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東老響馬
-
2 # 瘋狗的輕武
中口徑中間威力型槍彈的嘗試其實很早就開始了,1918年法華人的利貝羅勒所使用的8x35mm就是中間威力彈的早期嘗試,而毛子當年用本子的6.5x50mm開發了費德洛夫1916自動步槍也可以視作是用後坐力較小的步槍子彈對單兵自動武器的一種嘗試
在30年代,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或多或少對中間威力彈有所研究,包括毛子。但由於這種縮短殼長,減裝藥的子彈到底好不好用,適不適合大規模戰爭大家心裡都沒低,最後還是德華人第一個跳出來吃了螃蟹,他們的7.92x33mm彈在STG44突擊步槍上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雖然中間威力彈的初速較低,彈頭質量往往也較低,有效射程往往在300米以內。但二戰中絕大多數輕武器交戰的距離也就這麼近,而且後坐力更低,適合單兵自動射擊。
1943年,被stg44暴打了一頓的蘇聯人當然也開始正式把中間型槍彈列為重點研發專案,同年,他們搗鼓出了7.62x41mm中間威力彈(7.62x39的原型)
下圖中間那兩是7.62x41mm
至於為啥蘇聯當時沒搞小口徑...其實當年軍用步槍還沒小口徑啥事兒,但不是說就沒有小口徑步槍彈。比方美國民間在30年代就有.220 swift和.22 hornet這種高速5.6mm口徑步槍彈,但一方面當時高初速可以讓彈頭在體內翻滾碎裂的創傷彈道學還沒被軍方認可,另一方面高初速彈丸對膛線損害比較大,所以一時半會沒有進入軍用領域
下圖從左到右是.223 雷明頓(5.56NATO民用款),.220 swift,.308溫切斯特(7.62NATO民用款)
直到50年代,美軍在齊射計劃中提出了SCHV的設想(small-caliber, high-velocity 小口徑,高初速)並論證之後,小口徑步槍彈才逐漸被軍方認可,並最終演化出了M16。蘇聯也在看到小口徑步槍彈的優勢之後用5.45mm口徑的AK74取代了7.62x39的AK47.
-
3 # 小柳聊聊兵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軍方已經認識到原有的全威力彈 後坐力太大,裝在半自動或自動步槍上,存在控制困難的問題,於是,在1943年的時候,蘇聯武裝技術委員會,召集了一批彈藥專家,商討關於中間威力槍彈的設計事宜,並希望這種槍彈,可以在今後的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和輕機槍上通用使用;
時間到了1943年,他們研製出的第一種中間威力槍彈,透過測試並決定裝備部隊使用,這種彈藥的彈殼實際長41mm,因此,又被稱為7.62ⅹ41mm,可是,該彈22.8mm長的彈頭,全部由鉛製造,彈頭的最大半徑,在離彈尖13.01mm處達到,並且缺少船尾,所以,精確度和穿透性受到了很大影響;
直到1947年,該彈藥在烏里揚諾夫斯基機械製造廠,進行了精確度和穿透性的改進,在彈藥專家進一步的研究之後發現,船尾設計在有效射擊距離上可以有效提高精確度,因此,該彈頭也被改造得更加流線型,從彈尖到最大半徑處有15.95mm,全彈頭加長到26.8mm,為了減少整個彈藥的長度,彈殼縮減到38.7mm,就這樣7.62*39mm彈藥最終誕生了;成為了蘇聯戰後標準槍械彈藥 ;
主要配備在Ak-47上,直到70 年代,蘇聯也看到了小口徑步槍彈的優勢之後,於是,用5.45口徑的AK-74,取代了7.62x39的AK47,實際上,7.62x39mm彈彈藥,相比較同時期的其他類似槍彈,還是有優勝之處的;
比如,該彈率先使用了大型低碳鋼心蕊,被覆與心蕊之間無鉛層,重量較輕,而致初速高出其他中間型威力槍彈,每秒可達到700多米,其彈道較平直,精度和威力都有保證,另外,鋼芯保障了在較低初速和口徑較大下,仍然獲得良好的貫穿作用,最重要的是鋼比鉛便宜,所以這種彈藥價格相對比較便宜,適合大規模使用。
-
4 # 紅色手電筒
首先,一個事物的發展都是徐徐漸進的,尤其是工廠上的產品,一個新的產品如果裡邊的新成分太大,那麼失敗的可能性就比較大。而象7.62×39這樣的彈藥就是一種技術上比較穩妥的產品。
7.62×39步槍彈是使用最廣的中間型威力彈
由於口徑相同,7.62×39彈和7.62×54r彈在生產上有很多裝置是可以通用的,而且由於只調整了彈殼,所以創新的幅度不大更容易成功。
蘇聯的中間型威力彈的研製開始於1939年,這和當時歐洲國家的起點差不多,當時歐洲國家都是力圖解決全自動步槍發射全威力步槍彈時,後座力太大,無法控制槍械的問題,而全自動的衝鋒槍由於發射手槍彈,有效射程也就是100米左右,蘇聯自己的衝鋒槍由於託卡列夫手槍彈的初速高,有效射程能有200米,但是這也太近了。
但是這個時候,歐洲已經是戰雲密佈,各個國家已經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實驗各種技術方案,所以相對風險小、而且對於生產影響小的中間威力槍彈應運而生。這就是第一種中間型威力彈,德國的7.92×33毫米彈,這種彈和配套的44式步槍,給蘇聯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這種新型槍彈也會對於已經開展的蘇聯中間型威力彈產生一些影響。
7.92×33毫米彈也叫7.92短彈,從當時來說一個是能夠滿足突擊步槍的射程要求,在300~400米之內的距離中精度和威力都不錯,而且猛烈的火力起到了非常好的壓制作用。而且從生產的角度來說,由於和原來德軍使用的7.92長彈口徑相同,這樣對於生產線不用做過多的調整,從生產上來說不太麻煩。
同樣的道理,本身蘇聯在新彈藥的開發上就缺乏技術積累,同時7.62×39彈研製的時候,又是戰爭時期,對於生產的便利性要求更高,所以這種只是縮短了彈殼,減少了發射藥的技術路線自然就是首選。
美華人在戰後,什麼“齊射”,先進戰鬥步槍一類的新式步槍選型幹了一大堆,每次出來的新式步槍都是充滿了科幻色彩,但是,美國軍方最後選的都是那些最土的,也就是最為保守的產品,但是那些科幻色彩嚴重的產品總是給人很多的啟示。
而美國在選擇小口徑槍彈的時候,情況就是大大不同了。首先美華人在五十年代進行過一個“齊射”計劃的先進步槍選型計劃,這個計劃是沒有像樣的成品,美國軍方最終還是選擇了M-14這種可連發的伽蘭德步槍,但是這個計劃裡邊實驗了各種新型的彈藥,有發射多頭彈的、埋頭彈的、火箭彈的、箭形彈的,可以說是令人大開眼界,耳目一新。而且這個計劃拖的時間很長,真的幾乎把當時人類能夠想到的各種技術方案都試了一遍,有了這麼多的技術積累,美華人後來在強拉AR15入伍參軍的時候才會相對順利的多。
而德國、蘇聯在1939年那會可沒有這些便利條件,當時已經快到“20年休戰”的期限了,歐洲國家都在忙著擴軍備戰,特別是蘇、德這一對露水夫妻,兩邊都在盯著對方說著甜言蜜語,而背地裡準備對著對方下死手。同時,兩方面的擴軍重點是坦克一類的重型裝備,對於輕武器方面的投入就是有限了,到了二戰時,兩邊士兵手裡基本上還是拉大閂,少量的半自動還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從時間,還有投入資金方面,都不允許象“齊射計劃”那樣,把各種技術風格試一個遍。
Stg44突擊步槍曾經使用過的型號包括MP-43,MP44衝鋒槍,從這個層面來看,沒有這點文字遊戲,44式步槍根本不會正式定型服役,因為希特勒對於衝鋒槍有好感。
除了技術問題以外,當時各國軍方對於步槍的認識還是認為槍打的越遠越好,象短彈這種透過降低有效射程來換取高射速的做法,各國軍方未必接受,象44式步槍是頂著衝鋒槍的名字出生的,直到庫爾斯克戰役後,希特勒才正式命名為突擊步槍。美國、蘇聯那邊也差不多。特別是縮小口徑這種事,沒有一些實際的戰績出來,軍方是不會接受的。
美國是沒有走中口徑中間型威力彈這條路的。30-06 7.62NATO直接到了小口徑的5.56*45mm
如果說德三是末日狂奔,搞了7.92*33那個毛瑟短彈。
但是毛子……是卡老爺子為代表的武器設計師的意識問題,沒想到小口徑,還是蘇聯二戰後50年代的加工水平沒法制造小口徑槍,彈。
回覆列表
蘇聯M43 7.62x39步槍子彈,鍍銅鋼質被覆,大型低碳鋼芯,少量的鉛於被覆與內芯之間。研發於二次大戰,為SKS設計,戰後用於包括AK-47在內的許多俄製槍械。
7.62x39受到德國7.92 Kurz影響。戰後出現的AK47就是依7.62x39設計。到 1970 年代被5.45x39取代為止是俄國軍方標準槍械彈藥。同時也是使用最多的中心底火式步槍彈和世界上最成功的中間型威力槍彈。
在小口徑步槍彈成為新制式步槍彈主流的同時,仍然有很多國家使用本型槍彈(M43)為制式步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