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壓機3罐車專修

    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裡,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 2 # Y滄海一粟Y

    玄奘這次西行,歷經1玄奘這次西行,歷經其實是17年之久,而非14年,貞觀三年出發的,貞觀20年回到長安的,唐太宗是在,貞觀之治23去世的,所謂的貞觀27年,不知道是怎麼來的。5萬里行程,138個國家,帶回了佛教經典520篋,657部。返回長安以後,他刻苦翻譯佛經,在20年間共翻譯出1335卷。他還將中國的《老子》等書翻譯成梵文,傳入印度。他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佛經翻譯家之一。

    詳細

    《西遊記》中的唐僧,是虛幻的佛教人物,不過他經歷九九八十一個磨難去西天取經的事情,卻有一些事實依據的。唐朝有個叫玄奘的佛教徒,的確去西天取過佛經。

    玄奘出家之前姓陳,玄奘是他的法名,又被尊稱為三藏法師,所以有人還稱他唐三藏。玄奘13歲時出家,21歲受大戒。22歲離開長安到達四川、湖北、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尋問有學識的和尚,深刻鑽研佛教經論。那時國內對佛教經論各有各的評說,翻譯過來的佛經,要么晦澀難懂,要么失真走樣。玄奘決心去佛教的發祥地印度學習和取經。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玄奘從長安起步,路經姑臧(今甘肅武威),再過敦煌,一直向西域進發。在蒼茫的戈壁沙漠上行走,沒有路標,光有從前走過的馬匹、駱駝留下的糞便,或是一堆堆的屍骨。沙漠裡不僅沒有水,喉嚨還渴得發痛,連眼皮也睜不開,甚至渾身焦躁難以忍受。困難不斷,但是並未阻擋玄奘前進的步伐。

    到了伊吾(今新疆哈密縣),高昌國王鞠文泰得知玄奘是個高僧,苦苦相留,可是玄奘決意西行。鞠文泰就派了一些可以吃苦耐勞的人送玄奘到印度。《西遊記》裡不是說唐僧跟著三個徒弟嗎,那些護送玄奘的人雖無神仙般的通天本事,但卻有著孫悟空的機敏聰慧、豬八戒的善於馱重和沙和尚的吃苦耐勞。帕米爾高原大雪封山,道路中斷,他們被迫在龜茲駐留兩個月。在翻越海拔七千多米的騰格里峰時,有幾個護送隨從被凍死在山上。但是這些都沒能使玄奘失去信心,歷經多次的艱難險阻,他們最終到了印度。

    玄奘這次西行,歷經17年之久,5萬里行程,138個國家,帶回了佛教經典520篋,657部。就在大慈恩寺翻譯這些佛經長達11年之久,並創立了佛教的一大支派——慈恩宗。

    返回長安以後,他刻苦翻譯佛經,在20年間共翻譯出1335卷。他還將中國的《老子》等書翻譯成梵文,傳入印度。他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佛經翻譯家之一。

    玄奘還依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編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其中記載了取經路中各國山川、城邑、物產、風俗,是探討中國西北地區及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以及中亞等地歷史、地理的重要史書。從19世紀起,已經被英、法、日本學者陸續翻譯、註釋及出版。

    公元664年玄奘去世,說當時有一百多萬人為他送葬,三萬多人給他守墓盡哀。他從印度取回的佛經被儲存在專門為其建造的西安大雁塔之內。7年之久,5萬里行程,138個國家,帶回了佛教經典520篋,657部。返回長安以後,他刻苦翻譯佛經,在20年間共翻譯出1335卷。他還將中國的《老子》等書翻譯成梵文,傳入印度。他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佛經翻譯家之一。

    詳細

    《西遊記》中的唐僧,是虛幻的佛教人物,不過他經歷九九八十一個磨難去西天取經的事情,卻有一些事實依據的。唐朝有個叫玄奘的佛教徒,的確去西天取過佛經。

    玄奘出家之前姓陳,玄奘是他的法名,又被尊稱為三藏法師,所以有人還稱他唐三藏。玄奘13歲時出家,21歲受大戒。22歲離開長安到達四川、湖北、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尋問有學識的和尚,深刻鑽研佛教經論。那時國內對佛教經論各有各的評說,翻譯過來的佛經,要么晦澀難懂,要么失真走樣。玄奘決心去佛教的發祥地印度學習和取經。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玄奘從長安起步,路經姑臧(今甘肅武威),再過敦煌,一直向西域進發。在蒼茫的戈壁沙漠上行走,沒有路標,光有從前走過的馬匹、駱駝留下的糞便,或是一堆堆的屍骨。沙漠裡不僅沒有水,喉嚨還渴得發痛,連眼皮也睜不開,甚至渾身焦躁難以忍受。困難不斷,但是並未阻擋玄奘前進的步伐。

    到了伊吾(今新疆哈密縣),高昌國王鞠文泰得知玄奘是個高僧,苦苦相留,可是玄奘決意西行。鞠文泰就派了一些可以吃苦耐勞的人送玄奘到印度。《西遊記》裡不是說唐僧跟著三個徒弟嗎,那些護送玄奘的人雖無神仙般的通天本事,但卻有著孫悟空的機敏聰慧、豬八戒的善於馱重和沙和尚的吃苦耐勞。帕米爾高原大雪封山,道路中斷,他們被迫在龜茲駐留兩個月。在翻越海拔七千多米的騰格里峰時,有幾個護送隨從被凍死在山上。但是這些都沒能使玄奘失去信心,歷經多次的艱難險阻,他們最終到了印度。

    玄奘這次西行,歷經17年之久,5萬里行程,138個國家,帶回了佛教經典520篋,657部。就在大慈恩寺翻譯這些佛經長達11年之久,並創立了佛教的一大支派——慈恩宗。

    返回長安以後,他刻苦翻譯佛經,在20年間共翻譯出1335卷。他還將中國的《老子》等書翻譯成梵文,傳入印度。他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佛經翻譯家之一。

    玄奘還依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編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其中記載了取經路中各國山川、城邑、物產、風俗,是探討中國西北地區及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以及中亞等地歷史、地理的重要史書。從19世紀起,已經被英、法、日本學者陸續翻譯、註釋及出版。

    公元664年玄奘去世,說當時有一百多萬人為他送葬,三萬多人給他守墓盡哀。他從印度取回的佛經被儲存在專門為其建造的西安大雁塔之內。

  • 3 # 影視也搞笑

    西遊記時間詳解

    ♥第13回,開頭就說唐僧在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即貞觀13年9月12日,西出長安開始艱苦取經之路。一二日馬不停蹄,在13日晚到法門寺,在法門寺住一夜,14日早起繼續西行,此時正是季秋,即9月。數日後,到鞏州城,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兩三日後在9月底到達河州衛。 同樣在河州衛住一夜,次日凌晨早行,此時深秋時節, 在雙叉嶺二隨從遇害,天亮後唐僧被金星救起西行。中午唐僧遇見獵戶劉伯卿,晚上在劉家住下,第二天在劉家為劉父超度亡靈,第三天早起西行,中午時分在兩屆山遇見孫悟空。

    ♥第15回,開頭就是“行者伏侍唐僧西進,行經數日,正是那臘月寒天”,前面是初冬10月,行經數日應是10月底或11月初,這裡怎麼就到臘月了?時間上有些欠妥。但說明唐僧收小白龍的時間是在貞觀13年12月。唐僧收白龍馬後,行有兩個月太平之路,又值早春,忽見一座寺廟。這說明唐僧是在貞觀14年早春時節到的觀音院。此處悟空弄丟袈裟,觀音收服黑熊怪。

    ♥第16回,唐僧在貞觀14年春,夜住觀音院,行者弄丟袈裟。

    ♥第18回,原著說行者引路而去,正是那春融,春過半時節,望見一村人家,即高老莊。從表面上看,此時應是貞觀14年春。但高才和高員外都說八戒到他們家3年了,切戒葷吃素。第19回,八戒對烏巢禪師也說是前年蒙觀音勸善。可見八戒被觀音勸善已有三年了。第8回,觀音收了八戒後不久就遇見小白龍,將小白龍救脫天條。也就是觀音救八戒和小白龍的時間是在同一年。第15回,唐僧在貞觀13年12月收小白龍時,小白龍被行者打敗後,在深淵思想,才脫天條不上一年,又撞上這潑魔。說明觀音救小白龍和八戒也是在貞觀13年,由此可推斷唐僧收八戒的時間應是在貞觀15年春。

    ♥第20回,唐僧師徒三眾,餐風宿水,帶月披星,在貞觀15年夏天,到達的黃風嶺,遇見黃風怪,行者請靈吉菩薩收服。本回從行者和八戒的對話中,行者說:你離了家才幾日,就生抱怨!。八戒說:我從跟了師父這幾日。可見唐僧到黃風嶺時,離收八戒時間不長。所以此時應是貞觀15年夏天。

    ♥第22回,光陰迅速,歷夏經秋,唐僧在貞觀15年秋天到達的流沙河,收了三徒弟沙僧。本回行者曾說:自從降了黃風怪,這個把月不曾耍棍。可見,唐僧過黃風嶺後,一個多月就到了流沙河。所以唐僧是在貞觀15年秋到的流沙河。

    ♥第23回, 光陰迅速,又值九秋,唐僧師徒四人,在貞觀15年9月,遭菩薩試禪心。本回沙僧曾道: 自蒙師父收了我,又承教誨,跟著師父還不上兩月。可知,此時是收沙僧後大概2個月的時候。即貞觀15年秋。

    ♥第24回,唐僧師徒四人到達萬壽山五莊時,究竟是什麼時間,本人一直沒弄清,前面四聖試禪心的時間是貞觀15年秋,後面唐僧到達白虎嶺,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時間是貞觀16年夏。我只能把這個時間定在貞觀15年秋到16夏之間,這不免有些太籠統,如果真要定個時間,那就先定為貞觀16春。因為原著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又見那綠的槐,斑的竹,青的松,依依千載鬥穠華;白的李、紅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爭豔麗。這段描寫前面是說槐,竹,松鬥了千年的穠華,這後面說的是李,桃,柳爭豔麗,問題是每年三月都爭還是現在正在爭?如果理解成現在在爭,那唐僧到達萬壽山就是在貞觀16年春。但後面行者偷人參果時,在後園看到卻是四季花草,和四季的蔬菜,是不是萬壽山沒有四季之分?如果是,那三花爭豔就不一定是現在。先放一放,以後或許會有新發現,再做定論。

    ♥第27回,唐僧師徒辭別了鎮元子,離開萬壽山上路,在貞觀16年夏,上了白虎嶺,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逐。行者給唐僧吃的桃和妖精說的五黃六月家中無人使喚,可證明唐僧在白虎嶺時是個夏天。第23回,四聖試禪心時是貞觀15年秋,經過冬春,此時應是貞觀16年或以後年份的夏天。然而從後文看,應是貞觀16年。具體證據將在第36回烏雞國時仔細討論。

    ♥第28到31回,唐僧趕走行者後,誤入奎木郎的妖洞,逃出後又在寶象國被奎星變成虎,八戒請大聖降妖。原著裡沒有提到具體的時間,但第31回八戒請大聖時,行者請八戒遊山時,文中寫到“自是那大聖回家,這幾日,收拾得復舊如新,”還有行者對八戒說:“ 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可見行者離開唐僧時間不長,此時應是貞觀16年夏。

    ♥第32到35回,唐僧四眾離開寶象國,夜住曉行。在貞觀17年春, 達到平頂山遭遇金銀角大王

    ♥ 第36回, 唐僧師徒在貞觀17年初冬西進至烏雞國,幫國王重新登基,

    在這裡有必要在時間上討論一下,從唐僧離開長安直至四聖試禪心時,時間上都是清晰的,都能找到確切證據,往後唐僧在到達萬壽山時,這時間上就模糊了,找不到有力的證據了,直到此處第36回唐僧的一句話: “我記得離了長安城,在路上春盡夏來,秋殘冬至,有四五個年頭” 。在時間有了些眉目,貞觀13年經5個年頭,13、14、15、16、17。此時應是貞觀17年,這個推斷也符合前面的邏輯:四聖試禪心時是貞觀15年秋,到萬壽山時是貞觀16年春,貞觀16年夏唐僧先後到達白虎嶺、碗子山、寶象國,然後在貞觀17春到達平頂山,過山後西行,貞觀17年初冬到 此處,符合邏輯。

    ♥第40回, 正值秋盡冬初時節,唐僧師徒們離了烏雞國,夜住曉行,將半月有餘,忽又見一座高山,唐僧在貞觀17冬天到達號山枯松澗火雲洞 。行者請觀音收服紅孩兒。這裡也可證明唐僧到烏雞國時是初冬。

    ♥第43回,唐僧師徒離開號山行經一個多月,在貞觀17年冬末,到達黑水河,行者請西海龍太子降妖。

    ♥第44回, 唐僧師徒們過了黑水河,找大路一直西來。真個是迎風冒雪,戴月披星,行夠多時,在貞觀19年早春時期到達車遲國,行者三兄弟大鬧三清觀。詳解放在下一節通天河陳家莊。

    第47回,唐僧師徒過了車遲國國都,曉行夜住,渴飲飢餐,不覺的春盡夏殘,在貞觀19年到達通天河,幫陳家莊百姓除去金魚精。在這裡需要詳細討論一下,烏雞國時唐僧曾說過他離開長安是四五個年頭,那時我是算上貞觀13年取五個年頭,到烏雞國時是貞觀17年,這和前面時間也正好吻合。這回在陳家莊唐僧又提到他離開長安是七八年頭,那麼這次應取七還是八?取七,此時是貞觀19年秋,取八此時是貞觀20年秋。我認為此時應該是貞觀19年秋,因為唐僧在烏雞國時是貞觀17年冬初,原文說半月有餘到達號山。過號山後,又行經一個多月到黑水河,由此可見唐僧到黑水河是貞觀17年冬末。從黑水河到車遲國,再到通天河原文沒有給出具體時間,但第48回,老陳說:“ 此處屬車遲國元會縣所管,喚做陳家莊。”通天河還在車遲國境內,可見從車遲國到通天河的時間不會很長,至少不會超過一年,一春一秋,在同一年,如果是貞觀20年,那唐僧就在貞觀18年,19年兩年沒遇難,時間有些長,如果是貞觀19年,那唐僧只是在貞觀18年,一年的時間沒有遇難,這種可能性大一些,所以我選擇唐僧是在貞觀19年秋天到的通天河。如果以後有什麼新的證據再說。

    ♥第50回,唐僧四眾奔西,正遇嚴冬之景,師徒們在貞觀19年冬,到達兜兒山,行者深受老君青牛精的金剛鐲之苦。

    ♥第53回,唐僧四眾行夠多時,在貞觀20年早春到達女兒國和琵琶洞,這個時間應緊扣通天河的時間,因為在第回陳家莊的老陳說過,他們那裡有去女兒國做生意的,這個路途不會很遠,所以在行程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從秋經冬到春的時間是正常的。

    ♥第56回,唐僧四眾離開琵琶洞 ,一路無詞,在貞觀20年夏時,唐僧被行者暴揍一頓,鬧出個真假美猴王。 這個時間應緊扣女兒國的時間,因為行者在地府處說過,唐僧是在經過女兒國時被揍的,還沒出女兒國的國土,自然時間不是很長。經春到夏。

    ♥第59回,唐僧 四眾趕奔西天,歷過了夏月炎天,卻又值三秋時,貞觀20年秋到達火焰山,行者三借芭蕉扇。

    ♥第62回,唐僧師徒向西而去,正值秋末冬初時,貞觀20年冬初達到祭賽國。 唐僧掃塔,行者降妖。這個時間應緊扣女兒國和火焰山的時間,因為女兒國給祭賽國進貢,路程不會很長。火焰山三借芭蕉扇時,牛魔王到此處的碧波譚赴過宴。這也說明從女兒國到火焰山到祭賽國的路程和時間都不是很長,所以此時是貞觀20年冬。

    ♥第64回, 唐僧師徒逍遙行路,冬殘春之至,在貞觀22年春,忽見一條長嶺,到達荊棘嶺。唐僧與樹精對詩。此處的時間沒有和其他時間緊扣的地方,在這裡又有必要討論一下,在第64回,當四樹精問唐僧妙齡幾何時,三藏答曰: “四十年前出母胎”這說明唐僧此時至少40歲。 第100回,太宗笑道:“久勞遠涉,今已貞觀二十七年矣。” 第93回,布金寺的長老問唐僧高壽時,三藏道:“虛度四十五年”。而從原著中可知唐僧到布金寺的時間和回長安的時間是在同一年,只是在布金寺是春天,而回長安是秋天。也就是說唐僧在貞觀27年時是45歲。由此可推唐僧40歲時是貞觀22年,所以唐僧在荊棘嶺時至少是貞觀22年春天。 先暫且這樣,看看後面還有沒有證據。

    ♥第65回, 唐僧四眾西進,行夠多時,又值冬殘,正是那三春之日,在貞觀23年的春天到達小西天。行者遭遇黃眉怪的人種袋。前面荊棘嶺是春天,此處又是冬殘春至,應是貞觀23年的春天。

    ♥第67回,唐僧四眾,躲離了小西天,行經個月程途,正是春深花放之時,在貞觀23年春末,到達稀柿衕陀羅莊。行者西降蛇精,八戒開路稀柿衕。這個時間緊扣小西天。

    ♥第72回,唐僧師徒行夠多少山原,歷盡無窮水道,不覺的秋去冬殘,又值春光明媚。在貞觀24年春末到盤絲洞和黃花觀

    ♥第74回, 唐僧師徒離開黃花觀走多時,又是夏盡秋初,在貞觀24年秋初到達獅駝城

    ♥第78回,唐僧師徒離開獅駝城西行。又經數月,早值冬天。在貞觀24年冬到比丘國

    ♥第80回,唐僧師徒四眾行彀多時,又過了冬殘春盡,在貞觀25年春末到鎮林禪寺,無底洞

    ♥第84回,唐僧隨行者投西前進。不覺夏時,在貞觀26年夏天到達滅法國。第85回,唐僧師徒離開滅法國後,聽著行者講如何剃國王的頭,正歡喜處忽見一座大山,即隱霧山。可見他們離開滅法國不久就到了隱霧山,到隱霧山的時間是貞觀26年秋,所以他們到滅法國的時間是貞觀26年夏。

    ♥第85回,唐僧師徒離開滅法國前行,正歡喜處,忽見一座高山阻路,在貞觀26秋到達隱霧山折嶽連環洞,行者打死豹子精。從後往前推,唐僧西行的時間在這裡有了確切證據,第87回,是唐僧別樵子下了隱霧山,行經數日到的鳳仙郡。唐僧師徒在貞觀26年秋到的鳳仙郡,數日前,所以貞觀26年秋時唐僧師徒到的隱霧山。

    ♥第87回,唐僧師徒別樵子下了隱霧山,奔上大路。行經數日,忽見一座城池相近,在貞觀26年秋到達鳳仙郡。同上一節,從後往前推,第87回,唐僧師徒在鳳仙郡逗留半月有餘,第88回,唐僧師徒離開鳳仙郡時是深秋,也就是說他們是在秋天到的鳳仙郡。過鳳仙郡是玉華城,鳳仙郡和玉華城同為天竺國的兩個地名,唐僧師徒不可能走一年的時間。從後面看,唐僧師徒到玉華城是在貞觀26年冬,那唐僧師徒到鳳仙郡應是貞觀26年的秋。

    ♥第88回,唐僧師徒在深秋之時離開鳳仙郡, 四眾行夠多時,在貞觀26年冬達到玉華府。同上,從後往前推,唐僧師徒離開玉華府有五六天的路程就到了金平府,而唐僧到金平府時是貞觀27年1月13日,可見唐僧師徒是在貞觀27年1月初離開玉華府的。再加上行者三兄弟在玉華府教徒降妖,耽誤一些時間,所以唐僧師徒是在貞觀26年冬到的玉華府。

    ♥第91回,唐僧師徒到金平府的時間是貞觀27年正月13日。在金平府逗留了一個月有餘,在貞觀27年2月中旬離開金平府西行。 具體的證據在最後一節有詳細介紹。

    ♥第93回,唐僧師徒離開金平府,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在貞觀27年3月初到達布金寺。

    ♥第94回,唐僧師徒在布金寺住一宿,然後西行,在貞觀27年3月初8到達天竺國國都。 唐僧被招為駙馬,貞觀27年3月12日唐僧被迫與妖怪成親未果,妖怪被嫦娥帶走。

    ♥第96回,唐僧師徒離開天竺國的夏初,經半月,在貞觀27年夏天,到達銅臺俯地靈縣寇員外家。

    ♥第98回,唐僧師徒離開寇家經六七天,在貞觀27年5月初到達靈山。

    ♥第99回,觀世音菩薩合掌啟佛祖道:“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這個時間是從第8回的“孟秋望日”,即貞觀13年7月15日算起的。14年乘以360天,是5040天。也就是說唐僧是在貞觀27年7月15日帶著經卷離開靈山的。這和前面時間對不起來,唐僧師徒在貞觀27年1月13日到的金華府,15日觀燈被犀牛精捉去,這是個定死的日子。行者降妖用了大概2天的時間,然後唐僧師徒在金平府住了一個月的時間,在貞觀27年2月中旬離開。途中用了半月多的時間,在貞觀27年3月初到達布金寺,3月8日到達的天竺國國都,3月12日唐僧被迫和假公主成親未果,妖精被嫦娥收走。唐僧師徒又在宮中逗留六七天,在貞觀27年3月下旬離開,路上行經半月,在春盡夏初時即4月初到達寇員外家,在寇家停留半月多,在貞觀27年4月底離開寇家,再經六七日,在貞觀27年5月初到達靈山,又在靈山上逗留幾日,應在貞觀27年5月上旬取經成功離開靈山。這一個是5月,一個是7月,好像有些矛盾。但如果要把每年按365天計算,14年乘以365等於5110天,這和觀音說的5040天相差70天,即兩個月多一些,7月15日向前兩個多月就是5月初,這就正好吻合。也就是說從貞觀13年7月15日算起,按每年365天,經5040天,正好是貞觀27年5月5日。和前面一節一節推出時間正好吻合。那每年按365天是現在按陽曆算的,古人知道嗎?當然不知道。但陰曆有潤月,五年兩潤,即五年要多出兩個月,這就能趕上現在的陽曆了。所以在這裡按每年365天算是正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寶寶買的什麼東西是你最滿意,最實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