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月28日,南航在南陽機場啟用國內首個人臉識別智慧化登機系統,旅客在登機口刷臉即可“秒速”驗證登機。據瞭解,2018年將在新建成的廣州白雲機場T2航站樓啟用該系統,未來在北京新機場也將啟用該系統。
2
回覆列表
  • 1 # 狗嘴吐象牙

    當然靠譜。科技發展的目的就是讓生活,商業,工作更加便利,這就是科技帶動商業模式的真正作用。還有人工智慧本來就包括了身份識別,比如還有虹膜,聲音線,包括刷臉都會結合起來,真正解決無現金,無證件又可以出行,支付。新的東西出來,當然會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不過一定會不斷完善的!

  • 2 # 山人品茶

    那啥,這個世界還是講究“顏值”的。南航啟用人臉識別糸統,這是早晚的事。澳洲現在陸續實施開關入境刷臉識別糸統。只要開了頭,就是一種趨勢。人工智慧作為,要用機器人思維,某種狀態超乎想象,比較人工更準確。

    有臉就可以走世界了,當然掃一掃顏值還要有銀子。智慧提高安全性和簡便性,還是靠譜的。

  • 3 # 劍走偏鋒的love國大嘴

    運用科技手段代替簡單重複性工作是一種必然趨勢,這就是科技改變生活的真實寫照。未來生活會更加便捷化,與此同時,就業機會也會隨之下降,幸好人口不再呈現爆發式增長了,唯一值得擔心的就是,科技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用來研製破壞性工具來毀滅人類,達到他們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這把雙刃劍如何把控好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咯!

  • 4 # 華天成科技

    華天成人臉識別技術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資訊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影象或影片流,並自動在影象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 5 # 雲從科技

    國內歷年新增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機場數量統計*第一階段 漫長的潛伏探索期 早在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華盛頓考慮在機場出入境使用生物識別技術強化身份認證和黑名單管理,拉開了生物識別技術在機場應用的帷幕。 2006年,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蘇光大教授便開始嘗試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公安、機場等領域進行嘗試。同年,重慶江北機場也宣佈開始人臉識別技術的驗證工作。但是直到2008年夏天,當英國希思羅機場宣佈將採用人臉識別技術時,國內的機場推進程序依舊遙遙無期。北京首都機場人臉識別系統 2009年,北京首都機場啟用人臉識別系統,用於員工身份核驗,是國內率先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機場。與之匹配的是存有個人資訊的磁卡感應證件,員工需要先刷卡再使用人臉識別,識別系統在確認來者與磁卡中的資訊吻合後,發出了“吱”的一聲,這讓機場員工順利地透過安檢口,進入工作區。 2013年1月,臺灣桃園機場將人臉識別用於出入境自助通關,是國內首個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入出境管理的機場。 大陸首個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出入境自助通關的是瀋陽桃仙機場。 這一時期,國內有許多學者和機場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探索了人臉識別技術在機場場景應用的一些基本需求和問題。但由於當時傳統的人臉識別技術效果並不理想,遠遠不能滿足機場對識別速度、準確率、抗干擾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2012年-2014年間,日本在機場啟用人臉識別的工作經歷了驗證、暫停、重啟的過程,最終在2017年7月落地,側面驗證了當時技術與實際使用需求之間的脫節,導致久久不能落地。第二階段 馬航破局,機場安防急劇變革 2014年,“馬航事件”中,兩名乘客使用國際刑警組織資料庫裡的失竊護照登上一架國際航班,讓人們對有關證件檢查與身份核驗的程式感到十分擔心。這再次促使機場和航空公司對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重視起來,人臉識別技術至少可以在影片監控、安檢、登機環節分級校對身份。國內部分機場上線人臉識別技術情況一覽 此時,2006年重新興起的深度學習開始取得突破,識別效果飛速上升,從實驗室走向了業界。強烈的需求和較好的識別效能,促使了民航總局和機場開始對人臉識別技術的大規模落地進行嘗試。 2014年7月,南京祿口機場首次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機場登機,但這個時候登機口只是顯示採集的旅客資訊,並不能實現自動通關。此後各個地區的機場都進行了為數不少的人臉識別系統驗證,摸索適合機場應用的方式。 2016年7月,深圳寶安機場首次將人臉識別系統嵌入到機場安檢資訊系統。標誌著人臉識別技術已經被機場所接納。 2016年12月,銀川機場成為全國首個全面正式上線人臉識別系統的機場,在航站樓出入口、安檢口、VIP客戶休息室、登機口、出入港廊橋等場景進行了切合實際業務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機場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務品質,從安全、運營、管理、服務等多角度全面智慧化。機場全面智慧化示意圖(1) 進入2017年,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機場急劇增加,呈現井噴態勢,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還是將其用於安檢通關,表明機場對這項新技術的應用相當謹慎,對其它場景的應用呈觀望和試用態度。三個關鍵點 首次嘗試、登機、全面智慧化 在國內機場應用人臉識別的歷程中,有三個標誌性的事件成為推動歷史的關鍵點。 1、2009年北京首都機場的首次嘗試是國內機場開始認識人臉識別技術的第一步,而限於當時人臉識別技術的水平,不得不採用磁卡進行交叉驗證,確保身份的唯一性。在識別速度及準確率上,當時的人臉識別技術與深度學習介入後的人臉識別技術不在一個水平上; 2、2014年南京祿口機場首次嘗試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登機上,雖然同樣受限於當時的技術商業落地的水平,無法實現自助通關,卻為接下去的應用提供了借鑑的想法和經驗;機場全面智慧化示意圖(2) 3、2016年12月,銀川機場的全面智慧化,標誌機場智慧化水平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除了安檢通關和自助登機,人臉識別及相關的計算機視覺技術被應用到動態布控、人流引導、智慧航顯、VIP迎賓、軌跡檢索、保潔提醒等多個方面,為2017年人臉識別技術在機場應用的爆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全面智慧化解決了哪些問題?機場安全透過系統的建設將進一步提高機場事前預防能力,變被動為主動。機場動態布控系統實現“黑名單”主動預警,主動防禦。人證合一檢測系統能夠從根本遏制不法分子企圖透過冒用證件、偽造證件等途徑混入機場控制區的違法行為。登機口旅客人臉識別彌補了傳統機場安防系統中“換牌登機”的漏洞,同時也避免出現旅客上錯飛機的現象。機場服務體驗 銀川機場新T3航站樓建設正式執行之後,銀川機場已能夠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萬噸。面對日益增加的旅客吞吐量,機場服務面臨挑戰。透過以人臉識別技術為抓手,平臺數據分析為核心,衍生出多種機場服務功能應用(如VIP識別、綠色通道等),在提升機場服務品質的同時,減輕機場工作人員的重複性服務工作,提高效率。 機場運營 智慧保潔提醒透過人流統計,精確計算洗手間人數,透過資料分析預測清潔時間,然後通知工作人員,最大限度的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機場內部管理運用人臉識別技術,增強機場自身內部管理。工作人員人臉資訊與證件預留照片比對通過後放行,杜絕冒用工牌的現象發生。奠定大資料應用基礎 系統透過在進行人臉檢測的同時,可以將機場旅客的各類資訊以旅客人臉為核心有機串聯,針對單個個體形成較為完善的資料資訊。系統將所獲取資訊(如姓名、年齡、籍貫、消費習慣等)進行收集、儲存、整理。為機場後期的大資料分析應用,智慧機場的建設提供基礎資料建設。結語 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帶一路”涵蓋60多個國家,44億人口,大多數國家民族眾多,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多元宗教信仰並存,一些宗教內部還存在不同教派,各民族宗教之間的歷史紛爭複雜,中東、中亞、東南亞等地區的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和跨國有組織犯罪活動猖獗,地區局勢長期動盪不安。這些非傳統不安全因素的凸顯,既惡化了當地投資環境,威脅企業人員和裝置安全,也可能借“一帶一路”建設開放之機擴散和滲透到中國國內,甚至與國內不法分子內外勾連、相互借重,破壞中國安定的國內社會環境。 對此,全面強化安全預防與智慧化工作相當重要,對於機場、火車站、地鐵、公共汽車站等人流量相對較大的場所,需要人臉識別及智慧分析技術,包括人臉資訊的採集、人臉識別的預處理、人臉位置的跟蹤等,透過與犯罪資料庫中的資訊對比,獲取該人群中是否存在警方正在通緝的犯罪分子,為公共場所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儘可能將危難扼殺在搖籃之中。

  • 6 # 北京西莫羅

    已經進入智慧化時代,各個行業場合都在改造升級,在節約人力成本基礎上,應用科技手段實現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很可取的!以後可要保護好自己的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嬰幼兒大部分時間處於睡眠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