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言春秋

    這個問題先要從秦穆公為什麼要立晉惠公說起。據《左傳.僖公九年》記載:“晉郗芮使夷吾重賂於秦以求入,曰:人實有國,我何愛焉?入而能民,土於何有。從之。“這段話是夷吾方面的內部討論,而秦穆公這邊的想法是:公曰:忌則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從上面這兩段話可以看出秦穆公之所以要立晉惠公首先是因為晉惠公許諾給了秦國河西之地(《史記.晉世家》記載:乃使郗芮厚賂秦,約曰:請以晉河西之地與秦。),其次是因為秦穆公透過調查得知晉惠公其人“言多忌克“,如果擁立他為晉侯則對秦國有利。

    在晉惠公回國即位以後對秦國的態度又如何呢?在晉惠公夷吾元年就找藉口因為大臣們的反對不能把先君留下來的土地割讓給秦國而背棄之前的約定。在晉惠公四年晉國發生了饑荒向秦國求援,秦穆公答應了晉國的請求;而在次年即晉惠公五年秦國發生了饑荒,派使者向晉國求援,晉惠公卻拒絕了秦國。在次年秦穆公度過饑荒之後便興兵伐晉,並俘虜了晉惠公。

  • 2 # 姑山之嵐

    無信之人可恨!

    秦穆公“三救晉難”,晉惠公都不感恩,不被擒獲真的是沒有天理了。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任用賢臣,勵精圖治。為秦國打下良好基礎。

    他曾三次解救晉國的危難,在晉惠公背棄盟約的情況下還救濟晉國百姓,仁義之名傳遍各國。

    晉惠公,就是個無信的小人。他在多次受到秦幫助以後。不知感恩,趁秦國大災,攻打秦國。秦穆公親自上陣,不幸被圍。當晉惠公準備上前親自擒殺秦穆公的時候。秦軍陣中衝出三百勇士,衝擊晉軍。晉軍大亂,倉皇撤退。這三百勇士解救出來了秦穆公,順便把正在酣戰的晉惠公擒獲。

    後來秦晉再次修好,晉惠公才被放回晉國。

    無信無義之人最為可恨!天理昭彰,人不殺之,自有天殺之!

    晉惠公的例子告訴我們:天網恢恢,報應不爽啊!

  • 3 # 一壺清茗品春秋

    秦穆公在“春秋五霸”中的地位並不牢固,由於晉國橫亙在秦國東部,他只是稱霸西戎。而秦穆公幫助了一個又一個秦國公子登上王位,卻又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背叛。我們下面來看一下,晉惠公是如何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登上王位,又如何成為了秦國俘虜。

    起因 諸公子之亂

    晉獻公時期,專寵驪姬。因為得寵,驪姬就想把自己的兒子奚齊立為太子。於是,她就在晉獻公面前進言,讓太子申生前往曲沃,公子重耳前往蒲,公子夷吾到屈。這樣,留在獻公身邊的就只有自己的兒子奚齊。這樣就給了自己陷害諸位公子的機會。太子申生自然成為他們陷害的第一個物件,驪姬先讓申生去祭祀自己死去的母親,等申生回來後,按照禮儀,把酒肉獻給父親獻公。這時獻公在外打獵,驪姬就在肉裡放了毒藥,等獻公回來,趁機陷害太子要弒父自立。獻公大怒,殺死太子申生老師,逼死了太子。之後,驪姬又說公子重耳、夷吾也是同謀。兩名公子也被逼得逃出了晉國。獻公兒子死的死,跑的跑,只剩下了奚齊以及驪姬妹妹所生的卓子,獻公死後順理成章成為了晉國國君。但由於諸位大臣不服,很快爆發內亂,驪姬、奚齊、卓子。晉國陷入了無君的混亂時代。

    經過 晉惠公上位

    逃跑的兩位公子後來都做了晉國的國君,公子重耳就是後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公子夷吾則是我們要說的晉惠公。聽到晉國大亂,公子夷吾就想趁此機會回國做國君,但是流亡在外,毫無勢力。於是,公子夷吾聽取郤芮建議,用割地條件換取秦國支援。夷吾答應秦穆公事成之後,將東到原虢國、南到華山的黃河以南的五座城池以及到達解梁城的黃河以北地區割讓給秦國。一方面條件十分豐厚,另一方面,秦穆公也想透過干涉晉國內政,入主中原,就答應了夷吾的請求,派兵送公子夷吾回國。回到國內公子夷吾繼位,就是晉惠公。上位以後,晉惠公首先剷除了支援公子重耳的裡克等人,之後就是派大臣邳鄭來到秦國答覆秦穆公,雖然我夷吾答應了割讓土地給秦國,但是國內大臣們卻不同意,所以只能給您道歉,並修築城牆防備秦國,把賴賬進行到底。

    結果 借糧風波

    言而無信的晉惠公很快就被打臉,晉國遭遇了連年饑荒,派人到秦國乞求購買糧食,還好秦穆公不念舊惡,給晉國送去了很多糧食,幫助晉國度過了困境。但很快老天又給了晉惠公一次可以展現自己忘恩負義個性的機會。秦國也遭遇了饑荒。於是秦穆公派人到晉國購買糧食,晉惠公與大臣們商議,有的大臣認為應該報答秦國賣給他們糧食,也有的大臣勸晉惠公不如趁機攻打秦國。秦穆公一生也是閱人無數,但是實在沒有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於是大怒,也發兵攻打晉國。兩軍在韓原交戰,此戰毫無疑問,作為背信棄義的一方,晉軍被憤怒的秦軍擊敗,晉惠公本人也成為了俘虜。

    晉惠公成為俘虜原因:

    晉會公戰敗被俘,固然有秦軍是憤怒之軍,士氣正盛;而晉軍背信棄義,士氣不振,導致接連失利。

    但晉惠公其實是有機會轉敗為勝,甚至還有俘虜秦穆公的機會,但是卻因為君臣不和,最終戰敗被俘。提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晉國的大夫慶鄭。晉惠公與慶鄭幾次三番鬧矛盾,最終導致晉軍失敗。

    當時,秦國向晉國買糧,主張賣給秦國糧食的就是慶鄭,他認為“背棄施捨,無親;幸災樂禍,不仁;貪圖所愛惜的東西,不祥;惹怒鄰國不義”,背信棄義註定會失敗。但晉惠公最終還是攻打秦國。

    在韓原之戰前,秦軍三次擊敗晉軍。這時,晉惠公認識到自己錯誤,於是向慶鄭請教,“敵人已經深入中國了,該怎麼辦”。慶鄭卻得理不讓人,挖苦晉惠公“是君主失策致敵人深入的,能怎麼辦”。這讓晉惠公很生氣,本來該讓慶鄭做車右的,但晉惠公故意換了別人。戰前,晉惠公選用鄭國馬駕車,這時慶鄭勸諫他,本國馬懂得主人心意,易於操縱,外國馬不易操縱。但晉惠公認為慶鄭還是抬槓,沒有聽從。

    交戰過程中,晉惠公馬匹陷入了泥濘中出不來,晉惠公就呼喊附近的慶鄭救援,但此時慶鄭仍然在賭氣,竟然駕車離開了。這時,晉軍將領也包圍了秦穆公,眼看就要把秦穆公擒下,結果此時慶鄭恢復了理智,又呼喊他們去救助晉惠公,錯失了戰機。最終,秦軍戰勝,惠公被擒。

    所以,晉惠公被俘的主要原因還是君臣不和

  • 4 # 舊書齋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即使是秦晉之好,也難免要生出齷齪。

    晉國全盛時期疆域圖

    河西之地的歸屬,秦晉之間的第一個裂痕

    秦晉之好在表面上看是兩個國家和平相處的典範,實際上只是一場政治博弈而已。晉國經過酈姬之亂後,內政混亂,重耳四處流浪,夷吾接受秦國的庇護。對於鄰國這場內亂,秦穆公很高興,夷吾的出現,讓秦國有了自己的期待。

    秦國希望透過扶植夷吾當上晉國的國君,從而得到河西之地。這塊地方位於黃河西岸,陝西中部,星羅棋佈的有許多小國,這些小國,在大國眼中,都是可口的蛋糕,誰先搶到手,誰就控制河西之地,晉國無疑佔據上風。晉國佔據河西之地,就好像一把刀子懸在秦國頭頂。秦國得河西,就意味著他把這把刀子的刀把,緊緊握在自己的手中。

    秦國有自己的期待,晉國公子夷吾也有自己的小九九,秦國的國力雖然不如晉國,但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國,如今雖然酈姬當權,但朝臣卻不服氣,自己如果有秦國這樣強大的外援,何愁王位不是自己的?至於河西,夷吾不傻,河西的重要性他不是不知道,於是,夷吾只是口頭承諾割讓河西,實際上,僅僅說說而已。

    在秦穆公的協助下,夷吾終於如願以償的當上了晉國的君主。而河西之地的歸屬,夷吾明顯要賴賬了。他的理由很無聊,“河西之地是我先祖的土地,我想要給您,可是,朝臣不讓呀,您也知道,我剛當上君主,地位不穩,不敢得罪這幫人。”在編造無聊理由的同時,夷吾開始表現出很大的熱情,不斷地向秦國示好。伸手不打笑臉人,秦穆公只得吃了一個啞巴虧。

    這道裂痕,看似修復了,實際上成為秦穆公心中的一處痛,直到幾年後,晉國國君已經變成晉文公,秦國和晉國已經進入蜜月期。兩個國家一同進攻鄭國之時,燭之武說服秦國退兵的關鍵理由,僅僅只是一句話:

    且君嘗為晉君賜也,許君焦、暇,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可見,晉惠公夷吾的失信,雖然秦穆公明面上表示理解,在內心深處,始終是一個解不開的疙瘩。

    秦穆公與百里奚

    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秦晉翻臉的直接原因

    本著伸手不打笑臉人的原則,面對夷吾的友好態度,雖然秦國沒有如願以償的獲得河西之地,但秦晉之間的關係,依然非常親密。秦晉之好的神話,還在繼續。但幾年後,晉國的一場旱災,讓秦晉兩國再次出現裂痕。

    晉國遭到天災,史稱大飢,如果出現這兩個字,就意味著,災情已經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面對晉國的求援,秦穆公選擇救援,僅僅因為百里奚一句話:

    夷吾得罪於君,其百姓何罪?

    於是:“卒與之粟,以船漕車轉,自雍相望至絳。”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秦穆公和百里奚這對君臣,還是相當厚道的。但很多時候,厚道的人,不一定有好結果。

    第二年,秦國也出現災荒,厚道的秦國君臣,向晉國求援。可惜,晉國送來的不是糧食,而是殺氣騰騰的軍隊。

    晉國的態度,徹底惹惱了秦國君臣,於是,在秦穆公帶領下,秦國上下,勒緊褲腰帶,化憤怒為鬥志,一個個都殺紅了眼,不但把晉國軍隊打了個大敗,而且還活捉了晉惠公。

    第二次來到秦國的夷吾,已經不是座上賓,而是階下囚。秦穆公也沒有為難他,交出河西之地,我放你回去。為了保命,晉惠公夷吾值得答應。這次秦國多了個心眼,直到把七百里河西之地的城池全部佔據,這才放了夷吾,從此,秦國控制了河西之地近三百年。

    春秋初期形勢圖

    閒話

    問題到這裡,也就有了答案,事情來龍去脈都說清楚了。厚道並不是軟弱可欺,但很多人卻習慣於把厚道當作軟弱可欺。秦穆公幫助夷吾,的確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後來秦穆公所作所為,絕對可以算是一個道德高尚的長著所為。直到最後,忍無可忍,才無須再忍。

    國家交往之間,沒有什麼好兄弟好姐們之說,只有利益分配而已。一味的想要以德服人,一味的想要透過各種禮遇,讓對方認同,很容易被對方反咬一口。國與國之間,實力才是根本,秦國各種禮遇,得不到河西之地,一場勝仗,就控制了河西近三百年。大爭之世,到頭來,誰的拳頭硬,誰就有理。

  • 5 # 一撇一捺皆歷史

    古代的大牛人鬼谷子曾經說過想要幹成大事,必須得有看透人心的本事,他還說有這樣三種人在誠信上不靠譜,一是隨隨便便就承諾的人,二是見利意義的人,三是說大話吹牛沒邊的人。這幾種人不光今天有,古代也一樣,春秋時的秦穆公就吃過這樣的虧。秦穆公是秦國國君,是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君王,經過他的勵精圖治,秦國才逐漸成為強國。秦國的東邊是強大的晉國,秦國為了不自找麻煩,不招惹晉國,主動與晉國通婚修好,還常常伸手去幫晉國的忙,這就是秦晉之好的來歷。

    可惜晉國老君王晉獻公越老越糊塗,喜歡美女,寵幸驪姬,連親兒子都不要了,害死了太子申生,逼走了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等老君王晉獻公一死,驪姬就一手遮天,兩次立年幼的公子做國君,兩次都被大臣殺死。

    一、眼見晉國就要亂套,秦國扶持公子夷吾上臺,為晉惠公

    眼看著晉國就要亂套,秦國實在看不下去了,秦穆公就派公子縶去找逃亡在外的重和夷吾,叫一個回晉國主持大局。公子縶奉命先來到翟國,向公子重耳說明來意,請他回去當國君,重耳是個賢明之人,一聽這話眼淚就下來了,他說:“父親剛剛去世,我做兒子的只有悲痛的份兒,哪能有去奪權的想法呢?”

    公子縶沒能說動重耳,只好到梁國去見公子夷吾,向其說明來意“老國君死了,請您回去當國君”,這時候就看出人品來了,聽說父親死了,夷吾不但沒哭,反而很興奮,可算輪到他了,他拍著胸脯保證“只要秦國幫助我當上國君,我願意將河外五座城池獻給秦國作為謝禮”,而且馬上就寫欠條,公子縶還猶豫接不接呢,夷吾又說“另外再給公子您黃金40鎰,白玉六雙,一點意思,請您多幫忙”。

    公子縶回到秦國,向秦穆公如實彙報了重耳和夷吾的態度,秦穆公就看出來了重耳是個正派人,夷吾就是個唯利是圖的小人,那到底該幫誰呢?公子縶收了人家的黃金、白玉,拿人的手短,就乘機慫恿秦穆公,說夷吾答應給秦國五座城池,重耳什麼也沒表示,為了秦國的利益,咱們只能幫助夷吾。秦穆公一想也對,放著五座城不要,這是何苦呢?就派出三百乘戰車護送夷吾回到晉國,夷吾順利當上國君,就是晉惠公。

    二、晉惠公當上國君後,翻臉不認帳,還攻打秦國,終成秦國俘虜

    很快,秦國就派使者來找晉惠公,說您這國君也當上了,城池是不是該割讓一下了?結果晉惠公竟表示從未聽說這件事,死不認帳,鬧得連晉國的大臣都看不下去了,紛紛上書“主公,您才剛即位,不可失信呀”,晉惠公卻不以為然,表示“沒事,臉面不能當飯吃,你說不給他們五座城就是失信,給了城池就使晉國由強變弱,我怎麼能為了誠信,把這麼好的國土白白送給別人呢?”群臣聽他這麼一說,也就不再做聲了,大臣呂怡甥問:“往下該怎麼辦?”晉惠公說好辦,我給他們寫封信,一推了事,信是這麼寫的:我本來特別想履行我的諾言,把五座城池交給你們,可是大臣們死活不同意,鬧得我也沒了辦法,好在這件事不是什麼急事,咱們可以緩辦,等我慢慢做通大臣們的工作,一定把那五座城池交到你們手上。

    晉惠公的說辭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欠人家的錢不還,答應人家的事兒不辦, 就是這樣找藉口拖。秦穆公看了這封信,差點沒氣昏過去,大罵夷吾背信棄義,一副小人嘴臉哪配當國君,越罵越氣就要發兵討伐。近臣丕鄭趕緊拉住秦穆公,說“主公您消消氣,本來晉國上下都希望立重耳,您卻立了夷吾,人家挺失望的,現在夷吾又失信耍了秦國,我們這時候出兵去打他,那是讓人家看笑話。咱不如先嚥下這口惡氣,等這小子鬧出了格,再收拾他不遲。”秦穆公聽他說的在理,只好忍了,還故意顯得大度地給夷吾回了信,信上說秦晉兩國本是親戚,城池在晉就如同在秦一樣,大臣都不願把城池給秦國,那是他們的忠心,不要為難他們,不要為了一點地盤,傷害了土大夫的仁義之舉。信尾還寫了一行小字“原地券納還”,意思就是欠條都要給你退回去。

    晉惠公夷吾是個見小之人,看了信滿心歡喜,又看到秦國還要把欠條也退回來,更是樂得忘乎所以。不出丕鄭所料,夷吾真是臭不要臉,秦國幫他當上國君,還在大災之年慷慨資助過晉國糧食,可夷吾毫不領情,有一年竟然趁秦國鬧饑荒之時,親自帶兵攻打秦國,終於惹惱了秦穆公。

    秦軍出師有名,可能晉軍自己都覺得沒臉,一敗塗地,晉惠公夷吾也成了秦軍的俘虜,真是天道好輪迴。秦穆公也是深刻的長了教訓,為了一點小利,輕信夷吾這樣不講誠信的人,不但五座城沒得到,他還發兵來打你,憋了一肚子閒氣。看來,跟什麼樣的人打交道,大家也得多留心。

    結束語

    古人與鄰國相處的智慧放在今天仍是行得通的。假若鄰國的國君不守信用,那無論如何付出心血與其交好,都只會讓對方得了便宜還賣乖,甚至反咬自己一口,所以一旦瞧出某個鄰國國君不可信,就千萬別抱著幻想,認為只要自方做得足夠好,就能感動對方,這是行不通的,應當早早作準備,提防其反咬一口的時候。

    在個人與人相處之道上,這個道理也行得通。小人往往會輕易地許下諾言,以利誘他人為自己謀利,在事情達成之後,便會翻臉不認人。所以在與人交往時,那些動不動就說要將利益分你一半的人,千萬別信,要知道,他們之所以表現得如此慷慨大方,就是因為他們沒打算認帳。總之,與人交往別隻看利益,最重要的是人品。一個有良好人品的人往往會在交往中給予對方相同的回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相信人類是細菌變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