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專家劉愛民
-
2 # 蟲不知99123
深有感觸,小學一年級有一次清明節學校去烈士陵園掃墓,回到學校很晚了,我姐姐比我大兩歲,不是同一個學校的,我爸媽讓她來我學校接我,我看到她就想躲著她,就怕我同學看到。然而在家裡我都是和我姐一起去她同學家玩的那種,我姐去哪裡玩都帶著我。後來想想可能是自己的應該比較一根筋,總覺得在家裡見面的人就不應該在學校見面,在一個新的環境裡就不知道怎麼相處了。
這個經歷到現在都還清晰的記得、還需要把它拿出來問清楚搞明白,可見它對你的影響有多深。一般來講,如果弟弟妹妹對哥哥比較依戀,哥哥的這種行為表現是會讓他們受傷的,而且會影響對自我的評價(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不被喜歡的)以及今後跟哥哥的關係。
哥哥當時有這樣的一種行為表現,更多可能是一種無意識的反應。人都需要有一個私密空間來安放自己的靈魂,它應該是安全的、不被人窺探的。而在一個家庭裡成長的孩子們,缺少這種私密的空間,而且因為年幼無知,兄弟姐妹們很可能不能尊重彼此的隱私,把看到、聽到的對方的言行該說不該說的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大人知道了,大人處於對孩子健康成長的考慮會對這些言行進行評價甚至批評,這就會讓孩子們對兄弟姐妹產生一定的防範或者隱藏,以便保護自己的私密空間。
在學校裡,我們會跟老師、同學形成一些關係,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學習成績可能好也可能不太好;在學校的表現可能受到嘉獎也可能受到老師的批評,等等。這些方面如果都很好,我們當然希望弟弟妹妹給爸爸媽媽傳話,獲得父母的誇讚;但如果這些方面自我感覺不盡如人意,那還是別讓弟弟妹妹知道的好。而在學校裡的時候,我們身邊的同班同學在言談舉止中或多或少會透露這些資訊,所以為保險起見,我們就選擇離弟弟妹妹遠一點,假裝沒看見似的跑開,不給他們報告父母的機會,保證我們這一部分私密空間的安全。
但是出了校門,老師不在身邊了,同班同學也不在身邊了,警報解除,不用再緊張,於是哥哥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