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eJack
-
2 # 經濟觀察報
對於該問題,編輯認為:餐飲企業由於其難以短期快速擴張、利潤率薄、財務不清晰等特點,使得餐飲企業並不是投資機構的理想投資物件。投資機構一旦投入,透過IPO、高管回購股份、第三方併購等方式退出的機會都很低,對於投資機構來說,風險較高。且對於餐飲企業來說,資本力量的注入也使得門店的經營壓力加大,一旦無法實現盈利,餐飲企業透過門店擴張帶來的成本問題會加劇和惡化給企業帶來更深的財務危機。雖然餐飲企業獲得資本的關注較難,但是並不代表的行業內沒有優秀的案例。
首先,標準化的經營經營模式和連鎖店式的餐飲品牌管理理念更容易使企業獲得資本青睞。例如弘毅投資就表示會在2017年加大對連鎖品牌餐飲的投資,至少再投8至10個品牌。
標準化的生產意味著連鎖店的模式可以得到經營上的成功,這比獨立飯店更容易獲得規模效應,因而也更受資本方歡迎。如正在準備衝關IPO的九毛九之所以能夠獲得商業成功,在於其豐富的菜類品種以及其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其建立中央廚房,打造正餐簡餐化,促使它得到快速發展。
另外,多層次營銷多品牌的營銷是眾多餐飲企業,尤其是老牌餐飲企業獲得利潤提升的出路。例如以杭幫菜的代表的餐飲品牌外婆家透過孵化子品牌,推出不同型別的品牌與菜系風格,帶動多卡位多層次的消費,進行戰略投資嘗試,以獲得商業模式上的成功。經過市場檢驗,反響不錯的品牌得以繼續擴張,推動企業整體發展。
具體而言,資本看好餐飲行業,無非是兩個層面的商業價值衡量:
一是青睞盈利可穩定預期、規模可快速複製的餐飲專案和企業。
餐飲業的標準化、規模化、連鎖化運作,意味著現金流和快速複製擴張。資本是逐利的,成為實體經營巨頭後的那一套成熟的套現模式是最為吸引資本的東西,就是“相對穩定的價值預期。”當快餐和傳統中餐的連鎖化規模化遭遇困境之時,未來憑藉特色小吃和單品中餐的創新品牌也許會從傳統正餐的邊緣地帶崛起,藉助商場店這一標準化規模化的新實體渠道全面開花,可能湧現出一批新餐飲巨頭。例如九毛九、俏鳳凰、遇見小面、西少爺等這類單品或地方小吃為核心開發的餐飲品牌,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餃子類如喜家德、東方餃子王、船歌魚水餃以及近期獲得新一輪融資的小恆水餃都是圍繞核心單品打造不同定位提供多元需求的典型案例。
二是看重價值高速增長、改變現有產業發展的餐飲專案和企業。
近幾年資本在網際網路領域砸出了一個相對普及的消費體驗——外賣,走出了一個商業大趨勢——網際網路+,而餐飲行業深陷其中,產品電商化、服務網際網路化將在快餐、夜宵、熟食、甜品等標準化規模化程度較高的品類發生商業模式的創新,而餐飲服務前後端任何可以結合網際網路提升效率改變體驗或最佳化流程的領域,都會有資本加速流入深度參與的可能性。掌櫃攻略過去報道過的黃太吉外賣、拼豆夜宵、小蹄大作等餐企都是這一趨勢下的新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