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精彩冬子

    小麥抽穗後生長速度開始加快,一般經過2~5天就會有部分花開放。這時,小麥也就進入了揚花期。小麥揚花期是小麥由營養生長進一步轉化為生殖生長的標誌,也是決定麥穗籽粒多少的關鍵時期。

    1、生育特點

    小麥開花可持續6~7天,開花和溫度有關,開花的最低溫度為9℃,最高溫度為30℃,開花的適宜溫度為20℃。小麥開花還和空氣相對溼度有關,最適宜開花的空氣相對溼度為70%~80%。空氣相對溼度如果低於20%會不結實;但是揚花期如果空氣相對溼度過大,陰雨連綿,花粉粒就會吸水膨脹破裂,並喪失受精能力,也不能結實。

    2、管理措施

    (1)水肥管理。開花期是冬小麥植株新陳代謝最旺盛的階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營養物質,要結合澆水追肥一次。這個時期施肥,要以氮肥為主,這是因為氮元素是合成蛋白質和葉綠素的主要成分。除具有對生理功能的調節外,還對小麥綠葉面積的增大作用顯著。

    由於小麥籽粒產量的70%~80%來自後期光合產物的累積,而葉面積的增加增強了光合作用和營養物質的積累。因此,在冬小麥的揚花期,施用適量氮肥對提高小麥的產量是有一定幫助的。建議採用測土的方法檢測土壤中氮的缺少情況,然後再按需要量施入氮肥。

    小麥抽穗揚花期需水較多,耗水量佔全生育期耗水總量的40%,因此,結合施肥,要澆一次“揚花水”,這次澆水要澆足澆透。這個時期常會遇到“乾熱風”的天氣,當溫度高於30℃,就會影響冬小麥的受精能力而降低結實,所以,澆“揚花水”不僅可以增加土壤和空氣的相對溼度,而且還有給麥田降溫的作用。

    (2)及時防治病蟲害。小麥開花期間,也是病蟲害的高發時期,這個階段需要防治的害蟲主要有小麥吸漿蟲、麥蜘蛛和小麥蚜蟲。需要防治的病害有小麥條鏽病、小麥白粉病、小麥葉枯病和小麥赤黴病。

    小麥揚花期一旦發現病蟲危害時,要做好綜合防治工作。應大力推廣生物、物理、生態等防治技術。4月底至5月初及時防治穗蚜,一般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即可。

    揚花期若遇到連陰天氣,應注意每畝用40%的多菌靈膠懸劑100克兌水50千克預防赤黴病。可將葉面噴肥、抗“熱幹風”、病蟲害綜合防治結合起來,起到一噴多防的作用。

    二、冬小麥灌漿期的管理工作

    揚花期過後就是灌漿期,灌漿期是決定小麥產量高低的關鍵時期。

    1、生育特點。小麥從開花、授精到籽粒成熟,需要經過30~40天。從授精開始就進入了籽粒形成階段,這個階段要經過10~12天。當籽粒長度達到最大長度的四分之三時,稱為多半仁,標誌著籽粒形成階段的結束。籽粒形成後,麥粒從多半仁經過頂滿倉,到乳熟末期為灌漿階段。

    在此期間,胚乳內積累澱粉很快,幹物質急劇增加,籽粒灌漿階段一般要經過12~19天。溫度太低時,乳熟期明顯會延長,乳熟初期的籽粒成綠色,胚乳中充滿白色乳狀汁液,汁液濃度穗灌漿進展而變稠。乳熟期溫度對籽粒灌漿速度影響很大,最適宜的溫度為20~22℃,溫度高於25℃時蒸騰作用加速,促使灌漿時間縮短,幹物質累積過程提早完成,產量降低。

    另外,高溫能增加植株和籽粒的呼吸作用,消耗過多的有機物質。因此,在籽粒灌漿期應預防高溫乾燥的氣候,特別是“乾熱風”的侵襲。在高溫乾燥氣候條件下或“乾熱風”到來前,應實施澆水以降低地溫和改善田間小氣候。

    2、水肥管理。在小麥乳熟期間,籽粒的成熟與土壤相對含水量有密切的關係,最適合籽粒灌漿的土壤相對含水量應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如果土壤缺水會引起葉片早衰,光合強度減弱,光合產物向籽粒的轉運受到限制,灌漿過程就會停止,引起籽粒乾癟瘦小,千粒重下降,影響產量。

    根據冬小麥灌漿期的生育特點,在生產中,我們要保持適宜的土壤溼度,並透過葉片噴肥為小麥植株補充營養;還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保證根系的活力,延長葉片的功能期,防治早衰。從而達到籽粒飽滿,提高粒重。

    保持適宜的土壤水分對籽粒灌漿十分有利,最好做到麥田地皮經常保持潮溼不幹,澆水可分別在開花後十天和開花後二十天進行。灌漿水灌的好既能緩解麥田旱情,又能調節田間小氣候,防治“乾熱風”天氣對灌漿的影響。而且,灌漿水還能延長葉片功能,防治植株早衰,有利於小麥產量的進一步提高。所以,農民朋友在澆灌漿水時要掌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塊可不澆灌漿水;二是群體偏大、生長過旺,具有倒伏風險的地塊儘量不澆灌漿水。否則,一旦出現倒伏產量將會降低更多,風險更大;三是澆水前要收聽天氣預報,大風雨來臨前要嚴禁澆水,以防引起倒伏;四是灌漿期澆水時要做到小水勤澆。

    由於灌漿後期,土壤水分過多,會導致有機物質更多滯留在莖稈中,產量降低。所以,灌漿後期,就不需要再澆水了。小麥生長到灌漿後期,個體衰退,生理活動減弱,吸收養分能力降低。而此時的葉片開始由綠變黃,光合能力在下降,製造的光合產物也在減少,植株出現早衰現象,嚴重影響籽粒的灌漿程度。

    為了緩解早衰對灌漿的影響,可以透過噴施葉面肥,為小麥植株補充營養。每畝用200克磷酸二氫鉀和500克尿素兌水50千克進行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還能促進纖維素和木質素的合成,提高莖稈強度,減少小麥生長後期倒伏的危險。葉面噴肥應選擇在晴天上午9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後進行。噴霧時力求均勻,以葉片溼潤不滴水為好。

    小麥灌漿期,特別是灌漿後期積水,會引起爛根枯葉誘發病害,加速早衰。大雨過後,麥田內區域性可能出現積水,這時候要及時開溝排水,堅決消除明水,減輕自害,保根護葉,促進小麥籽粒成熟,提高粒重。及時排水還能防止土壤水分過度飽和,導致小麥倒伏。

    三、冬小麥成熟期的管理

    小麥成熟期,這也是小麥生產中的最後一個生長時期。小麥進入籽粒成熟階段以後,最大特徵是幹物質積累變慢,籽粒中水分很快下降,籽粒體積開始萎縮。籽粒成熟過程包括兩個階段:

    蠟熟期:也叫黃熟期。進入這個階段的植株由綠轉黃,籽粒逐漸變硬,籽粒內含物質如凝蠟狀,可塑性較大,可用手擠破並搓成條,後期變硬,不宜捏碎。這個階段植株各個部位的可溶性物質仍然不斷向籽粒中運轉積累,但數量遠較前期要少了。因而,幹物質雖繼續增加但速度緩慢,蠟熟期一般要經歷6~15天的時間。

    完熟期:當幹物質停止積累,籽粒體積縮小,籽粒變硬,不能用手掐斷,這時就進入了完熟期。完熟期經歷的時間很短,一般僅3~5天。

    採收時間也關係到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小麥收穫過早或過晚都會造成減產。收穫過早,籽粒成熟度差,粒重低,同時由於莖稈和籽粒含水量高,不但脫粒困難,而且晾曬時容易生熱發黴;而收穫過晚,幹物質不再增加,但是莖稈呼吸作用仍然很旺,容易消耗養分。而且,完熟期一過,植株全部枯黃,自然落粒,也會降低小麥的產量。所以,最好在小麥蠟熟期結束前採收,最晚不得晚於完熟期。

    收割小麥,除了要考慮麥粒的成熟度外,天氣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之一,如果近段時間內沒有降雨,可以按照上面介紹的時間收割。如果蠟熟末期和完熟期有降雨,應該雨前收割完,以防麥粒在麥穗上發芽,給生產帶來損失。農諺說“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冬小麥的管理雖然相對比較簡單,但是幾個關鍵時期的管理工作還是必須重視,尤其是揚花灌漿期,是冬小麥最終獲得高產最關鍵時期,因此,農民朋友更要認真對待,以期獲得最終的豐產。

  • 2 # 江城美好

    小麥中後期管理,1,首先肥水上保持充足是豐產穩產的基石。2,光照充足,雨水適誼,預防枯萎病。3,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可以提高總產百分幾

  • 3 # 煙臺視野

    1冬小麥揚花期的管理工作

    小麥抽穗後生長速度開始加快,一般經過2~5天就會有部分花開放。這時,小麥也就進入了揚花期。小麥揚花期是小麥由營養生長進一步轉化為生殖生長的標誌,也是決定麥穗籽粒多少的關鍵時期。

    1、生育特點

    小麥開花可持續6~7天,開花和溫度有關,開花的最低溫度為9℃,最高溫度為30℃,開花的適宜溫度為20℃。小麥開花還和空氣相對溼度有關,最適宜開花的空氣相對溼度為70%~80%。空氣相對溼度如果低於20%會不結實;但是揚花期如果空氣相對溼度過大,陰雨連綿,花粉粒就會吸水膨脹破裂,並喪失受精能力,也不能結實。

    2、管理措施

    (1)水肥管理。開花期是冬小麥植株新陳代謝最旺盛的階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營養物質,要結合澆水追肥一次。這個時期施肥,要以氮肥為主,這是因為氮元素是合成蛋白質和葉綠素的主要成分。除具有對生理功能的調節外,還對小麥綠葉面積的增大作用顯著。

    由於小麥籽粒產量的70%~80%來自後期光合產物的累積,而葉面積的增加增強了光合作用和營養物質的積累。因此,在冬小麥的揚花期,施用適量氮肥對提高小麥的產量是有一定幫助的。建議採用測土的方法檢測土壤中氮的缺少情況,然後再按需要量施入氮肥。

    小麥抽穗揚花期需水較多,耗水量佔全生育期耗水總量的40%,因此,結合施肥,要澆一次“揚花水”,這次澆水要澆足澆透。這個時期常會遇到“乾熱風”的天氣,當溫度高於30℃,就會影響冬小麥的受精能力而降低結實,所以,澆“揚花水”不僅可以增加土壤和空氣的相對溼度,而且還有給麥田降溫的作用。

    (2)及時防治病蟲害。小麥開花期間,也是病蟲害的高發時期,這個階段需要防治的害蟲主要有小麥吸漿蟲、麥蜘蛛和小麥蚜蟲。需要防治的病害有小麥條鏽病、小麥白粉病、小麥葉枯病和小麥赤黴病。

    小麥揚花期一旦發現病蟲危害時,要做好綜合防治工作。應大力推廣生物、物理、生態等防治技術。4月底至5月初及時防治穗蚜,一般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即可。

    揚花期若遇到連陰天氣,應注意每畝用40%的多菌靈膠懸劑100克兌水50千克預防赤黴病。可將葉面噴肥、抗“熱幹風”、病蟲害綜合防治結合起來,起到一噴多防的作用。

    2冬小麥灌漿期的管理工作

    揚花期過後就是灌漿期,灌漿期是決定小麥產量高低的關鍵時期。

    1、生育特點。小麥從開花、授精到籽粒成熟,需要經過30~40天。從授精開始就進入了籽粒形成階段,這個階段要經過10~12天。當籽粒長度達到最大長度的四分之三時,稱為多半仁,標誌著籽粒形成階段的結束。籽粒形成後,麥粒從多半仁經過頂滿倉,到乳熟末期為灌漿階段。

    在此期間,胚乳內積累澱粉很快,幹物質急劇增加,籽粒灌漿階段一般要經過12~19天。溫度太低時,乳熟期明顯會延長,乳熟初期的籽粒成綠色,胚乳中充滿白色乳狀汁液,汁液濃度穗灌漿進展而變稠。乳熟期溫度對籽粒灌漿速度影響很大,最適宜的溫度為20~22℃,溫度高於25℃時蒸騰作用加速,促使灌漿時間縮短,幹物質累積過程提早完成,產量降低。

    另外,高溫能增加植株和籽粒的呼吸作用,消耗過多的有機物質。因此,在籽粒灌漿期應預防高溫乾燥的氣候,特別是“乾熱風”的侵襲。在高溫乾燥氣候條件下或“乾熱風”到來前,應實施澆水以降低地溫和改善田間小氣候。

    2、水肥管理。在小麥乳熟期間,籽粒的成熟與土壤相對含水量有密切的關係,最適合籽粒灌漿的土壤相對含水量應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如果土壤缺水會引起葉片早衰,光合強度減弱,光合產物向籽粒的轉運受到限制,灌漿過程就會停止,引起籽粒乾癟瘦小,千粒重下降,影響產量。

    根據冬小麥灌漿期的生育特點,在生產中,我們要保持適宜的土壤溼度,並透過葉片噴肥為小麥植株補充營養;還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保證根系的活力,延長葉片的功能期,防治早衰。從而達到籽粒飽滿,提高粒重。

    保持適宜的土壤水分對籽粒灌漿十分有利,最好做到麥田地皮經常保持潮溼不幹,澆水可分別在開花後十天和開花後二十天進行。灌漿水灌的好既能緩解麥田旱情,又能調節田間小氣候,防治“乾熱風”天氣對灌漿的影響。而且,灌漿水還能延長葉片功能,防治植株早衰,有利於小麥產量的進一步提高。所以,農民朋友在澆灌漿水時要掌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塊可不澆灌漿水;二是群體偏大、生長過旺,具有倒伏風險的地塊儘量不澆灌漿水。否則,一旦出現倒伏產量將會降低更多,風險更大;三是澆水前要收聽天氣預報,大風雨來臨前要嚴禁澆水,以防引起倒伏;四是灌漿期澆水時要做到小水勤澆。

    由於灌漿後期,土壤水分過多,會導致有機物質更多滯留在莖稈中,產量降低。所以,灌漿後期,就不需要再澆水了。小麥生長到灌漿後期,個體衰退,生理活動減弱,吸收養分能力降低。而此時的葉片開始由綠變黃,光合能力在下降,製造的光合產物也在減少,植株出現早衰現象,嚴重影響籽粒的灌漿程度。

    為了緩解早衰對灌漿的影響,可以透過噴施葉面肥,為小麥植株補充營養。每畝用200克磷酸二氫鉀和500克尿素兌水50千克進行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還能促進纖維素和木質素的合成,提高莖稈強度,減少小麥生長後期倒伏的危險。葉面噴肥應選擇在晴天上午9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後進行。噴霧時力求均勻,以葉片溼潤不滴水為好。

    小麥灌漿期,特別是灌漿後期積水,會引起爛根枯葉誘發病害,加速早衰。大雨過後,麥田內區域性可能出現積水,這時候要及時開溝排水,堅決消除明水,減輕自害,保根護葉,促進小麥籽粒成熟,提高粒重。及時排水還能防止土壤水分過度飽和,導致小麥倒伏。

    3冬小麥成熟期的管理

    小麥成熟期,這也是小麥生產中的最後一個生長時期。小麥進入籽粒成熟階段以後,最大特徵是幹物質積累變慢,籽粒中水分很快下降,籽粒體積開始萎縮。籽粒成熟過程包括兩個階段:

    蠟熟期:也叫黃熟期。進入這個階段的植株由綠轉黃,籽粒逐漸變硬,籽粒內含物質如凝蠟狀,可塑性較大,可用手擠破並搓成條,後期變硬,不宜捏碎。這個階段植株各個部位的可溶性物質仍然不斷向籽粒中運轉積累,但數量遠較前期要少了。因而,幹物質雖繼續增加但速度緩慢,蠟熟期一般要經歷6~15天的時間。

    完熟期:當幹物質停止積累,籽粒體積縮小,籽粒變硬,不能用手掐斷,這時就進入了完熟期。完熟期經歷的時間很短,一般僅3~5天。

    採收時間也關係到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小麥收穫過早或過晚都會造成減產。收穫過早,籽粒成熟度差,粒重低,同時由於莖稈和籽粒含水量高,不但脫粒困難,而且晾曬時容易生熱發黴;而收穫過晚,幹物質不再增加,但是莖稈呼吸作用仍然很旺,容易消耗養分。而且,完熟期一過,植株全部枯黃,自然落粒,也會降低小麥的產量。所以,最好在小麥蠟熟期結束前採收,最晚不得晚於完熟期。

    收割小麥,除了要考慮麥粒的成熟度外,天氣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之一,如果近段時間內沒有降雨,可以按照上面介紹的時間收割。如果蠟熟末期和完熟期有降雨,應該雨前收割完,以防麥粒在麥穗上發芽,給生產帶來損失。農諺說“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冬小麥的管理雖然相對比較簡單,但是幾個關鍵時期的管理工作還是必須重視,尤其是揚花灌漿期,是冬小麥最終獲得高產最關鍵時期,因此,農民朋友更要認真對待,以期獲得最終的豐產。

  • 4 # 緣來楊洋羊

    冬小麥產量在中國農作物中居於前列,而要想逐年提高產量,就要不斷完善種植管理方法,採取更加科學合理的生產技術。有經驗的農民朋友都知道,在冬小麥生長後期的揚花期、灌漿期和成熟期這三個以生殖生長為主的階段,是決定小麥豐產的關鍵。那麼,在生產當中,我們透過哪些管理措施來促進冬小麥獲得最終的豐產呢?

    一、冬小麥揚花期的管理工作

    小麥抽穗後生長速度開始加快,一般經過2~5天就會有部分花開放。這時,小麥也就進入了揚花期。小麥揚花期是小麥由營養生長進一步轉化為生殖生長的標誌,也是決定麥穗籽粒多少的關鍵時期。

    1、生育特點

    小麥開花可持續6~7天,開花和溫度有關,開花的最低溫度為9℃,最高溫度為30℃,開花的適宜溫度為20℃。小麥開花還和空氣相對溼度有關,最適宜開花的空氣相對溼度為70%~80%。空氣相對溼度如果低於20%會不結實;但是揚花期如果空氣相對溼度過大,陰雨連綿,花粉粒就會吸水膨脹破裂,並喪失受精能力,也不能結實。

    2、管理措施

    瞭解了冬小麥揚花期的生育特點,我們來看一看這一時期都應該做些什麼管理。

    (1)、水肥管理

    開花期是冬小麥植株新陳代謝最旺盛的階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營養物質,要結合澆水追肥一次。這個時期施肥,要以氮肥為主,這是因為氮元素是合成蛋白質和葉綠素的主要成分。除具有對生理功能的調節外,還對小麥綠葉面積的增大作用顯著。由於小麥籽粒產量的70%~80%來自後期光合產物的累積,而葉面積的增加增強了光合作用和營養物質的積累。因此,在冬小麥的揚花期,施用適量氮肥對提高小麥的產量是有一定幫助的。建議採用測土的方法檢測土壤中氮的缺少情況,然後再按需要量施入氮肥。

    小麥抽穗揚花期需水較多,耗水量佔全生育期耗水總量的40%,因此,結合施肥,要澆一次“揚花水”,這次澆水要澆足澆透。這個時期常會遇到“乾熱風”的天氣,當溫度高於30℃,就會影響冬小麥的受精能力而降低結實,所以,澆“揚花水”不僅可以增加土壤和空氣的相對溼度,而且還有給麥田降溫的作用。

    (2)、及時防治病蟲害

    小麥開花期間,也是病蟲害的高發時期,這個階段需要防治的害蟲主要有小麥吸漿蟲、麥蜘蛛和小麥蚜蟲。需要防治的病害有小麥條鏽病、小麥白粉病、小麥葉枯病和小麥赤黴病。

    小麥揚花期一旦發現病蟲危害時,要做好綜合防治工作。應大力推廣生物、物理、生態等防治技術。4月底至5月初及時防治穗蚜,一般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即可。揚花期若遇到連陰天氣,應注意每畝用40%的多菌靈膠懸劑100克兌水50千克預防赤黴病。可將葉面噴肥、抗“熱幹風”、病蟲害綜合防治結合起來,起到一噴多防的作用。

    二、冬小麥灌漿期的管理工作

    揚花期過後就是灌漿期,灌漿期是決定小麥產量高低的關鍵時期。

    1、生育特點

    小麥從開花、授精到籽粒成熟,需要經過30~40天。從授精開始就進入了籽粒形成階段,這個階段要經過10~12天。當籽粒長度達到最大長度的四分之三時,稱為多半仁,標誌著籽粒形成階段的結束。籽粒形成後,麥粒從多半仁經過頂滿倉,到乳熟末期為灌漿階段。

    在此期間,胚乳內積累澱粉很快,幹物質急劇增加,籽粒灌漿階段一般要經過12~19天。溫度太低時,乳熟期明顯會延長,乳熟初期的籽粒成綠色,胚乳中充滿白色乳狀汁液,汁液濃度穗灌漿進展而變稠。乳熟期溫度對籽粒灌漿速度影響很大,最適宜的溫度為20~22℃,溫度高於25℃時蒸騰作用加速,促使灌漿時間縮短,幹物質累積過程提早完成,產量降低。

    另外,高溫能增加植株和籽粒的呼吸作用,消耗過多的有機物質。因此,在籽粒灌漿期應預防高溫乾燥的氣候,特別是“乾熱風”的侵襲。在高溫乾燥氣候條件下或“乾熱風”到來前,應實施澆水以降低地溫和改善田間小氣候。

    2、水肥管理

    在小麥乳熟期間,籽粒的成熟與土壤相對含水量有密切的關係,最適合籽粒灌漿的土壤相對含水量應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如果土壤缺水會引起葉片早衰,光合強度減弱,光合產物向籽粒的轉運受到限制,灌漿過程就會停止,引起籽粒乾癟瘦小,千粒重下降,影響產量。

    根據冬小麥灌漿期的生育特點,在生產中,我們要保持適宜的土壤溼度,並透過葉片噴肥為小麥植株補充營養;還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保證根系的活力,延長葉片的功能期,防治早衰。從而達到籽粒飽滿,提高粒重。

    保持適宜的土壤水分對籽粒灌漿十分有利,最好做到麥田地皮經常保持潮溼不幹,澆水可分別在開花後十天和開花後二十天進行。灌漿水灌的好既能緩解麥田旱情,又能調節田間小氣候,防治“乾熱風”天氣對灌漿的影響。而且,灌漿水還能延長葉片功能,防治植株早衰,有利於小麥產量的進一步提高。所以,農民朋友在澆灌漿水時要掌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塊可不澆灌漿水;二是群體偏大、生長過旺,具有倒伏風險的地塊儘量不澆灌漿水。否則,一旦出現倒伏產量將會降低更多,風險更大;三是澆水前要收聽天氣預報,大風雨來臨前要嚴禁澆水,以防引起倒伏;四是灌漿期澆水時要做到小水勤澆。

    由於灌漿後期,土壤水分過多,會導致有機物質更多滯留在莖稈中,產量降低。所以,灌漿後期,就不需要再澆水了。小麥生長到灌漿後期,個體衰退,生理活動減弱,吸收養分能力降低。而此時的葉片開始由綠變黃,光合能力在下降,製造的光合產物也在減少,植株出現早衰現象,嚴重影響籽粒的灌漿程度。

    為了緩解早衰對灌漿的影響,可以透過噴施葉面肥,為小麥植株補充營養。每畝用200克磷酸二氫鉀和500克尿素兌水50千克進行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還能促進纖維素和木質素的合成,提高莖稈強度,減少小麥生長後期倒伏的危險。葉面噴肥應選擇在晴天上午9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後進行。噴霧時力求均勻,以葉片溼潤不滴水為好。

    小麥灌漿期,特別是灌漿後期積水,會引起爛根枯葉誘發病害,加速早衰。大雨過後,麥田內區域性可能出現積水,這時候要及時開溝排水,堅決消除明水,減輕自害,保根護葉,促進小麥籽粒成熟,提高粒重。及時排水還能防止土壤水分過度飽和,導致小麥倒伏。

    三、冬小麥成熟期的管理

    關鍵期過後就是小麥成熟期,這也是小麥生產中的最後一個生長時期。小麥進入籽粒成熟階段以後,最大特徵是幹物質積累變慢,籽粒中水分很快下降,籽粒體積開始萎縮。

    籽粒成熟過程包括兩個階段:

    蠟熟期:也叫黃熟期。進入這個階段的植株由綠轉黃,籽粒逐漸變硬,籽粒內含物質如凝蠟狀,可塑性較大,可用手擠破並搓成條,後期變硬,不宜捏碎。這個階段植株各個部位的可溶性物質仍然不斷向籽粒中運轉積累,但數量遠較前期要少了。因而,幹物質雖繼續增加但速度緩慢,蠟熟期一般要經歷6~15天的時間。

    完熟期:當幹物質停止積累,籽粒體積縮小,籽粒變硬,不能用手掐斷,這時就進入了完熟期。完熟期經歷的時間很短,一般僅3~5天。

    採收時間也關係到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小麥收穫過早或過晚都會造成減產。收穫過早,籽粒成熟度差,粒重低,同時由於莖稈和籽粒含水量高,不但脫粒困難,而且晾曬

    容易生熱發黴;而收穫過晚,幹物質不再增加,但是莖稈呼吸作用仍然很旺,容易消耗養分。而且,完熟期一過,植株全部枯黃,自然落粒,也會降低小麥的產量。所以,最好在小麥蠟熟期結束前採收,最晚不得晚於完熟期。

    收割小麥,除了要考慮麥粒的成熟度外,天氣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之一,如果近段時間內沒有降雨,可以按照上面介紹的時間收割。如果蠟熟末期和完熟期有降雨,應該雨前割完,以防麥粒在麥穗上發芽,給生產帶來損失。農諺說“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5 # 石雕藝術小劉

    小麥後期管理是產量形成的關鍵階段,保持根系活力,防止葉片早衰和青枯,保持光合器官的完整,促進有機物質的合成與積累,將營養器官中儲存的有機物質轉運到籽粒中去,達到籽粒飽滿。因而後期管理主攻方向應是:澆灌漿水,防病治蟲,保根護葉。

    第一早澆灌漿水

    充足的水分能夠保證小麥生理用水,利於貯存在莖葉中營養物質向籽粒運轉。同時還可改善田間小氣候,降低高溫對小麥灌漿的不利影響,減少乾熱風危害。

    出現旱情麥田,小麥揚花後一週左右應及時澆灌漿水,宜選擇晴天無風時進行。小麥成熟前15天要停止澆水,不宜澆麥黃水;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做到無風快澆,有風停澆,溫度過高的天氣狀況下不宜澆水;澆水不宜過大,小水輕澆,保護深層根系不早衰。

    第二及時防治病蟲害

    後期主要有鏽病、白粉病、葉枯病、根腐病等病害,有黏蟲、蚜蟲、吸漿蟲一些蟲害,因此後期仍不能放鬆麥田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殺蟲劑有吡蟲啉、啶蟲脒、吡蚜酮、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抗蚜威等;殺菌劑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苯醚甲環唑、咪鮮胺、氟環唑等;生長調節劑有蕓薹素內酯、氨基寡糖素等。

    第三葉面噴肥防早衰

    小麥生長後期,仍需要保持一定的營養水平,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和根系活動,促進物質的合成與運轉,防乾熱風、防高溫、防早衰,提高粒重。揚花後10天左右畝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加以蕓薹素內酯,結合病蟲防治進行葉面噴施,實現一噴多效的目的。

  • 6 # 湯姆貓視覺音樂

    目前,北方冬小麥正陸續進入拔節期。小麥拔節後即進入中後期生長階段,植株生長由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逐步轉化為以生殖生長為主,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防治和肥水運籌的關鍵時期。因此,搞好小麥中後期的田間管理工作,對於減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數,保根保葉,增加粒重,提高產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年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的指導思想是“肥水運籌,促弱控旺;綠色植保,精準防控;防倒伏,防早衰,增粒數,增粒重”。各地要因地因苗制宜,突出分類指導,切實抓好以下管理措施的落實。

    一、因地因苗管理,做好拔節期肥水運籌

    目前大部分地區麥田已進入拔節期,此時是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對前期沒有進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二類麥田,或者早春進行過返青期追肥但追肥量不足的麥田,均應在拔節期追肥澆水。拔節期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對於地力水平一般、群體偏弱的麥田,應在拔節初期進行肥水管理,以促弱轉壯;對地力水平較高、群體適宜麥田,應在拔節中期追肥澆水;對地力水平較高、群體偏大旺長麥田,要堅持肥水後移,在拔節後期(倒二葉露尖)追肥澆水,以控旺促壯。一般畝追尿素10~15公斤左右。群體較大的高產地塊,要在追施氮肥的同時,畝追鉀肥6~10公斤,既防倒又增產。

    二、重視關鍵時期,酌情澆好揚花灌漿水

    小麥開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約佔整個生育期耗水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需要透過灌溉滿足供應。乾旱不僅會影響抽穗與開花,還會影響穗粒數。小麥開花期至開花後10天左右,若墒情適宜,則不必澆水。若墒情不適宜的話,應適時澆好開花水,以保證小麥籽粒正常灌漿,同時還可改善田間小氣候,抵禦乾熱風的危害,提高籽粒飽滿度,增加粒重。此期澆水應特別關注天氣變化,不要在風雨天氣前澆水,以防倒伏。

    三、關注天氣變化,做好“倒春寒”的預防工作

    小麥拔節後發生“倒春寒”凍害或冷害,將導致小麥結實粒數減少,產量大幅降低。近年來,“倒春寒”時有發生。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提前制定防控“倒春寒”災害的預案。在降溫之前及時澆水,可以提高小麥植株下部的氣溫,防禦或減輕“倒春寒”凍害。若一旦發生凍害,要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進中、小櫱迅速生長和潛伏櫱早發快長,減輕畝穗數和穗粒數的下降幅度。

    四、綠色精準防治,做好病蟲害防控工作

    五、綜合應對施策,做好後期倒伏的預防和補救

  • 7 # alhqqcom我是揚

    小麥後期生長管理對小麥的產量高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小麥揚花期開始,經過灌漿期,到小麥成熟期,在每個生長期階段要有不同的管理措施,因此加強管理才能有豐收保障,那麼,怎麼管理才行呢?

    一,揚花期前後做到一噴三防,即防病,預防赤黴病,白粉病,紋枯病,鏽病等病害。防蟲,即預防蚜蟲,棉鈴蟲等。防乾熱風並澆好小麥揚花水,揚花水是關鍵水,該水用量大,是小麥一生當中至關重要的一水。

    二,灌漿期管理,注意防病,防蟲,乾旱澆水,增加小麥單粒重。

    三,成熟期管理,主要預防乾熱風,不需要再澆水了!

    做好以上幾點對小麥豐產豐收是有好處的!供你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成年人也對遊樂園十分嚮往?遊樂園到底有哪些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