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那些魔性的表情包到底好用在哪裡?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用?心理學如何解釋?
9
回覆列表
  • 1 # 小樹懶的心理樹洞

    為什麼這些表情包好用?因為他們誇張!

    在交流溝通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準確傳達資訊。你要是不能準確傳達出一個表情,這個表情包自然不好用。我們喜歡這些誇張的表情包,因為能夠準確清晰傳達情緒。

    我們在判斷面孔的時候,我們會融合五官的形態以及它們的空間位置關係為一個整體判斷。

    科學家們做了一個實驗,表明我們對面孔的關注度是由它的“不常見性”決定的,

    在這張圖中,中心面孔融合了所有特徵,看起來很中庸,也很有代表性。而誇張的表情誇張了整個面孔,尤其是面孔之間的距離(比如眼睛與鼻子,嘴角與眼角等)。 因此這樣的面孔在面孔地圖上應該會落在裡中心更遠的地方,也就是說,一張表情和中心面孔的距離能表明它的誇張程度。有不少科學家認為我們在識別身份的時候不是簡單地記錄下面孔上所有的特質,而是和我們心中面孔的模板進行比較。對於一張離中心面孔很遠的臉,我們大腦的反應更大。一個好的表情包可以誇大資訊,讓一個表情更突出。

    在誇大了面孔的表情資訊之後,本來難以傳遞的表情(比如害怕)就可以在一張圖上準確,甚至有趣地傳播出去。這樣的表情包先不說好玩,能夠準確傳遞資訊,怎麼會讓人不喜歡用呢?倘若沒有誇張的表情,我們的交流恐怕都要倒退幾步。

  • 2 # 曾鑰泉

    為什麼魔性表情包好用?

    華沙,NTU心理學博士在讀。UoG心理學研究方法碩士。BJFU心理學學士。

    首先,感謝下@趙思家提了這樣一個魔性的問題。

    比如說,要表示聊天的話題 很有趣味,非常好笑,我難道能用下圖這張表情麼?

    然後,我就被打死了。

    或者,作為守護著香菜笑容的馬猴燒酒,你能不存幾張美女聲優的照片麼?

    至少,你熟悉了日本的兵庫縣不是麼。

    再或者,對於甲方又一個顛覆性的意見到來時。作為一個嚴肅認真的設計師,你不應該對他的天馬行空表達贊同麼?

    反正,過了幾小時他的點子又變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要用這樣的表情呢?這些表情好在哪兒呢?為毛魔性的你就越用越魔性了呢?作為一個研究面孔表情的科學工作者, 我從表情傳播的角度來談一談!

    這還得從面孔表情開始說起。達爾文當年就有過一個精彩的推斷,面孔表情可能是全人類共享的,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祖先。在 1872 年,他在著作《人類與動物的表情》中就談到了他的研究成果。達爾文蒐集遍佈五大洲的英國在海外的公民對 於所在地風土人情的記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有記錄的八個國家,他的“研究員們”發現當地人在傳遞同一種情緒時都用相 同的表情。舉例說就是英國商人的笑和馬蘭女工的笑沒有區別,英國外交官與非洲勞工的憤怒也別無二致。

    再往後,Paul Ekman 教授(Lie to me 裡博士的原型)深入世界上個個奇奇怪怪的角落,探究原始部落的表情。畢竟現代社會交流多,研究不是很說明問題,倘若新幾內亞原始部落也一樣使用我們用的表情,那豈不是共享的麼?他的汗水並沒有白費,成果就是所謂的基本表情學說:面部表情和想要傳遞的情緒有著跨文化性,當然文化本身也會影響表情和情緒的關係。

    在他與同事(1994)所研究的 21 個區域中,21 個區域的人都能準確判斷什麼樣的面孔是“高 興”(happiness),什麼樣的面孔展露出“悲傷”(sadness), 什麼樣的面孔表露出“噁心”(disgust)。其餘有 20 個區域的人 達成了“興奮”(suprised)的共識;19 個區域的人都能理解“害 怕”(fear)的表情;還有 18 個區域的群眾能夠準確判斷 “憤怒” (anger)的表情。

    後來其他科學家的成果也差不多,比如 Calder 與同事(2001)就用因素分析方法發現這六種靜態的情緒表情相互之間差異顯著。Hsu 與 Young (2004)也發現基本表情之間干擾很小。但是這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最近 Rachel Jack 和同事就透過研究動態表情反駁了 Ekman 的觀點(2012):在動態表情中,不同文化的人用不同的面部位 置判斷情緒。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比較了東方和西方的居民,發現西方人更加 喜歡透過嘴部表達情緒,而東方人更加看重眼睛部分的動態(西方 人更喜歡用:D 而我們東方人更喜歡用^-^傳遞開心的情緒,你看出 差異了嗎);其次,西方人對於六種基本情緒理解的共性很大,但 是東方人之間有很大的個體(感覺)差異。

    當然,他們的觀點其實能和 Ekman 的理論匹配。爭議我們先不說,但是的確越來越多的研究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內容:的確有幾個情緒表情不太好認。尤其是害怕和興奮。甚至極端興奮和極端傷感的表情也難區分。

    Todorov 教授和同事們(2012)就發現這幾張網球運動員的表情,你很難區分到底是贏球了還是輸球了。所以說表情雖然全人類共用,但是並不代表每個都好認出。甚至有些社會環境會干擾表情的表達,所以說表情情緒有時候並不是每一個都是被人類共用的。

    真男人,抽菸手不抖。

    所以說,表情在傳遞一些複雜情緒的時候,有可能是不能準確傳達的。所以你會有時候認不清對方的心情,或者說搞不懂女友是開心還是生氣。但是這和我們使用的表情包有關係麼?大有關係。

    在交流溝通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準確傳達資訊。你要是不能準確傳達出一個表情,這個表情包自然不好用。所以我們喜歡這些誇張的表情包,因為能夠準確清晰傳達情緒

    比如同樣我用@趙思家的表情,來傳達 某種特別的笑意,你覺得哪個更好呢。

    我個人認為右邊那嚴肅的笑意 更好。

    但是為什麼這些表情包好呢?因為他們誇張!

    我們在判斷面孔的時候,我們會融合五官的形態以及它們的空間位置關係為一個整體判斷。這種整體識別並不否認區域性特徵的重要性,畢竟它們構建了整體,但是強調了協同之重。也就是說每個部分的權重還是不一樣的。適當誇大一些地方可以加強判斷。

    神經科學的成像研究以及行為研究結果也都說明整體識別重於區域性識別,是正常人識別他人身份的關鍵:比如說梭狀回面孔區(FFA)作為識別面孔身份的中樞站點正是整體識別的起始點,它融匯了局部資訊成為整體(Kanwisher et al., 1997; Yovel & Kanwisher, 2005)。

    有不少科學家認為我們在識別身份的時候不是簡單地記錄下面孔上所有的特質,而是和我們心中面孔的模板進行比較。按照 Valentine 教授的觀點(1991),我們心中的模板位於一個笛卡爾座標系的中心。比如說 Hsu 和 Young(2004)的研究,以及 Rhodes 教授的一些研究,說明表情也是如此。也就是說,一張表情和模板的距離能表明它的誇張程度。

    中心面孔往往融合了所有特徵,看起來很中庸,也很有代表性。我們心中的模板是透過我們生活中的接觸不斷升級提升,也就是見得越多越不一樣(見 Webster et al., 2004 的最後一個實驗)。

    誇張的表情誇張了整個面孔,尤其是面孔之間的距離(比如眼睛與鼻子,嘴角與眼角等)。 因此新的圖片在面孔地圖上應該會落在裡中心更遠的地方(Byatt et al., 1998),所以我們大腦的反應更大,這張圖片比原圖片更加獨特。倘若反著來縮減差異,照片看起來更不鮮明。甚至也有科學家發現不只是身份,連情緒都更加獨特鮮明(Calder et al., 1997)。因此,一個好的表情包可以誇大資訊,讓一個表情更突出。

    我來總結一下:表情包誇大了面孔的表情資訊;畢竟在誇大之後,本來難以傳遞的表情(比如害怕)就可以在一張圖上準確,甚至有趣地傳播出去。這樣的表情包先不說好玩,能夠準確傳遞資訊,怎麼會讓人不喜歡用呢?所以說,倘若沒有誇張的表情,我們的交流都要倒退幾步呢!

  • 3 # 寂莫小北

    “原來這個表情的原型是張學友,我肯定不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

    表情包是網際網路圈子非常流行的溝通工具,什麼可以用表情包能解決的。

    表情包儼然已然成為人們通用、流行的網路話語表達方式,“鬥圖文化”“惡搞文化”也逐漸進入主流文化視野,成為一種無法忽視的網路文化現象。

      首先,表情包本質上屬於一種網際網路流行文化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細分垂類越來越多,人們之間交流方式也出現了相應的改變,由最早的文字溝通到開始使用一些簡單的符號、emoji表情、表情包,逐步演變為日益多元化的表情文化,這樣的溝通更加簡單明瞭。而且,這類圖片以搞笑居多,且構圖誇張,透過收藏和分享此類圖片,人們可以獲得趣味,同時展現自己的藏圖,可以得到人們認可,實現心理上的滿足,也是當前亞文化的一種更深層次的傳承。

    金館長,其實他的本名叫崔成國,金館長是他在電影《金館長對金館長對金館長》。

      其次,表情包內涵豐富,展現自我,還能化解尷尬以及矛盾

      一張簡單的表情包往往有比一句話更為豐富的內涵。根據不同人的喜歡,表情包或是搞笑,或賣萌,或很汙、亦或是惡搞。隨著越來越豐富的表情包給人們豐富的選擇去表達自己,對不同的表情包的選擇代表著人們的某種情緒或某種性格特徵。遇到尷尬的時候,在群裡一起發表情包鬥圖上幾個回合,也是化解尷尬氣氛的好方法。

    菲律賓漫畫家Gerry Alanguilan

      最後,搞笑的表情包是現代年輕人宣洩了被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

      誇張的表情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在日常聊天中嚴肅的表情,一直以來的家庭教育和傳統文化裡都推崇沉著穩重。但是現代社會里,生活節奏很快,喜怒哀樂來得都比較容易。被壓抑的內心情緒總得有個表達空間——在網路聊天中,豐富的內心戲終於找到了舞臺。

    這位演員叫傑拉德·巴特勒,他在《斯巴達300勇士》裡猙獰的表情

  • 4 # 倔強的蝸牛MT

    嗯,怎麼說呢,從我個人角度說呢,每當我懶得打字,或者不屑於跟那個人說話就會用表情包。而且你們有沒有發現,表情包能把你的想法準確的表達出來。如果有時候你想說些過激的話可能會擔心傷到別人。但是用表情包就不會有這種情況。

    心理學就不知道怎麼解釋了。可能是輕微的社交障礙吧

  • 5 # 12NHAN

    表情包化解尷尬,當不懂怎麼接話的之後,一個表情總能讓你把話接下去。

    最重要的是,當你罵人的時候,減少傷害,雜夾著搞笑成分在裡面。

    其次就是表達了想表達的情緒和話語,更能只管地將情緒表達出來,尤其是高興的那種心情。

    當然在罵戰中表情包比打字迴應的速度更快更直接。

  • 6 # 希樸羊

    當前,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擴充套件了人們的交流互動方式,由過去單一的面對面交流擴大到人機交流互動。這種全新的交流方式,推動著網路符號語言,尤其是網路表情符號的發展與廣泛運用。如:面部表情的變化,身體姿勢的運動等,簡化了交流互動中語言文字理解和釋義的過程,因而備受青年群體的青睞。

    在網路交流互動中,因為個體隱藏在螢幕背後,雙方都無從獲知對方的表情、動作、神態等外部特徵。此時,外線上索的缺乏,使其難以對對方作出一種綜合性的認知和評價,個體也難以透過一些無意的細節性資訊,洞察其心理世界。因此,在網路這種全新的以視覺為中心的文化中,改變了傳統的以語言文字為中心的溝通交流方式,個體只能在網路表情符號的視覺衝擊下,透過理解符號的隱喻意義,去了解對方的情感和心理狀態。

    網路表情符號的應運而生,彌補了人機交流形式的某些缺陷。它是人們在現實社會交流中各種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動作的符號化、影象化,是一張張真實的面部表情和一個個動作表情生動化形象化的展現。

    正因為人們的各種表情不僅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同時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情緒誘導功能,所以當你的同事面帶微笑地向你走來時,你無形之中會受到感染,也微笑地向她走去。在網路交流中,當一張張簡化的表情符號呈現在眼前時,資訊接受者會對它作出一個認知,並將它與頭腦中已有表情的經驗和觀念建立聯結,作出反應,在認知到網路表情符號的相應情感色彩後,隨之便會誘發與之相應的情緒情感體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0後失業在家,每天投簡歷沒有結果,好焦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