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程方糖

    之前有了解過馬鈴薯晚疫病的特點,現分享一下經驗:

    馬鈴薯主要依靠塊莖進行無性繁殖,雖然可以最大程度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但缺乏基因突變會使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變差。最主要的是,無性繁殖的馬鈴薯容易將親本已感染的病害傳遞到下一代,所以馬鈴薯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染病。

    我們瞭解清楚馬鈴薯晚疫病發生規律,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防治。

    【主要症狀】

    1、馬鈴薯晚疫病可發生於葉、葉柄、莖及塊莖上;2、初期葉片邊緣和尖端有暗綠色病斑,在潮溼條件下病斑會迅速擴大,呈暗綠色水浸狀不規則狀,病葉邊緣向上捲曲、乾枯;

    3、在葉背有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囊產生白色的霜黴層,有時在葉正面也可以形成稀疏的黴輪;

    4、嚴重時,病斑能擴充套件到主脈、葉柄和莖部,使葉片下垂、枯死脫落,直至整株變焦黑、溼腐狀;

    5、塊莖受害初期表皮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規則小斑點並逐漸擴大,當土壤較乾燥時,被侵染的塊莖表現為幹腐病狀,表面微陷,只在表皮層以下呈現不同深度的鏽褐色;

    6、莖部很少直接受侵染,但病斑可順葉柄擴充套件至莖部,潮溼條件下病斑可產生孢子囊。

    【發病規律】

    病原菌:疫黴屬真菌

    浸染途徑:透過風雨傳播,侵染葉、莖、薯塊

    發病條件:易發於5、6月份的馬鈴薯現蕾期至盛花期,日暖夜涼,陰雨連綿或多露多霧、相對溼度在75%以上時容易發生。

    【防治措施】

    1、種薯防控

    播種前15-20d進行種薯催芽,待出現1-3cm 長的綠芽時進行切栽 。

    切栽時挑出病、爛薯,並對切刀進行消毒。

    提倡用30-50g健壯小整薯經催芽後播種,減少切刀傳病的環節。

    有條件可進行種薯包衣。

    2、栽培管理

    幼苗期,深松壠溝、培淺土;

    發棵期繼續深松作業,在中耕鋤草的同時加厚培土,使土壤疏鬆,消除雜草;

    結薯期(封壠前)深松壠溝,高培土,使壠成尖頂形,以免塊莖露土後雨水攜帶晚疫病病菌侵入;

    封壠後儘量減少、減輕田間作業,以免碰植株。

    3、藥劑防治注意病情測報,一旦發現中心病株,要及時拔除並採用藥劑保護。

    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藥劑主要有瑞毒黴、甲霜靈錳鋅、抑快淨 、防毒礬、薯瘟消等,可根據情況選用。

    4、適時收穫

    成熟後早割秧或化學殺秧,搶在馬鈴薯晚疫病發生之前,將地面上植株莖葉割掉運出田外, 使土壤充分暴曬3-5天,避免薯塊和病原菌接觸,選擇晴天收穫。

  • 2 # 農學博士教種植

    作為一種常見的蔬菜食品,馬鈴薯具有種植廣泛、產量高、效益好的特點,而馬鈴薯晚疫病是由晚疫病真菌引發的病害,對於馬鈴薯來說,具有毀滅性的危害。如果田間爆發馬鈴薯晚疫病且呈現流行趨勢,會嚴重降低馬鈴薯產量與品質。

    馬鈴薯晚疫病的危害症狀

    馬鈴薯晚疫病主要危害植株的葉片、葉柄以及塊莖,當葉片發病時,一般先在葉尖、葉緣處出現明顯病斑,剛開始為水漬狀褪綠斑,隨後逐漸擴大為圓形暗綠色斑,當環境溼度較大時,病斑擴大速度加快,逐漸擴充套件後變為暗褐色病斑,病斑邊緣不明顯,背部常常出現白色黴層。塊莖發病的時候,會形成明顯的淡褐色、紫褐色的不規則小斑點,稍稍凹陷,病斑下的薯肉會有不同程度褐色壞死,最後造成病薯腐爛。

    馬鈴薯晚疫病綜合防治措施

    種植抗病品種:種植抗病品種是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最經濟有效措施,但是許多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經過多年種植以後,抗性會逐漸減弱甚至完全喪失,進而導致晚疫病大流行,造成產量損失。因此呢,推廣種植豐產、抗病的新品種,能夠有效減輕晚疫病發生危害程度,達到豐產增收的效果。比較常見的品種有天薯10號、天薯13號、隴薯7號等。

    種薯消毒:種薯消毒是預防馬鈴薯晚疫病發生的前提,在種薯出窖時,我們要淘汰病爛薯,在正式播種之前,種薯用甲霜靈錳鋅與水或細土灰混合,均勻拌於薯塊上,避光晾2個小時後,用麻袋覆蓋悶12個小時。

    藥劑保護:在馬鈴薯生長期內,我們可以用藥劑進行保護性殺菌,從現蕾期開始,推薦噴施1-2次殺菌劑,比如代森錳鋅、丙森鋅等,可以起到預防效果。馬鈴薯在收穫之前,我們也要做好塊莖染病的預防工作,在馬鈴薯採收前1周進行殺秧,也就是將莖葉清理乾淨,並集中處理,然後在殺秧後的地面噴灑藥劑。

    總結

    馬鈴薯晚疫病對產量、品質影響巨大,我們一定要重視馬鈴薯晚疫病,結合地區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溫度、溼度條件,制定科學合理的馬鈴薯晚疫病防治體系,有效防控晚疫病發生,促使馬鈴薯茁壯生長。

  • 3 # 我是鄉村小偉

    1、輪作換茬:防止連作,應與十字花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避免和馬鈴薯相鄰種植;

    2、培育無病壯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殘體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須嚴格選用沒有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營養缽、營養袋、穴盤等培育無病壯苗;

    3、加強田間管理:施足基肥,實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定植後要及時防除雜草,根據不同品種結果習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減少養分消耗,促進主莖的生長;

    4、合理密植:根據不同品種生育期長短、結果習性,採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雙稈整枝的每畝,栽2000株左右,單稈整枝的每畝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溼度,減輕病害的發生。

  • 4 # 清江鶴
    一,選擇抗病馬鈴薯品種和無病種薯,從源頭上預防及控制晚疫病的發生。

    晚疫病是以菌絲體在薯塊上越冬的,然後隨種子播種及氣流雨水進行再侵染,由點及面,迅速擴充套件蔓延。故選用無病的抗病品種很重要。

    如脫毒馬鈴薯品種中,鄂馬鈴薯8號,6號都是比較抗晚疫病的品種,而鄂馬鈴薯7號,5號,4號是不抗或輕感馬鈴薯晚疫病的品種,在晚疫病重發區不宜栽培。

    二,加強日常生產管理,培育健苗,適時開展晚疫病化學防控。

    把握3個關鍵東西:一是何時用預防晚疫病的藥劑。二是何時進行第一次用藥。三是何時進行後續用藥。

    爭對抗病品種而言,田間出現中心病株用第一次藥。爭對不抗病品種而言,則要病害"將開始"發生時用藥。(即平均氣溫達到十五攝氏度,有2至3天陰雨或大霧重露等高溫天氣,及時搶晴施藥,雨後施藥無效。)

    而後續用藥則要在馬鈴薯晚疫病"將要傳播和侵染"時用藥最好。

    馬鈴薯生長前期用藥要以"保護性藥劑"為主。如吲唑磺菌胺,代錳,嘧菌酯,氰霜唑。

    馬鈴薯植株快速生長期要選用"保護十治療"藥劑:常用常見藥劑或配方為:氟吡菌胺與霜黴威復配,氟噻唑吡乙酮與代錳復配,惡唑菌酮與霜脲氰復配。

    馬鈴薯生長後期則要選用"剷除性"藥劑:

    如氟嗎啉,防毒礬,霜黴威等。

  • 5 # 冒藍火的小農民

    晚疫病是危害馬鈴薯的重要病害之一,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如何去防治呢?

    眾所周知,馬鈴薯的栽種區域主要分為四大類:北方一作區、中原二作區、南方二作區和西南單雙季混作區,其主要病害都有晚疫病的出現,足以證明預防這種病害的出現是我們提高馬鈴薯產量的重要方向之一,另外,還會改善馬鈴薯的品質問題。

    萬事始於根本,知己知彼,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所以,首先了解晚疫病的特徵,才能對症下藥。

    晚疫病是一種對莖葉和塊莖都有用嚴重侵害的病害,喜歡高溫高溼的環境,起初是那種水漬狀的淺綠色斑點,和葉片顏色相似,隨著病情加重會迅速擴大病圈,而且會伴有白色黴菌產生,直至蔓延到根部,影響塊莖的生長,整體表現出褐色的大病斑,嚴重的全株腐爛。

    瞭解了一些基本症狀和發病條件後,就得好好談談如何防治了!

    首先,從頭開始,優質抗感種苗是關鍵,進行種薯的脫毒處理時一種很好的方法;

    再者,儘量避免連作地區,因為疫病病原菌可以透過土壤越冬,來年適宜時發生並傳播,栽植密度方面控制在3000株左右即可;

    然後,肥水管理方面要適量使用複合肥和腐熟農家肥,綜合促苗健壯來抵禦病害,再就是在生產期內進行中耕培土,除去雜草,果實膨大前培土兩次,高度20釐米以上,高溫高溼時及時通風除溼,不然病菌發生和繁殖;

    最後,就是化學預防措施,在發病區及時去除病葉,死株,採用農資店買的抗疫病的藥進行噴灑防治,防止進一步傳播。

    總的方面就這樣,具體防治方法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執行,藥液防治諮詢相關農資店技術人員即可。

    預防小病,方無大病,不要輕易忽視微小病斑,那都是大病發生的根源,細心管理,才能省時又省力!

  • 6 # 農資那點事

    馬鈴薯是世界第三大重要農作物,因其經濟價值高、營養豐富等被人們所接受。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幾乎所有種植馬鈴薯的地區都有發生。晚疫病在溫度較低,溼度較大的條件下容易發生,當空氣溼度超過85%,溫度在18-25℃時,最易流行。流行年份,造成植株提前枯死,損失可達20%-49%。如防治措施不當,會造成減產70%-80%的嚴重損失。

    馬鈴薯晚疫病主要會對馬鈴薯的葉片、莖以及塊莖產生危害。感染晚疫病的葉部葉尖或者是葉邊緣會出現褐綠色水漬狀的斑點,在斑點四周會有一圈淺綠色的暈圈,如果遇上氣候潮溼,病斑會迅速擴大最終成褐色,並在暈圈的邊緣產生一圈白色霧狀物質,在葉背面表現尤為突出。如果不及時防治,會導致全田植株枯萎甚至腐爛併發生劇烈的臭味。塊莖感染,主要呈現出灰褐色,明顯下陷,將塊莖切開可以清楚看到呈現深淺不一的鏽褐色病斑,並且在潮溼的環境下還可能產生白黴。

    防治措施:

    防治晚疫病應以使用抗病品種為主,合理施藥為輔,實行綜合防治。

    1.選用無病種薯 無病留種,播前嚴格檢查並剔除病薯,以減少初侵染源。用內吸性殺菌劑浸種,如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也可用200倍福爾馬林溶液浸種,然後推積並覆蓋嚴密,悶種2小時,在攤開晾乾。

    2.加強栽培管理 薯田應清溝排漬,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溼度。要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的抗病性。發現中心病株後及時清除,為防止塊莖發病,應進行1-2次後培土。

    3.藥劑防治 要及時觀察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爭取在晚疫病發生之前透過噴灑保護劑實現對病害的預防。每畝可用75%的代森錳鋅水分散粒劑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旦發現中心病株應及時拔除,並選用治療型藥劑進行防治,如72%甲霜靈錳鋅或40%乙磷鋁可溼性粉劑進行噴霧防治。常用的藥劑還有嘧菌酯、霜脲錳鋅、百菌清、霜黴威等。為防治抗藥性的產生,建議藥劑輪換使用,或將內吸性和保護性製劑混合使用。

  • 7 # 互動說車

    一直以來,馬鈴薯晚疫病都讓很多種植戶頭疼,這種最高能讓馬鈴薯減產百分之三十的疫病不僅危害大,同時又不太容易預防,要想有效的預防這種疫病,我們有必要先尋根究源一下這幾個問題,馬鈴薯晚疫病究竟是什麼?它是怎麼引起的?它的危害有哪些?帶著這些疑問,稍後我們再來聊一下它的防治措施。

    馬鈴薯晚疫病是疫黴屬鞭毛茵亞門真菌,它是一種很嚴重的真菌危害,發病後葉部病斑面積和數量會迅速增長,能夠導致馬鈴薯莖葉死亡和塊莖腐爛。它的主要症狀為塊莖上會呈現出形狀不一的褐色病斑,而葉片上的病斑則褐色偏灰,且邊緣不齊,周圍還有一條褪綠圈,這些症狀會直接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

    那這種疫病是怎麼引起的呢?馬鈴薯疫病的發病條件往往都直接和氣候溼度有關,正如剛才所說這種疫病是一種真菌引起的,而這種真菌最容易在“日暖夜涼高溼”環境下滋生。

    只要出現白天22℃左右,相對溼度高於95%,且持續8小時以上,夜間10~13℃,葉上有水滴持續11~14小時的高溼條件,這種疫病就會發生,在發病期的半個月內,如果防治不當,病害便會蔓延至整片田地。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防治馬鈴薯疫病呢?

    首先,我們可以在種植前期,嚴格選用抗病或無病馬鈴薯種子,而且還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殺菌處理,以此來減少病菌源,另外播種後應及時在地表噴施新高脂膜,以此防止氣傳性病菌侵入。

    其次,在馬鈴薯生長期,我們要施足基肥,最好實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並注意開溝排水,及時降低田間溼度等。

    如果馬鈴薯晚疫病不慎發病了,我們應在發病初期及時噴灑藥劑進行防治,可選擇噴施58%甲霜靈錳鋅粉劑(或70%安泰生可溼性粉劑)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此外,應及時消除燒燬掉病殘體,並對全園進行消毒,以此徹底防止病毒再次傳播。

    總體建議:種植前期選擇抗病種薯,種植過程中注意對田間溼度的調控和藥物的防治。

  • 8 # 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你

    謝謝邀請,馬鈴薯晚疫病在我各大種植地區都比較普遍,在馬鈴薯生長的各個時期都有可能發生,一般情況下,馬鈴薯開花前後發生的危害最為嚴重,病原以菌絲體的形式在田間殘留的塊莖、有機體、或儲藏的秋薯中越冬。那我們該如何防治呢?小周認為,先了解馬鈴薯發病的主要症狀,然後分析發病條件,再根據發病的原因著手防治。

    一、馬鈴薯發生晚疫病時主要症狀有那些?

    馬鈴薯晚疫病具體症狀,在不同地區及氣候條件各不相同,一般情況下,最早在底層的植株葉片上,是一些暗綠色圓形浸水的笑斑點,繼而會發展擴大到葉尖及葉緣上,最好再向整個葉面擴散。受侵染的塊莖表面會呈現出大小不一的、不證常的、紫褐色的、凹陷的區域。天氣乾燥時,病斑乾硬,潮溼時病薯發出腐爛的味道。

    二、上面小周說到了發病的主要症狀,下面小周說說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病條件有那些。

    一般情況下,晚疫病的發生和潮溼、涼爽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潮溼、涼爽的溫度持續的時間長,晚疫病就會發生。即使在較熱較乾旱的地區或季節,連續陰雨天或灌溉的植株在密集的葉冠底下形成一個潮溼涼爽的環境,晚疫病也就會發生。病原寄生在葉片中,然後迅速侵入健康的葉片組織,產生新生孢子。一旦植株受到感染,感染部位很快會產生可以透過空氣或水傳播孢子,進行再度傳染。

    三、既然我們已經知道晚疫病的發病原因,那我們可以透過發病的原因去著手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這是防治晚疫病病最好的方法,小周提醒,種薯最好做到單度採收,單獨存放,切勿與其他作物混合。

    2.注意天氣變化情況,尤其是入秋前後,天氣複雜多變,陰晴不定,發生氣候變化時採取保護措施。

    3.馬鈴薯發棵期前後,定時定量噴施保護性殺菌劑瑞毒黴,這是目前最好的藥劑,具體用量為25%瑞毒黴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每10天左右噴一次,2到3次就可以控制病害發展,其次,可以用等量式波爾多液噴施防治,即500克硫酸銅,500克生石灰,50升水兌波爾多液,在發病時噴施方可見效。

  • 9 # 農村一山貨

    馬鈴薯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它可以靠空氣傳播。當馬鈴薯感染晚疫病後,輕者會造成葉子和莖杆枯萎,重則會造成馬鈴薯薯塊的腐爛,甚至整株馬鈴薯的死亡,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及品質,危害極大。

    引發馬鈴薯晚疫病發生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氣候因素,當氣溫在10度以上,空氣溼度達到85%,並持續24小時以上,就容易引發馬鈴薯晚疫病;二是田間管理因素,由於田間管理不當,導致馬鈴薯生長過旺,枝葉密度大,造成空氣流通不暢,就越容易引起晚疫病的發生和流行。

    因此,在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時,就要要針對馬鈴薯發病因素,採取措施,加強防範。

    栽培時的防治

    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特點,在種植馬鈴薯時,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馬鈴薯抗病品種。

    在種植馬鈴薯時適當的調整行距,利於馬鈴薯以後的生長通風透氣。

    可以和其它農作物套種,比如,玉米,這樣也可以減輕晚疫病病菌的傳播。

    採取輪作,種植馬鈴薯收穫後,可以種植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下次再種植馬鈴薯,可以減輕土地帶病對馬鈴薯造成危害。

    藥物防治

    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藥物有抑快淨、安泰生、安克、阿米西達等藥物。但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藥物防治時,要多種藥物交替使用,不能一直使用一種藥物,這樣可以避免病毒產生抗藥性。

  • 10 # 農村丫頭6

    1.病害的症狀

    當相對溼度為100%且溫度為21℃時,最適宜病原菌產生孢子囊,孢子囊散發出的遊動孢子可以透過風雨傳播,在自由水存在的條件下,產生胚管穿入寄主,植株感病後,在寒冷和潮溼的環境下,葉部出現水漬狀斑點,首先是淺綠色,以後變成棕色,病斑有黃綠色邊緣。如果天氣持續潮溼,葉背病斑的邊緣可看到白色黴輪。

    在氣候適宜條件下,病斑迅速蔓延到葉柄和莖,嚴時重整片田地的所有植株都被感染髮生病害,重者整株枯死。天氣轉晴後,病斑乾枯呈褐色,與健康組織有明顯的界限。塊莖感病後,形成大小不一,不規則形狀和輕微凹陷的褐斑。將塊莖切開,可見病斑皮下組織呈紅褐色,與健康馬鈴薯組織無明顯分界。

    2.發生原因

    (1)氣候:晚疫病的流行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尤其是陰雨天,多霧,潮溼的空氣,相對溼度高於85%以上,溫度在10~15°C的條件下易於發病流行。

    (2)品種:不同品種對晚疫病的抗性差異很大。調查結果表明,大西洋品種發病嚴重,費烏瑞它和克新3號對晚疫病具有較強的抗性,即使種植在同一塊田中,費烏瑞它品種的葉子上雖然也有病斑,但對莖杆和塊莖的影響不大。

    (3)生育期:生長前期抗病力強;在生長後期尤其是開花末期最易受病害影響,特別是始花至開花末期遇到持續陰雨天氣,利於晚疫病流行暴發。例如在1月初種植馬鈴薯,用地膜覆蓋,幼苗發苗早,3月初進入現蕾期,中旬進入盛花期,此時正遇上連續的低溫和陰雨天氣,適合馬鈴薯晚疫病的流行爆發,而1月中旬種植,幼苗發苗較晚的,在3月底才開花的,避過了3月中旬陰雨天氣晚疫病危害程度輕,收穫時莖葉青枝臘稈。

    (4)栽培管理:地勢低窪,排水不暢,土壤板結,比排水條件好,砂質壤土的田塊發病早,發病重。沒有施農家肥料、偏施氮肥的田塊,比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的田塊發病早,發病重。

    3.防治對策

    (1)抗病品種的選擇:首先,選擇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最有效、最簡單的方法;其次是剔除病薯、病芽以及對種薯進行藥劑消毒,以減少帶病率。

    (2)選擇田地:種植馬鈴薯田應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疏鬆的沙壤土,前作為水稻田,切勿與同一科作物連作。

    (3)科學施肥:種植馬鈴薯應以農家肥為主,輔以化肥,推廣施用高鉀氮肥的施肥方法,培育健壯的苗架,提高抗病能力。

    (4)噴霧保護:只能用藥物預防晚疫病,主要以預防為主,要根據當地的氣候預報,做好病情測報。從馬鈴薯開始開花到盛花期間,如果48小時內的最低溫度不低於10℃並且空氣的相對溼度平均高於75%以上,就要進行田檢。發現中心病株,立即將其拔掉深埋,並進行撒石灰消毒,對發病地區進行噴藥封鎖。

    根據測試,每畝用53%的金雷多米爾可溼性粉劑100克兌60公斤水,對馬鈴薯晚疫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或者使用百菌清、瑞毒雷錳鋅、甲霜靈錳鋅、克露、可殺得等藥劑,每次噴灑一種或多種混合噴施,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建議在馬鈴薯晚疫病發生初期或始花期推廣應用,每5至7天噴藥一次,連續噴施2至3次。

    (5)提早割蔓:在馬鈴薯晚疫病的流行年,馬鈴薯植株和地面上都存在大量病菌孢子囊,應在收穫前約1周左右割秧,運出田外,暴曬在地面3至5天,然後再進行收穫,這樣可以減少對塊莖的感染,使塊莖的表皮木栓化,不易破皮。

    4.貯藏藥物處理

    氯苯胺靈(CIPC)是一種收穫後使用的抑芽劑,粉末的使用劑量為1.4-2.8克/千克,將粉劑撒在馬鈴薯堆中,上面扣上塑膠薄膜或帆布等覆蓋物,24-48小時後開啟,處理過的馬鈴薯在常溫下也不會發芽。該抑芽劑必須在馬鈴薯愈傷後使用,否則,它會干擾馬鈴薯的愈傷,造成馬鈴薯貯藏中腐爛。出休眠期前的馬鈴薯使用該藥抑芽的效果好,出休眠期後再使用,抑芽效果明顯減弱。因此應該在休眠中期進行,不能太晚,否則會降低藥效。

  • 11 # 肥仔農經

    目前馬鈴薯在中國也有廣泛種植,其在生長過程中也受到各種病蟲害的危害,而其中馬鈴薯晚疫病就是一種毀滅性病害,許多地方都有發生此病害。然而有些種植戶知道馬鈴薯發生病害,卻不知發生哪種病害,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一下馬鈴薯晚疫病及預防和防治措施。

    馬鈴薯晚疫病病害症狀

    馬鈴薯發生晚疫病後,葉片及莖部由於被病毒感染會發生褐色條斑,隨著病情的加重使葉片捲縮,最終導致整株發黑腐爛,而且很明顯能看出田間一片一片枯萎焦黃,同時還會伴有刺激性的腐爛氣味,尤其在連續陰雨天氣或溼度大的田塊發生較為嚴重。

    馬鈴薯莖塊發生晚疫病時,會形成淡褐色的斑點,隨後會一點一點侵入馬鈴薯內部,最後導致整個馬鈴薯腐爛,發生晚疫病的馬鈴薯對於後期貯存也非常不利。

    馬鈴薯晚疫病預防及防治方法種薯選擇:首先要選擇抗病性強的種薯,不同抗性的種薯對晚疫病的抗病能力也有很大差別,所以選擇抗病性強的種薯也有效減少晚疫病的發生。種薯拌藥:在種薯種植前用內吸性殺菌劑進行拌種,可用50%多菌靈浸泡種薯,泡製2-3小時後再進行攤開晾乾。栽培管理:播種前要優勝劣汰,剔除帶菌種薯,選擇優質精品種薯,從源頭開始減少後期病害的危害。田間管理:田間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並帶出田間銷燬。同時也可適當提前進行割蔓,可避免馬鈴薯莖塊與植株接觸,減少莖塊帶菌,有利於後期貯存。藥劑防治:田間發現晚疫病後可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或75%百菌清粉劑600-700倍液噴施,可在7-10天后進行二次復噴,可根據實際病情及氣候適當調整用藥次數和用藥之間的間隔。

    馬鈴薯晚疫病在中心病株出現前,可以噴施保護劑即可有效預防晚疫病的發生,不過一旦發生晚疫病後就一定要噴施保護加內吸性治療藥來防治,最好以強內吸性藥劑為主。而且預防及防治最好選擇在下雨前效果最佳。

  • 12 # 都市農人通哥

    馬鈴薯晚疫病是一個馬鈴薯常發性病害,屬於低等真菌性病害,低溫高溼時(相對溼度85%以上,溫度在10~15°C)易於流行,常見的防治方法有:

    1.選擇抗病品種

    2.拌種及土壤噴溝處理,選擇藥劑:咯菌腈,精甲霜靈,惡黴靈等

    3.農業防治,及時清楚田間的病殘體掩埋或焚燒,清潔田園,土地平整,起隆栽培排水良好;

    4.藥劑防治,保護劑與治療劑相結合,發病前以保護劑為主,發病初期保護劑+治療劑相結合,同時有條件時摘除病葉;

    藥劑推薦:

    保護劑:代森錳鋅,代森鋅,丙森鋅,吡唑·代森聯,多菌靈,甲託等

    治療劑:烯醯嗎啉,霜黴威,霜脲氰,氰霜唑,氟啶胺,噁唑菌酮·霜脲氰,氟嗎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生如何畫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