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油性面板,臉油頭髮油,還經常掉頭髮,朋友說是溼氣重,是真的嗎?該怎麼改善?
9
回覆列表
  • 1 # 紅廟村民

    體內溼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溼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溼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痠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溼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 溼是最容易滲透的。 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溼,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溼呢?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溼氣已經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實在不願意觀察大便,吐出舌頭觀察一下黃中帶膩,那是體內有溼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溼邪越厲害。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內溼氣很重。中醫裡講“溼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中醫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做為祛溼法寶。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慧。譬如南方人隨身佩帶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氣候回暖、細菌病毒好發的五月端午,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藍、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氣飲水之意。現代藥學也發現,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此外,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溼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姜如同慢墩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清熱祛溼粥【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製作】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淨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 溫熱服食。【療效】清熱祛溼。適用於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症。

    【注意事項】 大便乾結者不宜用。消暑健脾祛溼湯【成份】蜜棗、赤小豆、生薑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陳皮。【功能】清熱解暑、鞏固排洩及消化系統功能。【服用方法】(2-4人份量) 將瘦肉6兩飛水後與各湯料及六湯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內。煲約兩小時,加適量鹽調味。綠豆百合米仁粥原料:綠豆30克,鮮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製法:1將米仁、綠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鐘;百合洗淨切小(2)在開水鍋中放入綠豆和米仁,燒開數分鐘後改用小火煮至開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後放人冰糖即成。夏令健脾通便祛溼的典型食療粥方。運動排汗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溼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溼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 2 # 新時尚美裝

    人體溼氣過重容易疲勞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溼”為陰邪,這與潮溼氣候及飲食習慣不無關係。喜歡吃生冷食物、凍飲的人,脾胃的運化功能(包括營養運輸、消化及吸收功能)都會受到影響,令體內多餘水分難以排清,形成“內溼”。再加上氣候潮溼,如果家近山邊、海旁或是工作時經常要接觸水的話,也會形成“外溼”。

      很多人都覺得溼氣重就等同水腫,中醫師認為,溼氣多積聚於腸胃位置;而水腫則是水液代謝出現問題,這類情況可以出現於手腳甚至是全身。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溼氣重,可因應以下特點自我辨證。

    多吃薏米可除溼

      由於溼氣停滯於體內,故症狀多為身體沉重、四肢睏倦、乏力或頭重等。如果溼氣延伸至關節,便會出現疼痛或活動不便等風溼症狀。

      “溼”氣最影響的就是脾胃,故此溼氣重者容易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胸悶腹脹、渴不欲飲,大便稀薄或便秘等症狀,亦可能出現全身或區域性的水溼淤積,如水腫、腳氣、白帶、溼疹等現象。

      溼氣重的人,溼性不易除去,多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風溼性關節炎等。

    健康三招有效除溼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避環境溼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2、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3、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4、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還可以開啟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第3招:妙用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 3 # 雙胞胎麻麻Wendy

    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中醫最怕溼邪。

    溼是最容易滲透的,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溼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溼氣比較重,寒溼襲人。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熱又溼,讓人喘不過氣來。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溼,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溼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不要吃太涼的事物,應多吃健脾胃、去溼食物並適當溫補,讓溼氣隨大小便排出。另外,還應多進食健脾去溼的食物。 健脾的食物有: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小米、蓮子、莧實、豬肚、鴨、鵪鶉等。 去溼的食物有:鯉魚、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下面是幾種健脾去溼的食療方:,大家在家可以自己試著做一下:

    1.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功效:補脾、利水、消腫,其作用為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生魚一條、宰淨,冬瓜(連皮)500克,赤小豆60克,蔥頭5個,煲湯,不放鹽。

    2.莧實煲老鴨 功效:滋陰養胃,健脾利水。 莧實100~120克,老鴨一隻,宰淨,莧實放鴨腹內加水文火煮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3.炒扁豆淮山粥 功效:健脾養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兒減半。

    4.蘿蔔蓮子豬舌湯 功效: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去溼困。 蘿蔔750克、蓮子50克、莧實25克、蜜棗3個、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5.鮮土茯苓煲豬湯,鮮土茯苓200克、豬[月展]肉500克、生薑1~2片。鮮土茯苓洗淨,切片狀;豬[月展]肉洗淨,整塊不必刀切。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 4 # 瓜田暮

    溼氣是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頭號殺手,首先,我們如何確定自己身體已經被溼氣侵擾了呢?

    辨別了自己是否被溼氣侵擾後,我們來看看溼氣重有什麼危害呢?

    1.溼邪性質粘滯,纏綿難愈,所以有句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

    2.溼邪可與其他邪氣結合發病,跟寒結合成為寒溼,跟熱結合成為溼熱,跟風結合成為風溼等等。這些病得了不好治不說,還非常痛苦,而且很多慢性疾病甚至癌症,都跟溼邪有關。

    3.溼邪不去,吃再多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去溼效果想要更好,要做到以下幾點。利水滲溼,健脾,補腎,理氣溫性食材。

    1.溼氣重的人首先要利水滲溼,將多餘的溼氣排出體外。但是溼氣重的人普遍脾臟功能不好,很多食療,比如單純的紅豆薏米偏於寒涼,會傷脾胃。而脾是運化水溼的,所以想要調理好痰溼要健脾。脾臟好了自身運化水溼的能力強了,溼氣就可以依靠自身能力排出了

    2.只是補脾還不夠,因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腎於脾臟的是相互資助,相互依存的,腎好了脾才會更好,所以健脾的同時要補腎

    3.還有一點就是溼氣重的人由於痰溼阻滯,氣血會受阻,中醫有個理論,叫治溼不理氣,非其治也

    要是想化溼,必須加理氣的,不然的話這個溼不好祛,所以調理溼氣,要理氣活血才更有利於去溼,另外在食療中配以溫性的食材,是尤為關鍵的。張仲景有句名言,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那麼,我給大家推薦幾個祛溼的食療

    1:消暑健脾祛溼湯

    材料:蜜棗、赤小豆、生薑、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陳皮

    功能:清熱解暑、鞏固排洩及消化系統功能

    2. 鵪鶉祛溼湯 (清熱祛溼,潤肺化痰 )

    材料:鵪鶉2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3. 茯苓,黑豆,薏米仁,紅豆,桂圓,綠豆,紅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科的商住房有升值空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