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話科研

    笛卡爾的《方法論》裡說得很好。在自己檢驗它之前,從不確定所得到的知識一定正確。這點其實很難實現,但更多時候,要憑著自己確信的知識、實踐、經驗等去檢驗。

    不過個人的觀點,知識沒有大用,知識轉化成“智慧”後,便有大用,它能統領起千千萬萬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 2 # 99寧靜致遠99

    知識來源於學習和經歷,更需要專一的精神,中國有的是任何事情都可侃侃而談的人,但是能在一個專業裡面真正達到大師級別的,基本沒有。就像現在的中國文學一樣,寫劇本的很多,寫“文章”的很少。匠人精神非一早一夕。所以我們的所得的知識在於你的追求,如果僅僅是擴大下視野,各種資訊都是知識,但是如果要專注某一方面,那需要你多讀書,會讀書,多思考,會思考!

  • 3 # 義烏刀哥vlog

    有些東西我現在已經不想學了,也不打算學,甚至於很偏激的一句話,我只學能賺錢的知識,我也只學營銷,歷史,網際網路,心理學,管理,創業,人性的知識,關於怎麼泡咖啡?有多少種形式繫鞋帶兒?衣服怎麼搭配?怎麼做營養早餐?世界上第一座跨海大橋什麼開始什麼時候建造的?

    我壓根不再去了解這類的知識。以前看了電視綜藝節目問答的比賽,感嘆那些選手太他媽牛逼了,於是我也傻乎乎的去背這些百科全書上的內容,現在後悔莫及啊!客觀邏輯上來說,這些都是有用的知識,但是對於我來說,這些都是無用的知識,懂就懂了……

  • 4 # 財會從業者李現偉

    “知識”,“知”是指我們需要了解和知道的一些基本原理;“識”是指我們能夠對客觀事實和現象加以識別,並與基本原理對照,辨別現象之本質。

    要區分“知識”和“資訊”的區別,“知識”是能夠指導我們進行對社會和人類進步有貢獻的活動,也就是使我們的勞動更有價值;而“資訊”種類繁多,現在我們在手機上獲得的大多數是“資訊”、讓我們產生“資訊冗餘”,佔用我們大腦“空間”、耗用大腦“能量”,干擾我們正常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追到一個女孩到底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