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波濤
-
2 # 瑞庚臺醫健康管理
臺灣心髒權威
換過500多顆心臟
臺灣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是臺灣首屈一指的權威,行醫40多年,完成臺灣首例心臟移植,縫縫補補無數心臟,手術駕輕就熟。也開發出用於主動脈剝離治療的鈦金屬人工血管接環,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成為臺灣首個透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可植入性心血管醫療器材。
魏崢是享譽國際的心臟科權威醫師,臺灣第一個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的醫生,曾以不輸血方式,為2歲幼童換心,也完成亞洲首例的人工心臟移植。累積上萬臺心臟手術,超過500例的心臟移植,魏崢不只做換心手術的次數多,病人的存活率也最高,有3人存活超過20年,其中包含亞洲存活最久的病例。很多患者稱他為救命恩人、再生父母,他也因此多了很多幹兒子、乾女兒。
團隊的力量
動手術先有團隊才能救命
在手術室裡,除了執刀醫師,現場還有麻醉醫師、麻醉護士、體外迴圈技術師兩位、刷手護士、流動護士、外科助手兩位共9人。「有團隊才可以成就一件事,才可以救命」魏崢相當看重團隊,就算是術前打掃手術室的清潔人員,也是成就一場成功手術的重要成員,缺一不可。
魏崢說這就像指揮一個樂團一樣,主醫師不能只專注在自己的刀上,還要指揮其他人一起協調工作,否則一點小差錯,病人的命就沒了。歷經過大大小小的手術,時至今日身為院長的他,還是一心只想帶給病患最好的醫療質量,服務更多海內外患者。
醫院不為賺錢而生
顧好醫護人員才能給海內外病患好醫療
振興醫院海內外心臟專業的第一首選 。
「不是隻有在醫師來之前看他的能力,進來以後在各方面還要想辦法再進步」,魏崢相當重視人才培育,除了外在能力,也希望顧及醫療人員的心理素質,「你沒有把自己員工照顧好,他怎麼去照顧病患?」,他說,病人本來心情就七上八下,所以醫院,就是要提供他們一個能安心接受治療的地方。
「醫院本身不是為了賺錢」,魏崢道出經營醫院的現實面,讓財務平衡同時,也要有適度盈餘發展、增添有利於病患的設施。振興醫院正籌劃心臟專科大樓,整合心臟科相關醫療資源,包含病房、手術室,最佳化醫療動線,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心臟醫學中心
4科: 心血管外科,心臟病學,兒科心臟病學,心臟護理
2科: 心臟重症監護和心臟康復
成就
裝置
-
3 # 正法簡知
看美好生活了?徐天換心的事在現在有很多例子。
摘抄自百度拇指醫生“國內外心臟移植的手術成功率已經達到95%,移植後患者1年生存率超過 90%,5年生存率達到70~80%,10年生存率達到60~70%。 自身排異反應啊,所以術後要吃抗排異的藥物維持,簡單說就是降低自身免疫系統的功能。”
有一東北的教師,換心16年後仍然健康。
-
4 # 萌萌小笑笑
換心手術後能活多久這個有個體差異,可能有的適應性好點,活很久,不再排斥了。也有的換上不就就嚴重排斥的,有人換心之後比之前身體好了。也有換了後越來越不好的,因人而異,無法說還能活多久
有的人換心之後性格行為方面跟之前一樣,但也有記錄有些在換心後行為性格等發生改變的人。當然這些改變並不光是換心手術的影響,生活的改變,昂貴的費用,現實的壓力等等都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每個人表現出的不太一樣
就知道這麼多,希望有用
-
5 # T頭頭是道
首先謝邀,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根據當下醫界水平科學技術的發展換心臟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早在幾年前各類臟器的移植手術已不是什麼新聞了,並且克隆技術也早已成為歷史,所以說心臟的更換也應該不在話下。至於說做過更換手術後的患者能有多長的壽命,那就不好說了,畢竟器官不是自己的原配況且是做過大型手術就算是正常人也不敢保證不出意外。所以說移植手術肯定是沒問題的,至於壽命就要因人而異了,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拙見,不喜勿噴,謝謝!
-
6 # 理性科普者
換心臟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了,在移植方面換心臟難度是相對較大的,除了排異反應的共性外,血液的處理、心臟源、心臟的復活、神經的對接等環節發生一個差錯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藝術和現實是有一段距離的,藝術中換心臟可能是劇情的轉折需要,現實中換心臟可能是生命的一個轉折,取決於醫師的水平和你個人的運氣。即使操作技術精準,也不能保證生命會延續,因為各個人的內環境是不同的?移植屬於兩個人內環境的組合。謝邀請!
-
7 # 寒雨寒葉
目前很多人由於身體長期的心臟功能不好,由於他們的心臟負荷不了他們的日常行動,很容易心臟衰竭,心臟移植便可能是最好且唯一的辦法。
國外的心臟移植的手術成功率已經可以達到95%,移植後患者1年的生存率超過90%,5年生存率達到70%-80%,10年生存率達到60-70%。具有關資料,國內換心臟後最長時間是十幾年,國際上生存時間最長的患者是30年。所以說換心臟後的存活時間是由免疫排斥、手術的成功、和本人接受能力等原因決定。
出現嚴重的心臟病而進行心肺移植,移植前需要配型、評定雙方的生活質量及身體條件等等,移植成功後還需要長期口服抗排斥藥物。
-
8 # 阿狸的荊棘物語
心臟移植術是醫學界發展非常成熟的一項技術。心臟移植手術的目的是為了延續患者生命,維持患者生命體徵。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患者的平均存活年限為12年左右,其中1~3年的患者存活率在90%以上。幾乎所有的患者都存在術後的排異反應,這個過程非常痛苦,患者不但在在身體上一直處於抵抗病魔的狀態,甚至連性格都會發生改變。即便患者有能力去支付高昂的手術費用,在術後也很難迴歸普通人的生活了,重返社會或者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更是患者難以實現的生活狀態。
所以張嘉譯在《美好生活》中的美好生活真的是編劇的藝術化處理。張嘉譯飾演的徐天生活品質不但絲毫沒有變化,甚至還可以談戀愛……,這屬實讓人嚮往。大家都知道愛情是最為考驗一個人心臟的耐受力的,我真的很擔心徐天的心能不能受得了愛情的千錘百煉。所以影視劇的劇情畢竟是虛構的,大家要珍愛生命,保持健康體魄,不要把生命的希望完全寄託於醫療措施。
-
9 # 紫翾2713
最近張嘉譯挺火啊,關於模仿他走路的影片真是滿天飛。不知道他本人看到那些會不會哭笑不得。電視劇裡能換心臟並不代表現實中就能換吧,也許有成功的,這麼學術的問題還真的不好怎麼回答。電視劇反正都是編劇編的,有些就權當看看就好。這樣的手術真的成功也是極少數的吧。張嘉譯演技不錯。
-
10 # 心健康
一、心臟移植真的存在嗎?
心臟移植主要是心力衰竭晚期進行救治的最後方法,也是心臟病患者終末期救治的一線希望。心臟移植是將已判定為腦死亡並配型成功的心臟完整取出,植入需要被移植的患者體內的一種手術方法!心臟移植肯定真的存在,自1967年世界首例心臟移植手術開始,全世界每年有千人以上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二、心臟移植後存活率如何?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心臟移植手術的預後已經有了顯著提高,有資料顯示,心臟移植後總的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別為79.4%、71.9%、65.2%和45.8%,由此可見,心臟移植的存活率已經相當不錯,受制於心臟供體的不足,心臟移植一直沒有有效突破。但做為心臟終末期的一種治療手段,心臟移植一直都被許多人寄予厚望!
三、哪些情況需要心臟移植?
心臟移植主要是各種心臟終末期,而且預期壽命很短,沒有有效的內科或者外科治療手段的心臟病,可以選擇心臟移植!比如各種心肌病的終末期,或者是其他型別的心臟病,但已經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如不心臟移植,這類病人很快將不久於人世,而且其他臟器沒有不可逆的疾病的人群,適合心臟移植!
但心臟移植因為經濟,供體,手術難度,倫理等多種原因,一直都是影響其長足發展的攔路虎,相信隨著醫學和各種政策的進步,會有更多的人受益於心臟移植!
你們覺得呢?
-
11 # 掙脫枷鎖的囚徒真的可以換心臟嗎?
心臟豈止是真的可以換,心臟移植還是人體主要的大型器官裡最早獲得成功的,也是術後存活率最好的器官移植手術之一。
心臟移植的歷史世界上首例成功的人體心臟移植發生在1967年12月3日、南非開普敦的Groote Schuur醫院,由南非心臟外科醫生Christiaan Barnard完成,他因此登上了美國時代雜誌封面。
心臟移植的成功,是世界醫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標誌性事件。2017年12月3日,是心臟移植成功50週年紀念日,在這一天,世界醫學界還進了廣泛的紀念活動。
然而,對心臟移植做出最大貢獻的是美國斯坦福大學醫院的Norman Shumway教授,是他領銜建立了整套心臟移植技術規程,他也是美國第一例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的完成者,還是美國胸外科協會第67任主席,也是世界上被廣泛接受的心臟移植之父。
當然,也有人把世界心臟移植之父這一名頭歸於南非醫生Christiaan Barnard。在中國,後一種說法就更普遍被接受。
當然,醫學上最早的心臟移植可能性可以追溯到1907年,美國醫學研究員西蒙弗萊克納(Simon Flexner)設想,在未來的未來,病人患病的器官可以透過手術移植入健康器官替代,他當時提及的器官包括動脈、胃、腎和心臟。
實踐證明,他在當時看似激進的設想實際上太過保守,器官移植作為臨床治療手段根本不需要“未來的未來”那麼久。
心臟移植的現狀當前,心臟移植已經成為治療終末期心臟衰竭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而且心臟移植也已經成為最成熟的器官移植手術之一,全球每年進行心臟移植手術超過3500例,有半數在美國完成,平均生存時間13年。
最新的公開資料顯示,心臟移植後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是 88.0% (男性)、 86.2% (女性), 79.3% (男)、 77.2% (女), 73.2% (男)、 69.0% (女)。
當然,相對於世界上等待做心臟移植的人來說,這一數字可以說微不足道,這主要受限於心臟供體的明顯不足。
不過,新的生物工程技術,有望在動物身上培育出人源性心臟供體,從而解決心臟移植的這一瓶頸問題。
人工心臟移植心臟移植的另一種設想是人工心臟移植,可以作為臨時心臟輔助系統以幫助患者贏得心臟移植的時間,也可以作為永久輔助治療。
科學家對可植入人工心臟,即人工心臟移植的探索也起步很早。
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在1969年,由美國醫生Cooley完成,植入的是Liotta-Cooley全人工心臟。
當然,這種人工心臟並沒有用於臨床。
世界上首次臨床人造心臟移植發生在1982年12月的美國,植入的是
Jarvik-7 TAH 全人工心臟系統,病人生存了122天。
1991年,美國FDA以這一系統移植後高併發症率不符合FDA的管理條款為由,停止了其臨床應用。
目前,可用於臨床的全人工心臟有兩款,由Jarvik-7 TAH改進來的CardioWest全人工心臟於2004年被美國FDA批准作為移植前的輔助治療手段使用,它也是唯一被美國FDA以及歐洲CE認證用於臨床應用的全人工心臟。到目前為止,CardioWest人工心臟實現的最長輔助時間達到了1374天。這款人工心臟永久性治療手段的臨床試驗也在進行。
另一款AbioCor TAH全人工心臟於2006年被FDA批准適用人道主義器械豁免的條款進行商品化,但是還沒有被正式批准。
AbioCor TAH是一款電動TAH,由於應用了經皮能量傳輸系統和射頻交流系統進行充電和訊號的傳輸,不需要導線與外界相連,因而成為了第一款完全可植入的人工心臟系統,主要作作永久輔助使用——真正的人工心臟移植。
-
12 # 心血管王醫生
小黎,這哥們是王醫生的一位朋友,也是一位心臟移植患者,當時他還不到40歲,因為心臟擴大,心衰,經藥物治療效果不好,心衰越來越重,生命垂危,最後選擇的心臟移植,現在已經過去三年了,小黎還不錯。
王醫生管過的心臟移植的患者一共三名,其中一位心臟移植已經12年,身體恢復的不錯,當時是他弟弟心衰住院,最後沒辦法,他弟弟也進行了心臟移植。
小黎35歲的時候,突然覺得一走道就喘,上樓也喘,先當肺病治的,效果不好,後託關係找到我,一查心臟彩超,心臟全心擴大,心功能4級,心衰,考慮擴張性心肌病,這個病好發於40歲左右,排除別的原因導致的心衰,就能診斷擴張性心肌病。治療以控制心衰為主,但心衰的治療並沒有什麼特好有效的辦法,用了足量的藥物,小黎的病情仍在加重,反覆住院,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對於終末期心衰,理論上可以行三腔起搏器治療,或者心臟移植治療。三腔起搏器費用大概10萬,起搏器只要有錢就能買到,相對難度小。心臟移植約40萬以上,可是還必須有提供心臟者,不但費用要求高,還得看時機。
最後商量決定,首選心臟移植,正好認識心臟移植的專家,預約後3個月,小黎就完成了心臟移植。術後恢復的不錯。現在日常生活沒有任何問題。
上世紀60年代世界首例心臟移植手術開始,全世界每年有千人以上接受心臟移植手術!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心臟移植手術的預後已經有了顯著提高,有資料顯示,心臟移植後總的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別為79.4%、71.9%、65.2%和45.8%,心臟移植的存活率已經相當不錯,但受制於心臟供體的不足,及技術難度大,心臟移植開展起來比較困難。心臟移植主要是各種心衰終末期,而且預期壽命很短,沒有有效的內科或者外科治療手段的心臟病,可以選擇心臟移植!比如各種心肌病的終末期,或者是其他型別的心臟病,但已經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如不心臟移植,這類病人很快將不久於人世。但是近年來心臟移植技術不斷髮展,更多的患者從中獲益。當然這必須感恩於那些提供心臟的逝者們。
小黎現在生活的不錯,小黎一直感恩於那位為他提供心臟的朋友,小黎說他要好好活著,為了他們兩個要好好活著。
回覆列表
真的可以換心臟嗎?
各種心臟病發展至晚期時,心臟會出現嚴重的心衰,患者最終將走向死亡;1967年,南非醫生Barnard進行了世界上首例心臟移植手術,從而開創了心臟移植手術的里程碑。
心臟移植手術從外科醫生的技術角度來講該手術並不難十分複雜,難得是術後移植排斥的處理,隨著抗移植排斥藥物的出現,20世紀80年代以後心臟移植手術的生存率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使得終末期心臟病患者有了救治的希望。
中國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出現在1978年,由瑞金醫院張世澤醫生等實施,術後存活109天;中國心臟移植的現狀是供體的極度缺乏,華人主動捐獻器官的意識相對較弱,這與我們的傳統觀念有關,與器官移植的科普有關;相信,隨著觀念的轉變,中國的心臟移植在將來會有巨大的飛躍。
綜上所述,換心並非不可思議、從技術角度講也並不難,難的是透過人們觀念的轉變來解決供體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