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歷經數百年屹立不倒,正是有著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充分引動人人向上積極進取的情緒,又是最注重禮義的王朝,鮮有逾越禮數的事情發生。
孔子認為,周王朝的制度是最為完美的,之所以會出現春秋的動亂就是因為大夥都不把周朝的制度放在眼中,致使人心不古,道德禮儀敗壞。
周王朝除實行分封制,還有一套完整的等級制度,爵位分五等,官位分六等,封地分四等,這是一套治國安邦,按貢獻享受俸祿,又能挖掘人的潛力,調動人的積極性的有力舉措。
這種等級制度,各朝各代多在沿用,只是形式不同,越來越細化而已,其實質都是一樣的,直到今天仍在發揮著作用!詳細情況,請看孟子第九篇、萬章(下)第二章所講:
大致譯文是:
北宮錡問孟子道:“周朝王室制定的爵位和官位俸祿等級情況,是怎樣的呢?”
孟子說:“那些詳細情況不可能全部知道了,因為當時諸侯們對於不利於自己的等級制度,都很反感,所以那個時候已經毀壞了不少的典籍,不過那時的情況,我還聽說一些。
(當時按爵位)天子為一個等級,公爵為一個等級,侯爵為一個等級,伯爵為一個等級,子爵、男爵為一個等級,總共五個等級。(按官位)君主為一個等級,卿相為一個等級,大夫為一個等級,上士為一個等級,中士為一個等級,下士為一個等級,總共是六個等級。
(按俸祿管理範圍)天子親自管轄的範圍,擁有方圓一千里土地,公爵和侯爵都擁有方圓一百里土地,伯爵方圓七十里,子爵、男爵方圓五十里,總共四個等級。不足五十里的小邦國,不能直接朝見天子,而附屬於諸侯國,這種形式,叫做附庸。
(從爵位與官位,受祿情況比較來看)授予卿相的土地,相當於侯爵;授予大夫的土地,相當於伯爵;授予上士的土地,相當於子爵和男爵。
(從受祿等級情況來看)有方圓一百里的大國家,君主的俸祿,相當於卿相的十倍;卿相的俸祿,相當於大夫的四倍;大夫的俸祿,比上士高一倍;中士的俸祿,比下士高一倍;下士和普通當公差的人,拿相同的俸祿,這些俸祿,完全可以抵得上他們種田的收入。有方圓七十里的次一等的國家,君主的俸祿,相當於卿相的十倍;卿相的俸祿,相當於大夫的三倍;大夫的俸祿,比上士高一倍;上士的俸祿,比中士高一倍;中士的俸祿,比下士高一倍;下士的俸祿,和普通當公差的,拿相同的俸祿。這些俸祿,完全抵得上他們種田的收入。
有方圓五十里的小國家,君主的俸祿,相當於卿相的十倍;卿相的俸祿,相當於大夫的二倍,大夫的俸祿,比上士高一倍;下士和普通公差,拿相同的俸祿,這些俸祿,也完全抵得上他們種田的收入。至於種田人的收入,一個農夫種一百畝土地,加上一百畝的肥料,最能幹的農夫,可以養活九個人;差一點的,可以養活八個人;中等的,可以養活七個人;中等偏下的,可以養活六個人;最差的農夫,可以養活五個人。普通百姓在公家當差,他們的俸祿,根據這個等級,參照執行。”
這一章主要講的是周朝的等級制度。
這個寶塔式的等級制度,是一種極強的激勵因素,因為,從底層到最高層,一層一道風景,一層一種收穫,一層一種感受!每登一層,都需要耐力,需要能量,需要才華,需要機遇,也正因如此,才激勵著人們攀登,激勵著人們進取,激勵著人們向上,激勵著人們施展才華,勇往直前。
致使西周王朝的官員們,當了下士,想當中士,當了中士,想當上士,當了上士,想當大夫,當了大夫,想當卿相······向上的慾望,像一根牽繩,牽動西周的大大小小的官員,不停地攀登,不停地進取,都想步入“凌絕頂”享受無限風光!
這也是人盡其才的重要舉措。
西周王朝就是靠這一舉措,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西周也強盛起來了,反之,如果沒有這個舉措,沒有等級,沒有差別,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也就不會有向上的慾望了,沒有向上的慾望,人的積極性就會被扼殺!
如果是這樣,人類將處於癱瘓狀態,歷朝歷代,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等級制度才越來越規範,越來越細化,都把它當成治國的法寶!從古至今,等級制度像一架有形的階梯,吸引著人們不停地攀登!不斷地進取,直到衰老!這就是等級制度的作用!
周王朝歷經數百年屹立不倒,正是有著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充分引動人人向上積極進取的情緒,又是最注重禮義的王朝,鮮有逾越禮數的事情發生。
孔子認為,周王朝的制度是最為完美的,之所以會出現春秋的動亂就是因為大夥都不把周朝的制度放在眼中,致使人心不古,道德禮儀敗壞。
周王朝除實行分封制,還有一套完整的等級制度,爵位分五等,官位分六等,封地分四等,這是一套治國安邦,按貢獻享受俸祿,又能挖掘人的潛力,調動人的積極性的有力舉措。
這種等級制度,各朝各代多在沿用,只是形式不同,越來越細化而已,其實質都是一樣的,直到今天仍在發揮著作用!詳細情況,請看孟子第九篇、萬章(下)第二章所講:
大致譯文是:
北宮錡問孟子道:“周朝王室制定的爵位和官位俸祿等級情況,是怎樣的呢?”
孟子說:“那些詳細情況不可能全部知道了,因為當時諸侯們對於不利於自己的等級制度,都很反感,所以那個時候已經毀壞了不少的典籍,不過那時的情況,我還聽說一些。
(當時按爵位)天子為一個等級,公爵為一個等級,侯爵為一個等級,伯爵為一個等級,子爵、男爵為一個等級,總共五個等級。(按官位)君主為一個等級,卿相為一個等級,大夫為一個等級,上士為一個等級,中士為一個等級,下士為一個等級,總共是六個等級。
(按俸祿管理範圍)天子親自管轄的範圍,擁有方圓一千里土地,公爵和侯爵都擁有方圓一百里土地,伯爵方圓七十里,子爵、男爵方圓五十里,總共四個等級。不足五十里的小邦國,不能直接朝見天子,而附屬於諸侯國,這種形式,叫做附庸。
(從爵位與官位,受祿情況比較來看)授予卿相的土地,相當於侯爵;授予大夫的土地,相當於伯爵;授予上士的土地,相當於子爵和男爵。
(從受祿等級情況來看)有方圓一百里的大國家,君主的俸祿,相當於卿相的十倍;卿相的俸祿,相當於大夫的四倍;大夫的俸祿,比上士高一倍;中士的俸祿,比下士高一倍;下士和普通當公差的人,拿相同的俸祿,這些俸祿,完全可以抵得上他們種田的收入。有方圓七十里的次一等的國家,君主的俸祿,相當於卿相的十倍;卿相的俸祿,相當於大夫的三倍;大夫的俸祿,比上士高一倍;上士的俸祿,比中士高一倍;中士的俸祿,比下士高一倍;下士的俸祿,和普通當公差的,拿相同的俸祿。這些俸祿,完全抵得上他們種田的收入。
有方圓五十里的小國家,君主的俸祿,相當於卿相的十倍;卿相的俸祿,相當於大夫的二倍,大夫的俸祿,比上士高一倍;下士和普通公差,拿相同的俸祿,這些俸祿,也完全抵得上他們種田的收入。至於種田人的收入,一個農夫種一百畝土地,加上一百畝的肥料,最能幹的農夫,可以養活九個人;差一點的,可以養活八個人;中等的,可以養活七個人;中等偏下的,可以養活六個人;最差的農夫,可以養活五個人。普通百姓在公家當差,他們的俸祿,根據這個等級,參照執行。”
這一章主要講的是周朝的等級制度。
這個寶塔式的等級制度,是一種極強的激勵因素,因為,從底層到最高層,一層一道風景,一層一種收穫,一層一種感受!每登一層,都需要耐力,需要能量,需要才華,需要機遇,也正因如此,才激勵著人們攀登,激勵著人們進取,激勵著人們向上,激勵著人們施展才華,勇往直前。
致使西周王朝的官員們,當了下士,想當中士,當了中士,想當上士,當了上士,想當大夫,當了大夫,想當卿相······向上的慾望,像一根牽繩,牽動西周的大大小小的官員,不停地攀登,不停地進取,都想步入“凌絕頂”享受無限風光!
這也是人盡其才的重要舉措。
西周王朝就是靠這一舉措,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西周也強盛起來了,反之,如果沒有這個舉措,沒有等級,沒有差別,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也就不會有向上的慾望了,沒有向上的慾望,人的積極性就會被扼殺!
如果是這樣,人類將處於癱瘓狀態,歷朝歷代,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等級制度才越來越規範,越來越細化,都把它當成治國的法寶!從古至今,等級制度像一架有形的階梯,吸引著人們不停地攀登!不斷地進取,直到衰老!這就是等級制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