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今中外有很多文學家,也有很多我們影響到我們的,如孔子孟子。
8
回覆列表
  • 1 # 蘭闍藝文

    既然您問到了古今中外,那麼,我就從古今中外這四個方面說一下,我心裡最喜歡的文學家的作品。

    先說古,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史上曾出現過無數的文學家。非要選一個出來的話,那麼我一定會選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原因很簡單,那篇一氣呵成的《滕王閣序》時至今日都能背誦出來,千古佳句更是不少。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王勃的生平: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再說今,個人比較喜歡餘華。大學時代餘華的作品可謂是風靡一時,也或許是因為學習新聞學的緣故,總能從餘華的作品當中讀出不一樣的感覺。

    餘華並不是一名多產作家,他的作品以精緻見長。作品以純淨細密的敘述,打破日常的語言秩序,組織著一個自足的話語系統,並且以此為基點,建構起一個又一個奇異、怪誕、隱秘和殘忍的獨立於外部世界和真實的文字世界,實現了文字的真實。

    餘華曾坦言: “我覺得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裡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由於先鋒文字讀者甚少,成名之後的餘華及時地做出了調整,自《在細雨中呼喊》開始,他的作品不再晦澀難懂,而是在現實的敘述中注入適度的現代意識,以簡潔的筆觸和飽滿的情感儘可能地獲得讀者最廣泛的共鳴。

    代表作品《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

    然後說中,說到中,這麼漫長的歷史軌跡當中,我首推的,還是魯迅。那是少年時期無比崇敬的一個人,也是現在非常喜愛的一個人。他曾喚醒過很多人,如今這個時代,需要更多的喚醒。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南韓、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最後說外,其實,最喜歡的,應該說是博爾赫斯。這個阿根廷老頭編織的文字實在是太完美了。不管是小說還是詩歌,在博爾赫斯的文字裡,你總能被那些氛圍所包裹。

    博爾赫斯在中國的登陸,應該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情。先有王央樂、陳凱先等人的譯介,並由此散播開來,竟一發而不可收了。之後,到了90年代,隨著陳眾議等人編譯的《博爾赫斯文集》的面世以及眾多盜版產品的出現,博爾赫斯之名如狂瀾席捲中華大地。博爾赫斯也由此完成了對中國作家的精神佔有。他的晦澀、神秘連同其夢囈、圈套及至重複與矛盾,統統成了中國作家的寫作羅盤。惟一不能化來的是他的西班牙以及他的精短、他的洗練、他的貴族氣息。再之後,他的《全集》出版。

    他在中國的流行,則多少說明了中國作家對博爾赫斯的敬畏。博爾赫斯對中國文學所產生的影響如此巨大,以至於誰不讀博爾赫斯,就必定是文學之盲;誰不談博爾赫斯,也彷彿等於無知淺薄。這樣一種帶有明顯強制性的文學時尚,終於使博爾赫斯在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生根開花,也使中國文學在十餘年的時間裡不斷變化、翻新,一派蓬勃。

  • 2 # 子衿書法

    孔子孟子是哲學家。

    每個年齡段會有不同的偏好。在二十歲的時候,特別喜歡外國文學。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莫里哀的偽君子,達夫妮-杜穆裡埃的麗貝卡,小仲馬的茶花女,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到了三十歲時,對於長篇小說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常會看一些雜誌,內容多為短小趣聞。到四十歲後,則愛上了先秦諸子。要說具體最喜歡那一個文學家,還真的說不清楚。基本上都喜歡。而會隨心情決定選擇讀哪一類書籍。

  • 3 # 新文化街男孩

    當然是首推魯迅。

    他不僅告訴我們,狗是怎樣生活的,更告訴我們如何才能變成狗;既要懂得如何防範狗的攻擊,又要學會如何像狗一樣地衝鋒陷陣和戰鬥。

    他的偉大還在於,明知道吃帶血的饅頭不能治癒自己的癆病,但依然惦記著讓孔乙己寫信,請祥林嫂告訴閏土,在看社戲的時候,不要忘記叫上阿Q。

    我是華人,這就是華人的真實寫照。不必刻意躲避,而應勇於直面。

  • 4 # 大洲文苑

     最喜歡的文學家當推魯迅!最喜歡的理由實在太多,百讀不厭的文字,與日月同輝的品格,都可以鑄人魂魄。下面只從一個小側面,談談最喜歡魯迅的一個理由。

     朋友閒聊,問我工作之餘,讀什麼書消遣。“讀魯迅。”我的回答不假思索,因為手頭正放著先生的一本《三閒集》。“魯迅也能消遣嗎?”

      也難怪他大惑不解,因為在一般人看來,供消遣的讀物應是金庸的武打,瓊瑤的言情,以及通俗雜誌之類,高雅一點的,也就是梁實秋林語堂的小品文了。至於先生的文章,那簡直就是嚴肅、深沉,甚至晦澀的代名詞,哪裡談得上釋愁解悶、開心取樂的消遣呢?

      但我確實是在無聊之時,而且是在讀了金庸瓊瑤梁實秋林語堂之後,還覺得不夠消遣的時候,才閒讀起魯迅來的。這本《三閒集》,已經伴我度過了許多輕鬆美妙的時光,“閒讀魯迅”,實在是我的經驗之談,肺腑之言呢!

      先生的文章大都是數百字的短小精悍之文,枕邊廁旁,一時三刻,就可讀完一篇。更妙者,是先生的雜文集可從前讀,可從後讀,還可從中間的任何一頁讀;可讀全篇,可讀片斷,而且又絕不傷神費腦,幾如讀唐人絕句,散珠碎玉,信手拈來,皆可成趣。試看《三閒集》的某一頁:“釋迦牟尼出世以後,割肉喂鷹投身飼虎的是小乘,渺渺渺茫茫地說教的倒算是大乘,總是發達起來,……”引經據典而又輕靈活潑的筆致中,含蘊了多少豐厚的人生內涵,咀嚼再三,添趣而又增智。

      先生的文章也有詼諧幽默機智風趣的相聲小品的滋味。《三閒集》裡的《革命軍馬前卒和落伍者》,把那些汙衊革命烈士鄒容為“落伍者”的人,敬稱為“後烈”,寓莊於諧,嘲罵得何等痛快!何等藝術!還有《扁》,說那些文學新潮者“見女郎小腿肚作詩,是浪漫主義;見女郎小腿肚不準作詩,是古典主義;天上掉下一顆頭,頭上站著一頭牛,愛呀,海中央的青霹靂呀……是未來主義……等等”,這喜笑怒罵針砭的不也是當今文壇的時弊嗎?可是如今又見哪一位文學家作過如此犀利精到、痛快淋漓的批評呢!先生俏皮話裡的真知灼見,亮眼明心,理趣盎然。

      先生文章裡涉及到當時的許多人和事,已時過境遷,但如今讀來,又都成了饒有興味的歷史小掌故。你看,小品文正髦得其時的梁實秋先生當年竟然攻擊寫了不朽之作《懺悔錄》的盧梭,理由則在“個人不道德的行為”。(《頭》)如今不少文人雖然錦衣玉食,卻還嫌貧困,或紛紛下海,或大搞有償文學,而當年卻有個大畫家,“以他自己的力,終日去畫古廟,土山,破屋,窮人,乞丐……”,表現了“華人的這樣的對於天然的倔強的魂靈。”(《看司徒喬君的畫》)近見某報大肆渲染一“徵母廣告”,以為是曠古未有之奇事,其實當年還有過“徵父母”的廣告呢!(《某筆兩篇》)……如此隨便翻去,珠璣滿眼,妙趣橫生,實在是不亞於一部《世說新語》。

      先生文章的妙處確實難以盡述,就如那旁徵博引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寓言、笑話等,一經先生妙手玉成,立刻意趣盎然,鮮活有味。而且先生的文章,針砭時弊,揚清激濁,潑辣犀利,絕無時文的吞吞吐吐,讀來讓人神旺氣盛。因此,我勸朋友,消閒讀書切莫忘了讀魯迅,因為先生的文章,使你在消遣之餘,還能得到更多的東西呢!

  • 5 # 月衣歸塵

    博爾赫斯,原因很簡單,上帝給了我浩如煙海的書籍和一雙失明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仍然暗暗猜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

  • 6 # 蘇菲貓之我的分享

    我喜歡詩詞小說一類文學作品,古今中外都有。

    中國的,我最喜歡唐詩宋詞,尤其喜歡唐代詩人王維詩中悠遠的意境、蘇軾詞中的曠達。

    徐志摩的詩則有一種繾綣深情。

    泰戈爾的詩,是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孩童的心愛著這個世界。

    錢鍾書的《圍城》,還有張愛玲、毛姆的小說,都有一種看透人生的機智,與不動聲色的嘲諷。

    陀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也很深刻,雖然談起俄國作家大家總是首推託爾斯泰。

    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還有他的寫的巨人傳也很值得一看。

    哦,還有米蘭昆德拉、海明威、村上春樹。

    還有的作家雖然只讀了他一部作品,但也很喜歡,如德國作家雷馬克的長篇小說《凱旋門》、俄國作家蘇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了。

  • 7 # 宋天怡

    千古蘇子,人間無雙

    蘇軾是以文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的。

    而蘇子又詩詞文俱佳。不僅是佳而已,而是絕對的一流。不僅僅是在宋代為一流,而是居於整個中國歷史上的一流。

    雖然如此,依我個人的感受,其詩詞文,還是可以這樣排序的:文一,詞二,詩三。

    蘇子的文,有一種極開闊極深遠的思想境界,而又極樸實極盡人情。真是所謂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他的小品文並非一般的閒適,而是滿含著儒家的理念與正氣、道家的淡泊與從容、釋家的慈悲與博愛。總之是極有思想又不是說教、雞湯與故弄玄虛與自居清高,讓人受益又享受,整個思想、心靈、情感在瞬間被自自然然淘洗得清爽剔透。

    他的策論,更是具有極恢弘的氣勢,筆力蒼勁,絕對具有一流史學家、思想家那種廣闊視野和高度。

    甚至,他對儒家經典的解讀與論述,至情至理,至精至妙,見解獨到又不標新立異。他論孔子的《春秋》,論春秋三傳,讓人對春秋筆法以及儒家思想有了更深更本質的認識,對儒學的以人為本、關注並推進人類社會與現生活,有了更好的品讀。

    蘇子不為長文。其文皆短,短而璀璨,如滿天星斗和日月般生輝。其文雖短,多為三五百字,鮮有過千字者,但卻遠勝過了歷史上如江如海的長文鉅製。

    中國文章,最佳的雙峰,短小者為蘇文,長者為紅樓夢。

    而現在,王朔居然說,沒寫過小說特別是沒寫過長篇小說的,不算作家!

    真正的作家,其立身的根本,應是思想家,而不是藝術家。

  • 8 # 博庫圖書館

    老舍!

    ·老舍:我和你過著一樣喪的生活......

    ·“但我能從生活的委屈中咂摸出幽默的味道,你能嗎?”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的“喪”好像變得很受追捧。

    拖延症、運勢差、不夠瘦、無心學習、不想工作......它伴隨著動盪的外部環境與揮之不去的內心壓力蔓延開來,衍伸出一句又一句的“喪名言”——

    比如說“如果你覺得自己一整天累的跟狗一樣,那你真的是誤會大了,狗都沒你那麼累”;

    比如說“當你覺得自己又醜又窮,一無是處時,別絕望,因為至少你的判斷還是對的”;

    比如說“對今天解決不了的事情,也不要著急。因為明天也可能還是解決不了”;

    還比如說我們昨天推送的<“狗年20句毒雞湯”>

    可仔細想想,這些小而確定的沮喪才是我們真的日子和情感吧,雖然它總是讓人失落和無奈,卻也讓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人生不會永遠都是順順利利的,每一步都要付出努力,大步走自己的路,有點小確喪怕什麼呢?

    就像老舍先生。

    即使過著遠比我們還要喪的生活——幼時喪父,母親一人靠著替別人洗襪子、縫補衣服拉扯著幾個孩子長大;後來自己寫文章成名了,生活卻依然不富裕——依然用自嘲豁達的精神,從滿缸子的委屈中咂摸出了幽默的味道。

    “您看我挺愛笑不是?因為我悲觀。悲觀,所以我不能扳起面孔,大喊:‘孤——劉備!’我不能這樣。一想到這樣,我就要把自己笑毛咕了。”——老舍

    作為一個普通的父親,他會抱怨奶粉錢太貴。

    “現在,如果再有人對我說,倆人花錢不見得比一人多,我一定毫不遲疑的敬他一個嘴巴子。倆人是倆人,多數加s,錢也得隨著加s……小孩比皇上還會花錢。”

    雖然日子拮据,但他也能從日常的“窮遊”中嚐出了有滋有味。

    “覺得洋車好,乾淨,雨布風簾也齊全,可就是貴。一上車就是一毛錢,稍微遠那麼一點就得兩毛。我的辦法是不坐。”“即使馬能走三里五里,堅持到底不摔跟頭;或者不幸跌了一交,而能爬起來再接再勵;那車,那車,那車,是否能裝著行李而車底兒不嘩啦啦掉下去呢?又一個問題,確乎成問題!假使走到中途,車底嘩啦啦,還是我扛著行李(趕車的當然不負這個責任),在馬旁同行呢?還是叫馬揹著行李,我再揹著馬呢?”

    莫怪乎有人說:老舍為人熟知的不只是語文課本上屢次出現的篇章《茶館》、《駱駝祥子》......還有他那食夠了煙火氣的文人幽默,不同於耍貧嘴的嬉笑,也不是小丑滑稽的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立手機是品牌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