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打死大白兔
-
2 # 鸚魚花香
首先先忙明確一下:牡丹鸚鵡面類是可以養殖,如果是頭類牡丹鸚鵡就要辦理飼養證。
正文開始了:
如果你打算自己繁殖你的鸚鵡,首先必須為小鳥準備一個愛巢,尺寸不能小於 20x15x15cm,懸掛於鳥籠內。繁殖期間,一對種鳥應單籠飼養,平時在飼料中要多提供一些例如墨魚板骨的含鈣營養,保證雌鳥產卵需要。繁殖期間,鸚鵡的雌鳥會逐步減少進食,雄鳥則會去餵哺雌鳥,而且雌鳥顯得比平常沒精神,好象很疲倦似的。雌鳥每次產大約3-5只蛋,隔一天產一隻蛋,孵化期一般為 21天左右。孵蛋期間雌鳥會在巢內專心孵蛋,雄鳥在旁邊看守保護,有時一些雄鳥也會協助雌鳥孵蛋。蛋孵了五天後,你可用電筒燈光照射蛋只,檢查是否受精,沒有受精的蛋應予淘汰。孵蛋期間如果天氣過於乾燥,必須隔日向鳥巢外噴霧或灑水,以提高巢屋內的空氣溼度,保證雛鳥的成活率。一般鸚鵡都能熟練地照顧好雛鳥,但也有極少數會出現攻擊或放棄雛鳥的現象,如果萬一發現這種情況,就要採取人工餵哺的辦法。初養鳥者可請教有經驗的朋友,一般方法都是將糊狀飼料裝在取掉針頭的一次性注射器裡,雛鳥一般會自己張開嘴巴,把飼料擠入雛鳥口中就行了。
1、備巢
在繁殖期到來時,應準備好巢箱,並將它掛在籠舍的後上方,在飼料中加少量的雞蛋黃,以促發情。
2、配對產卵
如果發現一對牡丹鸚鵡常在棲木上互相咬嘴玩,形影不離,關係親密,則表明這是一對“小夫妻”。配對後的親鳥交配後每天或隔天交配1次,以後增至每天交配1-2次。 每對牡丹鸚鵡一般每窩產卵3-5枚。
3、孵化育雛
產卵後雌鳥開始孵卵,一般孵化期21天左右,雌孵抱窩很負責任,它只在飲水、取食、排便時出巢,此時由雄鳥化孵,雌鳥返回巢內時,雄鳥離巢。剛出殼的雛鳥全身滿生白色絨羽,很象棉花團,2-3天后能發生細微的叫聲,14日齡全身似覆蓋絨羽,28日後齡頸部及翅膀長出飛羽,體羽近似成鳥,但體型還較小。在幼鳥的成長過程中,飽含著母親的心血,當雛鳥剛出殼時,親鳥開始飼餵雛鳥,並在巢內暖雛。同孵化過程一樣,它每天僅在飲水和取食、排便時才離開, 而雄鳥才增加到巢外的活動時間, 到40天左右雛鳥在親鳥的精心照料下,可以出巢活動,但仍由親鳥口飼雛鳥,晚間由親鳥帶領入巢過夜,再經過10-14天這樣的生活,幼鳥才能離開親鳥過獨立的生活。此時,親鳥可開始繁殖下一窩,一般每年可繁殖3-4代,在孵化和育雛管理中,可參照虎皮鸚鵡有關內容,這個階段應給成鳥增添雞蛋黃、鈣片等混合飼料,以滿足營養需要。
-
3 # 蝴蝶叔
牡丹鸚鵡卵生。
牡丹鸚鵡全年可繁殖,主要繁殖季在2-3月及4-10月。僅雌鳥孵卵,窩卵數約4-6枚;籠養鳥十分活潑好動,是很健壯的鳥兒,喜愛鳴叫。
繁殖難度低,適合剛入門者做繁殖嘗試,群養繁殖也能有不錯的效果,全年均能繁殖,可提供築巢所需之稻草、樹枝、樹葉等供它們使用。
約在交配後10天會生下第一枚卵,每隔一天下一枚卵,一窩約產4-6枚卵,在6-7天后即可檢查卵有無受精,孵化期約21-23天,30-35天后幼鳥羽毛長成。
親鳥有時可能因礦物質缺乏而拔幼鳥的羽毛,在雛鳥孵出後的期間宜提供營養且豐富的食物,抓出手養最佳天數約10-14天,不宜太晚將幼鳥移出巢。
飼養方法
1、餵食幼鳥時的錯誤:擔心幼鳥飢餓而過量餵食。在自然界中,親鳥必須輪流外出覓食來哺育雛鳥,所以雛鳥不可能被喂到素囊滿脹,因此雛鳥的餵食應該採取少量多餐的模式,而且餵食之前,應先確定上一次餵食的食物均已消化完畢,避免舊食物的積留、發酵而造成嗉囊炎。
2、只餵食葵瓜子:一般而言,鸚鵡類都喜愛享用葵瓜子,然多數鳥友卻以此為它的唯一食物,殊不知此行為會減少鸚鵡採食的樂趣與能力,而且只餵食葵瓜子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另外、葵瓜子富含脂質,容易導致肥胖方面的疾病。
3、飼料儲存的問題:飼料儲存不當而導致食物變質,甚至產生毒素,所以建議依照自己所飼養的數量來選擇飼料,大包裝當然會較便宜,然飼料的儲存期限不長,只以此點做考量反而會因小失大。
回覆列表
關於牡丹鸚鵡基因複合的培育要點
牡丹鸚鵡
面對各種已定型的變異品系,大概很多人的想法,都是想把很多種的變異型別組合在一起。想看看能不能培育出特別基因或超級多重複合基因的鳥。
這種培育方式,其實也是目前培育複合基因新品系的目標和方法。但是首先,我們得要先了解變異發生在牡丹鸚鵡的哪些地方。
牡丹鸚鵡的羽色變異其實不外乎三個地方,即
1、鸚鵡色素變異,也就是鸚鵡的黃、紅色素產生變異,比如閃光、橙面、淡綠、淺藍等品系等。
2、黑色素變異,分為前景及背景,前景變異表現在色素最外層,像飛羽這些,包括邊化、肉桂、派特乃至黃化等等。黑色素前景的變化又分前景色增多及黑色素弱化兩種,程度最強的黑色素弱化就是黃化。
3、結構色變異,結構色變異其本身並非是色素沉澱發生了變化,而是羽毛的羽枝結構發生了改變,並由於光線折射的物理現象而造成的羽色變化現象。像淺灰頭、深色系、紫羅蘭等都屬於結構色的變異品系。
知道了這三種色素變異情況後,在設定目標前,得先確認你要組合的這種基因複合品系,基因是否“相容”,然後再分析其各自的遺傳特點,最後再其後代上,考慮改色問題。
先舉例說明一下,同一類色素變異搭配的,包括雙重複合基因的金頭閃光品系,這一品系在單基因紅頭閃光的基因上,利用橙面基因改變頭面部紅色素的基因特點,將紅頭閃光改成金頭,這樣的搭配方法,很具有新意,而且靈活的運用了橙面基因來代替了紅面,成功完成了兩種鸚鵡色素的轉換,同時也將橙面這一隱性基因與閃光這一伴性基因成功結合,運用的非常靈活。再進一步,有些愛好者還會將黃化基因進一步來改良金頭綠閃光,將其改造成黃化金頭閃光的三重複合基因的品系,同時也進一步改變了體羽、頭色素、眼色素等一系列的色彩搭配。
華樂配肉桂,這兩種品系的基因,都是屬於黑色素弱化的型別,包括深色華樂配美桂、淺色華樂配澳桂等方法。如果把這兩種品系的特點,結合在一起,其最終效果是進一步強化對黑色素進行弱化,同時還會再加上紅眼這一特點。新品系在類似於華樂基因這一品系的大致特點基礎上。如果能搭配進入新的羽色,再進一步進行淡化體表色素的工作,透過這樣的組合,把羽色再進一步進行改良。當然,在改良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不過,羽色如果改良成功的話,新基因型別的鳥,會呈現出一種更為淡雅的體表羽色來。
再來說說,邊化派特品系,派特基因的特點是黑色素在體表不完全分佈,而派特種的檔次取決於其“趴度”。邊化基因的特點,是在淡化體表黑色素的同時,在體表羽片邊緣形成有規律的黑色素沉澱。這兩個品系搭配後,如果後代趴度提高了,那麼就顯不出邊化的效果。如果低趴度的,就派特種而言,其意義根本不大。所以很多的愛好者,為了將派特種的邊化效果體現出來,在育種上會偏向於往深色系,尤其是紫色系方面培育,除了色系的視覺效果外,也為了進一步將邊化這一基因的表現性狀得到更好的體現。
紫羅蘭白頭閃光,這一品系的基因來源於結構色變異和鸚鵡色素變異的組合,基因複合的方式比較特殊,取得的效果也非常不錯,而且新品系的基因遺傳相對也比較穩定,種群數擴大後,成為了一個比較普遍的品系。但紫羅蘭白頭閃光的意義,不在於其本身的品系特點,而重點在於其基因組合後的穩定性,為培育非常多的三重甚至多重複合基因新品系,奠定了紮實的基因基礎。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品系除了具有閃光和紫羅蘭基因的雙重基因特點以外,還具有著改色所必須的基礎色調。
當然,結構色變異跟黑色素變異也可以組合的很好。比如說紫羅蘭派特,這種組合會造成紫色在體羽上呈現出不規則的變化。尤其是中高趴的紫羅蘭派特品系,相對於綠色的派特系或藍色派特系,紫羅蘭與白色的搭配,視覺衝擊力更加強。當然莫夫派特也是一個不錯的搭配,只是好的花色的個體,更加的少。深色系派特種,個人認為,除了趴度的高低程度以外,深色色斑的色素在體羽上分佈的明顯性與不規則性,不均衡性,也是衡量派特系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
另外,黃化配法上除了藍化及肉桂外,其他的結構色及黑色素變異,其實都不適合與之組合。除非你要利用黃化基因來進行基因組合或改色。因為黃化會移除所有黑色素,使得黑色素弱化的基因變異,會變的根本英雄無用武之地。但另一方面,黃化不會干擾黃紅色素。因而黃化可以和一些黃紅色素的品系,組合的非常好。比如黃化紅頭閃光或黃化金頭閃光等等。
上面舉例說了那麼多,有些方式有特色,有些方式有作用,而有些方式,無意義。但是,有些色素變異卻是無法複合的,比如說藍銀頂與紅頭閃光的組合,包括紫羅蘭基因也是一樣。紫羅蘭和藍銀頂的基因一個屬於結構色素變異,一個屬於黑色素變異,但它們與鸚鵡色素的紅黃色素無法“相容”。這是因為藍銀包括紫羅蘭,基因根源上是鸚鵡色素的消減基因,與紅黃色素無法大面積聚合,這是一對“矛盾”基因。因而全世界都沒有紫羅蘭紅頭閃光或海水藍紅頭閃光這個品系的。除非紫和藍這兩種色素,轉變成綠色。
當然,有更多的基因複合,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比方說邊化肉桂白頭閃光派的品系,這樣的組合很漂亮。各自具有其特色的基因,如果能互不干涉,而又各自顯出其特色來,白頭閃光能弱化整個頭部的鸚鵡色素,邊化製造出斑紋,肉桂再消減體羽的黑色素同時,把邊化斑紋體現出來,派特使邊化斑紋出現不規則的分佈。這樣的組合又是很成功的,各種變異都能為新羽色加分。
而有的組合又是非常漂亮的,像紫羅蘭邊化白頭閃光。紫羅蘭羽色做為基礎色,白頭閃光同樣弱化整個頭部的紅黃色素,邊化在淡化體羽紫色,增強頭部白色的色度同時,在主翼羽的翅條邊緣形成淡灰色邊輪。漂亮的組合。
當然還有包括淡化紫羅蘭澳洲肉桂白頭閃光(伊莎貝爾)和淡化紫羅蘭美國肉桂白頭閃光(薰衣草),這兩個多重複合基因的品系,漂亮程度和稀少程度,當然還有培育難度,也是眾所周知的。
最後再提一句,面類小鸚的部分藍化(parblue)變異有三種形式,即Turquoise blue、 Aqua blue 跟中間型。這是一種消減紅黃色素的變異基因,白臉的就是Turquoise,又稱為white face blue.就是頭頂上沒紅色的那種。並且部分藍化(parblue)的基因,不是選育的結果,而是變異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