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的學生時代美滿結束了嗎?相信大多數人在那懵懂無知的年紀,總會在自己的人生裡留下那麼幾筆遺憾,你或許會感嘆當初沒有好好學習?沒有趁著年少無知的時候談一場令人憧憬的戀愛?亦或者沒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沒拿些某些證書等等。我的學生時代過的還是挺好的,有一群合得來的同學,大家有聊不完的話題,在宿舍裡大家打遊戲,偷偷開小灶,下火鍋,宿舍與宿舍之前遊戲內戰不斷。該拿的證書拿了,師生關係都維持的極好,也收穫了友情。唯一的遺憾就是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都沒有談一場屬於自己學生時代的戀愛。在學校裡也遇見了那個讓自己心跳加速的女生,但是考慮快畢業了,大家即將分道揚鑣,就把這段剛萌芽的感情扼殺在了泥土了。不去認識,只是喜歡遠遠的看著她,就覺得很開心。現在回想起來,也不知道做的對不對,但是沒有在作為一名大學生的時候去和喜歡的人談一場戀愛,是不美滿的,所以還處於學生時代的你,趕緊去找ta行動起來吧,別像我一樣畢業了還留下個這麼大的遺憾。
10
回覆列表
  • 1 # 土腥味大師兄

    分享下大學吧,記得那時很多同學都會才藝,自己兼職賺了點錢也去報個吉他班,大二學了半年,能彈簡單的曲子,後來大四之後就沒有在彈了。現在結婚了有孩子了,每次看到吉他就想給孩子彈一首曲子,可是完全不會了

  • 2 # 鄧球進

    因為高中心理承受能力不好,錯過了很多好朋友。在高強度的高中學習裡,沒有朋友和家人的支援,一心只讀聖賢書真的太難了。

  • 3 # 桐寶幼兒詩詞故事

    從來不敢回頭想想自己的學生時代,簡直就是浪費時間。現在我知道了一個學生身邊的力量有對重要。

    如果,當年有人啟發一下我,給我分析一下將來的路,我將會是怎麼樣。有時候,人就是需要在關鍵時刻有力量推你一把,給你一個方向。可惜父母文化不高,意識不到教育的重要。

    我總是想,如果我是那個時候的媽媽,我接受著現代化的教育水平,我將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當年,我語言方面很好,代表省去參加比賽的。從小就是很優秀的廣播員,一直到大學還是坐著“第一主持人”的位置。那個時候,如果有人能發現我的長處,培養一下我,是不是能夠更加出眾。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就是那個等待伯樂的人,時至今日,還沒有辦法釋懷。

    所以,家長們,好好充當你家孩子的伯樂,或是為他們找到伯樂,讓他們成為更優秀的人。

  • 4 # 亦可校園安全管理顧問

    回憶過去我不懂得能用什麼樣的形容詞來形容,正因我覺得它是無法言語來形容的!

    回憶過去有著許多的感慨,遺憾……為此也感到自卑總覺得自己真的很沒用,很笨,但是時刻會淡忘一切的一切,讓一切的一切顯得並不是那麼的重要。現實也會讓我以前捅有過的夢想,期望為之破滅……

    憶就應是一年級語文第一次考試,才考得30分,那時感覺到自己的分數還蠻能夠的!於是高高興興的把試卷帶回家看到他們看試卷後那的神情,有著一絲絲的失望,更顯得有些無語,一瞬間,爸媽異口同聲的說以後要發奮學習哦,第一次我們堅信你是沒有發揮好,我就應了一聲:“額”從那時起我就知道我錯了,我令他們感到失望,要有些無奈,此刻想想是多麼多麼的可笑,恨不得挖個洞鑽進去,你們說傻不傻,哈哈……

    憶二年級_六年級,從那以後就發奮圖強啦,每一天早早就去教室,天天做練習,多動動腦子,上課多用心一點回答問題。這樣一日復一日的下去成績慢慢的好起來!由於大伯是學校的校長,認識的人更為多,加上老師個性的關照,總不能表現得太差吧!總想著不想看到老師和同學異樣的眼光,更不能再看到爸媽那失望的,每一天除了呆在教室裡學習還是學習。幾個好搭擋,每一天一齊同甘共苦早起晚睡,由於是重點班每個禮拜都需要補課,晚自習還得上得比較晚,老師每一天佈置的作業怎樣做都做不完,但學習並不是那麼的理想,煩惱的事也隨之增加,於各方面的壓力。轉眼間三年的時刻過去了,中考的成績還算過去,但是我的讀書生涯也有了天大改變,能夠說是結束了!想起此刻在正在讀大學的那幾個好搭擋,不知道你們此刻還好不好?當看到你們在大學裡照片時,真的好羨慕,一向以來期望的生活,夢想,目標竟然離我是多麼的遙遠!

    工作現對於我來是最充實的,每一天忙碌的工作著,在魯迅的:“吶喊”裡面有提到人吃人的現象。其實在現實的生活中也存著類似的情形,當有些關於利益方面的事,有時讓人更是感到無奈!人的一生就像一部電影,當你演完了這部戲就能夠回大自然。也只能有一部戲的時刻能夠讓我們演完裡面所有的情節,時刻是很珍重!因此我們務必認真的去演好戲中的每個主角,這樣我們的人生才精彩。社會很現實,我們的生命很脆弱!也需要一顆平常心支撐著到最後!

    ,我們經歷的也許很多,付出的也很多,也許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痛苦,難過,流看得更全面。人除了先天的缺陷,更多的是後天的不足,而且“時改時有、時改時新”地相伴人生,如影相隨。常,能夠對自己的缺點,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常,上下左右仔細瞧瞧,就會將自己的缺點看得全一些、透一些、多一些,從而使自己經常處於一種清醒的狀態,避免“霧裡看花”,自我“欣賞”,最後是自我枯萎。

    常,能夠將自己走過的路看得更清楚。一位哲人說過:“不好忘記自己走過的路,正因它是你最珍重的財富,只有記住這些路,才能走好以後的路。”哲理箴言,讓人回味,讓人反思。人生之路,既簡單又複雜,簡單從始到終,有精彩、有平淡;複雜難以預測,不知何始,不知何終。人生之路,似山間小路,彎路多,直路少;坡路多,平路少。如果人的一生能夠做到走彎路不迷惑,走直路不得意,走上坡路不畏懼,走平路不懈怠,走下坡路不失控,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越走越高。常,尤其是站在人生最高處看看,能夠將自己走過的路看得更清、更全、更遠,就會主動校正座標,看清方位,調整視野,審慎自己過去的路,把握這天的路,走好未來的路。

    常,能夠將自己的錯誤教訓看得更深刻。恩格斯以前指出:“偉大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後果中學習來得快。”一個民族,一個階級,乃至一個人,犯小錯誤在所難免,但一個人要想不犯大錯誤,就要經常從自己所犯小錯誤的後果教訓中,索根求源,深受啟迪,猛然省悟,始終將自己的錯誤教訓,看得深一些、多一些、重一些,經常反省,主動吸取,謹慎把握。只有這樣,才能使人生多一分快慰,少一分惋惜;多一分幸福,少一分不幸。

    工作中常,能夠少做錯事,多辦好事,有所作為;生活中常,能夠不忘本,不迷亂,不落伍;學習中常,能夠開闊視野,學人之長,補己之短;人生中常,能夠陶冶情操,以平和心態笑對人生。

    人生需要沉澱,要用足夠的時刻讓我們變得更完美;人生需要調整,只有常,我們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昇華。向前看的是夢想、是目標;向後看的是結果、是修正。很多事,如果當初,也許會做得更好;很多人,如果能時常回頭看一下,也許就能夠擁有自己的成功。

    教不好學生一門功課,影響的是學生某些方面的知識;而教不會學生做人,就有可能毀掉學生的一生。做人不能居功自傲,要看到自己的缺點,改正這些缺點,人就能不斷進步。人的漂亮,不再衣著;人的高貴,不再外表;人要有所作為,不僅僅攻克學習難關,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品德的錘鍊。想讓自己高貴一點,高尚一點,優秀一點,就就應經常進行反省,經常看看自己身後的缺點,並且勇於改正。我們要教育優等生,思想要站在高處。要高瞻遠矚,不能鼠目寸光,不能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忘乎因此,目中無人,趾高氣揚,完美的心靈才能流出美德的泉水。

    俗話說,淹死的是會水的。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正因缺陷常給我們以提醒,而優勢卻常常使我們忘乎因此。

    常,你是否曾在迷惘中不知所措?你是否曾在失敗中想過放下?你是否曾站在人生的十字交叉口猶豫不決徘徊不前?,最堅定的是出發時立下的最初的夢想。你走過的路、正在走的路、未來要走的路,都是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的。在夢想的道路上,你哭泣、你歡笑、你付出、你失去,這都是夢想帶來的附屬品。當你放下時,,自己付出的艱辛與淚水,當你驕傲時,,自己留下的錯誤與遺憾。,夢想還是你堅持要飛往的天堂。如果你在路上,請停下腳步,你走過的路。當你迷惘中徘徊不前,,你能聽到理想的呼喚。當你在失敗中想放下,,你還懷著一份珍惜。當你站在人生的十字交叉口,,你會感受到夢想的力量。

    因此,我們要常。只有常,不會迷失。

  • 5 # 若魚雜談

    沒有認真學習,虛度時光。

    當年上學的時候,所有的長輩和和我說要好好學習的時候,根本不願意聽他們說。

    不願在學習上吃的苦,出了社會都會被教育。現在對這句話深有感觸。

    因為我的第一學歷是大專所以我的工資就和別人的工資不一樣。

    還有很多地區的教師招聘我都是不能報名的。

    雖然後來我有好好努力,但是又有什麼用呢?

    你就連參加這個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一句全日制本科就被擋在了門外。

  • 6 # 快樂人生168025476

    小學的一位王老師對我的鼓勵和邦助,對我人生成長是密不可分,可惜早已逝世,無以回報。∴∴初中一直陪伴我三年成長的一位張老師,對我生活照顧無微不至,五七年冬,我沒有棉鞋,為我洗腳上,手上的凍瘡,並送給我棉鞋和手套,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般的關懷,教學認真負責,把我從初一,送到高中遺憾的是這個老師同樣英年早逝,我都沒來得及報答,就於世長辭了。我倍感欠下了他們的一份師生情!

  • 7 # 不懂書的魚

    我在學生時代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學會高效學習的方法!

    首先我要宣告,從小學到大學,我一直是屬於成績還不錯的班級前幾名,一直都是班長或班委。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因為比起其他同學,我更加自律,在學習上花了更多時間。

    但是畢業十幾年後再回首往事,我仍然想說,似乎在學校那麼多年,我就沒有打透過學習的任督二脈。

    我的英語是最好的,因為花了大量時間整理筆記和刷題,而不是看原版書和無字幕原版電影,所以當我去美國留學時,口語水平可以維持生活上的溝通,卻沒法提升到與人談論學術的地步。我的閱讀水平讓我要比別人多花兩到三倍的時間,去看完一本原版教材,有時還不得其意。

    我的語文成績也不錯,語文老師經常拿我的作文在班級裡宣講。但當我畢業後開始寫網路小說,忽然發現自己在用詞、用典、文章結構上的排兵佈陣很欠火候。我可以寫,但寫不出經典。

    我的理科處於中等水平,我花了很多時間刷題,尤其是高中階段。但很少去探究題目背後的模型,歸類關聯的知識,甚至探究出題人的意圖。

    你看,在K12階段,“勤奮”或許能彌補一個人在學習戰略上的不足,但一出校園,進入實戰,你的知識儲備不再只是為了應付一張考卷,學進去多少就十足十體現出來了。

    當然,一個人可以在走上社會後,為了應付生活和工作壓力繼續學習。但是對於學習的底層邏輯,其實應該是在K12階段就打下的基礎。換句話說,在學校時你不去探究“什麼是真正的高效學習模式”,非要等走上社會才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浪費。如果初中時我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也許現在就是北大畢業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若重新來過,我想我會在K12階段做這幾點改變:

    1.學習如何學習。

    學習之道涉及腦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等等學科,本身就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學文科和學理科的邏輯完全不一樣,而同歸文科的語文和英語的學習邏輯卻是一樣的。所以一個人千萬不能學生當了12年,卻連每天在做的事——學習本身都從未探究過。那就是瞎子過河,走到哪裡是哪裡了。但如果你研究過學習背後的科學,或者研究過其他學霸的學習方式,找到適合的為我所用,可能整個基本面都不一樣了。

    2.千萬不要浮於表面。

    任何一門學科,都要往深裡去想。深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一定要把知識分析和探究到能直接在某個領域運用它為止。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課堂上學了“拔苗助長”這個成語(這是小學二年級下的課文),可以繼續去想:

    1)農夫行為的目的是什麼?行為依據的理由是什麼?

    2)"拔苗助長"這個成語到底是在探討“想讓秧苗快點長高的想法沒有錯,錯在方法”還是“不應該有讓秧苗快點長的想法,應該讓它自然生長。”?這兩種中心思想對應的本質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對應的是“如何加速”的問題,後者對應的是“道法自然”的問題。

    3)如果我是旁觀的農民,我會對這個農夫說什麼?

    4)如果我是農夫的兒子,我會做些什麼來挽救秧苗?

    5)現實中有怎麼樣的例子和拔苗助長是相同的原理?

    6)我是否可以用別的語言來詮釋“拔苗助長”這個意思?

    如果做了這些思考,將來寫小說時,橋段、情節、辯證的思想都有了。而這只是一個成語發揮的威力。若一個人有200個成語、200篇經典文章的模型在腦海裡,穿插應用,寫小說時豈非遊刃有餘?退一萬步講,即使不寫小說,這個人看待世界的維度也不一樣了。而K12階段,整整12年,難道還不夠去積累400個模型?

    一個學生要實現這一點,首先是別讓刷題這件事佔用你太多時間。一旦時間都用來刷題,一個人就根本意識不到還要去深究知識背後的邏輯和關聯。因為刷題本身已經讓人產生“我很努力”的幻想了。

    我的建議是:

    小學階段,思考:刷題=7:3

    初中階段:思考:刷題=6:4

    高中階段:思考:刷題=4:6

    無論怎麼樣,都一定思考和總結先行,讓刷題成為鞏固所學的工具,千萬別為了刷題而刷題。

    3. 打破學科和年級的壁壘

    很多學生壓根沒想過去提前自學,二年級就上二年級的課,沒想過把三年級的內容自學一遍。以小學數學來說吧,真地要鑽進去學,兩年時間足夠學完五年的內容。小學五年級之前學完初中數學是完全可以的。之所以很多小學生想不到,是因為他們的家長就沒這麼想過。很多初中生想不到,是因為他們小學時就沒人讓他們這麼做過。

    為什麼要打破年級的分級提前自學呢?首先,一個人真正的學習力一定是靠自學磨出來的,絕不可能是被家長硬逼著去報班而得到的。K12階段打破年級壁壘,自學學科知識,將來走上社會,這個人的自學能力也會非常強,強到足以應付一個人終生成長的需要。其次,有些學科,比如英語,是完全完全沒必要跟著大綱走的,否則學了12年,英語也是學不出來的。什麼叫學出來?就是到了高中畢業,英語仍然沒能達到聽說讀寫自由。這一點相信過來人都是深有體會的。而那些真正把英語學成的人,其實完全可以在小學五年裡就達到聽說讀寫自由(我見過零基礎三歲啟蒙,九歲考出CAE的。非外籍家庭,座標上海)。所以學習也要講價效比,時刻去思考,怎麼花最少的時間,最小的代價,把一門學科學成。

    什麼叫打破學科的壁壘呢?當你的英語水平提升到文字分析的時候,邏輯和語文是共通的。當你在學習物理的時候,是完全可以搭化學和歷史一起學的。當你在學習政治的時候,歷史和語文也是可以一起發揮作用的。

    再舉個例子。這是八年級物理課本上關於晶體熔點的知識。可能很多學生學到這裡看一眼就完事了。地道點的,會多看兩眼幾個重要金屬的熔點,比如鐵、銅、鋼的熔點。

    但如果往深裡探究,你就會發現這張表格裡的資料和我們的歷史發展是氣息相關的。我們古代最開始出現的是青銅器,而不是鐵器。青銅是什麼呢?是鋼、錫、鉛的合金,其中鋼佔比84.77%。換句話說青銅器之所以在我們歷史上最早出現,是因為鋼的熔點最低,以當時的冶煉技術來說,只能達到1000度不到的熔點(鋼、錫、鉛的合金把青銅的熔點降低到1083度以下了)。

    那到什麼時候我們國家開始出現鋼器的呢?要到春秋晚期,也就是距今2500年之前,那時透過提升冶煉裝置,以及對合金知識的運用,人們可以鍛造鋼合金了。春秋晚期的一個特點是南方的楚國開始成為春秋霸主,為什麼是楚國呢?因為楚國是當時那麼多國家裡最早一批掌握鍊鋼技術的。手裡武器比別人先進,自然就不滿足屈居蠻荒之地,也想成為中原霸主了。那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出現鐵器呢?真的很晚了。你看下鐵的熔點是1535度。以古代的冶煉水平來說是達不到1535度的,所以歷史上最後才出現鐵器。隨著對合金知識的迭代,古人知道可以在鐵里加入硫、磷、矽、錳、碳多種元素,把鐵的熔點降低到1150,所以才出現鐵器。

    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表格,好好深究,都可以聯絡到那麼多橫向的知識。如果考試時碰到這樣的題目:“銅、鐵、鋼,哪個熔點高?”,你還會做錯嗎?你怎麼可能做錯呢?

    其實所有的學科最初都是打通的,只是在進化過程中,人們為了更聚焦地培養這個學科的專業人才,才將知識學科化。去打破學科間的壁壘,進行橫向聯絡不僅可以節約單門課的學習時間,還能讓人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入。這是一個在頭腦裡織網的過程。不僅是單門學科內知識的網,更是學科和學科間的網。當知識互通以後,你會覺得非常神奇,就會產生“學了還想學,思考了還想思考”的感覺了。

    一個學生在校園期間就應該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為自己未來的人生奠基。而學習本身是無窮盡且極富樂趣的。我希望所有的學生在畢業後,最後悔的事都不要是“我在學校的時候沒有好好學習”。

    這才真是人生一大憾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熱水器哪位家比較好?美的可以嗎?誰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