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媽咪廚房說
-
2 # 米胖精
情緒是人對外界環境變化從心理及外在的一種表現。在臨床上我們常常發現許多肝炎患者的發病或慢性的急性發作都與情緒波動有關,因此情緒波動嚴重影響著肝炎患者的健康。其病情也因情緒好壞而變化,情緒不好可導致發病或使病情加重。肝病患者在這方面尤為突出,更為突出的是乙肝患者受社會不利因素、風俗習慣、家庭、自我心理作用等影響使其康復之路受阻,嚴重影響著治療程序;反過來講,情緒波動、抑鬱等也是肝病患者的一種病理表現,兩者是相互作用。中醫認為肝主疏洩,因而肝氣疏洩不暢,出現相應情緒變化,所以肝炎患者正確對待現實,對待自己,要有康復信心,周圍人群也要關心愛護病人,自己要適時調節自己的情緒。情緒正常,其病治癒一半,所以肝病患者注意自己的情緒,保護樂觀的人生態度,有利機體早日徹底清除肝炎病毒,徹底康復。
日常養肝的好辦法:
1、心情開朗最護肝
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髮、順調。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就會傷及肝氣。因此,保持心情開朗可護肝。
2、經常做按摩
我們將身體平躺在床上,然後用雙手輕輕的慢慢的按摩膽囊和肝臟的比分,大概在我們身體右邊肋骨下。經常按摩這個部位能夠起到促進肝部位的血液迴圈,從而改善代謝功能。
3、每天喝6g松傘菌粉,松傘菌粉是一種由松傘菌提煉出來的粉狀沖劑,它能
補肝益肺、排肝毒、提升肝功能。可誘發干擾素的生成,抑制病毒的增殖,可強化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有效地對抗病毒,因此對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肝癌等疾病有很好的預防和改善作用。
-
3 # 中醫養生鄭芝環
中醫認為肝主疏洩,有調暢情緒的作用,如果這個功能失常了,便稱為“肝氣鬱結”!
究其原因,首先跟情緒有關,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比如夫妻感情不好,吵了一架,再比如打牌輸錢了,再比如股票下跌了,諸如此類;如果自己不會調節,生了悶氣,時間久了,便是“肝氣鬱結”!
肝氣鬱結,身體會表現出情緒壓抑、多愁善感、情緒波動大,胸脅部脹悶或者隱痛,女性會表現出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現象,男性會出現性慾低下、早洩等現象。
以下幾種症候,也是主要由肝氣鬱結導致:
一、肝氣犯胃。因為肝氣鬱結影響胃,導致食慾不振、呃逆、泛酸、胃脹胃痛等現象。
二、肝鬱化火。因為肝氣不暢,氣鬱久了生肝火,表現出脾氣暴躁、面紅目赤、頭暈耳鳴、口乾口苦等現象。
三、肝鬱脾虛。因為肝氣不能協助脾胃運化,導致脾虛,這時候容易出現腹脹腹痛、食慾不振、便溏腹瀉等現象。
四、氣鬱血瘀。肝氣調達能夠協助血液運暢,相反則形成血瘀,會表現出胸脅悶痛、頭痛、面部容易長色斑、月經有血塊、月經量少甚至閉經的現象。
以上這些症候,根本的原因在於”肝氣鬱結“,由此可見,心情好對養生和健康是多麼重要。
日常不妨多吃有“疏肝理氣解鬱”的食品:比如橙子、柚子、柑橘、香櫞、佛手、茶葉、絲瓜、山楂、玫瑰花等等;中成藥有個逍遙丸,也有調節情緒的作用。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自己要注意調節情緒,凡事往好的方面去想,解除煩惱,能不健康長壽嗎?
-
4 # 蔡笑英
易怒、脾氣暴躁、情緒容易激動者需養肝
肝喜疏惡鬱,如果經常生氣發怒,多因肝氣瘀滯不暢引起周身氣血執行紊亂,其他臟腑器官受干擾而導致疾患發作。雖然一時可能不會出現什麼症狀,不過確實會給我們的肝健康埋下不少“定時炸彈”。所以,經常煩躁、情緒波動易怒、胸脅脹痛、腹部脹滿者需及時養肝。
保持樂觀的情緒 肝功能不好患者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中醫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是人體對外界客觀事物的不同情緒反應,只要調節正常,就不會導致疾病。
-
5 # 男科醫生談健康
我們一般會說一個人肝火大脾氣就會很暴躁,說明肝的功能在調整情緒的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因素。人為什麼生氣時會出現頻頻嘆氣、兩脅疼痛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急躁易怒?這與“肝”有直接關係。
中醫學認為,肝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肝主疏洩。如果肝疏洩不暢或情緒抑鬱時都可能引起肝氣鬱結。“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條達是指精神情志舒暢、氣機通達而言。抑鬱是指情志鬱怒、氣機不暢而言,也就是“肝鬱”。
肝氣鬱結是中醫的一種病症,肝氣鬱結多發與女性,但是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男性也很常見,男性發生肝氣鬱結時會出現多種不適症狀,那麼男性肝氣鬱結的症狀有哪些呢?肝失疏洩導致氣機不暢時主要表現為脅痛、胸悶、煩躁易怒等現象。如果肝氣鬱滯太過傷及脾胃就會出現脅肋疼痛、脘腹脹滿、午後尤甚、肢睏乏力、食鬱不振、口苦、口乾、厭油膩、頭昏目眩、大便或溏等表現。這時候可以吃點逍遙丸,逍遙丸男女都是可以吃的不侷限於女方。若果肝氣鬱滯太久化火就導致肝陽上亢症狀見心煩易怒、惡熱自汗、面部烘熱、口苦、口乾、舌紅等表現。
心情不好使學會發洩很重要,女子的壽命普遍比男子長的原因,除了職業、生理、激素、心理等方面的優勢之外,善於啼哭,者也是一種重要的發洩方式。因此男人心情不好時要善於發洩比如看電影跑步等。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男科 郭軍主任醫師/張繼偉醫師)
-
6 # 藥事健康
從中醫辨證論治的角度來說,愛生氣、脾氣暴躁是疾病的一種。中醫將容易發怒稱為“善怒”、“喜怒”,指無緣無故性情急躁、易於發怒、自己不能控制的症狀。中醫理論認為:“肝為剛髒,喜條達而惡抑鬱,在志為怒。”也就是說肝的情緒表現主要為發怒。所以善怒主要與肝有關,善怒屬於肝鬱氣滯、肝火上炎、脾虛肝乘等三種證候。中醫講肝氣、肝陽常有餘,肝血、肝陰常不足,而肝氣鬱結是導致肝失疏洩,氣機鬱滯的原因。肝鬱不舒,鬱而化火,就會形成肝火;肝火會耗傷肝陰,肝陰不能制約肝陽而致肝陽上亢,脾氣會越來越不受控制。脾氣不受控又會損傷肝陰,形成一個惡性迴圈。肝氣鬱結為先,是導致脾氣性格不好的主要原因。肝鬱氣滯除了易怒之外,還會表現為頻頻嘆氣、胸肋部疼痛等症狀。
脾氣不好易怒多稱為“肝火”盛。“肝火”可分“虛”、“實”兩種。“實火”即肝火熾盛,多因長期精神抑鬱,情志不遂,肝氣鬱結不舒,鬱而化火所致。除急躁易怒外,還常表現為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口乾,或胸部兩側脅肋部脹痛,大便秘結,小便短黃,睡眠不好等。“虛火”是指肝的陽氣正常,但陰血虧虛,使肝陽相對亢盛。這常由於惱怒傷肝,氣鬱化火,火熱耗傷肝腎之陰血,或因房事過度、年老肝腎陰虧,肝陽偏亢所致。除出現類似於“實火”的症狀外,還有腰膝痠軟,頭重腳輕等陰虛的表現。治療時需要區別對待。
中醫認為,肝主疏洩、調暢氣機。若是肝氣條達,則精神情緒就愉悅。若是肝氣不舒,人就容易情緒抑鬱、心志氣舒。
那麼,當我們的肝氣不順,情緒會發出哪些訊號呢?
回覆列表
中醫認為,肝主疏洩、調暢氣機。若是肝氣條達,則精神情緒就愉悅。若是肝氣不舒,人就容易情緒抑鬱、心志氣舒。
那麼,當我們的肝氣不順,情緒會發出哪些訊號呢?
一、容易動怒。
原因:中醫認為肝主怒。當人的肝血不足時,肝氣就容易勃發,肝氣就會偏旺,這時候人就容易急躁易怒,出現面紅、氣逆、頭痛、眩暈,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吐血或昏厥猝倒。要養肝護肝,應該重視情緒平和。相對男性而言,女性遇到事情容易情緒化,往往更容易動怒。經常動怒,也會傷肝血,使肝氣不舒,為此女性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
調養:容易動怒的人可以用具有疏肝理氣的食物來進行食療,諸如玫瑰花、合歡花等,用其煮粥、泡茶均有良好的功效。
二、容易興奮。
原因:肝火大的人往往容易興奮。這是因為過旺的肝火容易上炎,過大的肝火會擾動心神,導致心神亢奮。
調養:動不動就容易興奮的人可以用菊花、桑葉等進行食療來清降肝火,也可以用五味子、酸棗仁來安養心神。
三、沒有精神。
原因:有的肝病患者臉色不好,整天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患者的肝功能受損,導致供給身體的能量不足。
調養:應該儘量注意少勞累,多休息。同時要注意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儘可能為肝臟補充營養。
四,易受驚嚇。
原因:有的人即便生活中沒有發生什麼事情,整體也是提心吊膽。這樣的人往往也是肝臟功能出現了問題。中醫認為肝“其發病驚駭”。驚駭就是大驚的意思。若是動不動就經常大驚,就應注意對肝臟進行調理。
調養:儘可能與周圍開朗樂觀的人一起,以受到樂觀、預約的情緒感染,減輕緊張感。
肝虧損如何調理,適當食療的方式改善:
蒲公英茶
蒲公英根具有卓越的肝臟潔淨和增強效力,對肝臟和膽囊有補益,同時可改善血液迴圈。可以說蒲公英是排出肝臟毒素的最佳食物。不過蒲公英屬於野菜,不能每天都吃到鮮蒲公英,因此可以用蒲公英茶代替,蒲公英根茶味道類似咖啡,被歐洲稱為“東方咖啡”。同時蒲公英還是清熱解毒,去火消炎的良藥,對上火、口臭、咽炎也有很好的效果。
肝不好的可以每天喝10g蒲公英茶,就可以達到去火消炎,清熱解毒的作用,對肝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蘇麻油:
由於中國人民習慣食用富含歐米伽-6高亞油酸類的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等,而含歐米伽-3的蘇麻油攝入很少,造成人體脂肪酸失衡,常導致肥胖、脂肪肝等發生。蘇麻油歐米伽3含量高達65%,是目前所知歐米伽3含量最高的天然植物。因此,應增加蘇麻油的攝入,減少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的攝入,同時研究發現,蘇麻油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這也有助於預防脂肪肝的形成,因此蘇麻油有很好的養肝作用。
檸檬
檸檬具有養肝健脾、防毒解毒的功效,經常適量食用可保護肝細胞免受自由基的破壞,可有效地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加快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功能,進而起到養肝護肝的功效,但檸檬屬於酸性大的食物,對於胃酸多的人群,應適量且慎食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