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訪客

    華佗是三國時期沛國譙(今安徽毫州市)人。大約出生於公元145年,卒於公元208年。華佗的醫術技能源於少年時代的外出遊學,在外遊學期間,他一心鑽研醫術,別無他求,經過臨床實驗後,華佗的醫術技能不斷提升。華佗的過人之處在於,他能不斷總結各種病例的特徵和診治方法,特別善於區分不同病情對症診治,還善於診治病人臟腑的病情,即使是症狀相同的病情,華佗也常開出不同的藥方,區別診治。正因為華佗醫術高超,給不少名人治過病,所以其一生有很多治癒的病例被載入史冊或在民間傳說。

    在《三國志》裡,記載了華陀的醫術以及醫案,其中就拿幾個片段出來,一般醫生根本做不到。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這裡提到的是如果體內有“結積”,類似於現代的腫瘤,用針灸和藥物都無法治療,應該怎麼辦呢?華佗認為,應該切除病灶,於是給患者飲用了麻沸散,一會兒患者如同醉酒一般,不省人事,於是這樣就方便手術。從這段文字記載,喝麻沸散之後的症狀與現代全麻後的症狀基本一致,這足以證明這並非古人的臆測,若真無此事,會有這麼多巧合嗎?而後面的病在腸中,華佗的醫術就更厲害了,可以把有問題的腸子切斷,洗乾淨了再進行吻合,然後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平復。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華佗的這一段高超的醫術,應該不是假的,只是令人不可思議罷了。華陀的絕技,單憑一個麻沸散都領先世界一千多年。

    再來看第二個,“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雲:‘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俱當盡,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華佗下手,所患尋差,十年竟死”。有一個士大夫患上了一種腹中“腫塊”,找華佗醫治,華佗說,你只能活十年了,但這個疾病十年也要不了你的性命,免得開刀動手術,但是患者忍不了疼痛,華佗給他做了手術,十年後,果然死了。

    第三個片段,也是華佗斷生死的病例。一個叫李成的軍官,成天咳嗽,晝夜不能安睡,還時時吐膿血,華佗說這個疾病並非肺癰,而是腸癰,於是給了患者一個方子,吐了兩聲膿血,養了一個月就好了。但是華佗說,十八年後會再次復發,如果復發時,再吃這個藥,就會好,如果沒有這個藥,就無藥可治了。然而,五年之後,李成的親戚中有一個跟他的病狀一模一樣,於是就央求李成說,你先把華陀給你的這個藥給我,等我好了,再次找華佗求藥還不行嗎?李成把藥給了親戚,於是自己去找華陀求藥,然而天公不作美,等他去到沛國譙縣時,正好碰到華佗被曹操的人帶走,所以不忍心去求華佗贈藥。等到十八年時,李成併發無藥可救,只能死去了。

    最後再來看一個華陀的脈診技術和針灸方藥技術。李將軍的妻子病得比較重,找華陀去看看,華佗說,夫人是早產兒而胎兒未去之象。李將軍說,早產是真,但胎兒已經離開母體了,華佗說,根據脈象,母體中依然有胎兒的訊號。將軍不以為然,但是沒過多久,將軍夫人病得厲害,又找華佗,華佗診脈後說,這個脈象就是腹中還有胎兒,並且仔細分析給將軍,這是一個雙胞胎,第一個胎兒離開母體後,出血過多,導致後面那個小兒沒有生出來。而且現在已經成了死胎,只有服藥並扎針才能讓死胎娩出,結果真是“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

    綜上所述,這四個方面的案例足以證明華佗醫術的高超,那是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華佗屬於三國時期的傳奇人物,一生治癒的疑難雜症一定比記載的要多,所以才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和“外科鼻祖”。

  • 2 # 歷史簡單說

    華佗與張仲景,董奉是東漢末年的三大神醫,醫術自然是十分的高明。

    華佗會養生,他的年紀接近了一百歲,但是看起來還是十分的健康。他精通各種藥方,也十分熟悉所需要的劑量,需要多少錢,多少克,他一抓就剛好,不需要再去稱重。他開的藥效果很好,很多病人吃了藥之後,就會感覺好多了。

    有個叫尹世的人全身不舒服,會口渴,不利尿,聽到人的聲音就煩,華佗說:可以先吃些熱食,如果能夠出汗,那麼就能好,如果不出汗,那麼三天就會沒命了。這個人趕緊去做了熱食,可惜還是不能出汗,結果就如華佗所說,三天後就死了。

    兒尋與李延兩個人一起找華佗看病,兩個人都頭疼,身體發熱,看起來病應該是一樣的。華佗說:兒尋應該通導,李延要發汗。其他人就很不理解,明明病是一樣的,怎麼治病的方法卻是不一樣呢?

    華佗說:兒尋是外熱,李延是內熱,治療方法自然是不一樣的啦。隨後就分別給二人開了不同的藥,這兩個人吃了藥,第二天就好了。

    有一個太守得了病,華佗認為這個人只要發怒,病就能好。華佗就收了這個太守很多東西,但卻一直不給他看病,而且還遠行,走的時候給太守一封信,信裡面都是比較不中聽的話,太守看了之後,就十分的生氣,派人去追華佗。

    太守的兒子之前就從華佗那邊知道情況,就讓手下人不要去追華佗。太守生氣之後,就吐了幾升的黑血出來,病也就好了。

    像以上的例子實在太多,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三國志華佗傳。

    華佗認為,人想要健康,就得適當的運動,他就模仿五種動物的動作發明了五禽戲,分別是虛,鹿,熊,猿,鳥,平時不時做一下,發發汗,身體會好很多。

  • 3 # 呼吸及減肥彭文鴻博士

    有個叫尹世的人全身不舒服,會口渴,不理尿,聽到人的聲音挺煩。請問這是什麼病?為什麼不吃藥?吃熱食能治病嗎?我覺得是不是糖尿病尿毒症之類,為什麼不給吃藥就趕回家呢?麻佛散據說根本麻醉不了人,華佗的技術有一些,限於歷史的條件,在現代社會,要考個中級職稱都有困難

  • 4 # 歷史中的詩和遠方

    某天,州官倪尋和李延同時出現在了華佗的醫館內,他倆都說得了頭痛發熱的毛病。但華佗在分別給二人把脈之後,卻給倪尋開了止瀉之藥,而給李延開出了治發汗的藥

    兩人拿著藥方大惑不解,認為彼此的患病症狀相同,那病情就應當是一樣的,於是詢問華佗為何讓他們吃不一樣的藥。華佗便解釋道,他倆只是在症狀表象上相同而已,實際上倪尋是因內部傷食而引發的不適,而李延卻是由於外感風寒致病,由著涼所引起,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得病根源不同,自然須對症下藥,開不同的藥物處方。聽了華佗的話,倪尋和李延才恍然大悟,按照處方抓藥煎服後,沒過多久,兩人的病就都痊癒了。這個故事便是成語“對症下藥”的由來。

    後世影響: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少時便遊學在外,四海行醫,醫術相當精湛。他醫術全面,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尤其擅長外科,手術高超,被後人譽為“外科鼻祖”。其診斷之準確,在當世乃至中國醫學發展史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神醫華佗的一大特點,在於給不同的病人看病時,會根據症狀的差異開出不同的處方。

    換個心情:外面複雜的世界,讓我們很多時候不由自主地充滿警戒,就像給內心上了一把鎖,阻礙他人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人與人的交往,很大程度上是一顆心與另一顆心的碰撞,只有真心,才是開啟對方內心世界的鑰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肉能做料理嗎?味道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