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記下我讀書的一些體會和想法。希望以後回過頭來再看這些觀點時,還會認為這是對的。畢竟誰都不想走彎路。
小時候看書,不喜歡看書裡面的文字,只喜歡看裡面的插圖,因為書少,所以每本書都看了一遍又一遍。記得家裡有一本草藥書,硬上被我給翻爛了,不是因為我熱愛醫學,而是因為那裡面的花花草草,,,,,,那時家裡還有一本《封神榜》,不知道是我爸什麼時候買的,或者是在什麼地方撿的,在我的印象當中它就沒有過封面。我不只一次嘗試去讀那本書,但是每次都只翻到第一頁。那是本地道的古文書,裡面文字大多是繁體不說,內容排版都是豎著的,好笑的是,我都不知道是從左往右讀,還是從右往左讀。
上初中的時候我迷上了武俠小說。金庸的,古龍的基本上都看過。那時候的書都是借別人的,經常被人催著還書。為了在別人的DEADLINE之前歸還,我必須加班加點的看完剩下的部分。就這樣眼睛被搞近視了。現在想來追悔莫及。看過唯一一本不是武俠小說的課外讀物是《簡愛》,也是在別人的催促聲中讀完的,,,,,,
高中的時學校裡有較大的圖書館,可以自由的借閱,課上課下慢慢看,再也不用被人追著要書了。高中階段對小說失去了興趣,從頭到尾只讀過兩本小說類的:《紅樓夢》和《契丹趙太后》。人物傳記,歷史方面,還有趣味性的讀的較多。
大學時候圖書資源就太豐富了,只可惜並沒有太多的時候去讀。首先專業方面的那幾本能砸死人的精典磚著就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消化,在此順便詛咒一下某些把精典翻譯得奇臭無比的人。專業以外,古典文學,傳統經典方面讀的較多。
大學階段,人生觀,世界觀逐漸成熟。對事物也多了幾分思索。相對於邏輯化的西方哲學,我對東方哲學更感興趣。東方哲學中儒釋道三家地位舉足輕重,我對佛與道有著濃厚的興趣。隨著對兩家瞭解的深入,我發現佛與道的體系是同構的,正如某些學者和法師所說。不過一般觀點是,佛的理論體系更完整一些。
眾所周知,高中分文理科,大學專業五花八門。所以大家都認為,隔行如隔山,經過大學教育之後的人變得很專業化,三句話不離本行,思維某種程度上變得偏執。事實確實是這樣,但是造成專業化的原因並不是分科分專業,而是自己學業不精。
各個領域都有各領域的高手, 高手二字不僅僅由精湛專業技能來體現,更應該由超強的思維,超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來體現。這此東西抽象到高處,正是沒有領域界限的哲學思維。
其實任何專業都是同構的,甚至所有事物都是同構的,只要通了一樣,其它的也就通了。以我自己專業為例。假如現在要開發一個軟體,在搞清楚需求分析以後,會開始設計整體框架,然後設計各個模組結構,最後詳細設計各個具體模組。設計完成以後,開始編寫整體框架程式碼,然後編寫各模組框架,並實現具體細節,最後當然是測試。怎麼樣,有沒有覺得這個過程和修房子差不多?
所以,所有不同事物都是一樣的座標,只是所處的原點和方向不同而已。因此,任何專業的人應該超越專業內部的概念和理論,學習掌握解決問題的通用方法,學會洞察事物本質,提高自身素養和能力。
回到讀書上。經常見到有人政治,經濟,歷史,法律,管理,哲學等無所不讀,什麼都知道一點。本人並不認同這種方式,相反我更傾向於一通百通。雖然說從博大到精深和從精深到博大,效果可能一樣,但個人認為後者更靠譜。
正因為這樣,大學以來,我的閱讀面並不寬。到現在我只讀三樣:專業方面,歷史還有佛學。
在此記下我讀書的一些體會和想法。希望以後回過頭來再看這些觀點時,還會認為這是對的。畢竟誰都不想走彎路。
小時候看書,不喜歡看書裡面的文字,只喜歡看裡面的插圖,因為書少,所以每本書都看了一遍又一遍。記得家裡有一本草藥書,硬上被我給翻爛了,不是因為我熱愛醫學,而是因為那裡面的花花草草,,,,,,那時家裡還有一本《封神榜》,不知道是我爸什麼時候買的,或者是在什麼地方撿的,在我的印象當中它就沒有過封面。我不只一次嘗試去讀那本書,但是每次都只翻到第一頁。那是本地道的古文書,裡面文字大多是繁體不說,內容排版都是豎著的,好笑的是,我都不知道是從左往右讀,還是從右往左讀。
上初中的時候我迷上了武俠小說。金庸的,古龍的基本上都看過。那時候的書都是借別人的,經常被人催著還書。為了在別人的DEADLINE之前歸還,我必須加班加點的看完剩下的部分。就這樣眼睛被搞近視了。現在想來追悔莫及。看過唯一一本不是武俠小說的課外讀物是《簡愛》,也是在別人的催促聲中讀完的,,,,,,
高中的時學校裡有較大的圖書館,可以自由的借閱,課上課下慢慢看,再也不用被人追著要書了。高中階段對小說失去了興趣,從頭到尾只讀過兩本小說類的:《紅樓夢》和《契丹趙太后》。人物傳記,歷史方面,還有趣味性的讀的較多。
大學時候圖書資源就太豐富了,只可惜並沒有太多的時候去讀。首先專業方面的那幾本能砸死人的精典磚著就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消化,在此順便詛咒一下某些把精典翻譯得奇臭無比的人。專業以外,古典文學,傳統經典方面讀的較多。
大學階段,人生觀,世界觀逐漸成熟。對事物也多了幾分思索。相對於邏輯化的西方哲學,我對東方哲學更感興趣。東方哲學中儒釋道三家地位舉足輕重,我對佛與道有著濃厚的興趣。隨著對兩家瞭解的深入,我發現佛與道的體系是同構的,正如某些學者和法師所說。不過一般觀點是,佛的理論體系更完整一些。
眾所周知,高中分文理科,大學專業五花八門。所以大家都認為,隔行如隔山,經過大學教育之後的人變得很專業化,三句話不離本行,思維某種程度上變得偏執。事實確實是這樣,但是造成專業化的原因並不是分科分專業,而是自己學業不精。
各個領域都有各領域的高手, 高手二字不僅僅由精湛專業技能來體現,更應該由超強的思維,超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來體現。這此東西抽象到高處,正是沒有領域界限的哲學思維。
其實任何專業都是同構的,甚至所有事物都是同構的,只要通了一樣,其它的也就通了。以我自己專業為例。假如現在要開發一個軟體,在搞清楚需求分析以後,會開始設計整體框架,然後設計各個模組結構,最後詳細設計各個具體模組。設計完成以後,開始編寫整體框架程式碼,然後編寫各模組框架,並實現具體細節,最後當然是測試。怎麼樣,有沒有覺得這個過程和修房子差不多?
所以,所有不同事物都是一樣的座標,只是所處的原點和方向不同而已。因此,任何專業的人應該超越專業內部的概念和理論,學習掌握解決問題的通用方法,學會洞察事物本質,提高自身素養和能力。
回到讀書上。經常見到有人政治,經濟,歷史,法律,管理,哲學等無所不讀,什麼都知道一點。本人並不認同這種方式,相反我更傾向於一通百通。雖然說從博大到精深和從精深到博大,效果可能一樣,但個人認為後者更靠譜。
正因為這樣,大學以來,我的閱讀面並不寬。到現在我只讀三樣:專業方面,歷史還有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