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奧繼續教育

    東奧中級會計職稱為您解答:

    “四大”——對所有會計人來說,是一個多麼響亮的名字。從進入大學的那一天開始,老師就告訴我們,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是會計人神聖而驕傲的殿堂,是無數會計人趨之如騖的終極目標。那麼,為什麼會計人都想進“四大”呢?究竟是什麼在吸引著我們呢?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編一起,瞭解“四大”最核心的優勢。

    第一,四大的文化

    很多人從“四大”出來的人都戲稱加班和出差就是“四大”的文化,但其實這恰恰說明了在“四大”工作需要勤奮和努力。加班確實是“四大”的常態,行李箱經常放在公司隨時準備出發也是常態,更重要的是面對這種工作模式,“四大人”(雖然他們中很多人自稱四大狗)表現出來的專業和積極的工作態度。工作氛圍、服裝要求、語言表達方式、培訓機制,“四大”的文化確確實實和其他會計師事務所有這本質的不同。

    第二,四大的業務規模

    業務規模可以從客戶和自身規模兩方面來說明。

    先說客戶,中國銀行,中國石油,中國華能,中國鋁業,國家電網,華人壽……“四大”在中國的客戶除了世界500強就是中國500強。拿審計來說,同樣從事審計工作,在“四大”做審計對比在其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物件完全不同。再說業務規模,“四大”在全球動輒100多個國家幾百個辦事處,十幾萬名工作人員,同樣也是其他會計師事務所無法比擬的。

    第三,四大的待遇

    雖然讓無數人為之嚮往,但四大的待遇真的不是最高,客觀的形容就是還不錯。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7K-9K的起薪加上每年的漲薪幅度,其實也不低。但是摺合成小時工資就真的不高。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呢?因為這裡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未來的預期。升入senior manager級別以後,年薪80萬還是有的,成為合夥人的話年薪150萬-200萬完全不是夢想。

    這裡還要說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假期。四大的假期“狠”多:年假普通員工一般10天;病假,各公司不同,每年最多有10天;考試假,各公司不同,最多10天;加班假,看具體加班時間……忘了說,這裡有個大前提,就是這些假如果能真能休上的話。

    第四,四大的發展前景

    進入“四大”以後,發展前景主要有2條:一,專注於在“四大”內部升遷;二,當跳板為將來做鋪墊。首先,四大是一個真的可以靠工作能力奮鬥升遷的地方,只要努力就好,相對公平。前面說到當上senior manager後,薪資、假期會水漲船高,成為合夥人以後一切變得更加優越。但是成為合夥人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據說最少需要12年,甚至16年或者更久。看了很多四大前輩們的心得,發現選擇第二條道路的人很多,主要是因為四大的牌子很亮,加上從“四大”出來的人工作能力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選擇從事分析師、資產評估師、審計師,甚至開個會計師事務所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兩種方法都沒有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當然“四大”同樣也有缺點,比如加班多,比如休假休不上,比如證書要求嚴格……看過這些,相信會計們對“四大”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工作,同樣也沒有完美的會計人。

  • 2 # 管會教育
    選擇四大事務所的原因:

    行業發展潛力:事務所業務這些年還是快速發展的,比起其他行業,也算是旱澇保收的。

    歸屬感:這個是很多人非常看重的,四大作為行業頂尖的公司,知名外企,能進去就是對個人能力最好的認可,能工作幾年,出去了也被外部認可,職場前景也不錯,況且四大剛進去就給到一定的高薪,讓你體面和風光。員工也有較強的歸屬感,體面而又有體驗的中產生活。

    鍛鍊人:四大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比起一般的事務所來說,可能還要大一些,比起一般的財務工作,壓力是非常大的。江湖上說銷售工作是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生用,在四大和其他事務所,都是同樣適用的。你要是想進去,首先要有超常的承受力,非常鍛鍊人。

    長期出差:很多免費旅遊的機會,因為審計的忙季,基本就是出差的旺季,因為專案週期的原因,抽空可以在專案方所在地旅遊,經理級別的因為出差,各種旅程和積分都比較高。忙季結束之後,淡季可以申請假期去其他地方遊玩放鬆,也算是對忙碌工作的小彌補吧。

    好待遇和好福利:基本上出差費用不用自己掏錢的,遊玩除外,出差還有補貼,專案上還有獎金。總體收入可觀。

    職場機會:有人曾經說,在四大工作一年,頂企業工作的3年,當然,這個是時間和精力消耗換來的代價。其實大多數四大的員工,大多數後來還是去了企業,後者在諮詢公司給企業提供財稅方面的服務。

    四大的工作壓力有多大?

    工作和生活無法平衡:經常出差,缺乏休息,身體容易出問題,吃飯不準點,各種病就來了。之前四大得胃癌死的,已經不乏先烈了。

    快速學習的壓力:不能掉隊,不斷學習,精神容易緊張,又往往缺乏有效調節,各種證書的考試壓力。在讓你不斷進取的同時,身心也受到一定煎熬。

    在四大工作,壓力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專案的deadline, 老闆,客戶。每個專案大概需要在一至兩週內完成,而且每個專案中幾個人的合作非常重要,每個人的工作是否順利完成關係到其他人的工作是否能順利開展。所以每個人的工作都必須在deadline前完成。老闆不僅需要你按時完成,還要求質量上的保證。因此必須時刻思考自己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客戶方面,他們期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高水平的報告,所以必須儘量去做好,使他們滿意。

  • 3 # 萌極客

    因為審計這個行業是寡頭壟斷。其它事務所與四大會計事務所相比是:鯨魚和金魚的差別!

    恐怕很少有另一個服務行業,像會計師行業這樣具有如此高的賣方集中度了。

    毫不出人意料,在過去的2016年裡,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又繼續在歐美市場上扮演著“吞星者”的角色:北美市場排在6~10位的會計師事務所,收入合計仍然抵不上四大中最小的KPMG;美國全年130單IPO業務中,近90單被四大承接;標普500企業的審計服務幾乎被四大瓜分殆盡;歐洲市場上四大也佔據整個行業六成以上的業務……

    2016年度美國會計師事務所收入排名 (source: Auditanalytics.com)

    2016年度標普500及歐洲市場會計師市場份額 (source: Auditanalytics.com)

    如此“頭重腳輕”的格局,對於會計師行業完全不是什麼新鮮事。自上世紀末安達信黯然落幕後,這種四分天下的局面已經維持了二十年,時至今日所達到的行業集中度可能已經遠超很多人的直覺 —— 那麼為什麼這個看起來脆弱的均衡,沒有塌縮成三大乃至一家獨大,也沒有被稀釋成群雄割據?

    一言蔽之,因為目前的格局既是監管默許下的寡頭壟斷,也是監管所能忍受的極限。能夠維持現狀,是因為現狀對四大而言就是最優解 —— 保持寡頭壟斷的局面、共同抵禦潛在的新競爭者,比互相開戰的利益更大。

    第一個問題,四大之間的關係和其他服務業有何不同?

    其一,四大所提供服務的同質性比其他絕大多數服務行業不知道高出多少。以網際網路企業做參照物,行業頭部的FLAG的業務重合嗎?也許有一部分,但顯然並不存在完全互相替代的可能性。而四大的業務高度(或者說幾乎完全)重合,理論上來講,撇開法律因素和一些細枝末節的技術問題,完全可以無縫替代。

    其二,使用者的需求彈性不一樣。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使用者可以自主選擇是否要用某一個產品,也不斷可以找到技術上更新、更有優勢的替代產品。而在審計行業,這種自主選擇餘地要小得多。特別是考慮到上市公司,由於強制要求審計;而會計師事務所也不可能甩開準則的要求,自己去發明什麼新的產品來代替現有的審計報告;因此這個市場上的需求彈性實際上是很小的。

    這話好像看起來很奇怪,業務完全可互相替代,不是應該更有互相兼併的動力嗎?—— 如果沒有法律限制,也許會是這樣的。那麼就牽扯到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四大為什麼受到反壟斷的監管限制?

    如同在本文開始所顯示的資料,在美國市場上,四大合力吃掉99%以上的上市公司業務;即使把非公眾企業算進來(也就是全美國所有企業都包含在內),四大也吃掉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與歐洲的情況幾乎相同);亞太市場的集中度稍低一些,但亞太區只佔四大業務的15%。這就是一個標準意義的“highly concentrated market”(高度集中市場),或者稱為“tight oligopoly”(緊密聯絡的寡頭壟斷)。在諸如金融業這樣的特定行業裡,四大的壟斷度會更高。由此造成的競爭局面是,四大互相之間在“大公司”、“大客戶”上競爭,而四大作為一個整體又在中小客戶上和其他所有事務所進行競爭。按照2015年的一個統計,在美國市場上:

    - 年銷售額10億美刀以上的公司,98%由四大審計;

    - 年銷售額5-10億的,92%歸四大;

    - 年銷售額1-5億的,71%歸四大;

    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部門有個HHI因子,專門用來算市場壟斷度,超過2500就算高度壟斷。在08年金融危機前,10億以上公司的審計市場算出來的HHI是2566,完全達標。同時司法部還模擬算了一個數字,即四大假如變成三大(無論是發生行業兼併,還是發生當年安達信倒閉的類似事件),那麼對於10億以上年收入公司的細分市場,這個HHI因子會爆表到3500,對於整個上市公司的細分市場,也會超過3300。

    所以用腳趾頭想也知道,監管機構無論如何也不能允許四大中再少掉一家。從70年代的八大到本世紀開始的四大,這個集中化過程一直在加重,已經快要觸碰到政府的底限了。目前雙方都能接受的局面就是維持現有格局,防止集中度繼續提高。四大當然也清楚這個事情,因此根本沒有心思去搞垮同業。相反,還要防著哪家因為黑天鵝而倒掉(否則就極可能面對監管出手的強制拆分,到時候恐怕就不是拆回四家那麼簡單了)。

    第三個問題,即使不互相吞併,能不能多少挖點對方的客戶來呢?

    當然是可以的,這也是四大現實中一直在做的事情。但是這個也要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審計輪替制的要求。基本上來說,這種互相挖牆腳的事情對於四大的體量來說還是小打小鬧,不會傷筋動骨。另一方面,四大當然也不排斥從其他中小事務所嘴裡搶肉,但一方面難度不小(目標客戶群體有差異),另一方面總體可挖掘的市場潛力也不是很大(都已經佔了六成以上了)。因此四大的業務情況還是很明顯地跟著整體市場環境在變化,大環境的好壞對業務的影響遠勝過自己的營銷努力,歷史行程是主要的,個人奮鬥是次要的。

    第四個問題,下一個戰場在哪裡?

    直接競爭不明顯,不代表間接競爭也那麼平和,各家四大發力的主戰場已經轉到傳統鑑證服務以外的諮詢服務了。一方面諮詢業務的潛在市場比審計業務廣闊得多,有充分的增量可挖掘,而不是單純分蛋糕的零和博弈;另一方面諮詢業務的利潤率也更吸引人。這也是四大這些年拼命跨行業併購、力圖建立全領域諮詢服務線的主因,大家都在想方設法跑馬圈地,趁其他人進來前填補各個細分領域的空白。

    第五個問題,會有新的挑戰者來打破這種壟斷嗎?

    全球範圍來看,恐怕不會。美國的監管機構同樣估算過,即使四大以外的最大五家事務所合併(包括BDO、GT等),最理想的狀況下也只能佔到11%左右的份額,仍然不能與四大抗衡,更不要說實際整合起來會有大量內耗、也不可能發生這種規模的兼併。對四大來說,這些跟隨者算不上另一頭獅子,只是跟隨在獅群后的鬣狗。

    而關起門來,在中國市場上則完全是另外一種局面。我在以前的諸多回答和專欄文章裡已經討論過國內會計師行業的格局。看看四大每年在國內前百家事務所總收入裡佔的份額比重,呈現的趨勢與全球的趨勢截然相反。在過去的2016年中,四大的合計收入更是首次跌破百強所總收入的三成;從市場份額來看,四大在國內的份額還不及北美或歐洲份額的一半,全然沒有那種風光。

    相比較全球市場,在國內市場上四大的軟肋多了不少:

    內部組織架構造成的管理問題:這在早年比較明顯,比如大陸的四大分支在經營策略和內部制度上受香港或新加坡的管轄,造成管理方式教條甚至荒謬。但近些年來這一點已經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再加上內資所的管理同樣混亂,這個軟肋可能現在不是那麼突出了。

    成本問題:其實一線的工作團隊而言,四大的人力成本並不比大型內資所高多少,但管理層的成本四大就高得多了。而且由於管理模式的差別,這些高層成本是由所有的一線人員共攤的。同時由於一些檯面上的歷史原因、風控要求、技術要求和檯面下的人事鬥爭、派系鬥爭等產物,四大國內所中不乏一些空降的、不會念經但又死貴的外來和尚。雖然我很厭惡內資所的山頭化、小團體化,但也必須承認一定程度上內資所這種結構和利益分配方式不太容易產生讓所有人遭殃的血吸蟲。

    風控的“度”的問題:這也是老生常談了。長期來說,嚴格的風控一定是好的、是保證事務所長期生存的基礎;短期來說,在特定的市場環境、特定的客戶群體中,嚴格的風控必然導致部分業務流失、成本抬升、以及人員流失。這就是走鋼絲,看有多大的能力去平衡,然後撐到環境改善的時候。

    從業人員跳槽出路減少,導致吸引力下降:其實也不能說是減少,而是同等履歷的四大人員在就業市場上的吸引力大不如前。這一方面是近十年來四大“擴招”,導致勞動力供給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是更多企業本身的財務從業人員的水平也在提高,招人時的標準也提高了。而早年即使在四大本身的價效比並不高的情況下,很多人還是抱著鍍金幾年、找個好工作的想法,願意受幾年剝削,圖個將來的好出路;現在這一條也不一定能成立,加上其他行業高薪出路的增加,四大對應屆生的吸引力一年不如一年。同樣的薪酬水平,招來的人平均水平是不如以往的,短期雖然看不出顯著的影響,時間長了終究會帶來業務質量的下滑。

    以上各點造成的結果是,會計師行業在國內儘管沒有根本上改變寡頭壟斷的格局,但“寡頭”的數量增加了。從上面那張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包含四大在內的四十家證券資格事務所參與了瓜分大部分業務份額的饗宴。而在這個頭部群體內部,則是出現差異逐漸縮減的跡象,無論是“四大+瑞華+立信”的六巨頭、還是收入前十位的事務所合計,其在百強所整體收入中的份額比例都是逐年下降的(儘管降速很緩慢)。但另一方面,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何況四大的整體體量和積澱與內資事務所相比,仍然是鯨魚和金魚的差別。指望國內事務所短期內挑戰四大的龍頭地位,依然是不太現實的。在這個寡頭團體內部,相當一段時間內,仍然會細分成三到四個層次,層次間的流動也不會太頻繁。

  • 4 # Horror2storys

    就像會計證和註冊會計師證,小會計事務所和大會計事務所。四大是名副其實的大所,對於實習生的待遇也十分優厚,據說17年四大平均月薪在8000+,對於應屆生來說它的門檻也相對比較高,承受壓力也比較大。春招秋招可能比較傾向於名牌大學學生或者取得高階證書的學生。所以對於普通大學學生來說進入四大非常的難難難,每個會計人都想考到注會並想進入四大深造,從四大出來的人也都比較搶手,對於會計人來說四大就是一塊跳板,所以四大的人員流動性也比較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的導彈最高几馬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