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完驚隊以後,發現該片的兩個導演以前居然都沒有執導過商業電影
10
回覆列表
  • 1 # 漫威電影情報局

    對於漫威電影來說,並非是不選擇一些知名導演來執導自家的電影,實則是根本沒有必要,而且很多知名導演來執導漫威電影,其實對於漫威電影宇宙來說也不一定就是個好事情!

    作為現如今採用電影宇宙體系的代表型電影系列,可以說漫威的電影在全球市場上都是擁有著非常大的號召力,以至於到了很多時候當漫威電影的檔期上線時,其他的一些電影很多都是選擇了“避讓”,採用延期上映的方式來和漫威電影錯開。

    這也是因為多數和漫威電影同期上線的作品,很多礙於影院排片量等因素,十有八九都會淪為炮灰,即便是電影本身的質量可能也不錯。

    而這就是漫威電影的“絕食性”上映風格——

    用自身電影的質量、龐大的粉絲群體來獲得大量的排片量,壓縮同檔期其他電影的生存空間,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很多時候漫威電影的風格的確是能夠吸引大部分影迷的觀影動力。

    但,有意思的是:

    如果你仔細觀察,其實你會發現在漫威很多的電影作品中,採用的都不是名聲在外的國際大導演,更多的都是採用一些比較“普通”的導演,這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之後的《永恆族》導演,漫威採用的就是趙婷。

    顯然,如果你稍微搜尋一下“趙婷導演”的作品,你就會發現,在接手《永恆族》之前,趙婷導演只有2部作品,但是這2部作品的水平卻不低——

    1、《哥哥教我唱的歌》,讓她入圍了兩個重量級國際電影節;2、《騎士》,同樣讓她入圍了多個國際電影節,並最終摘得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最佳導演;

    所以,本身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漫威在選擇自己的電影導演的時候,所謂的“普通”,其實是相對於那些國際大導,比如克里斯托弗·諾蘭大神、溫子仁等,這些所謂的“普通導演”其實自身的實力還是非常高的。

    當然,我們同樣對於漫威的這種選擇,也能夠看出來漫威對於自己的電影的另外一種隱性的要求,就是——

    掌控力!

    顯然,熟悉漫威電影或者是多數好萊塢電影製作過程中的影迷,影迷應該清楚,在很多大製作的的故事中,電影製作的高層對於電影是需要非常大的掌控力的。

    而對於漫威來說,這種“掌控力”其實並非指的是電影本身如何去拍,而是這部電影在整個漫威電影宇宙中的位置的安排,以及這部電影中所需要的一些能夠聯動其他漫威電影的元素的設定。

    沒錯——

    這其實就是為什麼很多看過漫威電影的影迷,多數喜歡去鑽研漫威電影的原因所在,因為漫威是那種可以提前幾年在自己的一部電影中插入一個“劇情彩蛋”,之後在通過幾年後的一部電影來反饋這個彩蛋設定的由來的電影公司。

    典型的就是:

    《復聯2》中美隊在復仇者聚會中撼動了雷神錘的設定,對應的在後來的《復聯4》中的終局之戰裡面給出了相呼應的劇情設定。

    同樣的,對於漫威電影中也會利用一些小細節,來暗示之後漫威可能會上線的一些新的角色英雄,比如《銀河護衛隊2》中的術士亞當的“繭”,就是在暗示著後續的第三部“銀護”中術士亞當就可能會上線。

    同樣的例子,在漫威系列電影中簡直不要太多!

    而這其實就是漫威高層對於電影的主體干預,當然,這裡咱們也要知道的是,漫威不同於隔壁DC和華納之間的設定,漫威只有在單個電影和整個電影宇宙之間的規劃上會有“干預”,但是對於電影本身的拍攝展現的方式,其實漫威倒不是特別的會去幹預。

    因為漫威採用的是“導演中心制”,對應之下,華納對於DC的干預,其實不僅僅只是電影整體的規劃,甚至對於一些系列作品如何去拍,拍什麼也會存在一些干預。

    而這也是DC電影宇宙(拋開DC獨立電影)現如今依舊還是“半死不活”的主要原因所在。

    因此,對於漫威來說,採用這些“普通導演”,其實更多的時候,是為了方便自己去在整個電影宇宙的規劃中能夠得到及時的調整。

    但是試想如果是藉助知名導演來拍攝漫威電影的話,其實這種掌控力的需求,能不能得到滿足,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畢竟,人家知名導演多數對於自己的作品,還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的,而很多時候這種想法其實不一定就能夠契合漫威電影宇宙整體的規劃,這也是漫威很少採用知名導演執導的一個原因之一。

    知名導演的風格其實也是一個大問題!

    對於電影導演來說,每一部電影的風格是非常受到導演風格的影響的,這意味著在很多時候,我們會在一些電影中看到導演自己異常濃烈的性格元素。

    上圖為“溫子仁”。

    而這對於單個獨立電影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能夠讓這部電影區別於與同類型的其他電影,但是對於一個致力於電影宇宙體系的漫威來說,這或許就是一個災難!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就像前面我們說的,知名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並且多數時候如果碰到一些大牌的導演,他們不一定會按照漫威電影宇宙後期規劃的要求來拍攝當前的電影,顯然,這種潛在的隱患矛盾就會造成不必要的製作消耗。

    舉個例子:

    如果漫威讓諾蘭大神來導演漫威的電影,或許漫威這部電影在劇情和特效上會受到影迷的追捧,但是這部電影很有可能就出現“獨立於”漫威電影宇宙體系的尷尬情況。

    上圖為“克里斯托弗·諾蘭”。

    同樣的問題,在DC宇宙中簡直不要太多——

    不論是蝙蝠俠的“黑暗騎士三部曲”,還是此前的《小丑》,如果單論單個作品的質量,那是沒話說,但是如果從DC電影宇宙構架的角度來說,這2部作品和DC電影宇宙的關聯度很難符合要求。

    顯然,對於漫威來說,自然是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因此,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又要顧及整個電影宇宙的規劃發展,其實選擇相對於這些頂級大導演的“導演”甚至是新生代的導演來說,就要方便的多了。

    退一萬步說——

    漫威在演員的選擇和劇本的要求上,前者採用只選合適不選最貴的原則,後者則是選擇最頂級的編劇來創作劇本。

    那麼,在演員合適,劇本頂級的情況下,其實只要水平合適的導演,再加上自己的一些風格元素,都是能夠展現出一部質量和看點都不俗的漫威電影的,這也是一種求穩的做法。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能夠擁有“承上啟下”的屬性在內,能夠在自身打出票房的前提下,輔助之前或者是之後的電影劇情。

    這就是漫威電影多數情況下的主體需求所在,而顯然,我們不排除會有頂級大導演也能夠滿足漫威這種需求,但是就總體而言,多數情況下,這些大導演自身濃烈的風格還是會有破壞漫威電影整個體系的潛在機率。

    這也是漫威為啥不採用世界頂級大導演來執導自己電影的第二個原因所在。上圖為“喬恩·費儒”。漫威走的是劇情體系風格,而知名導演則是個人體系風格!

    其實不論是漫威還是DC的電影都是有著專屬於自己的風格設定,比如漫威很多電影都是採用的“閤家歡”風格,而DC電影則是走“暗黑”風格,這也是很多電影粉絲所能夠去察覺到的。

    而其實這種能夠被影迷察覺到的風格設定,放在電影和導演之間也是如此,典型的我們以溫子仁為例——

    熟悉這位導演的粉絲都清楚,溫子仁號稱是“恐怖片電影大師”,這是因為出自溫子仁之手的電影多數都是自帶恐怖元素風格,而且,這種風格不同於一般的恐怖電影,而是專屬於溫子仁自己對於恐怖元素電影的理解的一種風格。

    比如:《招魂》、《死寂》、《電鋸驚魂》、《安娜貝爾》……

    甚至就是此前DC請溫子仁執導的《海王》中,整體的風格雖然偏向於漫威的閤家歡風格,但是在涉及到電影中的“海溝族”的劇情時,電影的畫風就是典型的溫子仁式的恐怖元素風格。

    這其實如果只是單純的在一部電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是非常nice的,但是就怕整部電影都是充斥著這種強烈的電影導演自身的風格元素。

    這一點,其實和漫威走劇情體系風格的規劃是相悖的。

    因為,對於漫威電影來說,整個的風格不單單是要“相對統一性”,更多的漫威是希望影迷和粉絲能夠將自己對這種風格的認同和喜歡,附加在整個漫威電影宇宙體系中,而不是導演身上,畢竟,頂級的導演不可能一輩子都為漫威拍攝電影。

    因此,如果導演的風格強烈到蓋過電影,那麼,可能重現的情況就是粉絲會跟著電影導演“走”,對於漫威電影宇宙的留存度就會降低,這顯然是漫威不願意看到的,漫威更願意看到的其實是相反的節奏。

    對此,同樣的道理,其實也能夠在漫威電影和演員之間的關係看出來——

    人氣多如鋼鐵俠這類的角色,其實漫威也會在合適的時候將其下線,這也是一種保證影迷注意力始終在電影宇宙體系中,而不是單個可能會隨時脫離的“元素”身上的操作。

    不過,總體而言:

    雖然漫威很少使用頂級大導演,但是另外一方面這種操作也是能夠發掘一些有新活力和新想法的導演來加入到漫威電影宇宙中來,讓漫威電影宇宙始終保持著一種源源不斷的活力屬性。

    當然,除此之外,漫威雖然導演沒有用最好的,但是劇本編劇很多都是頂級的,其中也不乏為“權遊”寫過劇本的這類編劇!

  • 2 # 清墨影視

    漫威電影出名,為什麼很多部沒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漫威的電影幾乎都是漫畫改編翻拍的,類似於國內的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翻拍的電影。其主要原因是商業化操作,說白了就是為了賺錢。這與奧斯卡影片的評判標準有所差異。其次漫威改編的影片多數為系列性。純商業化運作,為賺錢而拍!

  • 3 # 長安小翻譯

    知名導演往往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甚至攝影師、編劇都是固定班底。導演權力極大,遇到牛逼導演就能拍出神作,比如DC諾蘭蝙蝠俠還有沃卓斯基兄弟的《駭客帝國》,導演沒把控好,劇情出問題,風格不符就很爛,比如《正義聯盟》、FOCUS《黑鳳凰》。漫威影業是凱文費奇掌管,每部片子都要整體規劃,但是又有一定差異化。羅素兄弟、喬斯韋登之前執導美劇,詹姆斯古恩早先混跡B級片,個人風格不是大導演那麼強烈,容易協調,而且都有幾分輕鬆幽默,符合漫威電影的基調氛圍。埃德加賴特因為創意分歧放棄蟻人導演,斯科特 德瑞克森也出於同樣原因退出第二部導演。說到底,導演可能與漫威影業掌舵者費奇有分歧,影響到影片定位。即便如此,漫威片子起碼都在及格線以上——看看好萊塢那些重新整理下限的片子還有國內那些奇葩片就知道要保持每一部都在水準之上絕非易事。而且,漫威電影中《鋼鐵俠》、《美隊二》、《銀河護衛隊》兩部、《復聯一三四》都算得上佳作。

  • 4 # 徐笑橙

    漫威可以不選用知名導演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漫威十餘年來打造的品牌優勢。2、美國完善的工業化電影體制。

    從2008年的《鋼鐵俠》開始,到2019年復仇者聯盟的終結篇上映,短短十年間,漫威電影宇宙已經推出來23部影片,包括《雷神》、《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等數個電影系列。

    而且,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這23部影片的製作水平都在基準之上,幾乎沒有一部爛片,以至於在各種票房榜單上,漫威都可以佔據半壁江山。

    2019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更是力壓《阿凡達》奪得了全球票房魁首的寶座,《復仇者聯盟》系列影片,也因此成為全球最賣座的電影系列。

    也就是說,除卻漫畫的影響力之外,漫威電影宇宙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號召力。而隨著漫威電影一起成長的主角們,更是成了全球性的影視巨星。

    比如鋼鐵俠的飾演者小羅伯特·唐尼,黑寡婦的飾演者斯嘉麗·約翰遜,以及早被人們熟知的“美國隊長”、“雷神”和“奇異博士”等。

    漫威成就了這些國際化的明星,這些與漫威一起成長的明星,也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最大程度的擴大了漫威的品牌號召力。

    事實上,小羅伯特·唐尼在加入漫威之前,已經小有成就。2008年《鋼鐵俠》上映後,更是憑藉其高達5.8億美元的票房,一舉扭轉了漫威影業瀕臨破產的困局。

    在漫威的十年間,小羅伯特·唐尼參與了包括《鋼鐵俠》、《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等十餘部電影的拍攝,這種永續性和穩定性,在國內影視界幾乎無法實現。

    如果說品牌影響力和明星號召力,是漫威不選用知名導演的軟實力體現,那麼,美國電影的工業化程度,就是漫威電影潛在的硬實力。

    作為一個移民化的多種族國家,美國的歷史僅有244年,但是,美國電影卻有著100多年的發展史,並形成了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工業化體制。

    好萊塢不僅匯聚了全球最優秀的電影製作人,而且有著明確的分工和保障制度。

    在工業化的體制下,影片參與者大都以職業或者工作的形式出現,所以也很難出現因某個明星的片酬或者態度的問題,導致影片停擺的現象。

    在電影工業的流水線上,沒有誰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好萊塢的保障制度和從業人員的職業精神,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導演和明星群體的“權威性”。

    所以說,對於已形成自己風格和品牌的漫威來說,一個盡職且富有工作激情的導演,顯然比一個知名導演更合算。

    而對於知名導演來說,流水線形式的漫威電影宇宙,也難以滿足導演本身的創作慾望和靈感。

    也就是說,早已形成穩定生態的漫威,更適合需要舞臺的導演和演員。

  • 5 # 鯨魚電影

    套用一句很俗的話來說,就是“只選對的,不選貴的”。知名導演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可以增加更多的宣傳點,試想一下如果是斯皮爾伯格或者李安來執導的話,想必會帶動更多的人前來一探究竟。

    但是為什麼漫威不這麼做呢?有兩方面的考量。第一方面是漫威有自己的導演團隊,它已經具備了好萊塢的流水線生產化模式的特徵,所以他們以電影本身做為重點,導演絕不搶電影的風頭。你會發現,漫威出產的電影,沒有一個電影是打著導演的旗號招徠觀眾的。他們打出的是電影角色的品牌。

    另一方面則是漫威需要保證它的電影風格的統一。太多知名的導演想要在電影裡摻雜個人化的作者風格嗎,但是這樣會使得電影出現一定的參差,很容易導致流失粉絲。所以他們必須要選擇會拍這一型別而且專攻的導演。

    比如安東尼·羅素和喬·羅素,這對羅素兄弟,他們第一次與漫威合作了《美國隊長2》,給觀眾帶來巨爽的觀感,於是《復聯3》和《復聯4》這兩部大部頭的重頭戲,就交給他們了,他們的完成度也非常好。

  • 6 # 賴寶的朋友

    漫威已經不需要大導演來加持了,同樣不需要知名演員來加持新角色。漫威電影可以反過來加持新銳導演和新銳演員,因為漫威電影本身就是一塊金字招牌

  • 7 # 維賽迪

    這涉及到漫威對自家電影宇宙的規劃與戰略。

    漫威對旗下電影的策略是求“穩”

    對於一個電影宇宙來說,最重要的是穩定。

    因為只有持續不斷的“穩定輸出”,才可以讓品牌逐漸吸納人氣並提高知名度。

    換句話說,漫威宇宙的電影大多都是屬於同水平線上的作品,而其中會偶出佳作。

    用數字來比喻的話,即漫威宇宙大多數電影都是70~80分左右徘徊,最差也不會低於60,其中有些質量高的則可以達到90分,從網路爛番茄的漫威電影指數來看也可以看出漫威宇宙的確非常“穩”。

    有童鞋就說了,那如果要確保電影“穩”的話,那不是更加應該找一些知名的導演來執導電影嗎?選一些不知名的難道漫威就不擔心拍砸了?

    這其實又涉及到漫威宇宙的整體規劃方向。

    漫威宇宙=漫威連續劇

    顯然,漫威是打算將旗下電影打造成類似連續劇的模式,只不過這個不是電視連續劇,而是電影連續劇。

    那麼連續劇模式最重要的點是什麼?是風格統一。

    畢竟如果這一部電影(這一集)苦大仇深黑暗風,另一部電影(另一集)歡樂逗比風,要說他們是同一個電影宇宙沒問題,但顯然會削弱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所以大多數人都說漫威電影走的是閤家歡風格,就是這麼一個道理,迪士尼跟漫威是有意將旗下電影風格統一的。

    但我們知道,每個導演的個人風格都不一樣,有的追求畫面特效,有的追求劇情內涵,有的喜歡冷色調,有的喜歡大場面,特別是諸如溫子仁、諾蘭等知名導演拍電影的個人特色更加強烈。

    要這些知名導演拋棄自己的風格去迎合漫威高層指定的閤家歡風?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拿溫子仁來說,他拍完《速度與激情7》之後就表示不拍《速8》了,因為在拍攝的時候受到了一些限制他自己發揮的干擾,即使環球影業承諾給他一筆“可改變他一生的酬勞”他也堅決回絕。

    可見對於這些知名導演來說,他們拍電影是為了自己的追求,不是說你給的錢多他們就會願意拍的(事實上他們也不缺錢)

    更何況就算真的勉強談攏了,這些導演既有實力又有知名度,漫威高層也不好對他們進行太多管制。

    相反,選取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導演或者知名度一般的普通導演,則非常方便漫威高層對他的電影進行管控,落實漫威對旗下電影的策略---削弱導演個人風格,增強漫威電影風格的統一性。

    又有童鞋說了,削弱風格是一回事,但如果這些小導演實力不夠把電影拍砸了那怎麼辦?

    這就得說到漫威宇宙如今的“流水線”電影策略了。

    漫威電影的不少配件,都是高層決定好的

    因為漫威每一部電影其實都涉及到未來規劃的走向,所以大體的框架與劇情走向其實不是由導演決定,而是由漫威高層決定的。

    就拿《蟻人1-2》這兩部電影來說,有多少“配件”是出自漫威高層的手筆呢?

    第一,量子領域,因為這是《復聯4》逆轉無限的關鍵,所以《蟻人》電影必須緊扣著這點,圍繞這點來展開劇情好為《復聯4》的時間穿越做鋪墊。

    第二, 必須給蟻人加一個女兒,因為漫威以後有《少年復仇者》電影的規劃,蟻人的女兒蟻女是其中的成員之一。

    第三,《蟻人1》時間線在《復聯2》之後,是第二階段的收官之作,所以基本可以確定格局很小,畢竟總不能剛《復聯2》來了一場大戰,你《蟻人》又來一場規模不小的鬧騰吧?

    《蟻人2》時間線跟《復聯3》基本同時進行,這也可確定了就算你蟻人能巨大化,也不可以鬧出什麼大陣仗,畢竟復聯正在跟滅霸的軍隊戰鬥呢。

    不要看好像就只有三個“配件”是漫威高層決定的,這每一個“配件”的影響其實都很大。

    第一點直接導致《蟻人》電影的整個劇情走向必須圍繞量子領域來進行,不可自由發揮或偏離太遠;第二點則基本可以確定《蟻人》電影必須走溫馨家庭風;第三點則決定了電影的格局大小。

    如此算下來,跟拍攝普通電影的導演來對比的話,漫威的導演們要做的工作其實相對是比較少的,要知道很多不知名的導演本身就不一定能將整部電影弄得井井有條,如今需要做的工作少了那麼多,對他們本身的發揮也是很有利的。

    這就是漫威高層對旗下電影進行的品控手段,再加上已經成熟起來的漫威品牌,這也是漫威電影能一直都如此“穩”的原因。

    綜上所述,漫威挑選導演的要求就是要聽話、好管理,願意為漫威宇宙捨棄自己的個人風格,將自己變成流水線製作的其中一員,顯然一些非常知名的大導演是不可能接受的。

  • 8 # 捏臉俠

    漫威的電影走向需要符合整體的設定,所以免不了為其他電影做伏筆做嫁衣。知名導演一般都有自己的風格,如果融入不了整個宇宙那也是白搭。

  • 9 # 影視閒談

    因為對於漫威來說,他們只選擇合適自己的,並不一定非得“著名導演”才行,不管演員還是導演,只要“合適”就行。

    其實透過對比漫威電影系列導演,你不難發現,這些導演這過去雖然也有上得了檯面的“代表作”,但他們並不是好萊塢裡面的頂級大導演,漫威方面並不鍾情於已經有過類似經驗,或者說在商業片上有一定地位的導演,反而一些“新生代”導演,或者有獨特風格的導演才是他們的優先選擇。

    漫威現在的當家人就是凱文.費奇,而這個選擇導演的“決定權”也在他手裡,或者準確來說,他之所以選擇這些“非著名導演”或者“新生代”導演也是他建立漫威電影宇宙一個比較重要的決策,其實為了選擇漫威認為“合適”的導演,他們可下了不少功夫,經常對一些在好萊塢不太熟悉的導演進行排查調研,尋找有“特色”的導演。

    凱文.費奇曾經說過,他們需要的導演不需要有製作“大特效”,或者大商業片的能力,主要以會講故事,把故事講得更加新奇就行,漫威電影也是好萊塢比較清奇的存在,因為他們會培養新導演。

    就拿題目所問的《驚奇隊長》來說吧!這部電影是由兩個導演合作完成,分別是安娜.波頓與瑞安.弗雷克,這兩位導演在此之前不僅沒有觸控到商業大片的拍攝,就是其他型別的電影也沒有相關經驗,之前也只拍攝了一些短劇,小成本電影,以及一些電視劇,完全沒有上榜全球票房前五十的電影,這樣的導演的確算不得“著名導演”。

    還有目前漫威第四階段的關鍵性電影《永恆族》,這個電影是描寫滅霸家鄉的故事,但導演也是一位新人,導演趙婷在此之前她也沒有拍攝商業片的經驗,不過她倒是拍攝了許多優秀的短劇。

    漫威為什麼熱衷於啟用新人導演呢?

    其實這還是在於漫威的發展模式決定的,漫威有一個編劇團隊,他們把漫威發展的大方向就已經“固定”好了,怎麼發展,怎樣發展,都是固定的,比如從《鋼鐵俠1》開始,一直到目前的《復仇者聯盟4》,雖然經歷了無數導演,但你會發現,這些電影都是相互有關聯的,並不是獨立單一存在。

    漫威需要的導演是在自己的大框架下在講故事,而不是需要可以打破自己框架的導演,一般來說,很多著名導演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加入一些他們認為合理的元素,但這個在漫威是不可以的,凱文.費奇與其團隊早就把框架構架好,這種情況是不能打破的。

    漫威也不是沒有請過知名大導,但也吃了知名大導的苦頭,包括演員也是一樣,當初《無敵浩克》的演員就是一個例子,當初漫威拍攝蟻人的時候,就像找大導演合作,結果雙方因為劇本製作意見談不到一起而總結合作,這位就是血與冰激凌經典三部曲的導演,他有實力,但與漫威電影不符合。

    你可能不知道漫威“傾家蕩產”打造的《鋼鐵俠1》導演居然是一個“非著名導演”,導演本人呢就是鋼鐵俠的助手哈皮,電影中他們是朋友,哈皮是鋼鐵俠的得力助手,電影外哈皮是鋼鐵俠的引路人,同時也是導演。

    漫威一開始的“性質”就決定了他們的發展模式只能如此!他們把很多事情都安排好了,導演只需要把他們安排好的在昇華一下就可以,沒必要在修改,這也是漫威大部分時候只尋找新人導演的原因,而著名導演就不會這樣了!

    漫威電影對自己的安排非常嚴格,導演並不能決定一切,也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演員很多都是“新人”,慢慢跟隨漫威一起成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ACD選股技巧,精準逃頂精髓,有那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