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個姑涼有沒有人要

    這是我之前發給洗白楊廣的話!!

    我也是笑了。華夏民族晉末大動亂後打了這麼久的戰爭,死了這麼多的人。好不容易盼來一個強大的統一王朝隋!修養生息沒多少年,又要打戰打高句麗。為了自己的地位,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以後好的生活。打!華夏從不怕戰爭,然後你大哥死了。又要打高句麗,為了國家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報仇,咬咬牙打!你二哥也死了!還要打高句麗,為了報仇在加上被人逼,打!你家三哥也死了。很多家庭就打沒了,沒後了!然後你還要被逼著給人家挖河,那種挖河還不是每天八小時加有工資的!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如果你家裡沒錢,可能你家六十歲的老父母也得上!你還覺得你楊廣是千古一帝?還覺得他英明神武?打高句麗死了八十萬青壯!

  • 2 # 市井講史

    如果讓我們以普通百姓的視角去選擇是願意生活在隋煬帝時代還是唐太宗時期,估計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選擇唐太宗時期。原因很簡單,就是唐太宗時期國家比較太平,百姓安全有保障,而且貞觀年間,政通人和百姓徭役負擔不重,有充分的休養生息時機,日子過得有奔頭,會越來越好。反過來再看隋煬帝時期百姓的生活就慘多了,百姓不但生活負擔重,而且還有受不完的徭役之苦。以百姓角度相較二者,高下立現,所以百姓願意選擇唐太宗時期是必然的。下面就擇二者統治時期,百姓民生的一些概要做進一步比較。

    據史載,隋煬帝統治時期幹了很多他認為必要的大事。對內他要求必須做好興建東都洛陽城和開鑿大運河兩件大事;對外他對周邊少數民族統治地區連年用兵。

    對內:大業元年(605年),煬帝一繼位就命令在洛陽城之西興建東都,當時建城的盛況是每月需徵調民工二百萬人才能保證工程進度。更要命的是在修城造殿的同時,煬帝還命令開鑿大運河,並建造龍舟船舶萬艘左右。不得不說大運河對古代中國經濟發展作用非常大,但這項大工程不應該是集中在一個時代內完成的。而煬帝好大喜功的個性,使他不計民力,追求只要結果不要過程的萬世政績,結果卻使百姓生活不下去,因而才出現造反事件。

    對外:煬帝在位期間對外用兵也比較多,大業五年(609年),他率數萬士兵親征吐谷渾取得勝利,之後煬帝又下令繼續徵兵準備攻打高句麗。僅三年之後,煬帝就命令徵調全國一百一十三萬人進攻高句麗,結果大軍卻敗於遼東城及平壤城下。緊接著第二年他又徵兵再次進攻遼東,雖取得一些戰績,但國內政局卻不穩了,發生了楊玄感反隋事件,二次進軍遼東行動被迫做罷。可平定楊玄感後,大業十年,煬帝又發動了第三次進攻高句麗的軍事行動,但此時天下百姓已無法忍受,造反事件頻發,他不得不做罷。綜上可見,煬帝統治時期國家是挺有尊嚴的,但他毫不吝惜百姓民力,不顧百姓生活,這樣怎能不失去百姓的民心呢?所以歷史最後留給他的只能是一個亡國之君的下場!

    最後再簡單看下唐太宗時期百姓的生活狀況。貞觀年間,太宗特別重視百姓的農業生產,實行了均田制與租庸調製,他獎勵生產墾荒,實行輕徭薄賦政策,這樣使百姓能安居生產、耕作有時、衣食有餘、安居樂業。百姓有餘力了,國家經濟才能得到發展,因而才能支撐太宗的幾次重要對外軍事行動。

    另外,太宗還注意節約政府開支,以減輕百姓負擔,並透過"互市"換取大批牲畜,用以支援百姓農耕。貞觀時期還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基本很少有貪汙腐敗的歷史時期,這樣百姓生活怎麼能不好呢?貞觀之治的內容太廣博了,不是本文能述全的,只擇以上幾點概要,用以佐證太宗時期百姓生活優於隋煬帝時期。

    所以,普通百姓願意選擇唐太宗時期生活是必然的,這也是人們願意“以其百俊遮其殺兄一醜”的原因!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其實隋煬帝和唐太宗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他們都是父皇的嫡次子,和太子同父同母,但不是太子,在他們之上有身為太子的哥哥,也有幾個比他們小的弟弟。而他們所面對的皇位競爭者其實就是這些一母同胞的兄弟——隋文帝只有獨孤皇后所生的五子四女;李淵雖有妾室所生之子,但只有原配竇皇后所生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親身參與了自太原起兵以來李唐王朝打江山的全過程。

    其次他們的皇位都來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隋煬帝繼位是透過仁壽宮變,有傳說隋文帝楊堅正是在這次宮變中被隋煬帝楊廣所殺;唐太宗李世民是透過玄門之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迫父皇李淵讓位。

    他們甚至還有親戚關係:隋唐兩朝本就是表親——李淵是楊廣的表兄,李世民得管楊廣叫表叔。李世民的后妃中還有一位楊妃就是楊廣的女兒,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講李世民還該叫楊廣岳父。

    最後兩個人同樣雄才大略:隋煬帝平滅南陳、營建東都洛陽,修建大運河,將科舉作為定製,冊封突厥啟民可汗,親征吐谷渾,親自踏足河西走廊打通絲綢之路,南下征服安南、佔婆、真臘,遣使琉球,三徵高句麗;唐太宗敗王世充、竇建德,滅東突厥,征服高昌,開啟貞觀之治。

    然而兩人又有一點不同之初:隋煬帝濫用民力,妄圖要在有生之年建千秋萬載之功,於是橫徵暴斂,民不聊生;唐太宗從諫如流、輕徭薄賦,使經歷隋末暴政和起義摧殘的社會經濟迅速得到恢復,百姓生活日漸安定。那麼對老百姓而言:究竟是更願意生活在大興土木、大肆征伐的年代,還是願意生活在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年代呢?這應該是毫無爭議的。

  • 4 # 滴水載舟

    真實的隋朝歷史誰也不知道,真實的楊廣後世也無從得知,因為唐朝李淵李世民父子篡改了隋朝的歷史,

    楊廣三徵高句麗皆失敗,可李世民也數徵高句麗。李世民最終滅了高句麗,很難說沒有楊廣的作用在裡面。

    按史書記載,楊廣可歸到秦始皇一類,想成就千秋偉業,不世之功,但是急功近利,不顧客觀條件,在短時間內窮極民力,導致民怨四起,從而失去人民支援。

    但李世民在位也常年對外征戰,打的仗不比楊廣少,老百姓日子不見得更好過。

    但史書的記載卻完全兩樣,一個是千古一帝,一個是暴君,無他,史書乃勝利者書寫也。

  • 5 # 95278110

    當然是太宗時期,隋煬帝時,天下雖說富足,但勞苦大眾的生活低下,特別是勞徭過重,幾徵高麗失敗,去作戰的兵士十有九不回,從大業七年開始到十三年,隋人口減少了一半以上,是誰也不願生活在那樣的年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一個發動機品牌的質量是最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