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尋藝持久

    道德經裡的“無名,天地之始。”要問這個“無名”是什麼,不必問。老子在經文中早已說明:此物“無名”,強名曰“道”。“道”就是老子說的無名之物,所以說不必問,“無名”就是老子所指的“道”!

  • 2 # 江海餘音

    名的意思是命名,有定義,解釋的意思。放在這句話裡意思就是沒有名字無法言說,無法解釋的一種東西,是天地的起點。

  • 3 # 正道行2818

    此句出自《道德經》第一章,古文字無句讀,標點為後人所斷,原文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後人常註標點如下:

    ,非常,非常。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名‬=名‬詞‬;道‬=名‬=動‬詞‬

    “道”是什麼呢?老子說:“道之為物……其中有象”,“大象無影,道隱無名”;因此,首句我們似乎應該或可以這樣斷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樣,“道名”無所謂動名詞二性可言,皆為名詞。“可”,認可認可即存在,存在則顯;“”,就是“道隱”,就是“無名”,隱而無名,也就是無影之象;恍兮惚兮,若隱若現,這就是“常道”,也是常道之“常名”;亦即老子後文所言的“道常無名”之義,沒有確切的名稱。老子認為這種大象之道“負陰而抱陽”,《易傳》則言之為“一陰一陽之謂道”。於是便有了道的“常無”、“常有”之觀;觀“無”只能見其無形變化之奇妙,觀“有”則可見其有形臨界之邊限。“此兩者,同出而異名”,一曰“無”,一曰“有”,故全書都是圍繞著“有無”而論道。故第二句作如下斷句才宜: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名對應的是首句的,用作‬動‬詞‬;題目所‬言‬“無‬名‬”之‬“名‬”則‬為‬名‬詞‬,與‬下‬述‬“常‬無‬”、“常‬有‬”之‬“有‬無‬”便‬沒‬有‬一‬點‬聯絡了‬,重‬心‬落‬在‬““名‬字‬”上‬了,其‬斷‬句‬當‬不‬妥‬‬。句‬中‬之‬“母‬”是‬擬‬人‬手‬法‬,人‬始‬生‬源‬於‬母‬,所以母‬=始‬。天‬地‬萬‬物之‬始‬,正‬是‬有‬無‬之‬始‬的‬界‬限(其‬徼‬)‬;其‬先‬無‬形‬不‬實‬,為‬“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其‬後‬見‬形‬不‬虛‬,故‬有‬萬物之‬形‬,天‬地‬分之‬界‬;《‬易‬傳‬》‬謂‬之‬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陰陽虛‬實‬,萬‬化‬有‬無‬而‬無‬窮‬,“變‬化‬見‬矣‬”,所‬言‬“有‬無”‬即‬為‬陰‬陽‬之‬道‬,故‬而‬“謂‬之‬玄‬”。由‬此‬可‬知‬,題目之‬句‬應‬直‬譯‬為‬:

    無‬,稱‬之‬為‬天‬地‬的‬初‬始‬;有‬,則‬稱‬之‬為萬‬物‬的‬初‬始‬。

    老‬子‬《‬道‬德‬經‬》‬非‬文‬字‬表‬面‬即‬可‬標‬點‬譯‬義的‬,標‬點‬不‬同‬,意思大‬不‬同‬,故‬宜‬細‬品‬咀‬嚼‬,才能深‬悟‬其‬實。

  • 4 # 大紅鋒

    無名指的是道

    我們的語言文字來自於生活,屬於經驗層面的發明創造,道是抽象的意識層面的概念

    用經驗層面的文字去表達意識層面的概念,從來都是一個難題,佛祖曾經說“我所知法如樹上葉,我所說法如地上葉”,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名”字是名實之名,指表面的可以看見的,可以描述的,經驗層面的事物的表象,“無名”就是沒有表象,看不見,不可描述的本質,即“道”。

  • 5 # 黃老師論道

    1你沒出生之前,還沒有能力感知這個世界的混沌之初的狀態。

    2無名即道,道從虛無生一氣,然後化生天地萬物。

    3天地還沒有出現之前的混沌狀態。

  • 6 # 陽光子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在後來的發現中,有這種斷句。

    如上斷句,就好理解多了。

  • 7 # 與古為新長為新

    一點淺薄見解。望勿見笑。

    沒記錯的話,中華書局《老子帛書校注》裡是“無名,萬物之始也”。古語詞彙少,往往言約義豐;並且為免斷章取義,就拿上下文一起來囉嗦囉嗦吧。

    個人所記《帛書》原文句讀如下“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嘗試解讀如下:“道”指一切時空萬物之本源及其規則,借用現代物理學名詞,就好比物理學界追求的終極理論“大統一理論(統一場論)”的“統一場”;那麼“名”就是“命名、名字、描述、概念”的意思,還是套用物理學,就好比是描述統一場論的方程式;第二個“道”與“名”就是動詞了,都是“描述”的意思。那麼就可以這麼理解,“統一場論是可以被解讀和描述出來的,但是這種解讀和描述都是這種終極理論的物理或數學近似,而非該終極理論本身(因為完美的終極理論不僅要能解釋一切宏觀微觀現象,還要能解釋其自身,這是難以達到的);萬事萬物的概念描述,是可以用方程這種邏輯語言表達的,但這種表達並不能指代萬事萬物自身。所以(大爆炸之前奇點狀態對人類、對物理學是沒有時空意義的狀態)無法做出邏輯概念描述的無名狀態是萬物初始的狀態,而(大爆炸後有了時空意義)量子潮汐“虛空造物”可以進行邏輯描述的狀態,是一切事物生成的母體(輕核到重核)”。

  • 8 # 楊留江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 9 # AndyDufresne2021

    就是指大爆炸理論裡的一開始的奇點

  • 10 # 懷海死了

    這句話是說,無名和天地是兩人,他倆開始談戀愛了

  • 11 # 河東來

    無名,就是唯物。

    無中生有,就是我們的傳統宗教,誕生於我們的唯物主義信仰。

    實際上就是“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由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唯物主義內涵。

    為什麼儒教、釋教、道教可以三教合一?就是因為他們的實質信仰核心以唯物主義為依歸,形式上是唯心主義,實質上是唯物主義。

    其實儒教和道教都是道家作為祭司階層建立的,道教被稱之為“人教”,嚴格意義上應該算“上古儒教分支的人(貴族)教”,後來的儒教則被稱之為“截教”,嚴格意義上應該算“上古儒教分支的民(平民)教”,要注意,儒教的教主原來並不是儒家的祖師爺孔子,是漢武帝時期才獲得冊封的。

    上古儒教,是道家貴族周公旦所創立,實際上就是以宗教名義進行的一場轟轟烈烈的“廢奴運動”,其直接後果就是廢奴隸性質的“民”為自由民性質的“儒”,“黎民”就變成了“儒家”,“華人”就變成了“道家”,這個實際上是古代的階級成份劃分的概念。

    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意思,就是“唯物主義,是萬事萬物演化的根源”。

  • 12 # 小藍眼魚

    “天地之始”的意思是世上從未出現過得事物,沒出現過得事物當然無名啊。

  • 13 # 二哥琢磨事兒

    試著用具象化的方式來闡釋一下。

    我們都知道蠟燭點燃會有火苗,火苗會產生亮光。

    如果把亮光所照之處比作萬物,那麼蠟燭上的火苗便是為“有”。

    觀察火苗,火苗的中心部位是什麼都沒有的。在燭芯和火苗之間有個透明的空間。彷彿火苗是憑空而起。這個部分就是“空”。

    當然,這只是具象化的理解方式。真正理解還要不斷積累人生經驗,深入反思事物的道理才行。

  • 14 # 山裡樹水中魚

    無名即“零”,中亞宗教文化發達的地區寫作“0”,沒有0就沒有1……中土地區,華夏大地的生殖起源宗教認為,母體在前,自0生1,1為子也。各個哲辯大俠即以子自稱……名與道傳到歐洲時,猶太教認為上帝先造男1號(亞當),再應男1號的慾望需求造就女0號(夏娃),所以,他們認為無名即“上帝的腦與手”……

  • 15 # 丑牛解說

    這裡的無名指的是道。這是孕育宇宙的過程,老子也說過,吾不知其名,強謂之道。先天而成,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原子,或者粒子,乃至量子。宇宙萬物分有型或無型,有型的分為,木火土金水,無型的如空氣,有型的為陽,無型的為陰。有型的都有定數,既如人有壽命,命盡既化為無型。無型沒有定數,能與天地同壽,日月同輝。這樣週而復始,再從無型華為有型。所以佛教的輪迴說,是有道理的。縱觀歷史的長河,沒有一個人可以永生,沒有一個建築可以永存,都在週而復始,不斷的毀滅,不斷的重生,一箇舊的時代,過去就有一個新的時代,新生,即便是現在的人類,總有一天也會走進滅亡,也還會有新的人類誕生,這就是宇宙的規律,無名指的就是這個規律,就是那些粒子,量子以及分子結構,當這些分子機構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個新的事物,這就是暗能量,這就是佛教所謂的因,有因就一定有果,產生的事物就是果,禹州在不斷的迴圈往復中,不斷的重生,不斷的毀滅,產生不同的事物,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輪迴當中,有人痛苦,有人快樂。

  • 16 # caoxiaopeng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對合句!好好品味品味,就悟道了。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此兩者同出而異名!說的是,無有本身就是一體的,道,既非有,也非無。這是體性的法爾自然的辨證法。

  • 17 # 天盆雲花

    以人為喻,倘未取名時,值嬰兒時期,是一個人一生的開始。

    以時為喻,黑夜盡頭,不稱白晝,卻是白晝的開始;白晝盡頭,不稱黑夜,卻是黑夜的開始。

    天地生前,高下未分,清濁未定,渾然無別,故名無從生,但卻是天地的開始。

  • 18 # 西蜀府河人

    《書》曰“有形有名”——《莊子。

    “無名”,即是無形。

    陰陽,即是天地。太極圖中的黑魚和白魚。白魚代表天,白魚的魚眼、小黑點,即是老子所講的“其中有精”。“精者,小之微也”。精就是細小、細微的意思。

    白魚的魚眼,小黑點,就是不死的“穀神”、精神,玄牝之門,天地之根。

    故曰:“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經歷過愛情波折的人,都選擇嫁個老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