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長不付,幼兒園有責任嗎?
34
回覆列表
  • 1 # 極客尚老師

    幼兒園墊付

    然後再向肇事者家長要求支付醫藥費

    幼兒園有看管和維護正常秩序的責任,但是因為第三方的原因,幼兒園可以先墊付,然後向第三方追償

    由於第三方也是幼兒園的孩子,所以處理起來會有難度

  • 2 # 宸媽碎碎念

    一般來說,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學校受傷,都是涉事雙方家長先進行協商。

    如果是被欺凌受傷,當然是肇事方家庭全部負責。

    但是一般小孩子受傷都不存在完全絕對的一方的責任,小朋友之間的互動可能失誤造成受傷等等,這個時候,一般還是根據受傷情況來協商。

    因為受傷發生在幼兒園,那麼幼兒園存在監管義務,所以孩子受傷當然幼兒園有一定的責任,所以一般來說幼兒園老師會協助雙方家長來協商解決。

  • 3 # 7天7夜1生1世

    孩子受傷當然是幼兒園的責任,就和學生在學校受傷是學校責任一樣,因為你和幼兒園之間是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調皮的小朋友的監護人有沒有責任,是幼兒園和他們的事,你只對幼兒園。

  • 4 # 謝82145042

    孩子打鬧很正常,既然送到幼兒園了,那幼兒園就該對幼兒負一定的責任,不可能孩子推倒受傷了,就推給雙方家長去解決,如果不嚴重雙方好解決,在解決的同時幼兒也有不可推卸的卸任,要不然交這麼多錢到幼兒園去,老人不可能沒有一點責任。

  • 5 # 億童學園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你的處理方式真的正確嗎?

    案 例

    這天,媽媽滿心歡喜地趕到幼兒園接點點放學,突然她發現點點的胳膊上有一塊青色的牙齒印,媽媽心疼極了,大聲質問:“怎麼回事?誰咬的?”她一邊說,一邊用眼睛凌厲地掃視教室裡的孩子們,似乎每個小朋友都有嫌疑。

    “誰這麼野蠻?告訴我,一定要好好地處罰他!”本來還開心玩耍的點點嚇得不敢說話,大哭起來。媽媽更加不依不饒,她不顧老師的勸阻,怒氣衝衝地拉著孩子跑去了園長的辦公室,一路上還不忘教育孩子:“哭啥?你就是太膽小了,下次打回去!”

    孩子被打,真的是被欺負了嗎?

    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充斥著合作與競爭,也難免會遇到小矛盾和小衝突。有時候,我們習慣用成人世界的規則,去判斷孩子之間的矛盾和戰爭。

    其實,礙於幼兒語言發展的滯後性,“挑逗”式的打架是幼兒園孩子之間常見的一種社交行為。一位幼兒園老師就曾說過,孩子們的爭鬥通常有以下幾種:

    ● 有時當孩子看到自己的物品或遊戲場地被“侵犯”時,會出於本能地動手爭奪;

    ● 有時可能是因為小小的誤會,孩子不懂如何表達情緒,也容易發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現象;

    ● 有時甚至不是為了攻擊對方,而是為了表示友好,只是因為不知輕重,看上去像打架;

    ……

    各位爸爸媽媽,孩子就是在這樣的打打鬧鬧、磕磕碰碰的體驗中,學會了理解和包容,學會了堅持和捨棄,學會了責任和擔當。在這些矛盾的產生和解決中,孩子也獲得了自我成長的力量。

    面對孩子世界的衝突和摩擦,我們大可不必太過擔心,不妨試試以下這些小建議,會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家長請不要這樣做!

    不當之一:以粗暴方式介入孩子的糾紛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被打後,恨不得馬上去“報仇”,然而,孩子間的“戰火”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可能上一秒兩個孩子還在痛哭流涕,下一秒兩人又和好如初。不論孩子是透過什麼方式解決爭端,重要的是他們在“戰爭”中學會了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與人交往的技巧。

    因此,成人不要急於參與孩子間的“小衝突”,更不要把孩子間的摩擦蔓延到大人之間,釀成大人的爭端。我們唯有適時放手,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不當之二:教孩子以牙還牙

    “他打你,你就狠狠地揍他!”看到孩子與別人發生肢體衝突時,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吃虧,會鼓勵孩子還擊。但是,教孩子以牙還牙,在無形之中會給孩子一種暗示:原來我被人欺負了,我是弱者。

    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強大的心理壓力,還可能讓他們認為“打人”是一種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成為具有攻擊性的孩子。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沒有打回去並不是因為懦弱或者因為害怕,而是為了尋求更好的辦法解決問題。

    不當之三:直接找園長“問責”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被“欺負”了,不與班裡的老師溝通了解事情經過,而是氣急敗壞地直接找園長投訴,讓園長出面解決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容易讓家長和老師之間產生隔閡,激化矛盾;另一方面,家長對老師的負面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造成孩子不信任老師,對老師是否關愛自己產生懷疑,失去安全感,進而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

    家長不妨這樣做!

    1.安撫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和別人發生矛盾時,他可能因為害怕或無能為力而傷心難過,此時,如果家長抱怨孩子:“你真沒用!”“你比他高那麼多,你還怕他?”“你就不知道厲害點?”……這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還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孩子也是有情緒的,如果他因為和小夥伴鬧了矛盾而傷心委屈,那麼,比起生氣憤怒、為他抱不平,你的一個大大的擁抱、幾句暖心的安慰,更能緩解孩子心靈的傷痛。

    2.瞭解故事的不同版本

    發生在幼兒園的“暴力事件”,老師是最好的目擊者,家長除了聆聽孩子的故事版本外,不妨心平氣和地聽聽老師們的意見。這樣既能幫助你瞭解事情真相,也能讓你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學會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

    如果瞭解到“肇事者”和“受害者”已經恢復友誼,家長就不必重翻舊帳;如果孩子遭到攻擊後表現消極,不願意再跟其他孩子交往,甚至屈服於“肇事者”,以至於頻繁被重複攻擊,總是掛著傷回家,這時你就應該出面與老師或對方父母溝通處理了。

    3.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遇到孩子被打,你可能比孩子還委屈,但你還是得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這也是給他提供更多探索和學習人際關係的機會。我們充當孩子的“秩序警察”,的確可以很快調停他們的矛盾,但是“警察”不在場時,還是會發生混亂。

    因此,我們不妨教孩子以下幾點小技巧,引導孩子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尋找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

    故事回放,分析原因

    讓孩子說出心裡的感受,同時幫孩子分析對方的行為。如果對方是無意的,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寬容和諒解;如果對方總是故意挑釁,家長要鼓勵孩子勇敢面對或者找身邊的人幫忙。

    教他申訴,告訴老師

    如果確定對方是有意的攻擊,家長應該教孩子以後再發生類似事件時,可以先大聲喊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對的!”如果對方繼續追打或者場面不可控,要立即尋找身邊成年人的保護。

    學會自我保護

    孩子回家後,父母可以設定一些適合與孩子玩耍的遊戲,並在遊戲中訓練孩子敏捷地躲開別人的“攻擊”,學會自我保護。比如:如果對方打或者抓住自己,可以把對方的手從自己的身上拿開,並迅速離開,確保不會有進一步的傷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肥減一個月還胖了兩斤心態崩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