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悅讀中醫

    在現代社會,由於人們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心理壓力增大等諸多因素,甲狀腺疾病的發生率明顯提升。其中,“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是很常見的一種。在中醫治療甲亢時,除了使用治癭經典方之外,還有一個關鍵點千萬不能忽視,那就是調“肝”。二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看名醫趙進喜教授為我們講解其中奧秘。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相當於中醫學的“癭氣”,並與“氣癭”“憂癭”,還有“食亦”“中消”等有關。但由於本病常伴頸部癭腫,病情變化常與情志因素有關,症狀以煩躁易怒、心悸、汗出等肝旺證侯為突出表現,中醫病名仍以“癭氣”最為合適。屬於廣義“癭病”範疇,中醫藥治療有一定優勢。

    臨床觀察發現:甲狀腺疾病發病多見於少陽氣鬱或厥陰肝旺體質之人,情志失調,或飲食不節,氣滯、痰阻或兼血瘀,則成癭病。而氣鬱、痰阻日久化熱肝胃鬱熱,或痰火內鬱,傷陰耗氣,則可表現為陰虛火旺,以致氣陰兩虛之證而見煩熱,多食,心煩失眠,乏力消瘦,汗出心悸等,即為“癭氣”。

    發病以肝為中心,與心、腎、脾胃皆有關係。治療當重視疏肝、清肝、平肝、柔肝、斂肝諸法。疏肝理氣的同時,或兼以化痰軟堅,或兼以化瘀散結。清熱涼肝治法的同時,常兼用清心瀉火,或兼以清心化痰。平肝、柔肝、斂肝治法,常與滋陰補腎、養陰養心等藥物同用。

    氣鬱痰阻,抑鬱胸悶者,常用方如四逆散、消瘰丸等;肝為鬱熱,煩熱易怒者,可用化肝煎、大柴胡湯等方;陰虛火旺,煩熱心悸汗出者,可用天王補心丹、當歸六黃湯等方;氣陰兩虛,乏力氣短,心悸不安者,可用升陷湯、生脈散、五參湯等方加味。

    化痰散結常用牡蠣、夏枯草、貓爪草、山慈菇、浙貝母、薏苡仁、鱉甲等。活血化瘀藥常用三稜、莪術、薑黃、鬼箭羽等。而介類藥,如龍骨、牡蠣、龜板、鱉甲等,既可潛陽息風,兼可軟堅散結、鎮心安神,一藥而多用。

    甲亢突眼,中醫稱為“鶻眼凝睛”,多肝鬱化火,或痰火內結所致。梔子清肝湯、二陳湯、杞菊地黃湯等方可酌情選用。藥如柴胡、黃芩、白芍、防風、桑葉、枸杞子、菊花、夏枯草、玄參、海浮石、黃藥子、谷精草、密蒙花、草決明、白蒺藜、浙貝母、車前子、生地黃、生薏苡仁、法半夏等,有一定療效。其中,黃藥子被認為是治療甲狀腺疾病,包括甲亢的有效單味藥,但久用容易傷肝,若較長時間服藥,每日用量以不超過12g為宜。

    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讀經典”,收錄了作者對中醫經典的臨床感悟,包括對《內經》《傷寒雜病論》以及後世各家經典名著醫論、醫方的研究心得及臨證體會。中篇“勤臨床”,重點介紹作者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形成的針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腎病、內分泌代謝病以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的多種疑難雜病的新見解與診治經驗,有醫論,有驗案,有觀點。下篇“跟名師”,收錄了作者總結導師以及曾經私淑或跟診的多位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經驗及其臨床應用體悟。

  • 2 # 消化內科李芳芳醫生

    不能治好,甲亢的治療方法有口服藥物治療、口服碘131放射治療、手術治療。口服藥物只有兩種,即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有的中成藥也有效果就是成分中含有這兩種藥物,口服藥物一年半到兩年,逐漸停藥,部分病人可以痊癒。碘131放射治療後大部分人會變成甲減,需要長期服用左甲狀腺素鈉治療。特殊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夥伴們誰知道這是什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