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松原中公教育
-
2 # 一起愛上內蒙古
這個問題很好。元朝才是中國的一個盛世。
盛世的起碼5個標準:
1,領土版圖最大,只有元朝(3000萬平方公里以上),
2,主權統治力最強,奠定今日中國版圖,臺灣,西藏,南海及大東北真正被中國中央政府管理,真正進入中國版圖,只有元朝,
3,統治力世界第一,滅40國、統一亞歐700部落,今日亞歐版圖由華人奠定,只有元朝,
4,綜合國力世界第一,宋朝向遼、金納貢稱臣,顯然綜合國力太弱,只有元朝,
5,對外開放程度最高,海陸及意識形態,只有元朝。
這就是答案。
-
3 # 鳥言夷面
沒去過,所以只能通過歷史文獻。
根據歷史文獻:
大漢王朝是漢高祖劉邦建立的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前後共延續四百餘年,漢朝留給後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強!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族在漢朝以前稱“華夏族”或者“諸夏族”,漢朝以後,無論哪個朝代統治中國,華人都統稱為漢族。
唐朝是中國古代文化、政治、軍事、經濟達到最頂峰的一個最為輝煌的朝代。它留給後人的印象就是:盛!
大唐王朝是國際上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它是版圖最大,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朝的皇帝被周圍的四夷尊稱為“天可汗”。
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國際化大都市,在這裡匯聚了世界各國各族人民,經濟貿易遠達歐洲,歐亞國家紛紛派使者來長安求學朝拜,大唐文化海納百川,開放包容,大唐的盛名遠播海外。
明朝永樂盛世,朱棣“萬國來朝”的願望實現。在朱棣掌權的永樂年間,來明帝國朝貢的國家激增,在《明史》中記載,朱棣時期來朝貢的國家有30個,但後來又經考證,最多的時候達到60多個國家之多。特別是鄭和下西洋之後,許多國家的國王都直接跟隨鄭和船隊來親自朝見永樂帝。
鄭和率領的船隊,繞過東南亞,一直航行到非洲。在這期間,東南亞和非洲國家的使臣,一共有三百多人次來華朝拜,平均每年有十次左右。這些國家所派遣的使臣,不是三個兩個,而是一大群,而且來的使臣一次比一次多。水樂年間,在大明首都的大街上,隨處都可以見到外國使臣。
滿刺加、汶萊、蘇祿等國家的國王,親自率領使團,前往中國拜見朱棣。大明太有吸引力了,好多使臣來了就不想走,甚至趕都趕不走。據統計,外國使臣來華,平均居留時間是兩三個月。
淳泥王和蘇祿王,來到大明就不想走了。他們在中國居住了很長的時間,最後在中國病故。他們留下的唯一遺囑是,能夠安葬在中國。朱棣也不介意為他們舉辦隆重的葬禮,將泥王葬在南京,葬蘇祿王在德州。
-
4 # 劉坤忠120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以後比較強大的朝代有漢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中華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是漢朝,漢朝是以漢民族為主的強盛時代,歷時最久,國家穩定,人民安寧。發展大漢文化,傳承大漢文明,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在中國歷史上,記載著只有大唐盛世,從大唐618年建國到到玄宗安史之亂時間,也就是130年間的時期,其中有女皇武則天稱帝的15年曆史,雖然朝中上下混亂,但大局還是穩定。唐朝建國後,消滅了地方割據勢力,對外開疆拓土,徵高句麗,平匈奴,討吐番。唐太宗開啟了貞觀之治,民富國強。唐使出使世界各地,傳播中原文化,傳授唐朝的先進技術,大唐強盛,世界聞名。。。高宗勵精圖治,減轉賦稅,人民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經過中宗、睿完、武周幾朝,社會有所動亂,但大唐國力依舊強盛。玄宗時代,大唐經濟文化空前壯大。但玄宗中期,感到滿足,重用奸佞,荒廢朝政,藩鎮自重,引發安史之亂,大唐從此走向衰弱。。。元朝是蒙古人建立,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的朝代,面織2700多萬平方千米,但只存在98年,又殘酷壓榨漢族人民,沒有存在感。明朝疆域廣闊,有1300萬平方千米,明朝統治者有強烈的民族感,276年的統治,肥了朱家,苦了人民,在農民軍與滿清的雙重進攻下,1644年大明正終壽寢。。。清朝有1100萬平方千米國士,入關後前幾代皇帝勤政治國,由於閉關自守,嘉慶朝以後,大清國力遠落後於西方新興資本主義國家,鴨片戰爭之後,外強入侵中國,中國變成半封建半植民國家。1911年,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被辛亥革命推翻,中國封建朝代就此結束。
-
5 # 使用者2235818112851
唯有漢唐盛世!康乾是冒充的,蒙滿人繼承了大明的科技與社會財富,不思上進,極度享樂,欺壓漢人以及漢族文化,騙取民心。後來日漸衰敗即是自然,垃圾人統治,禍害了中華文明和社會科技進步後退了四百多年
-
6 # 青言論史
歷史上真正的盛世,雖然每朝每代總會有那麼幾個被譽為“盛世”,但是很多盛世其實都是在亂世之後恢復生產所帶來的必然結果。我個人覺得,真正夠得著“盛世”的,不過以下幾個而已:
1、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它的富足也是眾所周知的——僅從一個側面就可以反映出來,那就是漢武帝禍禍了五十多年,打了好多大仗,幹了不少面子工程,結果國家經濟居然還沒崩潰,吃的就是文景之治的老本。
2、開元盛世:相比於大亂之後的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難能可貴,就在於李隆基踩在了他曾祖父的肩膀上,再次開創了一個盛世,這個盛世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最無可爭議的盛世,也是封建王朝發展的頂點。
3、大定之治:這是南北對峙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王朝建立的最偉大的盛世。在“小堯舜”完顏雍的統治下,金國的人口三十年不到就翻了一番,而南北之間的矛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緩和。
4、仁宣之治:仁宗、宣宗兩朝皇帝,雖然加一起也只幹了十一年,但是在這十一年裡面,他們不僅僅加固了明成祖朱棣的武力果實,還把老爺子瞎花的錢重新掙了回來。在朱瞻基駕崩前夕,明朝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5、聖朝:眾正盈朝,群賢畢至!
-
7 # 歷史一面鏡子
文景之治 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
-
8 # 無根樹花正孤
中國古代有四大盛世,西漢之文景盛世,唐之開元盛世,明之永宣盛世,清之康乾盛世。其中明朝的永宣盛世是建立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以及洪武年間的苦心經營之基礎上的。可以說,沒有朱元璋洪武之治的良好基礎,也不會有他子孫開創的永宣盛世。既然如此,洪武盛世比之康乾盛世又將如何呢?
朱元璋在洪武年間所做的事主要就是與民生息,讓整個社會從元末開始的戰亂中恢復過來。而古代中國作為典型的農業文明,農民的生存狀態以及農業的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國家的發展程度。 在建國之初國內局面尚未完全穩定的情況下,明很少發動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僅在洪武二年,三年為了驅逐北元的殘餘勢力,遠征漠北。於此同時,國內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或是其他的叛亂事件,國內外社會環境相對和平穩定。
與之相對,康乾盛世又是如何呢?康熙一朝發生農民起義十五次,乾隆一朝十七次,更不必說兩人在位期間發生的叛亂事件,葛爾丹叛亂,大小金川叛亂,這些內部的動亂極大地破壞了國內的生產環境。 與民生息的另一個環節就是整頓吏治。官與民的關係是封建制度下的一個重要課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即是說的這種關係。洪武一朝整頓貪腐力度在整個中華歷史中都首屈一指。朱元璋大力懲治犯法的官紳勳貴,束縛其貪腐,保障了平民尤其是大量農民的利益。 與之相對康乾兩代的官員貪腐甚至成為了一種風氣。
乾隆朝的鉅貪和珅的事蹟家喻戶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統治階層的上級人物中都有如此惡劣的貪腐行為,更底層官員的貪汙現象想必也更加無法遏制了,民眾的利益自然也是無法得到切實保障的了。 出身貧苦的朱元璋天性節儉,就算是登基稱帝之後也是如此。在皇帝的影響下,上行下效,明初的國庫充盈,耕地面積和農業人口達到頂峰,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 而康乾盛世之中,乾隆帝好大喜功,奢侈淫逸。六下江南,五登五臺,大興土木,每一項用來滿足他私慾的活動都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國庫存銀也迅速虧空。
由此可見,未被廣泛提及的洪武盛世比之康乾盛世其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洪武盛世下的中國事實上在朱元璋領導下是相當繁華的。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在文教方面雖然不及蒙古入侵前的唐宋,也確實讓漢文化重新復興。 論及為何洪武盛世未被熟知的話,大概就是在此期間仍然有許多弊端。刑罰過重,八股取士導致的文教僵化便是這樣的不足之處了。
回覆列表
”文景之治”
這段時期算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好時期, 文帝, 景帝奉行黃老之道, 講究無為而治,即政府不過多幹預經濟, 讓老百姓自由發展。所以大家覺得負擔輕, 框框少, 日子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