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而教,就是自己不親自教自己的孩子,給孩子選擇老師進行教育。這句話最早出自孟子,孟子的原話如下: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孟子(離婁)》) 至於為什麼要易子而教,孟子的意思,大概是說,你教自己的孩子,“教必以正”,但是如果孩子不聽你的話怎麼辦,你就會發怒,這時孩子就會說,“你教我以正,你能做到嗎?”結果父子的感情就受到了傷害,這可是個大問題,所以,要選擇老師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身邊已經有例子可以證明,我過世的母親也是一位老教師,二哥曾親受母教,媽媽為二哥付出精力最多,但三個孩子中,二哥最厭惡學習,在學習上也最不成器。為什麼自己教授自己的孩子最難。有以下幾個心得與大家分享: 教子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的教育,一種是德行的教育。這兩種教育,對自己的孩子實施起來都有點困難。 首先,孩子對你太熟悉,你的缺點、錯誤孩子看的清清楚楚,這無可厚非,因為人本來沒有完美,人都在走向完美。因為熟悉使他並不看重你。因為不看重,你的德行和知識都很難入他的心。我自己就有位同事,他本人已經是一位很有名的詩人了,但是,她的女兒卻不以為然,談到人生志向,父親很希望孩子在學校做一位教師。結果女兒怎麼回答:“將來就像你這樣嗎,沒意思”,而爸爸呢,更直言:“如果你考上我這所大學,我乾脆離職算了”,你看,教育談何容易。 但是,作為專職的老師就不一樣,教育是他的工作,你看到的永遠是他光鮮的一面,我自己就是如此,在學生面前,一定把自己的博學、謙卑和專業表現出來,但是回到家裡,我要做回我媽媽的身份,孩子才可以在你面前撒嬌,犯錯,求得你的包容,這時,你可不能給他板起面孔說話,否則就會形成代溝,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大為不利。 其次,都知道鼓勵對孩子成長有多重要,但是孩子的認知是在群體中建立起來的,你一個人的肯定力度不大,她更信任老師的話,老師的批評和表揚,更深入其心。 所以,比較一下,在教育多樣化的今天,雖然學校教育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是仍然不失為一種最好的求學方式。
(國學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北京日新學堂 艾博士/文)
易子而教,就是自己不親自教自己的孩子,給孩子選擇老師進行教育。這句話最早出自孟子,孟子的原話如下: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孟子(離婁)》) 至於為什麼要易子而教,孟子的意思,大概是說,你教自己的孩子,“教必以正”,但是如果孩子不聽你的話怎麼辦,你就會發怒,這時孩子就會說,“你教我以正,你能做到嗎?”結果父子的感情就受到了傷害,這可是個大問題,所以,要選擇老師教育自己的孩子。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內容以德先入,教人以善,但是人無完人,孩子看到是你最真實的一面,所以,對自己的孩子實施這項教育最難,最後結果傷害了孝道,這就不划算了,不如選擇德高望重者行使之。 放在今天,很多人認為這種說法已經失效了,因為教育內容和思維觀念都發生了變化,但我覺得此語放在今天仍然適用,而且大大適用。 自己本身是一位從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研究、教學都還算得上深有體會,所以,一般人會很羨慕地和我說,你可以教自己的孩子了。實踐證明,恰恰錯了,我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卻不能親自教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知識的教育、才能的提升,這都需要有專業人士去做。我身邊已經有例子可以證明,我過世的母親也是一位老教師,二哥曾親受母教,媽媽為二哥付出精力最多,但三個孩子中,二哥最厭惡學習,在學習上也最不成器。為什麼自己教授自己的孩子最難。有以下幾個心得與大家分享: 教子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的教育,一種是德行的教育。這兩種教育,對自己的孩子實施起來都有點困難。 首先,孩子對你太熟悉,你的缺點、錯誤孩子看的清清楚楚,這無可厚非,因為人本來沒有完美,人都在走向完美。因為熟悉使他並不看重你。因為不看重,你的德行和知識都很難入他的心。我自己就有位同事,他本人已經是一位很有名的詩人了,但是,她的女兒卻不以為然,談到人生志向,父親很希望孩子在學校做一位教師。結果女兒怎麼回答:“將來就像你這樣嗎,沒意思”,而爸爸呢,更直言:“如果你考上我這所大學,我乾脆離職算了”,你看,教育談何容易。 但是,作為專職的老師就不一樣,教育是他的工作,你看到的永遠是他光鮮的一面,我自己就是如此,在學生面前,一定把自己的博學、謙卑和專業表現出來,但是回到家裡,我要做回我媽媽的身份,孩子才可以在你面前撒嬌,犯錯,求得你的包容,這時,你可不能給他板起面孔說話,否則就會形成代溝,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大為不利。 其次,都知道鼓勵對孩子成長有多重要,但是孩子的認知是在群體中建立起來的,你一個人的肯定力度不大,她更信任老師的話,老師的批評和表揚,更深入其心。 所以,比較一下,在教育多樣化的今天,雖然學校教育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是仍然不失為一種最好的求學方式。
我們做父母的最好做到適時引導,創造環境,以身示範,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幫助孩子選擇更好的老師和朋友。所謂“親師友,習禮儀”,對確立孩子在群體中的位置,實現他個人價值,有很大的幫助。(國學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北京日新學堂 艾博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