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雞翅真的含激素,不適合給小孩吃嗎?
6
回覆列表
  • 1 # happiness138411071

    實際上這種說法是有誤會的,因為“尖翅”≠“翅尖”近來流行一種說法是雞的“翅尖”部位是雞打針的部位,是雞的淋巴所在地,積累了有毒有害物質,不能吃。這種說法混淆了兩個概念。

    第一,雞的“尖翅”跟“翅尖”是兩個部位。雞的尾骨退化,末尾幾塊尾骨癒合成一塊尾綜骨,該部位的肉質滑嫩,稱為“尖翅”,俗稱雞尖、雞三角、雞屁股等,這和雞的翅膀尖風馬牛不相及。

    第二,雞的皮下注射給藥部位,多選在皮下組織豐富,也就是皮較“松”的地方。在翅膀附近注射一般選取翼下而不是翼尖,比如疫苗的皮下刺種。雞身上還有其他種種注射部位,並不是這些部位就都不能吃了,畢竟抗生素是要跟隨迴圈系統遊走全身的,僅僅抓住“注射部位有殘留”這一點是片面的。更何況,許多抗生素還是透過飲水來給的。如果養殖者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操作,抗生素的殘留不會對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影響。

    而被稱為“尖翅”的雞屁股部位,的確有兩個個應該被摘除的結構:“尾脂腺”和“腔上囊”。這兩個部位也很容易被混淆。

    尾脂腺是雞身上唯一的脂肪性腺體,一共有兩枚,在雞屁股背側呈對稱分佈。雞會用喙來啄取尾脂腺分泌的脂肪為自己的羽毛“上油”,以對羽毛起到隔離、保護作用。在禽肉業標準化屠宰中,尾脂腺是要去除的,這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會對肉的品質產生汙染[1]。如果是自己宰殺,由於活雞這一部位直接向外界環境開放,且被雞啄來啄去,容易引發腺體的阻塞或者雞的炎症等,因此吃的時候還是摘除為好。

  • 2 # 飲食參考

    【光吃不胖真的好嗎?】

    動物吃飼料,飼料的營養被吸收利用。

    這些營養一部分用來長身體,另一部分用來維持動物的生命狀態,類似於人的基礎代謝。

    “飼料轉化率”就是指有多少飼料變成了肉。

    你平時所羨慕的“光吃不胖”的人,如果在動物界就會被淘汰出局,因為“飼料轉化率”太低。

    因此養雞的關鍵就是提高轉化率,讓雞用最少的能量維持狀態,將盡可能多的飼料營養儘快變成肉。

    有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在飼料中加安眠藥,目的就是減少能量消耗。

    【42天已落後】

    肉雞長得快,主要靠傳統的雜交育種,人工選育。

    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飼料轉化率單籠測定技術”的出現,使肉雞良種選育得到極大發展。

    30年間,肉雞出籠時間從60多天縮短到30多天,平均每年縮短1天。

    更牛的是,科學家們並未發現這種趨勢有任何遇到瓶頸的跡象。說不定不久的將來,咱就能吃到20天出籠的肉雞呢。

    當然,這裡說的30天指的是單籠飼養的最最佳化條件,如果規模化養殖,時間會有所延長。目前中國平均在40-42天。

    此外,透過選育,雞的飼料轉化率大大提高,可以節約40%的飼料。這意味著更低的成本,更少的養殖廢棄物(雞屎),更少的農田需求。

    由於雞胸肉便於加工、口感好,透過人工選擇,現在的雞胸比30年前大了50%!人工選擇大法好啊!

    【中國產品種陷落】

    農業是國之根本,而種業則是農業的根本、根基,然而中國的動物育種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國內的肉雞曾經有一半以上是中國產品種,很多是帶有白羽雞血統的雜交種。

    但2004年的禽流感爆發以後,中國產品種走了下坡路,現在國內肉雞絕大多數是從國外引進的品種,以白羽雞為主,每年光引種費用就好幾億。

    【雞肉為何便宜】

    養雞的成本包括雞苗、飼料、飲水、環境設施、防病防疫等,其中大約70%的錢花在飼料,因此決定雞肉成本的主要因素是飼料轉化率。

    飼料轉化率主要是基因決定的,比如人工選育的“白羽雞”的飼料轉化率就遠高於“土雞”,當然良好的飼養技術也很重要。

    以目前的技術,肉雞可以實現吃1斤飼料長接近7兩肉,而肉牛大約吃7-8斤飼料才長1斤肉,這就是雞肉賣得便宜的最重要的原因。

    【養雞不簡單】

    你以為養雞很簡單嗎?大錯特錯。除了選擇良種,飼養技術也很重要。

    首先,剛孵化的小雞送到養雞場,需要儘快補充營養。

    因為頭幾天喂好了,小雞的身體底子好,後期也長得更快更大,真是“贏在起跑線”。

    然後,雞吃得比你還講究。肉雞養殖一般有四種飼料,對應雞的不同生長階段。

    就像嬰幼兒有一段、二段、三段奶粉一樣,不同飼料的營養配比不同,最大限度的符合其營養需求。

    其次,要讓雞住進冬暖夏涼的空調房,溫度、溼度都要調節到雞最舒服的狀態。

    如果溫度過高,雞需要喘氣、抬翅膀來散熱。如果溫度過低,雞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來維持體溫,這都會降低飼料轉化率。

    環境衛生也十分重要,比如良好的通風條件和消殺處理可以減少病毒、寄生蟲、細菌數量,減少雞生病。

    人不能隨便進雞舍,萬一有個感冒發燒的,雞可受不了。

    有些雞場專門選擇遠離人煙的偏僻處,就是要避開病原。養殖戶一旦進了雞場就要一直陪吃陪睡,直到小雞長大,送到屠宰場。

    【肉雞活不長】

    一隻雞的壽命平均為7-8年,現在吃的肉雞隻養42天就給宰了。

    如果換算成人類的壽命才1歲左右,所以都是童子雞。為啥不多養幾天呢?是因為繼續養下去長不大了嗎?

    當雞很小的時候,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維持生命狀態。

    這個時候雞的飼料轉化率最高,但由於體型還很小,體重的增長並不多。

    隨著體重增長,雞吃的飼料越來越多,長得越來越快。

    但它消耗的能量也越來越多,飼料轉化率逐漸降低。

    養到35-40天的時候,雞的體重已經達到4-5斤,雞肉中的脂肪分佈均勻,分割出來的雞腿、雞翅、雞胸等部位大小適中。

    如果繼續養下去,當然可以長得更大,但對於養殖戶來說很不經濟。

    所以說肉雞的一生註定是短暫的,不過它享受到了普通雞享受不了的待遇,這輩子也算是值了。

  • 3 # 飲食參考

    【光吃不胖真的好嗎?】

    動物吃飼料,飼料的營養被吸收利用。

    這些營養一部分用來長身體,另一部分用來維持動物的生命狀態,類似於人的基礎代謝。

    “飼料轉化率”就是指有多少飼料變成了肉。

    你平時所羨慕的“光吃不胖”的人,如果在動物界就會被淘汰出局,因為“飼料轉化率”太低。

    因此養雞的關鍵就是提高轉化率,讓雞用最少的能量維持狀態,將盡可能多的飼料營養儘快變成肉。

    有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在飼料中加安眠藥,目的就是減少能量消耗。

    【42天已落後】

    肉雞長得快,主要靠傳統的雜交育種,人工選育。

    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飼料轉化率單籠測定技術”的出現,使肉雞良種選育得到極大發展。

    30年間,肉雞出籠時間從60多天縮短到30多天,平均每年縮短1天。

    更牛的是,科學家們並未發現這種趨勢有任何遇到瓶頸的跡象。說不定不久的將來,咱就能吃到20天出籠的肉雞呢。

    當然,這裡說的30天指的是單籠飼養的最最佳化條件,如果規模化養殖,時間會有所延長。目前中國平均在40-42天。

    此外,透過選育,雞的飼料轉化率大大提高,可以節約40%的飼料。這意味著更低的成本,更少的養殖廢棄物(雞屎),更少的農田需求。

    由於雞胸肉便於加工、口感好,透過人工選擇,現在的雞胸比30年前大了50%!人工選擇大法好啊!

    【中國產品種陷落】

    農業是國之根本,而種業則是農業的根本、根基,然而中國的動物育種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國內的肉雞曾經有一半以上是中國產品種,很多是帶有白羽雞血統的雜交種。

    但2004年的禽流感爆發以後,中國產品種走了下坡路,現在國內肉雞絕大多數是從國外引進的品種,以白羽雞為主,每年光引種費用就好幾億。

    【雞肉為何便宜】

    養雞的成本包括雞苗、飼料、飲水、環境設施、防病防疫等,其中大約70%的錢花在飼料,因此決定雞肉成本的主要因素是飼料轉化率。

    飼料轉化率主要是基因決定的,比如人工選育的“白羽雞”的飼料轉化率就遠高於“土雞”,當然良好的飼養技術也很重要。

    以目前的技術,肉雞可以實現吃1斤飼料長接近7兩肉,而肉牛大約吃7-8斤飼料才長1斤肉,這就是雞肉賣得便宜的最重要的原因。

    【養雞不簡單】

    你以為養雞很簡單嗎?大錯特錯。除了選擇良種,飼養技術也很重要。

    首先,剛孵化的小雞送到養雞場,需要儘快補充營養。

    因為頭幾天喂好了,小雞的身體底子好,後期也長得更快更大,真是“贏在起跑線”。

    然後,雞吃得比你還講究。肉雞養殖一般有四種飼料,對應雞的不同生長階段。

    就像嬰幼兒有一段、二段、三段奶粉一樣,不同飼料的營養配比不同,最大限度的符合其營養需求。

    其次,要讓雞住進冬暖夏涼的空調房,溫度、溼度都要調節到雞最舒服的狀態。

    如果溫度過高,雞需要喘氣、抬翅膀來散熱。如果溫度過低,雞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來維持體溫,這都會降低飼料轉化率。

    環境衛生也十分重要,比如良好的通風條件和消殺處理可以減少病毒、寄生蟲、細菌數量,減少雞生病。

    人不能隨便進雞舍,萬一有個感冒發燒的,雞可受不了。

    有些雞場專門選擇遠離人煙的偏僻處,就是要避開病原。養殖戶一旦進了雞場就要一直陪吃陪睡,直到小雞長大,送到屠宰場。

    【肉雞活不長】

    一隻雞的壽命平均為7-8年,現在吃的肉雞隻養42天就給宰了。

    如果換算成人類的壽命才1歲左右,所以都是童子雞。為啥不多養幾天呢?是因為繼續養下去長不大了嗎?

    當雞很小的時候,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維持生命狀態。

    這個時候雞的飼料轉化率最高,但由於體型還很小,體重的增長並不多。

    隨著體重增長,雞吃的飼料越來越多,長得越來越快。

    但它消耗的能量也越來越多,飼料轉化率逐漸降低。

    養到35-40天的時候,雞的體重已經達到4-5斤,雞肉中的脂肪分佈均勻,分割出來的雞腿、雞翅、雞胸等部位大小適中。

    如果繼續養下去,當然可以長得更大,但對於養殖戶來說很不經濟。

    所以說肉雞的一生註定是短暫的,不過它享受到了普通雞享受不了的待遇,這輩子也算是值了。

  • 4 # 瀟瀟風雨竹

    現在的雞都是幾個月就上市,主要是受規模化影響,全是用飼料餵養,而且雞舍空間狹小,活動少,雞飼料的配方也是單純追求產率,一味地減少投入,無法保證其質量是否可靠。所以,吃了雞肉,嚴重者對人體有害,即使沒有害處,獲得的營養也沒有多少。

  • 5 # 松鼠雲無心

    雞翅含激素的說法源於現在超市的雞翅一般都是速成雞,出欄時間很短。長得快,就被人們相當然地說成餵了或者注射了激素。

      大規模養殖的肉雞的確長得很快。但是,跟激素毫無關係。

      肉用動物的養殖,實質是把飼料轉化成肉。即使使用激素,也不能讓雞憑空長出肉來。影響“轉化效率”的主要因素,一是雞種,二是飼料和飼養條件。肉雞的品種經過精心的選育,把飼料轉化為肉的能力達到了顛覆傳統的地步。而肉雞飼料的配方,比人們的“營養餐”還要精細不少。除了雞種和飼料,雞舍中的光照、溫度、溼度等,也都要經過最佳化,最大限度地有利於雞的生長。

      這樣的雞種和飼養方式,可以做到兩斤飼料轉化出一斤肉來,二兩飼料轉化出一個雞蛋。肉雞長到5斤左右,只需要5到6周的時間。

      在理論上,確實有激素可以促進雞的生長。但是,優良的雞種、精細配方的飼料、精心調控的生長條件,使得雞的生長速度已經快到極限,使用激素已經完全沒有必要。世界各國也都禁止用激素餵雞。

    實際上,這些專為長肉而生的雞,本身處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體質比普通雞更加敏感脆弱。隨便亂給它們激素,未必促進長肉,倒可能讓它們走火入魔而死。對於雞農來說,“偷雞不成”的風險實在是很大。而不法飼料廠商,如果在飼料裡“偷偷”加激素,不但要冒著被查處、血本無歸的風險,還可能喂死了雞而被雞農唾棄。這比起“可能獲得的好處”,風險也實在有點大。

    當然,這不是說就可以給孩子吃太多雞翅。雞翅本身皮多脂肪多,而多數情況下是採用油炸、燒烤等方式進行烹飪,使得通常的雞翅都是高脂高鹽的食品。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不應該過多食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藍寶石都有什麼樣的藍?我聽說過矢車菊藍和皇家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