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雲通訊
-
2 # 電腦搬運工
一、首先既然問題中規定是電子郵件的傳輸,那麼先簡單看一下電子郵件對的工作原理吧。其工作過程遵循客戶---伺服器模式。每份電子郵件的傳送都要涉及到傳送方和接收方,傳送發構成客戶端,而接收方構成伺服器。其主要用到的協議由SMTP和POP3協議。如圖:
當然也可以建立本地的SMTP伺服器,這樣您的email客戶端軟體可以不透過ISP的SMTP 伺服器而直接向目的地址的伺服器發信,但它實際上自己充當了伺服器的角色
二、如果問題的意思是說實現區域網間的收發郵件功能的話,則需要區域網內架設一臺mail伺服器即可,同時mail伺服器可以對網路進行郵件的收發
三、如果只是簡單的實現兩臺計算機之間直接通訊,那麼方法就比較多了,雙機互聯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1、透過電纜線,利用串列埠或者並口實現雙機互聯。
2、利用兩塊網絡卡和雙絞線實現雙機互聯。
3、利用USB口和特殊的USB連線線實現雙機互聯。
4、利用紅外實現雙機互聯。
5、利用雙Modem實現遠端雙機互聯。
6、利用1394線實現雙機互聯。
7、無線雙機互聯。
-
3 # 羅伊視覺
我覺得很多人回答比較抽象,其實事情很簡單解釋!電子郵件傳輸之所以經過伺服器,不是說伺服器是老大必須聽他的,當然另一個角度講也算沒錯!生活中我們有寄信件,我們可以舉這個例子來說明!信件上面有郵編,有地址,有收件人等資訊。郵編編碼表示地區,再加上詳細地址,具體收件人這樣對方才能收到信件!但在信件送的過程中郵遞員會把信件從一個站送到下一個站,下一個站接著送一直到收件人手上!
同理電子郵件,怎麼傳輸呢?那肯定也需要統一的協議規則,伺服器可以理解為中轉站,也可以理解為快遞員,會根據電郵上收件人資訊去判斷下一個節點,一直到達收件人郵箱!當然這個過程是比較快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如果想進一步理解協議之間怎麼配合的,可以查資料,我這裡不詳細說了!
-
4 # 視覺前沿
電子郵件伺服器是處理郵件交換的軟硬體設施的總稱,包括電子郵件程式、電子郵件箱等。它是為使用者提供全由E-mail服務的電子郵件系統,人們透過訪問伺服器實現郵件的交換。伺服器程式通常不能由使用者啟動,而是一直在系統中執行,它一方面負責把本機器上發出的E-mail傳送出去,另一方面負責接收其他主機發過來的E-mail,並把各種電子郵件分發給每個使用者。
大概流程如下:
總之一句話電子郵件的傳輸,一定要經過伺服器,區別是伺服器的型別不同
回覆列表
郵件伺服器之間常用郵件協議SMTP POP3 IMAP。
一、SMTP稱為簡單Mail傳輸協議(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al)目標是向用戶提供高效、可靠的郵件傳輸。SMTP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能夠在傳送中接力傳送郵件,即郵件可以透過不同網路上的主機接力式傳送。
工作在兩種情況下:
一是電子郵件從客戶機傳輸到伺服器;
二是從某一個伺服器傳輸到另一個伺服器。SMTP是個請求/響應協議,它監聽25號埠,用於接收使用者的Mail請求,並與遠端Mail伺服器建立SMTP連線。
smtp的缺點:
1、smtp不能傳送可執行檔案或其他的二進位制物件。
2、smtp限於傳送7位的ASCII碼。許多其他非英文國家的文字就無法轉換。即使在smtp閘道器將EBDCDIC碼(即擴充的二/十進位制交換碼)轉換為ASCII碼時也會遇到一些麻煩。
3、smtp伺服器會拒絕超過一定長度的郵件。
4、某些smtp的實現並沒有完全按照smp的標準。
二、郵件讀取協議POP3和IMAP1、POP的全稱是 Post Office Protocol ,即郵局協議,用於電子郵件的接收,它使用TCP的110埠,現在常用的是第三版,所以簡稱為POP3。POP3仍採用Client/Server工作模式,。當客戶機需要服務時,客戶端的軟體(OutlookExpress或FoxMail)將與POP3伺服器建立TCP連線,此後要經過POP3協議的三種工作狀態,首先是認證過程,確認客戶機提供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在認證通過後便轉入處理狀態,在此狀態下使用者可收取自己的郵件或做郵件的刪除,在完成響應的操作後客戶機便發出quit命令,此後便進入更新狀態,將做刪除標記的郵件從伺服器端刪除掉。到此為止整個POP過程完成。
POP3協議的不足:POP3天生的缺陷,即當用戶接收電子郵件時,所有的信件都從伺服器上清除並下載到客戶機。在整個收信過程中,使用者無法知道郵件的具體資訊,只有照單全收入硬碟後,才能慢慢瀏覽和刪除。這使使用者幾乎沒有對郵件接收的控制決定權。一旦碰上郵箱被轟炸,或有比較大的郵件,使用者不能透過分析郵件的內容及發信人地址來決定是否下載或刪除,從而造成系統資源的浪費。
2、IMAP是Internet Message AccessProtocol的縮寫,它比POP3複雜的多。現在較新的版本是1996年的版本4,即IMAP4【RFC2060】,它目前還只是因特網的建議標準。顧名思義,主要提供的是透過Internet獲取資訊的一種協議。IMAP象POP那樣提供了方便的郵件下載服務,讓使用者能進行離線閱讀,但IMAP能完成的卻遠遠不只這些。IMAP提供的摘要瀏覽功能可以讓你在閱讀完所有的郵件到達時間、主題、發件人、大小等資訊後才作出是否下載的決定。IMAP的不足:在利用伺服器磁碟資源方面,IMAP不如POP3。
由於使用POP時伺服器端的郵件被下載到客戶機的同時會刪除,因而不佔用額外空間用以存放舊的郵件。而IMAP伺服器將保持舊的郵件,佔用了額外空間,而且需要定期地刪除舊郵件。同時,由於使用者查閱資訊標題和決定下載哪些附件,也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連結時間也比POP方式長。在應用方面,由於IMAP比較複雜,給開發者開發伺服器和客戶機的軟體帶來一些難題。對於ISP來說,採用IMAP意味著要花錢購買相關商業軟體,同時會付出高額技術支撐費用,因而商用的實現方案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