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肅慎人

    吐蕃人到過西域,在今天的吐魯番,唐中晚期,被漠北的回紇人(維吾爾人)給打跑了。維吾爾在吐魯番建立了政權,現有高昌遺址。

  • 2 # 歷史上的那年今曰

    感謝誠邀,淺談一下

    首先在著名的怛羅斯之戰之前歷史上吐番和阿拉伯帝國是沒有任何戰爭的。公元751年怛羅斯之戰爆發,唐王朝戰敗,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由盛轉衰,從此以後,逐漸淪為西域地區的看客,反觀吐蕃則開始進入它的全盛期,公元755年至762年全面佔領西域地區,全有隴右、安西、河西四鎮,公元763年10月,更集中20萬軍隊東進,直入長安,唐代宗倉皇出逃,吐蕃佔領長安15天,同時立廣武王李承宏為皇帝,設定百官。這個時候吐蕃達到極盛,東據大唐長安,北到賀蘭與回紇相接,南以南昭為屬國,據恆河以北,西據中亞與大食相抗。

    再看看這個時期的阿拉伯帝國:正處在阿巴斯王朝衰弱期,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割據獨立,建立後倭馬亞王朝與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禮,北非摩洛哥又出現了什葉派的伊迪里斯王朝。人民起義遍及帝國全境,其中聲勢最為浩大的有巴貝克起義、黑奴起義和卡爾馬特起義,同時,帝國內部經濟基礎的差異和由軍事封土製造成的強大地方勢力,促使割據局面的形成。

    從這一連串的王朝建立、起義不斷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阿拉伯帝國境況不佳,內部爭鬥不斷,國力持續下降,而對與西域、中亞地區,公元790年吐蕃透過與阿拉伯的北庭戰役,就已經升入到達了中亞河中地區,並開始建立行政機構,810年,又聯合葛邏祿再次對河中地區發起進攻,這個時候阿拉伯帝國衰弱到了最低點,當時的阿拉伯帝國掌控整個東方領土的皇子馬蒙(後來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發)說:“我想,除了放棄我現在的職位,與吐蕃君主聯合並向他和他的國家尋求庇護之外,我已別無選擇,我還是應該先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並使自己處於穩固的地位”(詳見《中亞的吐蕃帝國》)。馬蒙的大臣法德勒向馬蒙獻計,建議他做出必要的妥協。”馬蒙採納了法德勒的建議,與吐蕃講和。(具體什麼條件如今以不可考),不過從此點可以看出,當時的吐蕃是多麼的強盛。

    強盛的吐蕃,弱勢的阿拉伯,可惜,吐蕃沒有笑到最後,馬蒙後來繼承阿拉伯帝國哈利發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撕毀合約,任命法德勒擔任總督,並命令:“越過東方,去征服那些異教徒“。從此,強盛吐蕃與弱勢的阿拉伯開始了近30年的西域拉鋸戰,直到公元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吐蕃在西域的統治被全面瓦解結束。

  • 3 # 歷史觀

    公元755年,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吐蕃趁虛而入,攻佔河隴和西域大部,並舉國之兵和大食爭奪西域,雖然大食和吐蕃曾經聯盟對付唐朝,在唐朝退出中亞以後,這兩大帝國也開始為西域大打出手。大唐在西域直到791年吐蕃擊敗駐守西域的李元忠與郭昕才最終結束,從此中亞進入阿拉伯和吐蕃的爭奪戰。

    安史之亂後,(阿拉伯參與了平定安史之亂),阿拉伯認為中國很弱,因此重新謀劃攻佔中國,但此時陝西,甘肅部分以及西域大部都落入吐蕃之手,阿拉伯要想進攻中國必過吐蕃。於是吐蕃與阿拉伯帝國進行了三次規模巨大的戰役,吐蕃三戰三勝,使阿拉伯徹底斷絕了東進的念。在第三次戰役中,吐蕃雖然獲勝,但17萬精銳損失殆盡;為帝國的衰落主因之一。公元842年,吐蕃贊普達瑪多因滅佛,被僧侶刺殺,強大的吐蕃帝國迅速瓦解,進入軍閥割據狀態,從此無力進攻大唐和西域。從此,這個帝國一去不復返。而阿拉伯因為內亂也漸漸衰落,但阿拉伯的擴張帶來了伊斯蘭教,使得中亞開始伊斯蘭化。

    如果說大唐是靠著漢族地區的繁華和龐大的軍隊進行擴張,大食依靠宗教和阿拉伯馬武裝起來的強大軍隊進行征服以為,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擁有數量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這兩個帝國擁有足夠的軍隊支援長期的戰爭,而能在地廣人稀的青藏高原建立一個帝國,並且和東西方兩大國進行一場長達百年的角逐,不得不說吐蕃人創造了一個奇蹟。

  • 4 # 大長老

    公元751年怛羅斯之戰爆發,唐王朝戰敗,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由盛轉衰,從此以後,逐漸淪為西域地區的看客,反觀吐蕃則開始進入它的全盛期,公元755年至762年全面佔領西域地區,全有隴右、安西、河西四鎮,公元763年10月,更集中20萬軍隊東進,直入長安,唐代宗倉皇出逃,吐蕃佔領長安15天,同時立廣武王李承宏為皇帝,設定百官。這個時候吐蕃達到極盛,東據大唐長安,北到賀蘭與回紇相接,南以南昭為屬國,據恆河以北,西據中亞與大食相抗。

    再看看這個時期的阿拉伯帝國:正處在阿巴斯王朝衰弱期,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割據獨立,建立後倭馬亞王朝與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禮,北非摩洛哥又出現了什葉派的伊迪里斯王朝。人民起義遍及帝國全境,其中聲勢最為浩大的有巴貝克起義、黑奴起義和卡爾馬特起義,同時,帝國內部經濟基礎的差異和由軍事封土製造成的強大地方勢力,促使割據局面的形成。

    從這一連串的王朝建立、起義不斷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阿拉伯帝國境況不佳,內部爭鬥不斷,國力持續下降,而對與西域、中亞地區,公元790年吐蕃透過與阿拉伯的北庭戰役,就已經升入到達了中亞河中地區,並開始建立行政機構,810年,又聯合葛邏祿再次對河中地區發起進攻,這個時候阿拉伯帝國衰弱到了最低點,當時的阿拉伯帝國掌控整個東方領土的皇子馬蒙(後來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發)說:“我想,除了放棄我現在的職位,與吐蕃君主聯合並向他和他的國家尋求庇護之外,我已別無選擇,我還是應該先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並使自己處於穩固的地位”(詳見《中亞的吐蕃帝國》)。馬蒙的大臣法德勒向馬蒙獻計,建議他做出必要的妥協。”馬蒙採納了法德勒的建議,與吐蕃講和。(具體什麼條件如今以不可考),不過從此點可以看出,當時的吐蕃是多麼的強盛。

  • 5 # 歲月地圖

    2013-09-20 17:51

    唐史裡有說吐蕃與阿拉伯衝突,但是記載的模糊,更像是猜測。

    關於吐蕃與阿拉伯的衝突,更可靠的顯然是作為當事人的阿拉伯的史料的記載。

    根據作為當事人的阿拉伯的史料的記載,當時沒有吐蕃與阿拉伯的大戰,也沒有雙方的大量軍隊對峙。

    安史之亂朱泚之亂藩鎮之禍牛李黨爭甘露之變等等,唐多次內鬥,而同時期的阿拉伯主要忙於解決內訌、叛亂、以及與其西方的勢力的衝突,這些使阿拉伯無力伊圌斯圌蘭化中國。唐與阿拉伯的直接交戰是怛羅斯之戰,此戰,葛邏祿叛變與阿拉伯夾擊唐軍導致唐軍戰敗,此戰後,唐仍控制西域(安西北庭),阿拉伯很快與唐朝講和。 唐朝控制北庭、安西直到公元790年左右。吐蕃與阿拉伯3次大戰、十幾萬精銳損失殆盡、吐蕃擋住阿拉伯東進防止中國被伊圌斯圌蘭化等等都是謠言、缺乏史料依據。所謂的那幾個吐蕃與阿拉伯大戰的時期,阿拉伯主要忙於解決內訌、叛亂以及與拜占庭的衝突,無力伊圌斯圌蘭化中國,當時阿拉伯在東部倒是與古斯(Ghuzz)、突厥有過沖突。作為當事人的阿拉伯的史料記載裡,那時沒有吐蕃與阿拉伯大規模交戰、十幾萬精銳損失殆盡,倒是有阿拉伯人造惹瑟知之門等防禦突厥人的侵襲,在布哈拉、赭時等地區修築了城牆以防禦突厥人的侵襲。支援拉斐厄叛亂的戰士來自10多個勢力,其中突厥人起重要作用,拉斐厄見棄於突厥人之後,很快就投降於阿拉伯馬蒙;法德勒東征打了多個勢力,雖然有俘獲吐蕃軍官,但是其與吐蕃的交戰規模極小、影響很小,記載很簡略,還比不上對怛羅斯之戰的記載,不能說是吐蕃與阿拉伯大戰,而且法德勒東征也沒有要伊圌斯圌蘭化中國的意思。

  • 6 # 種花家的小兔子

    發生過。吐蕃與阿拉伯的三次戰役: 750 年4 月26日,攻陷首都大馬士革後阿拔斯王朝的首要任務是穩定,所以他殺死了751年恆羅斯之戰的功臣奇雅德;安史之亂後,(阿拉伯參與了平定安史之亂),阿拉伯認為中國很弱,因此重新謀劃攻佔中國,但此時陝西,甘肅部分以及西域大部都落入吐蕃之手,阿拉伯要想進攻中國必過吐蕃,於是吐蕃與阿拉伯帝國進行了三次規模巨大的戰役,吐蕃三戰三勝,使阿拉伯徹底斷絕了東進的念頭 。

  • 7 # 包強中

    古代叫吐蕃的時代,是西藏象雄民族已被征服,唐朝興盛的時代,周邊國家向唐進貢,唐與吐蕃和婚嫁文成公主。古印度是吐萫的靠山,吐蕃很吃香,戰爭的誘因小,戰爭可能性也小。

  • 8 # 世界人文通史

    安史之亂前的半個世紀左右,吐蕃王國與阿拉伯帝國曾經出現了短暫的聯合,因為兩國都在爭取往安西地區發展,利益重合。唐軍在與吐蕃人作戰的過程中,曾經俘虜了一部分的大食人,這也反映吐蕃與阿拉伯的聯絡。根據阿拉伯的文獻記載:大約在8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哈里發王朝吞併了楚河以南、帕米爾高原以西的地區,與唐帝國接壤。

    圖一、阿拉伯帝國唐朝天寶年間,唐將高仙芝為了恢復傳統的中亞昭武九國,與阿拉伯帝國將領阿布·穆斯林爆發了怛羅斯之戰,此戰以唐朝的暫時失敗而告終。怛羅斯之戰後不久,唐朝內部發生安史之亂,不得不從河朔調集重兵回防內地,導致邊境的防守薄弱。8世紀後半葉,吐蕃王國趁唐朝衰弱的機會攻陷了唐朝的河西走廊和安西都護府。

    與阿拉伯帝國接壤後,吐蕃與阿拉伯變成了敵對勢力。由於年代久遠、道路不通、文化斷層等原因,現代對於吐蕃王國與阿拉伯帝國的大規模衝突記載不詳。網路上雖然流傳出了吐蕃軍隊與阿拉伯帝國10多萬鐵騎血戰的故事,但追本溯源只是網路謠言,不見於任何可靠的文獻記載。

    圖二、晚唐形勢圖

    怛羅斯之戰後,阿拉伯名將阿布·穆斯林被君主所殺,他的軍隊陷入內亂,一些臣服於阿拉伯的中亞國家也試圖作亂。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阿拉伯人都忙於平亂,無暇東進。第一、在《資治通鑑》中記載了唐朝名臣李泌的話。他認為阿拉伯(大食)國力強大,世代與吐蕃人有仇,可以利用它與唐朝一起夾擊強盛吐蕃。不過當時的唐朝正忙於應付內亂,最終也沒有采納這條方略。但從這條記載中我們可以推測吐蕃與阿拉伯帝國必然爆發過一定衝突才會形成世仇,很可能就是兩國為了爭奪安西地區反目成仇。第二、根據《新唐書》記載,吐蕃在9世紀初入侵四川劍南地區時遭到唐軍迎擊,不少的吐蕃騎兵被俘虜。戰後,唐朝人驚訝地發現被俘虜的吐蕃軍隊中居然有一部分是來自西域的大食人。吐蕃攻取安西之後與大食(阿拉伯)接壤,難免會爆發衝突,這應該是吐蕃俘虜的阿拉伯士兵。

    圖三、吐蕃王國全盛時期

    目前並沒有歷史文獻準確地描述吐蕃與阿拉伯之間的大規模戰爭,唐人也只是根據推測來判定兩者存在衝突,但這並不表示吐蕃與阿拉伯就是和平共處的。對於阿拉伯停止東進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2點:

    1、吐蕃的阻擋。安史之亂後,吐蕃吞併了新疆地區(安西),國力強大。從7世紀後半葉開始,吐蕃重創了回鶻汗國,不斷入侵晚唐、南詔,軍力強盛。《新唐書》稱:晚唐時期,佔據河、朔地區的吐蕃軍主力只有5、6萬人,其餘的主力不明,有一種可能是在西線與阿拉伯人對峙。這也許是阻止阿拉伯人東進的原因。

    2、阿拉伯內亂。臣服於阿拉伯的迦布羅君王國、訛答刺王國、葛邏祿部落均在中亞反抗阿拉伯統治,導致阿拉伯人花費了很長時間才把他們鎮壓下去,沒有多餘的力量全力東進。

  • 9 # DameLillard0

    沒有吐蕃 華夏民族將徹底完蛋 要知道安史之亂時期 阿拉伯帝國準備東進唐庭 吞併中華大地,卻遇到了攔路虎吐蕃 在吐蕃三戰三勝下徹底打消了阿拉伯帝國東進的念頭 我大吐蕃還是很牛逼的

  • 10 # 577655188

    我來答

    安史之亂前的半個世紀左右,吐蕃王國與阿拉伯帝國曾經出現了短暫的聯合,因為兩國都在爭取往安西地區發展,利益重合。

    唐軍在與吐蕃人作戰的過程中,曾經俘虜了一部分的大食人,這也反映吐蕃與阿拉伯的聯絡。

    根據阿拉伯的文獻記載:大約在8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哈里發王朝吞併了楚河以南、帕米爾高原以西的地區,與唐帝國接壤。

    唐朝天寶年間,唐將高仙芝為了恢復傳統的中亞昭武九國,與阿拉伯帝國將領阿布·穆斯林爆發了怛羅斯之戰,此戰以唐朝的暫時失敗而告終。

    怛羅斯之戰後不久,唐朝內部發生安史之亂,不得不從河朔調集重兵回防內地,導致邊境的防守薄弱。

    8世紀後半葉,吐蕃王國趁唐朝衰弱的機會攻陷了唐朝的河西走廊和安西都護府。

    與阿拉伯帝國接壤後,吐蕃與阿拉伯變成了敵對勢力。

    由於年代久遠、道路不通、文化斷層等原因,現代對於吐蕃王國與阿拉伯帝國的大規模衝突記載不詳。

    網路上雖然流傳出了吐蕃軍隊與阿拉伯帝國10多萬鐵騎血戰的故事,但追本溯源只是網路謠言,不見於任何可靠的文獻記載。

    晚唐形勢圖

    怛羅斯之戰後,阿拉伯名將阿布·穆斯林被君主所殺,他的軍隊陷入內亂,一些臣服於阿拉伯的中亞國家也試圖作亂。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阿拉伯人都忙於平亂,無暇東進。

    第一、在《資治通鑑》中記載了唐朝名臣李泌的話。他認為阿拉伯(大食)國力強大,世代與吐蕃人有仇,可以利用它與唐朝一起夾擊強盛吐蕃。

    不過當時的唐朝正忙於應付內亂,最終也沒有采納這條方略。

    但從這條記載中我們可以推測吐蕃與阿拉伯帝國必然爆發過一定衝突才會形成世仇,很可能就是兩國為了爭奪安西地區反目成仇。

    第二、根據《新唐書》記載,吐蕃在9世紀初入侵四川劍南地區時遭到唐軍迎擊,不少的吐蕃騎兵被俘虜。

    戰後,唐朝人驚訝地發現被俘虜的吐蕃軍隊中居然有一部分是來自西域的大食人。吐蕃攻取安西之後與大食(阿拉伯)接壤,難免會爆發衝突,這應該是吐蕃俘虜的阿拉伯士兵。

    吐蕃王國全盛時期

    目前並沒有歷史文獻準確地描述吐蕃與阿拉伯之間的大規模戰爭,唐人也只是根據推測來判定兩者存在衝突,但這並不表示吐蕃與阿拉伯就是和平共處的。

    對於阿拉伯停止東進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

    一、吐蕃的阻擋。

    安史之亂後,吐蕃吞併了新疆地區(安西),國力強大。

    從7世紀後半葉開始,吐蕃重創了回鶻汗國,不斷入侵晚唐、南詔,軍力強盛。《新唐書》稱:晚唐時期,佔據河、朔地區的吐蕃軍主力只有5、6萬人,其餘的主力不明,有一種可能是在西線與阿拉伯人對峙。

    這也許是阻止阿拉伯人東進的原因。

    二、阿拉伯內亂。

    臣服於阿拉伯的迦布羅君王國、訛答刺王國、葛邏祿部落均在中亞反抗阿拉伯統治,導致阿拉伯人花費了很長時間才把他們鎮壓下去,沒有多餘的力量全力東進。

  • 11 # 桃花石雜談

    吐蕃和阿拉伯有沒有爆發過戰爭?當然有過了,而且雙方前後差不多打了一百多年。從公元7世紀開始,因為青藏高原的氣候出現了有利變化,原本四分五裂的青藏高原各個部落實現了統一,即吐蕃王朝。而且吐蕃王朝在後來差不多200年時間裡還逐漸崛起成為中國西南方乃至西域地區一個極具實力的政權。而在這個過程中,吐蕃不但曾與唐朝有過沖突與交流,還曾在中亞地區與阿拉伯帝國發生過很多瓜葛,有些事件與過程也非常精彩,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吐蕃與倭馬亞帝國的合縱連橫

    吐蕃和阿拉伯人最早的接觸發生於公元663年之後,因為在這一年,阿拉伯倭馬亞帝國征服了位於中亞和南亞交界的巴克特里亞部分佛教地區,並建立起了統治。但在公元680年,因為在阿拉伯帝國相對核心的伊拉克地區發生叛亂,中亞的阿拉伯大軍前往平叛,導致其對中亞的控制減弱,而吐蕃王朝看準了這個時機,開始向中亞發展。

    統一了吐蕃諸部的松贊干布

    他們首先與今天阿富汗境內的喀布林·夏希王朝王子納札克塔結盟,對阿拉伯人發動猛攻,希望將其逐出巴克特里亞地區。但在公元705年,吐蕃與納札克塔聯軍的攻勢被阿拉伯人挫敗。不過3年之後,納札克塔還是成功地攻佔了巴克特里亞,之後他在當地建立了佛教統治。但幾年之後,阿拉伯人捲土重來,在其大將屈底波的率領下從納札克塔和吐蕃王朝手裡奪回了巴克特里亞,之後阿拉伯人對當地的佛教徒進行了瘋狂報復,而吐蕃看到此時阿拉伯人實力超強,自己無力抗衡,於是轉換陣營,和阿拉伯人結了盟。

    但阿拉伯帝國是以宗教立國的國家,因此要和其結盟,一個前提條件是必需歸順伊斯蘭教。而吐蕃王朝為了迎合這個要求,還從阿拉伯帝國專門邀請了一位名叫阿爾·哈納菲的伊斯蘭教士來到吐蕃朝廷傳教。但吐蕃這樣做其實只是出於政治目的,所以這個教士到了吐蕃之後並不受歡迎,也基本沒能發展出什麼信徒。但這樣照顧到了阿拉伯人的面子,所以雙方的聯盟關係暫時穩固了下來。

    位於今天阿富汗境內的廢棄古佛寺,當時此地也是吐蕃的勢力範圍

    後來吐蕃還曾一度與阿拉伯、突騎施和一些突厥部落與唐朝和葛邏祿部作戰。但不久之後,吐蕃和突騎施就與阿拉伯人鬧翻,阿拉伯人又和唐朝聯合與吐蕃和突騎施在中亞爭雄,最終阿拉伯人佔據了一些上風,在中亞奪取了相當大的領土。

    吐蕃與阿拔斯帝國的數十年大戰

    而在公元8世紀中葉,阿拉伯帝國發生了改朝換代,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馬亞王朝。公元751年,阿拉伯人在著名的怛(dá)羅斯之戰中聯合叛唐的葛邏祿部擊敗了高仙芝率領的唐軍,在中亞局勢中佔據了一定主動權。而不久之後,安史之亂重創了唐朝的國力,也使唐朝被迫將中亞地區的軍隊主力內調平叛。吐蕃則藉機佔領了河西走廊,將唐朝中央與西北兩個都護府的聯絡隔斷。

    這時吐蕃成為了中亞爭霸的主角,他們和葛邏祿部結盟,一同在中亞和阿拉伯人長期對峙與作戰。公元808年,阿拉伯哈里發哈倫·拉希德去世,其諸子之間爆發奪位內戰。公元813年,阿拉伯內戰結束,哈倫·拉希德的兒子阿爾·馬蒙登上哈里發寶座之後,以吐蕃曾支援阿拔斯大將阿布·穆斯林發動反叛為由,對吐蕃發動了“聖戰”。兩年之後,阿拔斯軍隊攻克了原本和吐蕃聯盟的突厥人所佔領的喀布林(今天的阿富汗首都),強迫統治者改信伊斯蘭教。

    吐蕃王朝時期的佛像

    之後阿拉伯人又把一座金佛從喀布林運到了其聖地麥加,當眾公開展示並大肆宣傳說吐蕃統治者已經皈依伊斯蘭教,然後將這座金佛完全熔化並鑄成了金幣。當然,這只是阿拉伯人為了彰顯其在中亞的勝利而進行的宣傳活動。之後阿拉伯人又從葛邏祿部手裡奪取了位於今天烏茲別克境內的費爾干納,並從吐蕃手裡奪取了位於今天巴基斯坦境內的吉爾吉特。在此戰中阿拉伯人俘虜了吐蕃的一名大將,之後將其送往其首都巴格達進行了百般羞辱。

    阿拉伯人本想繼續東進征服吐蕃,但此時在被其征服的中亞和伊朗東部先後爆發了多場當地人的叛亂,阿拉伯軍隊再次因為需要平叛而回撤,吐蕃則藉機奪回了部分失地。而在這些戰爭中,吐蕃還俘獲了不少阿拉伯軍隊,後來這些軍隊還被調至吐蕃的其它戰場作戰。

    與阿拉伯爭鋒中亞的吐蕃贊普赤德松贊

    不過在公元815年,吐蕃最後一個比較有作為的君主赤德松贊去世,其子赤祖德贊即位,吐蕃國力迅速衰落,最後他自己還被大臣殺死。吐蕃也逐漸退出了對中亞的爭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現實和動畫中相似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