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妹妹今年13歲,看直播,給遊戲主播送禮物。孩子小沒有自控和判斷能力,所以對自己送禮物的行為不能控制,也不能理性判斷。那麼怎麼才能引導她讓她自己思考?
1
回覆列表
  • 1 # 鶴軒文化傳媒

    不管是最初網癮概念的出現,網癮話題的出現,還是中間有一段看似平靜的時期。

    現實是,在我們生活裡面很多人受它的影響,並關注這個現象。

    · · ·

    我們今天會給大家帶來一個網癮少年的真實故事。

    小明是一個初三學生,他勉強上學,但是成績不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幾乎是混日子。

    可是一旦坐在電腦前面打起遊戲,他就全神貫注,神采奕奕,精力旺盛,通宵都沒問題。

    父母覺得無法理解,只能阻止他上網。與大家都知道的一些故事相似,最後小明只好自己偷偷掏錢去網咖,甚至不回家,不上學。

    雖然爸爸很忙,但是也會在非常憤怒的時候去網咖把他拖回來,打他,甚至踢他,父子倆在街上大打出手。當然因為小明個子還不夠高,身體還不夠壯,很多次會被拖回家。

    但是很有趣,小明因為失敗被拖回家。可是更覺得失敗的是他的爸爸媽媽,因為人回來了心卻回不了。

    父母帶著他來諮詢的時候,跟他幾乎沒有辦法溝通。

    我相信在很多家裡也有類似的故事,很多人說不清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覺得很無奈,算了,放棄了,不談了,各種各樣的反應都有。

    但是,我覺得,這故事其實是跟我們在這樣一個話題當中不同代的人,不同的態度,不同的心路歷程有關係。

    網路是這一代孩子的日常

    ——父母對網路總是太過焦慮

    我的女兒是00後,她出生的第一天起,我就抱著她走過電腦。她10歲的時候,家裡不僅有桌上型電腦,還有筆記本,還有iPad,還有智慧手機。

    我是60後,18歲的時候第一次接觸電腦,主要是在工作和學習的時候用電腦。

    我的媽媽是40後,60歲的時候第一次接觸電腦,62歲開始學電腦。

    三代人接觸的時間早晚不同,區別很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態度的不同:

    我女兒每次碰電腦非常的自然,電腦好象是她生命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我在18歲第一次接觸電腦的時候,我覺得它神奇。

    當我30歲第一次買電腦,寫博士論文的時候,我覺得它有用。

    我的媽媽,一個60歲的老人第一次接觸電腦的時候,如此的緊張、焦慮,懷著惶恐不安,最後下了巨大決心去學它。

    這就是我們跟高科技、現代生活的關係,不同時代的人,態度和反映會有很大的不一樣。

    網路是孩子的放鬆方式

    ——父母卻只希望孩子攀登學習的高峰

    孩子之所以願意打遊戲,我們也可以從家庭角度來看處在矛盾另一面的父母。

    很多家庭甚至在治療室都有這樣的景象:當孩子寫作業、學習的時候,父母會說孩子寫的太慢,字寫的不好,寫的很亂,數字總是算錯。

    還會說我希望他學奧數,學鋼琴,學更多的東西。父母可能常常會覺得書上就那麼點東西,別的同學都會,你也應該會。

    就像我們前面故事裡說的小明,作為一個初三的學生,作為一個生活其他方面條件都不錯,只是被父母期待著有更好的學習成績的人來講,他要很快戰勝那些數學題,物理題,英語題,成為班級上的頭幾名,或者至少是前十幾名,是有一定難度的。

    很多家長就說,為什麼他不能夠克服一些困難。

    當生活實在沒有選擇的話,人們更加願意透過克服困難獲得資源,獲得成績。但是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講,生活的環境跟以前有很大不同,我們給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和我們從前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因為我們在生活其他方方面面,都製造出生活更加容易的一種景象,比如說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穿什麼就穿什麼。

    當所有其他的方面,都變得更容易的時候,在學習上卻希望他攀登高峰,克服困難。

    這裡面的難度就很大,比我們成年人小時候在學校裡面遇到的困難要難的多,因為孩子們應對困難處境的訓練太少太少,在這個方面的能力,遠不如從前的人。

    而這個時候,遊戲以它突出的特點會讓青少年,少年人,甚至更小的孩子在很短的時間裡可以獲得學樂趣,輕鬆感,成就感,而這些,是在他們的學習中不容易得到的。

    在這個故事中,我跟孩子和他的父母探討、分享了他玩遊戲獲得心理的收穫。而實際上,在家庭裡面,父母雖然做很多的努力,但在這些方面很難滿足孩子。

    媽媽呢?專職的家庭主婦,因為自己不在工作,所以對孩子有非常大的期待。

    這樣的一對父母,從內心深處希望孩子發展的更好,可是從現實中他們跟孩子交流的時候,卻難給到小明這個年齡階段特別渴望心理上的一些支援,滿足孩子心裡對成就感的需求。

    現在的孩子們的生活,在小明的父母看來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小明看來這樣的生活卻不容易,甚至還很辛苦!這就是兩代人的不同的處境,不同的理解也會導致不同的應對。

    你的孩子為什麼寧願沉迷網路

    也不親近家庭?

    那麼究竟為什麼孩子那麼沉溺於網路和遊戲呢?

    其實在孩子眼裡,父母強大到他們不得不屈服;而在父母眼裡,孩子完全不聽話,自己完全無法控制,雙方看起來都像是失敗者。

    雖然,現在社會網路高速發達,孩子更容易接觸到網路,客觀上他們會在網路上花更多的時間。

    而最為重要的是,電腦或者網遊等這些裝置的特點讓孩子更容易沉迷其中。

    “打遊戲讓我很有成就感,而家裡卻什麼都沒有”

    打遊戲可以讓人獲得成就感,而孩子在家庭裡往往得不到。

    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講,電腦遊戲很簡單,很可控,可以反覆重複,可以獲得成就感。

    只要你參與到遊戲中,你就可以得到分數。只要你努力玩一會兒,你就可以過關。打通幾關之後,你會得到更多的分數,好的裝備。這些成就感很重要。

    而現在孩子在家裡通常沒有什麼成就感,什麼也不用幹,沒有權也沒有錢在家裡的控制感就會很差,成就感很低。

    有多缺乏?

    有一個諮詢的家長跟我說,我在家裡什麼都不用孩子來做,他只要把考試考好就可以了。

    家長說的是孩子很輕鬆,什麼都不用幹,她很自豪可以讓孩子沒有所謂的生活負擔或者壓力。

    可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一個人什麼都不用做,也意味著他什麼功勞、苦勞都沒有,什麼存在感都沒有,他的價值感太低了。

    也因此有的大學生會說,打遊戲的那點可憐成就感吸引著我。

    對,雖然打遊戲的成就感很低,但它很重要,幾乎是孩子的唯一的、能夠快速獲得的、確定的成就感。

    而且獲得了一定的分數,成為了一定級別的玩手之後,會有人羨慕他,會有人向他請教,後續的成就感還是會源源不斷地來的。

    “遊戲裡我可以犯無數次錯,家裡一犯錯爸媽就不高興”

    很多的時候,孩子,也包括成人,都是透過犯錯誤來掌握知識和技能的。

    電腦遊戲可以反覆重來。這意味著我可以犯錯誤,我犯錯誤的代價是非常小的,我犯了錯誤可以立刻再來一遍。

    而如果你有機會去到一個家庭裡面,去關注養育孩子過程,常常會發現家長對孩子說別動,別亂動,別吵等等。

    以前的孩子,經常在戶外摔倒磕碰,跟小朋友爭吵,甚至打架也沒關係。可是現在,孩子主要在戶內的活動,有更多成人在身邊。很多時候不能摔倒,不能弄髒,不能把東西弄壞,生活裡的約束特別多,頻繁出現的約束讓孩子沒有機會透過犯錯誤來嘗試和學習。

    因此,光是可以犯錯這一點,對孩子來說就太有誘惑力了。

    你可以試想一下,在生活裡有多少事情是可以重來呢?當你犯錯誤了,你改一遍,改兩遍,改三遍的時候,你的老師和家長可能都不耐煩。你錯了好幾遍,大家就不太容易允許你繼續錯了。

    很多小孩,一遍兩遍寫錯字,父母就會吼出來了。在本子上寫字,寫錯格子父母就會有嚴厲的批評,或者不耐煩的提醒。

    可是在電腦和網路遊戲裡,孩子犯錯誤,重複無數次,沒有人會不高興,沒有人不允許。你可以重新再來。

    因此,在家庭這樣一種不允許犯錯誤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環境中,孩子會有意無意地遠離父母,而更加願意去接近允許他犯錯誤,犯了錯誤不受到懲罰的一個替代品,那就是電腦遊戲和網路的世界。

    “遊戲裡我是老大,可是家裡都是父母說了算”

    家庭生活通常是由成人控制的。

    比如說有一個家庭,孩子何時起床、何時上廁所,何時吃飯,何時寫作業,何時運動,都在一個時間表裡面安排好,時間上孩子沒有決定權。

    孩子小的時候也沒有花錢的決定權,在空間上可以跑出去多遠,也受到很多的控制。還有跟誰交往的決定權也是家長決定,現在的都市生活,很多時候家長沒有辦法讓孩子更多跟同齡人交往。

    這個過程中,孩子對生活的控制感是非常弱的。

    而電腦通常是可控的,在很多地方都可以透過簡單的操作控制,到達你想要的結果。

    “遊戲總是誇我,讓我開心,爸媽卻總讓我繼續努力”

    在家庭中,成人對孩子教育的時候常常缺乏及時的反饋,或者沒有及時的具體的反饋。

    有一個十六歲的高一學生說,我從小到大,我爸爸媽媽就沒有表揚過我,也不知道怎麼做是對的。因為爸爸媽媽總是告訴他這不對,批評他做的不好,但是不會告訴他怎麼樣做對。

    而你在玩遊戲的時候,電腦會給你及時的互動,也就是說你發出個刺激,電腦就會給你鼓勵和強化;

    同時,家長給孩子的反饋通常比較籠統,比如說你做的挺好,請繼續努力,挺好到底是多好?繼續努力,是向什麼方向努力,該怎麼努力都不明確。

    現在很多家長缺少一種能力,還沒有學會更有效地指導孩子的方法。

    跟電腦遊戲比起來,這樣一種反饋方式很容易敗下陣,因為電腦遊戲會很精準告訴你,你剛才的動作做的很棒,加十分,甚至是給你一個大禮包,還會放一些煙花讓你感覺開心。

    “遊戲裡有我的好朋友,家裡只有各種長輩”

    同輩間的互動很缺乏,這也是對成年人來講,也許不是特別重要,但是對兒童青少年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

    在家庭中,孩子更多是和長輩,甚至祖父母輩溝通。而在網路和遊戲當中,孩子們會找到很多同伴,可以和他們交流。

    “遊戲多簡單呀,而家了裡我總不知道自己該聽誰的”

    打遊戲非常簡單,對成年人來講也許不簡單,因為成年人接觸電腦太晚,對電腦、高科技有恐懼感。

    但是對從比較小就開始接觸電腦的人來說,電腦的操作越來越簡單,越來越人性化。簡單,就會吸引孩子。

    而現在家庭環境往往過於複雜,除了父母教育之外,很多祖父母會參與到教育當中。

    由於父母和祖父母受到不同的教育,在不同時代生活,教育理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常常會使家庭教育方面,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矛盾、不同、誤解、爭論甚至是吵架等等。

    該怎麼樣做,到底該聽誰的,對於孩子來講,都太過複雜。

    這和電腦遊戲的簡單剛好成為一個鮮明的對比。

    家庭教育和網路之間互相對應這些關係,現在的家庭狀況使得孩子更願意驅近於網遊,更多使用網路,而回避比較難以處理、獲得不了成就感的家庭、迴避父母的教育、迴避學校的教育。

    我分享這些,不是想責怪父母。我不認為這是父母有太多的選擇的。父母處在這樣的情況中,也是盡了心,努了力。我更想分享的是對社會的一種觀察,理解和我的看法。

    此外還有一些社會層面的原因,讓孩子依賴網路。比如說:

    社會變遷過快帶來的不適應

    就是我剛剛提到的,像我或者我的母親在成人以後才接觸到電子科技,會對網路、電遊、高科技有一些緊張,焦慮,甚至恐懼。生怕出了問題,生怕弄壞了東西。

    我們帶著恐懼、帶著焦慮跟孩子打交道,而孩子在遊戲裡面如魚得水,這兩者可以說相映成趣,也可以說劍拔弩張。

    成人害怕孩子在網路裡失去控制,事實有一部分是成人自己對於網路,對於高科技無法掌握的那種失控感的投射,那種恐懼的投射。

    我聽說過很多家長把電腦藏起來,把網線藏起來,把密碼改了。

    但是最終會發現,孩子都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所以這個社會因素可以說我們的成人進入到現代化社會比較晚,掌握起來會有難度,所以常常處在一個失控的狀態,而我們又那麼想對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掌握他們的生活,把握他們的未來。

    在失控與掌控之間就存在著巨大的一個張力。

    成人壓力大

    很多政策一個月前和今天不一樣,也許三天以後又會不同,這些都會給成人造成巨大的壓力。

    當人經受巨大的壓力的時候,他的焦慮可能向周圍人擴散。

    而容易感受到,承接到成人焦慮的一個重要物件就是孩子。當孩子承受到這種無形的壓力後,可能出現壓力與反抗之間的現象。

    天然的管教者和被管教者之間的代溝問題

    父母試圖去管教而孩子處在青春期,必然會逆反。

    這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的,以前會有青年人一定要穿喇叭褲,一定要梳大背頭,一定要聽靡靡之音,或者飛車黨,或者打架鬥毆,或者欺負同學,或者像西方社會的吸毒,性自由,紋身等,逆反有各種各樣的形式。

    只不過在我們這個時代,高科技迅速發展,影響我們整個生活,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邊邊角角的時候,管教者與被管教者之間的衝突,征戰的戰場可能有一大部分轉移到了網路或者電子科技上面,這並不是哪一個家庭主動願意做的。

    每一個家庭,每一對父母都在努力讓孩子和自己有更好的關係,讓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發展。

    但是我們有機會的話,可以更多回頭看一看我們作為成人自己身上受到的社會影響。

    看到我們的家庭,作為一個社會分子,承受的各種各樣的影響的話,也許我們跟孩子之間的張力就會變得小一點。

    因為有些事,既不全是孩子的錯,也不全是我們的錯。

    我們欠缺的應該是溝通和理解。

  • 2 # 日常小逗號

    試著去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遊戲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多和孩子平等對話,一起探討遊戲中的規則、角色設定等。

    想更好的引導,作為父母應該更加了解遊戲本身。小孩的世界其實是自成體系,他的世界其實有獨特的運轉邏輯。如果我們父母進不去的話,會覺得那裡的東西與我們產生了很大的衝突。

    所以我覺得好的父母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可能就是你跟他坐在一起玩這個遊戲;在遊戲過程中,他有想法和收穫可以跟你交流。我認為最好的境界,就是父母跟孩子一起玩;尤其是慢慢產生玩伴意識以後,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家長不知道怎麼處理這個事情,最後跟孩子溝通或者管教結果適得其反的。與孩子一起玩遊戲是為了便於你跟孩子進行溝通,找到共同語言和切入口。

    遊戲也很可能是一件考驗“智商”的事情。據我所知,有一些學霸在玩一些遊戲的時候,會設計數學模型來在短時間內實現極限收益,這難道不是一種很有益的思維訓練嗎?要適度玩遊戲,這方面父母親可以進行角色分工。父親因為本身也玩遊戲,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來引導他。而母親就來限制他…

  • 3 # 空靈谷隨想雜談

    這是一個沉迷網路多年的14少年的意見:

    在當今社會,想要徹底戒網,是不可能的。網路是現代人的庇護所,沉迷網路是正常的,特別是青少年。

    它不僅能給予你現實社會中得不到的,也能帶你逃避現實中不如意,在網路你能做很多實際生活做不到的,看不到的,也就和你妹妹看直播一樣,誰都想看看自己渴望卻看不到的,只有網路是唯一途徑。

    所以,多帶她去做些有趣的,她感興趣的,讓她適當遠離,但不能直接斷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人明知道吸菸有害健康,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吸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