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因為對美國為首英語系文化的崇拜,還是因為英語基礎紮實到日常用語可以拋棄日語習慣英語交流呢?不止是名字使用英語在篇幅裡有時候在技能,背景介紹之類的也會使用很多的英語,也不是說不能用,就覺得有時候非常變扭和奇怪,日語做出來的效果不會更好嗎?
14
回覆列表
  • 1 # Dr野原新之助

    首先,從歷史的角度講,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日本進行過一場自上而下的體質革命叫“明治維新”,本質上是一場全面西化與現代化的改革運動。這次革命衝擊了日本的本土文化,為了大量學習西方政體和技術不得不學習西方的語言。這使得現在日語中有大量的英語音譯詞彙。同時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對外來優秀文化來者不拒,日本文化本身就是世界各民族文化拼湊而成。二十世紀以後對日本不管是政治,經濟,科學影響最大的就是美國,所以英語對當今的日本影響很大。

  • 2 # 慕容秋水逸

    這是自打鬼子明治維新,脫亞入歐以來,一切學習西方極度崇拜的情結!吃麵包,喝咖啡,西方文學,學西洋樂器,起洋名都是這樣!為了建立舊帝國海軍,學習當時最牛逼的日不落帝國海軍,江田島帝國海軍學校的一磚一木都是從大英腐國運過去建造的!此外,起個外國名字一則可以架空時空,擴大故事背景,利於作者腦洞大開天馬行空,二則可以拉長文字多些稿費!

  • 3 # ACG狗屋

    其實日本動畫、漫畫、輕小說不僅喜歡用英語命名,像德語、法語都是日本 ACG 作品中的常客,而且如果學習日語的話就會知道日語很蛋疼的一點就是有大量的外文音譯過來的片假名,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類片假名還比較多,而且日本人對外來語的含義還會不斷的本地化擴大化,甚至出現新的詞義。

    魔法少女小圓魔女文字源自德語

    日本 ACG 中出現很多外文,也並非是因為明治維新以來對外來文化的盲目崇拜,應該說是在明治維新後日本一直以來的「脫亞入歐」理念貫徹國民思維,儘管地理上處於亞洲,但是日本在概念中是將自己從亞洲的這個整體觀中獨立出來,對於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吸收非常的快,日本的歷史教材中對於歐洲史的講述要比我們更詳細更具體,甚至要去背古羅馬的大事件及發生時間。這就讓日本的現代文化其實是東西結合的,日本的國民精神骨子裡是東方的但外表是西方的,這就讓日本的創作者很多的靈感是源於西方傳說,比如 Fate 系列中的英靈其出典是各地的神話傳說。而日本遊戲中的很多套路武器名就是源自北歐傳說、希臘傳說,所以這些 ACG 作品中外語詞彙多也是相當正常的。當然也有一些完全是不明覺厲裝逼利器,尤其是德語出現在日本動畫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一種高大上的感覺。而出現俄語的話總是代表著一種戰鬥種族的霸氣好戰感。

    在黑礁裡設定為俄羅斯人的巴拉萊卡

  • 4 # 魚傳尺素

    日語的構成本身就是充滿外來語的存在,它們在日語中多以片假名的形式存在。外語舶來已經使一些英語、法、德語等本土化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パン就是一個法語,就像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說沙發、麥克風什麼的,其原型是英語一樣。當然,現在的年輕人引入了更多的外來語,如阿婆主、胖次等流行語被網路接受。

    回到日本的問題上,追逐所謂時尚的年輕人喜愛用外來語表達自己很fashion,比如翻看日本流行的時尚雜誌和美容產品說明,充斥眼球的都是外來語。

    但是,本土化的外語並不能滿足年輕人的中二心理,就像有些留學生經常在日常生活中說一些小眾的英語語氣詞來表示心情一樣。中二的輕小說更是喜歡暗搓搓地用來提升13格。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因為語言的問題。很多用母語難以描述、不好意思表達的話,用外語來說會相對來說減輕說話人的壓力。比如,你要跟隔壁王二花告白,我愛你怎麼也說不出來,換成I love you,意外地覺得輕鬆不少。這大概也是日本人的一種含蓄吧。

    還有,為什麼有很多日本歌曲裡有大量的英文歌詞呢?因為想要起到一種對比和反差,不同語種使人意識到作詞人的重點,最重要的,往往是少數而且重複的幾句日文。

  • 5 # 橙心社

    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讓作品顯得洋氣一點,二是為了將資訊傳遞到更廣泛的範圍。

    話說洋氣這種需求還真不是那麼可笑,咱們小時候會背兩句古詩都顯得有才,和朋友告別不說再見而是拜拜,QQ暱稱帶特殊字元不要太常見,平時聊天發微博每個熱門表情都玩不起來,這其實都是為了讓自己感覺上更潮流一些。

    對於日本的宅文化而言,將其看作是年輕一代的喜好也是沒有問題的,日本青少年受到的外來文化影響其實和國內我們所體驗和觀察到的並沒有很大的差距,而動漫、遊戲、輕小說作為面向年輕人的娛樂內容,其自身對於歐美文化及同類作品的吸收也是始終未曾停止的,而使用英文命名的作品,很多也的確有著異國特色的人物或背景設定。早期的《舞-Hime》,後來的《Gosick》,以及最近的《Princess Principal》都可以歸結為此。如果問這樣命名的理由,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換成通常的名字也沒有問題,但是現在我們看起來也不錯,對吧。

    另外,由官方給出英文名稱的作品那可就很多了。ACG作品不僅僅會在日本發行,也會面向海外市場,以主流遊戲為首的作品肯定會有官方英文名稱,而且很多作品的logo就是英文的,而且不光是日本,我們的作品也一樣,《最終幻想》Final Fantasy與《風色幻想》Wind Fantasy,《妖精劍士》Fairy Fencer F與《聖女之歌》Heroine Anthem都是例子嘛。

    況且,有時英文名稱也是漢語定名的直接參照。你看《東方project》系列每一作都是有英文名稱的,最新作《東方天空璋Hidden Star in Four Seasons》便產生了中文標題《四季中的隱星》。

    所以,給出英文名稱也是很有必要的。畢竟英語是世界上應用範圍最廣的語言,而且作品在不同國家間流通肯定是需要定名的,有一個公共的英文名稱,能讓大多數人看懂,豈不美哉。

    文:霜辰

  • 6 # 動漫簡評

    最近又在看京阿尼自家文庫的《二十世紀電氣目錄》,故事發生在1907年,開篇描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明明大家都對“二十世紀”這個詞非常陌生,甚至有的人都不知道什麼叫“公元紀年”,卻有很多人對這個字眼非常著迷,各種店家紛紛在自己的招牌上加上了“二十世紀”幾個大字,帶有“二十世紀”商標的各種商品也變得流行起來。

    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一方面日本對於外來文化並不牴觸,另一方面,不明白卻喜歡跟風的人也是比比皆是。

    其實稍微學過一點日語,甚至看動畫比較多的觀眾都會發現嗎,日語中常用的外來詞彙是非常多的,例如電梯、智慧手機、火箭、飛行員,等等等等。所以動漫和輕小說作者們用喜歡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英語也是很正常的。

    再就是用英語不僅能夠避免尷尬,還能讓作品顯得很高階。

    比如說“愚神禮讚”這個詞換成“Seamless Bias”就顯得不那麼中二了。再比如“無限劍制”換成“Unlimited Blade Works”讀起來就更朗朗上口,甚至還有點詠唱魔法的感覺了。恰到好處的用英語進行命名,有時候效果真的不錯。

    再比如有本輕小說名字叫《The Security System that Seals the Savage Science Smartly by its Supreme Sagacity and Strength》,本意是“以至高智慧與力量巧妙封印野蠻科學之安全系統”,翻譯過來就一點意境也沒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臟早衰先看臉,臉上出現什麼訊號是在提醒我們肝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