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叫網壇長青樹

    《資治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鑑》為什麼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

    首先,司馬大人先丟擲一個大問題,禮字乃立國之本。司馬光奉英宗之旨編撰歷史,旨在“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給封建社會的君主提供可資借鑑的史實。司馬光認為“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然後就是他一千多字的論述,這也是開篇給英宗也說明了為什麼他從這裡開始,同時也說明了這個禮的重要性。

    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而恰恰“三家 分晉”這個事件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故記史肇始於公元前 403年的“三家分晉”以警帝王。

  • 2 # 我的小小讀書筆記

    《資治通鑑》是一部“貫穿古今,上自晚周,下迄五代”的編年體通史,全二百九十四卷記述了從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的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

    司馬光談到編撰《資治通鑑》的意圖時說:“每患遷、固以來,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讀之不遍,況於人主,日有萬機,何暇周覽!臣常不自揆,欲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慼,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從司馬遷、班固到現在所修史書數量多、體量大,當今的讀書人都讀不完,更何況是皇帝呢?皇帝每天要操勞政務,哪有這麼多時間遍觀史書,於是司馬光等人刪繁就簡,選取能夠反映國家盛衰變化的重要材料,同時也涉及到典章制度、學術文化、宗教和社會風尚等方面的內容。他在《上<資治通鑑>表》中希望宋神宗能夠讀一讀這本書,觀前代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勵精圖治,這樣不僅國家富強,而且百姓也能幸福。《資治通鑑》整部書的指導思想就是“資治”二字,《資治通鑑》寫作的初衷在於突出史學政治治理功能和倫理道德的功能,這就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宋末元初胡三省:“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這正是對“資治通鑑”這四個字最好的註腳。

    “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上諸多領袖喜歡讀《資治通鑑》的一個重要原因。毛主席就很喜歡讀《資治通鑑》,很多關於毛主席的回憶錄都談到他反覆、仔細地閱讀,前後不下17遍。我們目前所看到的《資治通鑑》最權威的版本也是在毛主席的關心下點校、審閱、出版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於《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過一話:“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指出建設幹部隊伍素質的重要性。 這句話出自《資治通鑑》的第七十三卷,這一卷裡記載了三國曹魏時期一次關於如何選拔人才、任命官吏的討論,司馬光對此評論道:“為治之要,莫先於用人。”熟讀《資治通鑑》,我們會發現,對於“人”的重視,將人的素質作為幹部隊伍建設乃至於整個國家政治清明的基礎, 是司馬光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司馬光同樣非常重視“法”的作用,《資治通鑑》非常強調“依法治國”。但司馬光的可貴之處在於,他能非常深刻地認識到“人”與“法”之間的辯證關係,強調“人”“法”並重的執政體系,管理國家必須有善法,法的目的在於保證社會和諧和百姓的幸福。

  • 3 # 冷眸m

    《資質通鑑》是司馬光編纂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周威烈王到後周世宗時期的一段歷史,涵蓋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司馬光總結了許多歷史經驗和教訓,可以幫助統治者加以借鑑前代王朝的興替。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才命名《資治通鑑》。《資治通鑑》的內容主要是從政治、軍事的角度來說明國家的興盛和衰落,從而警示帝王應該如何治理國家。

    唐太宗說過:“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但是由於各個朝代的史料太多,過於繁雜,不利於後人閱覽。所以司馬光才編寫了《資治通鑑》,參考很多史料,摘取了其中比較重要的部分,編成《資治通鑑》。《資治通鑑》還有著強烈的正統立場,這也是因為司馬光生活的時代所致。而且司馬光當時是為了鞏固宋王朝的封建統治,就決定了《資治通鑑》主要內容是政治。

    正是因為《資治通鑑》主要以政治史為主體,所以歷代帝王將相點評批註《資治通鑑》的數不勝數,資治通鑑之中記載著歷代君主、朝代的英明昏庸、興盛衰落,這也是為什麼說《資治通鑑》是歷代帝王的教科書。

    毛主席曾經讀《資治通鑑》十七次,而且每次都獲益匪淺,認為是一部難得的好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拯救“手機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