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豌豆啊

    拍一部電影究竟有多難?美國有“我也能拍”的草根電影團體,但是在中國,難度不亞於進行一場革命。老於成天謀算著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最近甚至焦慮地喊出:“整出一部電影就收山,然後去農村放牛養狗”的絕望口號,當然了他的電影還是沒著落,至於放牛養狗,我覺得指望也不大,你以為現在農村就好混啊?這部臺灣低成本電影是我喜歡的風格,很黑色、很尖銳,打著“偽記錄片”的幌子在演繹電影界混事兒的艱難。導演和主演鈕承澤也是臺灣老炮,早在臺灣新浪潮時期就出演“風櫃來的人”等佳作,一晃20多年過去了,想必也是把這些年來的辛酸苦辣全部化做鏡頭語言,藉助電影宣洩一番。片中汙言穢語無數,跟鐵西區流氓在大排擋喝酒罵孃的派頭也相去無幾,真實而悲哀。有人說混演藝圈跟做雞差不多,但是做雞還有來月經的自由,做藝人則沒有。片中的導演豆豆跟我的朋友老於一樣成天罵著娘,想找投資也總是看不到希望,跟老婆的關係弄的稀碎如雞食,還得被迫著陪酒陪毒陪時光。時刻晃動著的鏡頭跟動盪的臺灣時局一樣總沒有穩定的時候,而阿扁和馬英九在臺灣人的嘴裡也無非是茶餘飯後罵孃的主要攻擊物件。經濟不景氣,誰都不能輕易地播撒新臺幣,豆豆就跟個墨西哥跳豆一樣蹦來蹦去的,最後險些把自己弄得粉碎。電影的結局當然也沒什麼希望,大款說了,錢帶出來就不想拿回去,陪我吸點毒吧,一管兒2百萬。豆豆的臉孔在一堆陪酒女郎的簇擁下顯得格外地荒涼,甚至用尖叫來發洩內心的恐慌。想起帕索里尼“定理”中那個男人在荒漠裡尖叫的片段,其實不管是在卡拉OK的包房還是人跡罕至的荒野,人內心的破碎和絕望都是一樣的。這是兩年來看過的最佳臺灣電影,不但告訴人們一些真相,還讓我在這個北方的冬夜,肆無忌憚地用破鑼嗓子大笑起來。拍一部有關真相的電影的確很難,但是這是一件值得去嘗試的事情,就像另一部臺灣電影“練習曲”中的少年所言:“有些事你現在不去做,將來可能就沒機會了

  • 2 # 聖劍17

    拍一部什麼樣的體裁的電影在什麼條件下有什麼樣的難度!

    我覺得這個題目不現實,好似強調了專業的技術性,條件性,時空性!可是忽略了題材的依舊性!電影一般都具有題材擁有和挑揀過程,具有要素的各方面分析的理智行為,電影是一項場景理念圖片資訊化的過程。是組織人員進入設定角色的過程,病要求演員對自己所就任的角色進行預演,並符合等電影要素文化的特點。

    現在的演員都具有了響應的專業素養,物質場景成本可控,甚至可以用虛擬的技術來彌補場景宏大的實力不足。。。關鍵是觀眾的現有胃口,以及社會認可了。。。

    我不覺得這個行業有多難,因為它的發展史比較簡單。如果用經濟收益定義成功,哪相當難

  • 3 # 簡單de陪伴

    經典是什麼?

    經典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能表現本行業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題目問的是經典的電影,那麼怎麼樣的電影算得上一部經典電影。

    電影實在是無法用一個客觀的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因為人的性格、興趣和知識的不同,在看電影的時候這些因素會共同作用於我們的主觀意識。

    所以有的電影能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一部分人的鄙夷;有的電影要隔幾年才能為大眾所接受;有的電影可以反覆回味,有的電影看一次很刺激卻沒法看第二次。另外有的人只要是偶像的電影就盲目追捧。所以,我們判斷經典,只能從其中的共性來看。

    那麼經典電影的共性在哪裡?

    (1)創新性。在某一種影片領域,具有極大的創新性,如《2001太空漫遊》雖然只是一部老片,特效也遠遠不及目前的電影,但是其中的一些想法設計理念卻影響了許多人。

    (4)故事性。一些真人真事改編的戰爭電影,劇情片等等。這樣的電影,共鳴,最能引起共鳴。

    那麼為什麼拍出經典電影越來越難?

    (1)因為時代就是歷史的重複,在浩如煙海的電影裡,無數的佳片,無數的題材,無數的故事,已經被拍了出來。

    (2)浮躁,目前的社會重利,拍一個經典電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一個導演嘔心瀝血往往不及一些大導演隨便找幾個流量明星拍個爛片收入高。

    但是雖然難,還是有許多優秀的電影湧現出來。相信華語影壇會越來越好。中國這麼大,話題這麼多,電影只會越來越好。

  • 4 # 阿管說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叫做經典電影?

    經典電影是無論透過什麼樣的方式進行拍攝的,透過什麼樣的形式進行觀看,給帶給觀看者的感受不會改變,那種震撼人心的感覺會一直存在。比如說《肖申克的救贖》、《活著》等

    其次,我們來看為什麼經典電影不好拍,或者說經典電影少……

    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一個很簡單的回答,因為它是經典,所以它就難,它就是少。

    這就和美女、帥哥在人群中佔的比例就是少

    聰明人永遠是少數

    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我們回到為什麼經典電影不好拍的問題上,這個問題的根本所在,就是好的事物永遠處於一種稀缺的狀態。這一點我們可以縱覽歷史,無論是好的作品、偉大的人、偉大的愛情等等,凡是美好的事物,總是會稀缺。

  • 5 # 火哥影視傳媒

    每年都有太多的電影出來,有好的也有差的,但是非常好的太少了。我總結了為什麼那麼難以出好的電影四個字:急功近利。

    中國獨立電影並不多,而由投資商投資拍攝的電影就要考慮票房問題,一部好的電影並不一定有好的商業價值,有時甚至是完全成反比的。現在的電影都是以觀眾的口味為導向的,也就是觀眾喜歡看什麼就拍什麼,為迎合觀眾而拍。全國觀眾品味一平均,那是個什麼水平就不用說了吧。這倒也不能怪觀眾,觀眾進電影院無非想看看爆米花電影(參考各類美國大片),誰想進電影院思考人生哲學問題。但問題是中國連爆米花電影都拍得不好,不要說拍不好,連山寨都山寨不好。一噴就跑題了。。。拿美國電影來說,要說劇情好,大多數其實我真沒覺得特別好,但是它主題明確,線路也很清晰(這就跟他們寫作文一樣,這點很有關係,劇本就是會寫作文的人寫出來的)。他們很多文學作品並沒有很深邃的思想在裡面,但故事很離奇想象豐富,這樣的作品容易改編成劇本。中國作文,大家都知道,形散神不散,平凡之處見真章。。。改編成劇本難度比較大。但像《活著》、《讓子彈飛》這樣改編得比較好的,也可以拍出很優秀的電影。

    其實在我看來,中國現在很多導演都將博眼球的重點放在電影特效上,完全就是資源的浪費。可以說,中國電影的特效不太可能趕上美國電影特效的水平,同樣的票價我想觀眾自然會做出理性選擇。但是我們可以拍出有我們自己特色的電影,以劇情取勝。我各人覺得中國的文學(包括近現代的)並不遜於其他民族的文學,尤其是美國。。。有莫言的珠玉擺在那裡,我想有這種認識的人會越來越多。只要肯花心思和錢,我想這點其實並不是很難做到。一個人寫不了十個人寫,十個人寫不了一百個人寫,總有人能改得出彩。至於演員,好演員都是靠好片子磨出來的,兩者相輔相成,只要好電影多了,好演員自然也就多起來了,好演員多了也就容易拍出好電影。另外再補充一點,並不是所有華語電影都不好,而是覺得它們不如外國電影的人太多。

    總之要拍好一部電影有太多的因素,不能急功近利,應該要努力把作品弄好,然後才是掙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曼玉演技炸裂的電影有哪些?