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喵喵1943
-
2 # ann138055006
我也認同放養的孩子更健康,更有激情和活力,但是,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看孩子多大,就拿你說的走路來說,孩子是剛學會走路還是快上幼兒園了,畢竟快上幼兒園的孩子,或者更大的孩子。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在家裡可以給他設定一個安全的區域,就算摔倒也不會太危險;到了外面走平坦的道路,我們也得注意車或者其他危險,因為孩子對這些根本沒有意識,只能靠家長細心,這個你就讓他自己上臺階, 那你這心也夠大的了,畢竟這個時候孩子還對危險沒有意識,而且臺階磕碰的厲害,能不從樓梯上摔倒儘量避免。
總之,除非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自己跑跳是沒有問題的,否則真的是有點疏忽了,讓他自己活動,但你隨時得知道他是安全的。
-
3 # 繁華消盡
夫妻倆首先要做的就是溝通,互相共同建立一個合理的育兒政策。準備一些育兒書籍共同閱讀,然後再互相討論,共同學習。面對爸爸對孩子的關心也要給予理解,有些關心是不自覺的,只等他慢慢改變。再孩子面前不要有爭論,以不要有任何意見不統一處,這樣容易讓孩子偏向袒護自己一方,不利於孩子成長。
我是覺得孩子應該有她自己該有的經歷,比如說走路摔倒,不可能永遠有人提醒她看著腳下,也不可能永遠有人在她摔倒時第一時間把她抱起,我選擇讓她嘗試,即使摔倒了也鼓勵她自己站起來。所以我們現在摔倒都會自己站起來,不嬌氣,這也有利於培養孩子堅強、勇敢的品質。
別人說的經歷那是別人的,沒有嘗試體會不到,所以對於孩子,沒有大的安全隱患完全可以放任自由,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學得更快更好。孩子的一生要操心的事情太多,這樣真的很累,挑點大事操操心就可以了,小事就讓他們自己去嘗試,給孩子一些探索的機會,一些為自己做主的機會。
-
4 # 陸妍如
相比而言,我個人喜歡這位媽媽的育兒觀點。不過看得出來爸爸是非常愛孩子的,小細節注意的那麼細緻。
當夫妻在育兒觀念上出現分歧的時候,建議不要採取指責批評的方式說對方觀點的不是不好,那會讓對方很排斥,就不會進行有效的溝通,或者溝通的效果就不會達成您想要的效果了。在沒有情緒的情況下,你們兩可以找一個舒服的地方,一起聊聊天,肯定爸爸在育兒中的付出,以及那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對他表示感謝,然後再談談您的育兒觀念以及他爸爸對孩子太過於細緻小心給你造成的擔憂。如果爸爸有什麼反駁,不要對抗。分歧沒有解決的話,再機會繼續談,並且找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給爸爸看。爸爸那麼愛孩子,肯定會反思自己方式方法中的不足的。說不定他會主動找你諮詢呢。
-
5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每家幾乎差多不都是這樣的組合家庭吧,一個愛操心和一個不愛操心的家長。夫妻的育兒觀念要是不一致的話,會產生很多的家庭矛盾,所以還是建議跟你老公還是好好談談,把教育孩子的觀念統一,不然孩子很容易混亂。就孩子走路的這件事情,我覺得你的想法很對,因為很多好的習慣和孩子的獨立性培養都是從嬰幼兒時期發展起來的,孩子摔跤了,自己就知道了,這樣走路會摔跤,自己就想辦法,讓自己不摔跤了,這就是孩子的經驗主義,假如像爸爸那樣,總是提醒孩子,剝奪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其實是不利的。但是能看得出爸爸是一個非常細心,非常愛護孩子的家長,出發點是不錯的,所以只要跟爸爸好好溝通,相信肯定能解決這個問題的。
-
6 # 點燈人經典童書
很多家庭都是這樣,不過大部分是爸爸主張粗放,而媽媽則是殫精竭慮。
題主家的情況正好相反,不過也正常。
在我的經驗裡,男人一旦仔細起來,真的會比女人都更仔細。
不過我覺得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細心一點,畢竟也不是什麼壞事。
再說了,關於養孩子,有的家庭是粗放型,有的家庭是精養型,也沒有那個理論說哪一種更好。
題主夫妻性格互補,在養育孩子方面也應該互補。既然老公心細,願意多照顧,那就放手讓老公去照顧好了。
再說了,有一個心細的,願意照顧孩子的老公,總比那些粗線體的要好多了吧。
再說一次,育兒,很多時候就是理念不同,沒有什麼絕對的對和錯的。
安心,放心,防守!沒問題的!
-
7 # 靜靜地等待花開
男人和女人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包括他們的育兒方式,但沒有絕對的好壞,卻有各自的優勢。媽媽的優勢在於會非常細心的照料寶寶,讓寶寶感到安全。而爸爸呢,卻是帶領寶寶去探險的人,讓寶寶變得勇敢和自信。這兩種功能缺一不可,既不能讓寶寶太魯莽,但也不能只為了安全而不去探索。所以想要爸爸這部分發揮功效,必須尊重他的育兒方式。
很多媽媽會抱怨說:“孩子他爸只知道和孩子玩,哪裡是懂得科學育兒。”可是跟孩子玩就是很好的育兒方式,孩子是從玩中學習的。
媽媽可能覺得必須取得一些實質性的進步才有意義,比如說會背一首詩,會完整的講一個故事,會說某一個英語單詞等。但如果只為了這些讓孩子去學習,孩子會覺得枯燥乏味,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而興趣可是學習最好的動力。透過玩讓孩子感覺到了快樂,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很多東西。這樣孩子會覺得原來學習是這麼好玩有趣的事,當然會想繼續學習下去。
很多爸爸的育兒方式就是這樣的:跟孩子“瞎玩”。但其實卻有他的道理,媽媽們想要讓爸爸積極的參與進育兒中來,必須尊重他的這種獨特育兒方式,這是夫妻一起育兒的第一步。
我一直不主張為孩子操心太多,但是我老公的看法正好相反。比如,孩子走路,他總是提醒這裡滑,注意,這裡有臺階,注意,這裡有坑,小心!而我的看法是,孩子已經自己會走了,而且走得很好了,如果她因為不注意而摔了跤,那就讓她摔吧,摔疼了下次就不摔了。請老師談談您的看法。
回覆列表
我家寶寶才兩個月,對於小孩的教育問題我也一直在關注和摸索,希望未來可以培養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這個應該也是所有家長的心願!從帶孩子開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帶法,夫妻之間,兩代人之間都會有分歧!同樣的教育觀念上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是我的主張是夫妻對待小孩一定要保持觀點一致,不能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像你這種情況我是支援你的做法的,爸爸有些過於溺愛!我覺得如果以後我家出現這種情況,我會跟孩他爸從小孩未來這方面溝通!就是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後在性格啊氣質啊各方面是什麼樣的!而你現在這樣的做法會怎樣有什麼樣的後果!慢慢講,在找一些育兒類的書籍與他分享,慢慢的改變!寵愛小孩的方式要改變!當然了,也要看老公的性格呀,平時夫妻在家誰說了算呀這些都會影響溝通質量的,總之小孩教育是大事,夫妻之間要有耐心!沒有溝通不了的問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