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藍色晶片
-
2 # 容濟點火器
一、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規定:電流透過導體所產生的熱量和導體的電阻成正比,和透過導體的電流的平方成正比,和通電時間成正比。該定律是英國科學家焦耳於1841年發現的。焦耳定律是一個實驗定律,它可以對任何導體來適用,範圍很廣,所有的電路都能使用。遇到電流熱效應的問題時,例如要計算電流透過某一電路時放出熱量;比較某段電路或導體放出熱量的多少,即從電流熱效應角度考慮對電路的要求時,都可以使用焦耳定律。公式如下:
其中Q指熱量,單位是焦耳(J),I指電流,單位是安培(A),R指電阻,單位是歐姆(Ω),t指時間,單位是秒(s),因為電流透過純電阻電路,電能會全部轉換為熱能,假設電阻發熱的熱量Q放全部被加熱的物體吸收,所以:
Q放=Q吸,然後根據下邊的比熱容公式,可以算出具體的升溫和時間關係,當然實際應用時候要考慮熱損失問題,不可能會被吸收的,損失多少,和隔熱材料有很大關係了。
二、比熱容公式
比熱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符號c),簡稱比熱,亦稱比熱容量,是熱力學中常用的一個物理量,表示物體吸熱或散熱能力。比熱容越大,物體的吸熱或散熱能力越強。它指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升高或下降單位溫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其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焦耳每千克開爾文[J/( kg · K )],即令1公斤的物質的溫度上升1開爾文所需的能量。根據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這個公式中的Q,就是上邊的Q吸,也就是被加熱材料吸收過來的熱量了。被加熱的物質的比熱容可以透過查表獲得的,是常量,比如水的比熱容是1,m是質量,也就是被加熱物質的質量是多少,然後⊿T就是吸收這麼多熱量後溫度升高多少,知道了被加熱前的溫度,就能推算出被加熱t時間後的實際溫度。
一些物質的比熱容(主要是鐵合金)
水 4.2×103J/(Kg℃)
矽單質 700 J/(kg·K)
鋇單質 204 J/(kg·K)
碳單質(石墨) 720 J/(kg·K)
錳 480 J/(kg·K)
鐵 440 J/(kg•K)
三、參考案例
某一電飯鍋,內部電路如圖所示。R1是加熱電阻,阻值為48.4Ω;R2是限流電阻,阻值為484Ω.煮飯時,接通電源(220V 50Hz)、閉合手動開關S1,電飯鍋處在加熱狀態.當鍋內食物溫度達到103℃時,開關S1會自動斷開,斷開後若無外力作用則不會自動閉合。S2是一個自動溫控開關,當鍋內食物溫度達到80℃時會自動斷開,溫度低於70℃時會自動閉合.問:
(1)若接通電源後沒有閉合開關S1,那麼電飯鍋能將飯煮熟嗎?為什麼?
(2)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若用這種電飯鍋燒水,則開關S1的自動斷電功能不起作用,這是為什麼?
(3)在加熱和保溫兩種情況下,電飯鍋消耗的電功率之比是多少? 若電飯鍋電能轉化為內能的效率為84%,那麼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將溫度為20℃、質量為2.5kg的水燒開,至少需要多長時間?
解答:
(1)不能,不閉合S1,電飯鍋只能處在保溫狀態電飯鍋內食物的溫度不超過80℃;
(2)在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所以S1自動斷電功能不起作用;
(3)加熱和保溫電飯鍋消耗的電功率之比: P加熱/P保溫= (U2/R1)/[U2/(R1+R2)]=(R1+R2)/R1=(48.4Ω+484Ω)/48.4Ω=11/1,
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將水燒開須吸收的熱量為:Q吸=cm(t-t0)=4.2×103J/(kg·℃)×2.5kg×(100℃-20℃)=8.4×105J,所以Q放=Q吸/η=8.4×105J/84%=106J,由Q放=U2t /R1得:需要時間:t= Q放R1/U2=106J×48.4Ω/(220V)2=103s。
回覆列表
在沒有環境狀況條件下溫度是無法計算的,但是發熱功率是容易計算的,功率等於電流的平方乘以阻值。控制溫度的話得用控制器,控制器一般採用pid演算法控制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