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趙翼的老師之一,是汪文端公(即汪由敦)。
說明一下,這裡的老師,當為科舉考試中,按當時風習所認的老師,而非教學授業的老師。
既然要說汪由敦的實情,那麼,這裡還是先要介紹一下其人。
汪由敦(公元1692年~公元1758年),初名汪良金,字師苕,號謹堂,又號松泉居士;浙江錢塘人,原籍安徽休寧。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汪由敦得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
遭遇父喪,因為參加明史的篡修,主政者命汪由敦在史館守制;父親喪終,他三遷為內閣學士,入直上書房。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在朝官員私下妄傳朝廷除授官員的名錄,此事遭到言官的劾奏,其間,汪由敦被牽連波及。當日,他還未得到聖旨,就具疏辯駁,結果被皇上詰責;後左授侍讀學士。
之後,汪由敦累遷為工部尚書,調任刑部,兼署左都御史。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朝廷命汪由敦在軍機處行走。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金川平定,加汪由敦為太子少師;本年,命他為協辦大學士。
汪由敦出自大學士張廷玉之門,他能夠入直軍機處,乃是張廷玉所薦舉。
其時,軍機處的諸位大臣中,西林覺羅·鄂爾泰已經去世,張廷玉為軍機班首,而鈕祜祿·訥親最蒙皇上眷顧。訥親每日入內承接皇上的旨意,出來即令汪由敦擬稿。因為擔心草稿不合皇上的心意,訥親動輒就讓汪由敦改易草稿。每次所擬寫的稿子,重寫三、四遍之後,還要繼續再寫。因為此事,富察·傅恆還曾為汪由敦抱不平。
張廷玉致仕,將返歸故里。因清世宗雍正有遺詔,許諾張廷玉可配享太廟。行前,張廷玉乞請乾隆帝給他一個憑據。乾隆帝雖不高興,但是,最後還是給了。為此,應該向皇帝謝恩。該謝恩時,張廷玉沒有親至。乾隆帝怒,準備傳旨詰責。當時,傅恆與汪由敦承旨。汪由敦免冠叩首,說是張廷玉蒙恩體恤,請求皇上終始矜全;如果公開降旨詰責,那麼,張廷玉則罪無可逭。次日,張廷玉一早便入朝謝恩,乾隆帝便斥責汪由敦洩露言辭,徇師生私恩,不顧公議,遂解除他的協辦大學士,並罷黜尚書,仍在尚書任上贖罪。
汪承霈、汪承進京的訊息,在朝的官員很快也都知道了。大家都想著,汪由敦已經去世了,他的兒子還跑來京師,不知道這樣貿貿然前來,是有什麼企望呢?即使那些昔日曾在汪由敦門下乞求餘光照耀的官員,也都是目視而竊笑之。
當日,皇上到了瀛臺。傅恆剛稟奏說是汪由敦的兒子進京來謝御賜葬祭之恩,乾隆帝就馬上命令內監高某出去問道:
“汪由敦的兩個兒子在這裡嗎?皇上要接見!”
很快,又有一名秦姓內監出來看了看,傳旨說是要帶領汪由敦的兒子,引見給皇上。
等到御駕出來,汪承霈、汪承在鑾輿前迎候,免冠叩頭謝恩。
然後,皇上停駐鑾輿垂問,汪承霈、汪承奏對完畢,皇上似乎不太嘉許。
接著,皇上又問汪承霈、汪承的履歷,兩人答道:
“都還是監生,參加過考試,但還沒考中(舉人)。”
皇上說道:
“你們明年可以再次參加考試,沒考中的話,再來面見!”
皇上諭告完,鑾輿就已經繼續行進了。
隨後,傅恆對皇上說道:
“明年是會試年份,這兩位都是監生,不能參加考試!”
於是,皇上馬上傳命,二人各賞一個舉人。
理藩院尚書瓜爾佳·富德前來傳旨,並帶領汪承霈、汪承謝恩。
因為趙翼請傅恆引見汪承霈、汪承時,曾經提及,或許二位能蒙恩授職為內閣中書。所以,他又向皇上啟奏道:
“汪由敦的小兒子還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表現出來;那個大一點的兒子,書法很像他的父親!”
於是,皇上又命令將以前賞給汪由敦長子承沆的蔭官,賞賜給汪承霈,而賞賜汪承為舉人。
接著,傅恆又來傳旨,他又率領二位迎候鑾輿,答謝皇恩。
大約一刻時間的功夫,汪承霈、汪承就叩了三次頭。
結果,汪承霈被授職為戶部主事。
這個職位,還比內閣中書要好。
這一天,滿朝的大小臣工,沒有不感嘆的:
皇上聖明,垂念舊臣,恩施逾格!
甚至,有人因為此事,還感懷落淚。
當然,大家對傅恆也非常讚賞,說他垂憫老友的子弟。
另外,知道詳情的人,還佩服趙翼畫策的才能。
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趙翼的老師之一,是汪文端公(即汪由敦)。
說明一下,這裡的老師,當為科舉考試中,按當時風習所認的老師,而非教學授業的老師。
既然要說汪由敦的實情,那麼,這裡還是先要介紹一下其人。
汪由敦(公元1692年~公元1758年),初名汪良金,字師苕,號謹堂,又號松泉居士;浙江錢塘人,原籍安徽休寧。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汪由敦得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
遭遇父喪,因為參加明史的篡修,主政者命汪由敦在史館守制;父親喪終,他三遷為內閣學士,入直上書房。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在朝官員私下妄傳朝廷除授官員的名錄,此事遭到言官的劾奏,其間,汪由敦被牽連波及。當日,他還未得到聖旨,就具疏辯駁,結果被皇上詰責;後左授侍讀學士。
之後,汪由敦累遷為工部尚書,調任刑部,兼署左都御史。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朝廷命汪由敦在軍機處行走。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金川平定,加汪由敦為太子少師;本年,命他為協辦大學士。
汪由敦出自大學士張廷玉之門,他能夠入直軍機處,乃是張廷玉所薦舉。
其時,軍機處的諸位大臣中,西林覺羅·鄂爾泰已經去世,張廷玉為軍機班首,而鈕祜祿·訥親最蒙皇上眷顧。訥親每日入內承接皇上的旨意,出來即令汪由敦擬稿。因為擔心草稿不合皇上的心意,訥親動輒就讓汪由敦改易草稿。每次所擬寫的稿子,重寫三、四遍之後,還要繼續再寫。因為此事,富察·傅恆還曾為汪由敦抱不平。
張廷玉致仕,將返歸故里。因清世宗雍正有遺詔,許諾張廷玉可配享太廟。行前,張廷玉乞請乾隆帝給他一個憑據。乾隆帝雖不高興,但是,最後還是給了。為此,應該向皇帝謝恩。該謝恩時,張廷玉沒有親至。乾隆帝怒,準備傳旨詰責。當時,傅恆與汪由敦承旨。汪由敦免冠叩首,說是張廷玉蒙恩體恤,請求皇上終始矜全;如果公開降旨詰責,那麼,張廷玉則罪無可逭。次日,張廷玉一早便入朝謝恩,乾隆帝便斥責汪由敦洩露言辭,徇師生私恩,不顧公議,遂解除他的協辦大學士,並罷黜尚書,仍在尚書任上贖罪。
汪承霈、汪承進京的訊息,在朝的官員很快也都知道了。大家都想著,汪由敦已經去世了,他的兒子還跑來京師,不知道這樣貿貿然前來,是有什麼企望呢?即使那些昔日曾在汪由敦門下乞求餘光照耀的官員,也都是目視而竊笑之。
當日,皇上到了瀛臺。傅恆剛稟奏說是汪由敦的兒子進京來謝御賜葬祭之恩,乾隆帝就馬上命令內監高某出去問道:
“汪由敦的兩個兒子在這裡嗎?皇上要接見!”
很快,又有一名秦姓內監出來看了看,傳旨說是要帶領汪由敦的兒子,引見給皇上。
等到御駕出來,汪承霈、汪承在鑾輿前迎候,免冠叩頭謝恩。
然後,皇上停駐鑾輿垂問,汪承霈、汪承奏對完畢,皇上似乎不太嘉許。
接著,皇上又問汪承霈、汪承的履歷,兩人答道:
“都還是監生,參加過考試,但還沒考中(舉人)。”
皇上說道:
“你們明年可以再次參加考試,沒考中的話,再來面見!”
皇上諭告完,鑾輿就已經繼續行進了。
隨後,傅恆對皇上說道:
“明年是會試年份,這兩位都是監生,不能參加考試!”
於是,皇上馬上傳命,二人各賞一個舉人。
理藩院尚書瓜爾佳·富德前來傳旨,並帶領汪承霈、汪承謝恩。
因為趙翼請傅恆引見汪承霈、汪承時,曾經提及,或許二位能蒙恩授職為內閣中書。所以,他又向皇上啟奏道:
“汪由敦的小兒子還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表現出來;那個大一點的兒子,書法很像他的父親!”
於是,皇上又命令將以前賞給汪由敦長子承沆的蔭官,賞賜給汪承霈,而賞賜汪承為舉人。
接著,傅恆又來傳旨,他又率領二位迎候鑾輿,答謝皇恩。
大約一刻時間的功夫,汪承霈、汪承就叩了三次頭。
結果,汪承霈被授職為戶部主事。
這個職位,還比內閣中書要好。
這一天,滿朝的大小臣工,沒有不感嘆的:
皇上聖明,垂念舊臣,恩施逾格!
甚至,有人因為此事,還感懷落淚。
當然,大家對傅恆也非常讚賞,說他垂憫老友的子弟。
另外,知道詳情的人,還佩服趙翼畫策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