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俺油菜

    十二年寒窗苦讀,一旦謀取高中,自得其樂。

    讀書做學問者,孤芳自賞,樂趣無窮的。快樂其實源於內心,不樂無語,自難有樂,樂觀向上,淡看苦,自有樂。

  • 2 # LittleQ媽媽慢讀書

    抱著要有所作為的心態讀書,做學問,真的會覺得很苦。

    第一:讀書做學問是精神上的活動,沒法像做個饅頭包子炒盤菜一樣,實實在在的體現出來,所以就容易讓人產生挫敗感,戰勝挫敗感,非堅強的意志力的話很容易就放棄了。

    第二:讀書做學問都需要日積月累,天長地久才見效果。我們說讀書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不是說讀兩天氣質就能變了,一個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區別,非要成年累月才能看出來。這期間,同樣需要一個人的意志力才能堅持。

    第三:今天的社會,每個人都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除非你家財萬貫,可以完全把讀書當樂趣,普通人還是要具備將知識轉化成財富的能力,這個轉化過程對一部分人來說很輕鬆,但對多數人來說,過程很辛苦,而且還不定能轉化成功。

    第四:其實真正愛讀書具有求知慾的人,讀書從此不覺得苦,那是人生至樂。

  • 3 # 淡漠千里1

    事實上,能從讀書這件事本身獲得快樂的人確實不多。

    首先,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家庭、社會的安排下始讀書的,並非出於自己的內在需求。現代教育主要是知識的傳授。前人積累的知識對於蒙童而言是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通常來說人面臨未知事物的心理反應一是好奇,一是恐懼。好奇心很容易滿足而恐懼心理永遠揮之不去。無論你怎樣聰明,無論你學會了多少知識,你終會發現,你的智商永遠不夠用,永遠有更多的你不瞭解的知識,所以挫敗感會時刻伴隨著你。之所以多數人還是能堅持下來,更主要的並不是讀書本身帶來的快樂,而是另外兩方面原因。一是因為相對其他人更善於讀書而享受到老師、家庭、社會的讚揚、認可,即從讀書這件事之外獲得了快樂 。二是因為不讀書可能帶來的更大的恐懼所逼迫。

    那麼什麼情況下可以從讀書本身獲得快樂呢?只有當一個人心智成熟後,當你不為生活所迫,當你發自內心地想要了解宇宙生命真相併透過讀書思考得到滿意答案的時候,恭喜你,自此你從讀書本身獲得了持久的,真正的快樂!

  • 4 # 在下千城

    讀書是快樂的,但很多人卻體會不到讀書的快樂。其實你可以從一個細節看就可以了,比如找書,就是快樂的。

    我們都在淘寶買過衣服,買衣服的時候就是快樂的,雖然為了買一件好的衣服花了很多時間,但卻沒有感覺到,而是一種心流狀態。同樣,我們在亞馬遜、噹噹買過書,買書和買衣服是一樣的,也會花很長的時間去看好的書籍、去找到你想買的書。這個過程,你可以說是浪費時間的,也可以說自己是享受的,是快樂的。因為實際上我們自己沒有感覺到花了很多時間,反而樂在其中,其實這正是找書的樂趣。

    我以前買書的時候,經常是先積累一些書單,湊夠了五本或者十本書,我會集中買下來,但是買的時候可能用受到當時情景的影響,比如說噹噹搞了一個滿200-100,不巧的是正好湊了180塊錢,差20塊錢。

    就為了這20塊錢,我可能又會花上兩個小時就反覆去找我喜歡的書籍,其實隨便找一本20塊錢的書就可以了,但是總想找一本對自己自己需要的、有用的、自己還感興趣的書籍,結果發現湊到了300多塊錢,好吧,自己又不捨得刪除,那就湊400-200吧,就這樣週而復始,直到超出了自己的預算,才停止。

    這個過程其實是很有趣的、而且是很享受的,雖然感覺到很花時間,但是自己很樂在其中。因為如果你真的能夠找到你自己感興趣的、有用的、還能讀下去的書,買回來後如飢似渴的讀下去,並且願意去做筆記、去分享,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我們每一個人的閱讀量,平均一年還不到10本,我自己一年讀300本書,而我們每個人一年要吃1000多頓飯,這麼比起來,讀書的價值遠遠要高於讀書,那吃飯吃美食是不是很開心,那讀書也一定是很開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是公民的義務,這個說法有法律依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