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食與教程
-
2 # 霸氣小廚師
《蛋在水裡會浮起來嗎》
活動場情
沉浮是幼兒生活中熟悉和常見的科學現象,它表示了物體在水中的一種絕對的、肯定的終極狀態,幼兒對它的認識是確定性的。而介於沉與浮之間的“懸浮”現象卻很少被提及,因為這一模糊、複雜的現象對幼兒來說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師遇之或視而不見或避重就輕或搪塞而過,但它卻真切、實在地存在於幼兒的生活中,並時常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透過猜測、尋找、自我探索,讓幼兒初步感受、理解這一現象,激發幼兒從小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
設計理念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包含著許多道理和知識,都有可能成為幼兒科學啟蒙的素材,孩子總在與周圍環境的接觸中瞭解和認識世界。一件在成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在幼兒眼裡卻是那麼的新奇有趣,也正是因為這些早期經驗的獲得,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內容,使得孩子的生活富有生氣和活力,他們的心智得以有益健康地發展。本次活動就緣於一次不經意的談話:班上的汪洋小朋友跟大家描述起在鄉下外婆家經歷的一幕情景,外婆家的一隻小水缸裡漂浮著許多鴨蛋,他一時興起,用手壓住蛋欲使其沉下去,可那些鴨蛋在水面上晃悠來晃悠去,不聽使喚。在旁默默聽著的曹穎馬上說道:“我看到媽媽把煮熟的雞蛋放到水裡後是沉的,不是浮起來的。”個別大膽的孩子紛紛猜想著可能是雞蛋和鴨蛋、生與熟、冷水與熱水的原因所致吧!也有的孩子疑惑不解,向我投來了求助的目光。於是,一個設想在我頭腦中醞釀而成。
本次活動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說一說四個步驟進行:經歷了激趣——發問——探索——交流的過程,做到激之以情,調情入境;授之以法,啟發思維;導之以行,探索規律。讓幼兒在動中學習、趣中思考、奇中發現、樂中獲取,達到發展幼兒的自主性、增強活動性、鼓勵創造性的目的。最終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達到“我會學”。
活動目標
1.探索在清水裡加入一定量的鹽後,雞蛋沉浮狀況的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象的存在。
2.幼兒能兩兩合作進行操作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學習記錄和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能積極思維,有主動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燒杯兩隻(分別裝等量的淡水、鹽水),雞蛋一個,放大的記錄紙一張。
學具:1.實物:雞蛋、鹽、碗、盆、勺子、燒杯、抹布每組各若干。2.磁吸標記、記錄表、水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蛋寶寶沉浮的位置
1.出示內裝等量淡水、鹽水的兩個燒杯,引導幼兒比較:兩個燒杯中的水一樣多嗎。
2.出示雞蛋一個:今天蛋寶寶要跟水玩個遊戲,小朋友想看嗎?蛋寶寶到了這兩個裝著水的燒杯裡會怎麼樣呢?
3.猜猜蛋寶寶在鹽水、淡水裡的沉浮狀況。
教師設疑:蛋寶寶到了第一個水杯裡(淡水)會怎樣?它是沉下去,還是會浮上來?(幼兒猜測並用身體動作表示沉浮結果:站表示浮,蹲表示沉——實驗驗證——幼兒觀察結果——師幼一同完成記錄)
繼續設疑:蛋寶寶到了第二個水杯裡(鹽水)會怎樣?它在水裡會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幼兒猜測並請幼兒分別把磁吸標記貼在自己猜想的水位上——實驗驗證——幼兒觀察結果——師幼一同記錄雞蛋在水中的位置)
(評析:“猜一猜”形式的設計,使得活動一開始師幼雙方都以開放的心態進入氛圍,圍繞著蛋的沉浮展開爭論,大膽聯想,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民主寬鬆的心理環境,融洽了師生關係;同時,在讓幼兒使用身體動作和標記符號表達預測結果的過程中,使得幼兒在活動中敢想、敢說、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這一過程,教師始終把幼兒放在首位,他們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使活動形成了質疑——猜測表達——驗證——記錄結果的良好開端。)
二、找一找蛋寶寶沉浮的秘密
1.幼兒針對觀察到的現象自主提問。
看了剛才的實驗,你有什麼想法或問題?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小問號”,把你的問題提出來,好嗎?
(評析:發現問題是幼兒進行探究的先決條件,這一環節的設計把傳統教學中的教師提問專利權讓給幼兒,有利於促進幼兒積極思維的發展,形成初步的問題意識,同時更利於引發幼兒進一步深入探究的內在動機。)
2.教師順應幼兒提出的問題設定懸念。
哎呀,這倒奇怪了,蛋寶寶在第一個杯子裡是沉在水底的,怎麼到了第二個杯子裡會浮上來呢?這裡究竟有什麼秘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導幼兒透過多種感官尋找蛋寶寶沉浮的原因。
啟發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區分出淡水和鹽水的不同。從而找到問題緣由:雞蛋在裝有淡水的杯子裡是沉下去的,在鹽水裡是浮上來的。
4.進一步把問題引向深入。
那麼是不是雞蛋在鹽水裡都會浮起來呢?在加了多少鹽後才能浮起來呢?我們一起動手來試一試,好嗎?
(評析:這既是對上一結論的不確定性疑惑,又自然滲透了對下一步驟中的實驗觀察的要求,讓幼兒帶著強烈的好奇與急切想知道結果的心態進入實驗中。教師提出矛盾性的問題,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對問題進行思考,盡情發表對問題的看法,這也是幼兒將頭腦中的新經驗與原有的舊經驗發生聯結、進行遷移的過程。)
三、做一做蛋寶寶沉浮的實驗
1.理解記錄圖表所示的實驗方法。
2.提出實驗要求:兩兩分工合作,明確怎樣加鹽、攪拌、記錄注意點等等。
3.幼兒實驗操作,教師觀察幼兒實驗並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時適度的指導。
(評析:幼兒認識事物、獲取知識大多來自直接經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在本次實驗中,加鹽量的多少,攪拌、溶解的程度,都是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教師對幼兒的實驗結果的判定都應視不同的實驗方法而言,決不可為追求統一結果而扼殺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在幼兒確實因自身經驗和能力的侷限使探究活動遇到障礙時,才給予一定的幫助。)
四、說一說蛋寶寶沉浮的規律
1.(展示幼兒的實驗記錄卡)從記錄結果中講講自己的實驗感受並發現雞蛋沉浮的規律。
2.繼續設疑:為什麼雞蛋在加入1勺、2勺鹽的鹽水中沒有浮動,在加入3勺、4勺……鹽的鹽水中會慢慢浮上來呢?
(評析:這個環節中教師指出了矛盾的事實:同樣在鹽水中,為什麼雞蛋有沉有浮?讓幼兒更深入地思考問題並透過自己的探索形成認識:不同濃度的鹽水中,雞蛋的沉浮是有一個過程的,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鹽後,雞蛋才能在水中浮動直至全部浮起來。並且透過集體討論交流,讓幼兒對自己所思所為進行一次梳理,以此強化新獲得的經驗。)
3.除了在鹽水裡雞蛋能浮起來,你還有什麼辦法讓雞蛋浮起來呢?(幼兒回憶生活經驗,自由想像講述)
活動延伸
1.如果在鹽水裡不斷地加鹽,雞蛋還會往上浮嗎?
(評析:科學活動是沒有終結性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將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地改變,不斷地提出新的假設和解釋。因此,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顯得尤為必要。)2.鼓勵幼兒繼續探索、發現雞蛋在其他液體中(如糖水等)的沉浮情況及其他沉浮現象
-
3 # 憨狗96787496
浮的基本上都是殼有裂縫或臭了都,我們這裡用來炒辣椒,喜歡的也是美味。沉的且撈出水後也很重的,在鹹鴨蛋中算好蛋,可以煮、炒著吃...
回覆列表
作為一個醃過鴨蛋的過來人,我以實際經驗告訴你。是沉下去的,好。浮上來的,要麼有空殼可要麼壞了。
你可以觀察一下鴨蛋,平時在水裡的時候,他也是沉下去的,經過鹽一鹽,有緣分又進到鴨蛋裡面,那麼鴨蛋的密度應該比原來更大,正應該存在水裡才對,所以沉下去是正常的。浮上來是不正常的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