孩子太能惹事。

    在校長的主持下,兩個家庭就孩子欺凌事件進行洽談,化干戈為玉帛。

    經過這段時間的諮詢,汪暢重新獲得自信,也回到了學校,保證今後不再以暴力的方式欺負他人,而用諮詢中學到的人際交往方式與朋友、同學、老師互動。母親也反應這段時間母子吵架的次數少了很多。

    父母也認識到女兒已經長大了,而且是個女孩兒,不能像對待男孩子那樣粗暴的對待女孩子,保證不再打孩子而是用更溫和的方式與孩子相處,夫妻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打架。

  • 6 # 雨季23430564

    小學受過的校園欺凌,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想起來也無法治癒,至今都記在心中,不想和那些人有任何一點關係和來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整形手術已經被證實是100%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