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邁步2000
-
2 # Teku特酷
賈躍亭宣佈辭去樂視總經理職位,這個結果可以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隨著投資者越來越懷疑“賈布斯”對公司的治理能力,上個月外媒爆料稱,曾為樂視網“二股東”的鑫根資本合夥人曾強向媒體放風,暗示賈躍亭放棄樂視CEO的職位。
投資人表示,賈躍亭雖然有熱情(passion),有遠見(vision),這非常符合一個創業者的標準,但是CEO或者股東的標準、角色和目標與創業者是不同的。因此投資人要求賈躍亭出售非戰略型業務以保護投資者利益。
雖然辭職對任何一個創始人來說都是痛苦的事情,但從美國企業的角度來看,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創始人放棄CEO的職位或者請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並不是罕見的事情(或許也不丟人)。谷歌聯合創始人早期就曾請來Eric Schimidt擔任CEO,後者2011年又宣佈讓位給谷歌聯合創始人Larry Page;扎克伯格也從谷歌挖來Sherly Sandberg來管理公司財務;就連近期麻煩不斷的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也承認他需要一支領導團隊來幫助公司走出目前的困境。
透過哈佛商學院教授Noam Wasserman過去15年的一項針對1.6萬家初創公司的調查顯示,當公司進入到第三輪融資的時候,大約有52%的初創企業CEO都被替換。但是有四分之三的創始人是被迫離開的。
雖然美國的情況可能不同於中國,而中國並沒有這方面的調查資料,但是中國的投資人更加傾向於把所有賭注都押在創始人身上,因為他們知道想要動搖創始人的地位幾乎是不可能的。當公司要進行IPO的時候,中國企業的董事會幾乎沒有多少影響力和話語權,決定權基本掌握在創始人手上,董事會就好像“橡皮圖章”一樣。
賈躍亭今年1月接受媒體採訪被問到關於是否會被要求減少對公司控制權方面的問題時,非常明確地回答“不會”。他說:“從戰略的方向上,願意投資樂視的投資人,基本上都不會在戰略上要求我有什麼變化,也就是說,戰略的決策機制不會改變,更多是在公司治理架構的合理科學最佳化方面的建議。比如從資本結構到股權結構,再到董事會結構,以及管理層的設定等。”
他還強調:“可以出讓大比例股權,但是不會出讓控制權,而且是對七個子生態公司的全部控制權。”他所指的控制權,是指作為創始人所用有的“超級投票權”。樂視今年3月釋出公告顯示,賈躍亭已經出讓60億股權,出讓後股權佔比由原本的超過33%,降為目前的25.67%。
此前,賈躍亭對於樂視控股股權的控制非常強勢,佔到了92%,被指個人意志過於強烈,漠視中小股東的利益。上個月易到創始人周航之所以站出來“反目成仇”,據悉也是因為對於股權分配的不滿。賈躍亭既是樂視控股董事長兼CEO,又是樂視網董事長兼CEO,在集團和公司層面擁有足夠大的“獨立”決策權。儘管樂視網董秘趙凱兼任樂視控股監視,但實際監督能力備受質疑。這種治理結構上的失衡,也是公司全面爆發危機的導火索。
如今賈躍亭選擇安靜地離開,這或許是他心中早已形成的答案,也許他在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
3 # 壓海棠的黎叔
樂視有問題,但問題從現在來看已經暴露得七七八八了,很多不應該暴露的問題,因為大家的信心問題也會揭露出來了,就是銀行的“擠兌效應”。
孫宏斌的168億不是白拿的,是危難錢,是否有城下之盟,這個估計是有的。
目前樂視只能收縮戰線,集中所剩下的所有力量做好眼前樂視能做好的事情。
樂視生態經過這一役,基本完蛋了,至少要延後很多年。
賈躍亭辭去樂視網總經理職務一方面是主動,更多的是被動。企業出問題,最大的責任人就是企業的老大。資本進入之後,話語權的轉移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樂視還沒有非常清楚自己的問題和藥方,把問題歸咎於競爭對手之後加劇自己的問題。
我還在觀察樂視,靜等這隻創業板神股跌倒十八層地獄之後,抄底!
-
4 # 啵啵是憤青
一個靠騙人,欠款,拆東牆補西牆!不是把產品質量,售後價效比做得好的人,一個失去誠信沒有底線的人!做得再大沒有人品還會有有什麼未來!早日祝骨子裡耍臭無賴欠一大堆底層人錢的樂視,早日破產清算,股價跌破10元!
-
5 # LIUYI0425
樂2手機壞了,檢修後確認主機板壞了,更換需要30天;過了40天沒結果後諮詢客服,說48小時給予解決;過了48小時後沒結果後再諮詢客服,說超過60天給予免費更換新機。MLGB,還能讓人相信你們嗎?還老子手機!
-
6 # 娛樂資本論
賈躍亭辭去樂視網CEO,“聯想系”梁軍上位
樂視網的公告不僅僅宣佈了賈躍亭職位的變動,還宣佈,公司財務總監楊麗傑辭職,董事會同意聘任張巍為財務總監。
一石激起千層浪。目前“樂視系”公司正經歷著資金問題、裁員風波、高層紛紛出走等有史以來最嚴峻考驗,甚至有媒體質疑樂視到底是姓賈還是姓孫。在這個敏感時刻,賈躍亭的去職備受市場關注。
“接下來我會更加專注於戰略的思考,到上市公司體系的合理性,更多的時間會放到產品,充分保證樂視的生態真正是一個靠創新驅動的企業。透過這次調整,我們相信對接下來的上市公司的發展會帶來非常大的機遇。”賈躍亭表示。
自今年初戰略投資樂視之後,孫宏斌以及融創中國對樂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許多原“樂視系”的高層紛紛離職。為何唯獨梁軍能獲得包括融創在內的一眾股東的青睞,拔擢至高位?
賈躍亭首先否認了此前媒體關於梁軍投靠融創的說法,“梁軍加入樂視已經有6年的時間了,從原來的硬體公司出來到做軟體,瞭解網際網路的技術,甚至瞭解內容方面等等,是我們真正樂視生態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網際網路生態型的人才之一”。
不過,梁軍與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其實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兩者都出生於聯想集團。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1月至今,梁軍任樂視網副總經理兼樂視致新Quattroporte,分管樂視致新業務。但更早之前,梁軍已經在聯想集團任職長達17年時間。
融創中國步步為營,賈躍亭辭去樂視網CEO結局早註定賈躍亭辭去樂視網CEO一職早有預兆。此前與原二股東鑫根資本之間發生嫌隙的時候,就有媒體解讀為,鑫根資本希望賈躍亭辭去上市公司CEO職務。在那場168億入股樂視的那場釋出會上。賈躍亭all in的事業,在孫宏斌看來,只不過是一樁生意。而且,孫宏斌勸賈躍亭不要再all in了,質押給銀行的股權最高不能超過手中股權的一半。
今年3月28日,孫宏斌在融創中國的業績釋出會上稱,中超本來就不該做,投了13億,虧了5億。你不能因為中國老百姓喜歡看你就做,這是個買賣,你這麼做就是不對。同一時間,負責體育版權採購的COO於航悄然離職。孫宏斌的觀點一向成為影響樂視業務生死存亡的關鍵。與樂視體育命運類似的業務,還有樂視手機。目前,除了將梁軍扶上樂視網CEO的位置以外,孫宏斌還派駐了此前在融創中國負責風控和內審的高階總經理劉淑青擔任非獨立董事。孫宏斌說,劉淑青不是掛名,是要真管;此外,融創還向樂視致新派駐了CFO,向樂視影業、樂視網派駐了財務經理。
去賈躍亭化,對樂視生態意味著什麼?
在梁軍看來,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產生了很多風波,很多人都在質疑樂視生態的正確性,包括到底樂視生態有沒有未來的前途和競爭力。他跟所有媒體講的是,這是未來樂視有機會贏過對手的重要戰略,無論這次公司治理架構的調整,新的合作伙伴的進入等,都不影響樂視未來進一步執行生態戰略。
“樂視網開放的閉環系統帶來的是我們能夠有機會跟所謂的BAT,和那些看起來無法撼動的大企業進行競爭。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拿到的資料更多的是在單一產品上,而樂視能拿到的是更多的資料。”
-
7 # 娛樂資本論
在樂視的媒體釋出會上,賈躍亭說,公司板塊多,業務發展量越來越大,自己身兼數職,精力有限,因而有了這次人事調整。
但是樂視資金困局待解,各大業務線高管已“騰籠換鳥”,非上市體系業務全線收縮。這與賈躍亭離職的理由反差實在明顯。
為什麼是梁軍
小娛認為,這其實是融創和孫宏斌步步為營,進一步控制樂視的標誌。
自今年初戰略投資樂視之後,孫宏斌以及融創中國對樂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許多原“樂視系”的高層紛紛離職。為何唯獨梁軍能獲得包括融創在內的一眾股東的青睞,拔擢至高位?
梁軍與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其實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兩者都出身於聯想集團。
聯想的企業文化是業內出了名的,彼此信任並不奇怪。
孫宏斌和他的融創中國到底強勢到什麼程度?
按照上市公司資訊披露規定,公司重要管理層或者可能發生影響公司重大經營人士變動的,都必須先進行公告。
令人震驚的是,這次樂視網新任CEO梁軍的任命訊息,和其他重大調整,都不是透過樂視網的公告公佈,而是透過融創中國的釋出會。
生態夢還會繼續嗎?
在梁軍看來,這一些列調整都是未來樂視有機會贏過對手的重要戰略,過去所有的風波都不影響樂視未來進一步執行生態戰略。
但是,“去賈躍亭”之後,梁軍執掌下的樂視網,樂視的生態夢真的還會繼續麼?
讓小娛和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
-
8 # 牛立尚
重新解析樂視全球路
這一次,又一個重磅炸彈拋了出來:賈躍亭辭任總經理,原樂視致新(非上市公司)Quattroporte梁軍已進入樂視網上市公司,將全面履行樂視網CEO的職責。 5月21日,樂視網公告,為集中精力履行董事長職責,創始人賈躍亭辭去樂視網總經理職務,同時繼續擔任董事長一職,樂視網副總經理兼樂視致新Quattroporte梁軍接替賈躍亭開展相應工作。
我們思考一下,千億過後,面對行業斷崖式銳降與數年持續低谷,樂視在堅守主業的同時加緊了聚力創新和調整轉型的必要性。在投資了樂視孫宏斌看來,樂視代表了家庭娛樂平臺發展方向,這切實的比較符合消費升級的方向,相信娛樂市場的增長潛力是頗為理想的。在今年4月份,我參加了樂視影業和三隻松鼠的釋出會,線上下與樂視高管溝通中,大家都相信賈躍亭會處理好這件事情。當融創中國資金支援樂視併成為第二大股東之後,並致力於對樂視公司現有的業務進行全面調整及最佳化勢在必行!從派劉淑青擔任樂視董事負責風控和內審,並進入樂視網董事會中具備否決權之外,融創還任命了三位財務經理分別在樂視影業,樂視網,樂視致新入職。在5月21日下午媒體釋出會上,賈躍亭說這是樂視生態管理架構的提升,其實很多人不瞭解賈躍亭,其實只要對賈躍亭稍微有深刻了解的人就會明白,其實賈躍亭一直缺少一個可以和他制衡的COO和CFO,沒有COO公示就沒有完整的生態鏈和KPI考核,沒有CFO使得資金可以隨意調動。
在樂視派系中,無論是融創還是之前的鑫根資本,在這場硝煙戰爭的資本年代,很多人認為樂視不再會是當年賈躍亭腦海中勾勒的樂視帝國了,恰恰成了投資人的一筆資本遊戲;回想當年樂視這個像迷一樣的公司走過的種種路徑,從影片、電視、手機、影視、汽車、體育等等,覆蓋生活領域的基本上都佔有了,而在2014年和樂視生態的一名股東在百子灣吃飯的時候,我回憶起那位朋友當年的優越感。2016年樂視控股CEO賈躍亭發表了內部信稱,《樂視的海水與火焰:是巨浪吞沒,還是把海洋煮沸?》呢不信的用詞依舊煽情勵志。賈躍亭反思:“我們矇眼狂奔、燒錢追求規模擴張的同時,全球化戰線一下子拉的過長,相對應的是我們的資金和資源其實非常有限。雖然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戰役,開闢了一片又一片疆土,但糧草供應不及時,後勁明顯已經感覺乏力。”賈躍亭稱,自己和公司管理層將為此承擔責任,即日起自願永遠只領取公司一元年薪。當然這都是事實。
那麼我覺得隨著百年企業的傳承與發展兼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樂視結合自身企業發展的優勢、劣勢以及當前面臨的困境和機遇和股東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才是必要的,而恰恰看到賈躍亭卸任總經理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孫宏斌和梁軍的做法更像是將樂視轉變為一個現代化企業,而不是家族企業,不是人為企業負責,而是企業實打實地創造價值為員工負責。對於現代化企業來說,經營企業和經營樂視家族是相輔相成的。那些傳承百年的企業領導者們,透過將自己企業優秀的價值觀和管理原則,自覺地同企業家族的使命系統很好的結合成一個整體,確保了兩者的平衡和高度融合。而賈躍亭和孫宏斌現在這種做法正是這種平衡和融合,培育了企業和樂視家族的多種能力。當領導人在努力改造企業文化環境的同時,更加註重改善家族內部的文化環境,使企業和樂視家族變得更加融洽和靈活。這種“家”一樣的親和力,在家族企業中形成了多元文化有機結合的基礎,從而有力地保證了企業的創新和執行。
關於外界傳言鑫根資本減持的說法:根據樂視網 2016 年財報,截止 2016 年 12 月底,鑫根資本持有7000. 64 萬股,但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鑫根資本已從前十大股東中消失,而第一季度中,樂視網第十大股東持股為1194. 1156 股,這意味著鑫根資本在第一季度減持了近 6000 股。今年 3 月樂視網現 6 億大宗交易,三次共賣出 2700 萬股,疑似為鑫根資本減持。聯絡了鑫根公司的人,而鑫根資本拿了國外的案例將生態系統,指出樂視缺德是在組織結構公司治理及未來戰術執行上能力的問題,樂視作為鑫根資本投資的一家獨角獸公司,當然希望在未來生態鏈佈局上開源節流,揚長避短能幫助樂視成就更雄壯的代表,融創進入樂視後由孫宏斌帶領會有所改善,當樂視開始佈局房地產等業務時我們思考是不是程序太過快,且內部組織管理程序過於鬆散,不利於發展。告別燒錢和擴張,梳理內部發展,非上市公司板塊業務同樣也要以經營為導向,與企業經營產出比為考核目標,全面佈局;我們知道,樂視其實擁有大量的內容付費使用者遠遠不能補給給當時的戰爭佈局,在沒有全面實現盈利的情況下,佈局全球生態其實是考驗樂視的資金鍊和融資能力,而這一點恰恰被賈躍亭給疏忽了。
記得2017年5月8日,賈躍亭在微博高調曬出網約車許可證,北京交委證實透過易到的網約車經營線上服務能力認定並頒發牌照,作為北京市向民營網約車和C2C平臺發放的首長約車牌照,相信這個牌照使賈躍亭的心更沉穩下來。當然我認為,賈躍亭卸任總經理並交給更適合這崗位的人來管理並改善公司管理結構,更多的是戰略合作而不是外界中所說的干預主導,我們知道上市公司的樂視網是樂視生態最重要的一個體系,也是將生態鍊形成閉環的重要主城部分,從2012年梁軍入職樂視網並擔任樂視網副總開始,梁軍的種種成就都能體現出在樂視智慧和創新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從樂視公司平臺調整和開放的心態來引進合作伙伴,無論是樂視體育,樂視手機業務和樂視汽車業務的創新中帶來的教訓都會使樂視在成長中不斷迭代的教訓;相信賈躍亭和孫宏斌等人強強聯手的樂視在未來是前途無量的。 他們一切成功換代的驅動力都來自對未來的願景。這種願景激勵著樂視成員投身規劃未來的艱苦工作中,並保持樂視的的團結為目標而奮鬥。
望那些成功的百年企業領秀,無一不是在一個領域內長期堅守,整個優勢資源十年磨一劍引爆市場佔據行業第一。鳳凰涅槃重生必然要經歷不同的創業環境,賈躍亭主動讓賢是思想覺悟的昇華,這在企業家精神中會越來越完美、那些一路跟隨賈躍亭走向巔峰的將士們會高呼樂視旗幟,樂視佈局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那些嘲笑者痛哭流涕,運用羅永浩錘子堅果PRO中說的一句話:“如果有一天,連傻逼都在用錘子手機的話,你要知道這是我專門給你做的。”這句話運營到現在的賈躍亭就再好不過了,我都替賈躍亭想好了:“如果有一天全世界都知道樂視,你們一定要知道,這個公司是樂視所有人的”。
要麼偉大,要麼死亡,這是賈躍亭的選擇也是他的宿命。一切都是那麼的不確定性,在這場刺激的格鬥中,未來真正的結局無人知曉。
-
9 # 我承認我是戲精
這裡面 涉及到了賈躍亭、孫宏斌、梁軍三個人,其實看清事件真相很簡單,只需要弄懂這三個問題:
此次合作後,誰依然是樂視的最高決策者?
其實在融創以150億進入樂視後,樂視的股權結構確實發生了變化,融創拿下來13%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但賈躍亭依然以25%的股權穩坐最大股東。對於中國公司來說,董事長和總經理(CEO)、CFO的角色有著很大的區別。
中國的第一代企業家柳傳志、第二代企業家馬雲紛紛在企業轉型重大拐點時刻卸任CEO,僅僅擔任董事長等董事會職務。而賈躍亭此次的職位調整境遇與前兩者也頗為相似。前者馬雲在卸任CEO時正值阿里組織構架大調整,大規模啟用子弟兵完成內部換血。而替代他擔任CEO的是入職阿里13年的陸兆禧。賈躍亭的換位也是在樂視大規模的高層管理層調整後發生的,接替者為六年樂視老人梁軍。
對於未來的樂視來說,業務運營需要精力更加集中、同時能夠深刻理解樂視生態價值的CEO。也需要孫宏斌這樣在管理、性格上更加果敢的監督者,但是,更需要創始人賈躍亭繼續在大戰略層面上繼續領航樂視發展道路,給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
有人說賈躍亭是悲情創始人,但這並不恰當。海明威說過:“老戰士不會倒下,它只是暫時消失。”而為大局退一步的賈躍亭,將更多精力投放在汽車上時,或許將創造出第二個樂視上市小生態。
樂視與融創合作方式,是同化還是生態?
對於很多吃瓜群眾來說,樂視誰當家作主才是最能下飯的談資。但是對於投資者來說,這點反而是最無需操心,他們更關心在陰謀論中,樂視業務何去何從。
其次,樂視網(即上市體系)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真正的生態閉環,從最底層的雲平臺到大資料,到廣告平臺,樂視內部花兒影視、樂視影業(打造最大版權庫),再到第三層超級電視,網際網路應用部分。這個小生態無疑是融創最為欣賞的構架。而對於這塊,孫宏斌不止一次表達了看好的觀點。他認為“我們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就是看好樂視網、電視和電影的大娛樂模式。說白了,就是大屏(電視)加內容(影片)加小屏(手機)。樂視大屏這一塊,可是巨牛的一個東西。”
也就是說,不是生態的樂視並不是融創想看到的、想得到的。相反,作為地產大鱷,融創可能同樣面臨與萬達一樣的尷尬,那就是跨界運營的水土不服。所以,與其吞噬,不如合作。
最關鍵的是,不再生態的樂視,還是樂視嗎?不再生態的樂視,還能夠吸引投資者嗎?所以,樂視還是樂視,不過是更加成熟、業務體系更加清晰可控的樂視生態。
在陰謀論背後,投資者可以看到的是什麼?
業內不具名人士表示,這場看似被媒體導演的“宮鬥戲”事實上對於投資者來說,什麼角度都將是利空出盡,利好將至。首先,賈躍亭看似“退讓”的動作,事實上只是將樂視生態團隊推上了聚光燈下,對於企業來說,這是企業家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默契。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樂視上市體系多了更強的團隊領導,只會更加壯大。
從賈躍亭的支持者角度來說,賈躍亭只要一天在樂視,樂視就還有主心骨,就有更多發展可能。
退一萬步,從孫宏斌的支持者角度來說,如果一定要講新上任的CEO、CFO歸為融創陣營,那麼孫宏斌注入的大量資金,對於樂視網更是大利好。
無論哪種結果,似乎只有一個方向: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樂視依然會成為中國A股中最受關注的股票。
當然,陰謀論畢竟只是陰謀論,消費圍觀群眾的智商稅,可最後還是一個結果。所以,不如讓我們用一句話來作為總結,那就是:任風吹,任它亂,毀不滅是我盡頭的展望。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敬獻中國所有偉大而在各種不為人知的艱難中行走的創業者。
-
10 # 轉眼已是王叔
YT可以更加聚焦企業戰略,梁軍專注企業運營,向YT彙報,對當下樂視是一個非常好的頂層組織設計,樂視繼續雄起。
樂視網公告,賈躍亭申請辭去總經理職務,專任董事長一職,梁軍任公司總經理。梁軍2012年3月加盟擔任樂視網副總經理兼樂視TV總經理;2014年,擔任樂視智慧終端事業群COO;2016年2月至今任樂視智慧終端全球產研供總裁、樂視致新總裁。目前梁軍持股23.41萬股,佔總股本0.01%。樂視網同時公告,公司財務總監楊麗傑辭職將不再擔任任何職務,董事會同意聘任張巍為財務總監。
回覆列表
老賈在發展中遇到過不少劫難 都被他一一化解,這次,同樣以退為進,也能化解目前的危機。賈氏的樂視王朝會在調整中發展。
賈在成功化解完成帶來的危機後,過渡膨脹,急功冒進,業務無限制的膨脹,目前出現了核心業務不強,普通業務攤子太大的弊端。也因此導致了樂視業務負面新聞不斷。
換人後,樂視必須進行業務調整,放棄一些雞肋式業務,做強核心業務。否則,必然還有調整和整合,甚至栽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